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为什么单依纯翻唱的《李白》引发了这么大的热议?

为什么单依纯翻唱的《李白》引发了这么大的热议?

2025/6/26
logo of podcast 一席英语·脱口秀:老外来了

一席英语·脱口秀:老外来了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E
Erin
F
Flora
Topics
Flora:我认为单依纯改编的《李白》之所以能爆火,是因为它精准地击中了Z世代的内心世界,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歌词“如何呢,又能怎?”看似随意,实则完美地表达了当代年轻人面对生活压力时的无奈和自我解嘲。这种“低电量”的精神状态,虽然在一些人看来过于消极,但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却是一种真实的自我表达和情感释放。我观察到,这种现象也反映了年轻人对于音乐的诉求正在发生转变,他们不再仅仅追求悦耳的旋律和精湛的技巧,而是更加注重音乐与自身情感的连接,以及在音乐中寻找自我认同感。 Erin:我同意Flora的观点,单依纯的改编版《李白》确实反映了Z世代的一种普遍心态。英文中也有许多类似的表达,例如“Oh well”、“Whatever”、“Meh”等,都表达了一种无奈、接受现实的情绪。Z世代善于将幽默与情感疲惫相结合,用一种看似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应对生活中的压力。我认为,这种现象背后,是年轻人对于过度竞争、社会压力的一种反思和抵抗。他们试图用一种更加轻松、自在的方式来生活,而不是被社会标准所束缚。当然,这种态度也可能被一些人视为消极和不负责任,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代表了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Deep Dive

Chapters
这期节目讨论了单依纯翻唱的《李白》中一句歌词“如何呢,又能怎?”爆火网络的原因,并探讨了这句歌词反映的年轻人精神状态以及类似表达在中英文中的差异。
  • 单依纯翻唱的《李白》中“如何呢,又能怎?”歌词爆火网络
  • 这句歌词击中Z世代心态,反映了年轻一代的情感状态
  • 中英文中都有类似表达年轻人无奈和疲惫的“低电量”语句

Shownotes Transcript

 主播:Flora(中国)+ Erin(美国)  音乐:Say It Right 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首最近火遍全网的歌词:“如何呢,又能怎?”它出自中国歌手单依纯改编的《李白》(原唱李荣浩),因其魔性抓耳的表达风格,引发了网友热议。

01. A Single Song Lyric Took Over the Internet 一句歌词爆火全网  “如何呢,又能怎?”("So what? Who cares?")——这句来自单依纯改编版本(version)《李白》的歌词,近期成了全网热梗。主播直呼:“它已经在我脑子里循环(stuck in my head)好几天了!”这句歌词既魔性又抓耳(weirdly catchy)。

如何呢,又能怎?:So what? Who cares? 版本:version 魔性(形容音乐):weirdly catchy 她的改编版本之所以受到这么多关注,可能是因为狠狠击中了Z世代的心(hit Gen Z really hard)。还有网友直言:“好符合我的精神状态啊(perfectly captured my mental state)!” 精神状态:mental state 02. Low-Battery Mood Expressions in English 英文中的“低电量”语录

当年轻人用“如何呢,又能怎”表达无奈时,英语中也有类似“精神低电量”的表达: “Oh well.”: 那行吧,就这样吧。(可以用满不在乎的语气说出来。) “Whatever.”: 无所谓,随便你怎么说。 “Meh.”: 相当于一个口头耸肩(verbal shrug),表示“还行吧,就那样”。 在被用于美国动画电视节目《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之后,其受欢迎程度大幅上升。   “It is what it is.”: 对现实的妥协,“已经这样了,我也没办法了”。 “No big deal.”/“It’s not the end of the world.”: 没什么大不了的。/ 又不是世界末日。 Z世代把情感上的疲惫感和幽默很好的进行了融合(blend humor with emotional exhaustion),展现出来一种“超前的”精神状态。 疲惫感:exhaustion 幽默:humor 03. Controversy & Response 争议与回应 尽管改编版大火,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精神“解压阀”,但有部分观众认为它“too casual”(太随意)甚至“weird”(很奇怪),毕竟单依纯演唱该歌曲的音乐节目《歌手2025》影响力也不小。对此,《人民日报》(People’s Daily)发文指出:

这场争论反映了年轻人与音乐关系的深刻转变(bigger shifts)——他们不再仅仅追求旋律(melody)的悦耳和技术(technique)的精湛,而是渴望找到‘音乐与自我的关联性(connection)’。那些看似‘怪异’的表达,实则是年轻人在寻找自我定位过程(identity search)中的探索。 随意:casual 转变:shift 旋律:melody

金句摘录: “面对观点的差别,我们不必急于否定,而应看到其背后的诉求;面对审美的差异,我们也无需强行统一,而应在对话中寻求共生。” “When opinions differ, we don’t need to rush to shut them down. Instead, we should try to understand what people are really expressing. And when it comes to different tastes, we don’t need to force everyone to agree - let’s find a way to coexist through open conversation.” 你怎么看这句歌词?它有没有成为你的“解压阀”?还是你觉得它很“weird”? 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is line? Let us know in th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