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读书,读书不止,大家好,我是威小和今天这期节目是不止读书的第 197 期也就是说再过三周就是 270 了,一个大的整数而且呢,最近三月份也是不止读书这个博客的四周年
就是两个大的日子赶在了一起所以下个月我会在深圳做一期线下的听友见面会具体的报名方式之后确定了再和大家说活动暂时就只有一场不太善于组织活动而且我一直都是一个人在做事所以确实如果去别的地方也比较困难那在深圳如果想参加的话可以先加入听友群到时候我也会把报名的链接发在群里
那加入听友群可以关注公众号魏小和刘裕然后回复不止读书
当然我到时候也会把这个报名的链接放在播客当中大概会在下个月的下旬到时候大家记得收听然后 270 马上就要到了好久也没有和大家互动了四年的时间其实一晃也非常的快我现在还记得我刚刚开始做这个播客的时候是在一个春天那个时候呢还是在疫情当中那现在呢也依然是一个春天
时间过得这么快其实也很容易进入一种宽水域的状态就是不能说是疲惫而是到了一种怎么说你就是会进入一个比较平静的时期所以很多时候也非常希望听到你的声音听到你对于这个节目的反馈因为我们在这个比特网上建立这种微弱的联系
这种弱关系还是希望能够在这种水面上有一些涟漪回荡起来说这么多就是希望听到你的声音所以二百期的这个节目呢就希望做成一个互动好像我之前做过一次我不记得是不是第一百期就是你可以发一个音频给我那你可以说一说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听这个节目的你对于它的感受是怎样的我也非常希望听到你和不知读书相遇的故事你也可以谈一谈你喜欢哪期节目你对于这个节目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希望我能够去加强那一方面对于之后的不管是选题方面还是其他的方面的建议和规划都可以在声音当中告诉我然后
然后我收到之后呢会把大家的声音聚拢然后一一回应做成第 200 期的特别节目那你录下的声音可以发到我的邮箱魏小和刘裕的全篇 at163.com 那这些我也会放在熊主持当中录音用手机就可以了在安静的环境当中录个一到三分钟这样子就很好不管在地理上的那个地方
也许就和我一样在同一个城市或者是在国外在很遥远的地方那我们可以在这个声音当中相遇总而言之希望收到你的声音那今天的主要内容呢就是大家看到标题应该知道就是分享一本我最近读完的书其实不是最近是上个月读完的一本我觉得再一次给了我能量的一些书因为我这个人呢就是不断的就是像被太阳蒸发了一样会很容易的失去一些能量
特别是如果你经常上网的话就是很容易失去能量我昨天看到一个网上的帖子一个对照的图片就是说 20 年前你上网是因为你从这个现实生活中逃避去网上获得自由啊一些新的想法呀那现在呢你要从线下的生活当中去逃避网络当中的纷纷扰扰一个非常好玩的一个对照
确实如果你的工作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网络空间的话很容易会感到疲惫和厌倦的所以真实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而《寂静人》的这一本书呢它就去采访和记录了 12 个人其实是 10 篇文章但是它有采访 12 个人他们的生活而这些又是怎样的生活呢
这本书的书名叫做《格外的活法》所谓格外的活法这格外两个字呢字面的意思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格式之外的活法就是一种正统的主流的这样的规范之外的另辟蹊径的甚至是不知不觉走上一些岔道的这些活法那他们的人生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一种状况
之所以说这些文章给了我一些能量就是因为在这些文章当中你会看到其实即使是在一些小录制上也是能够活出自己的精彩如果你熟悉极精人的话会知道它是一个日记的
华文作家这个状态其实还挺少见的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日本人但是呢他是在用中文写作所以虽然他现在居住在日本但是他面对的读者是在中国这是还蛮奇特的其实基金院他自己就是一种状况之外的或主流之外的一种生活轨道
之前我和吉林忍录过一期播客节目大家感兴趣可以去回听一下可能会更好的了解他那在那个节目当中我们也回溯了他的一些人生经历他出生在日本经济还算比较发达的时期然后在 20 多岁的时候就没有按照一个既定的轨道赶紧去工作啊结婚啊什么的而是跑到了法国当农民去农场工作然后接着呢又开始了很长的
世界各地的旅行说是旅行也不完全是旅行其实也是一边旅行一边工作当了很长时间的撰稿人那他也很喜欢中文很喜欢中国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在中国生活而且还在中国结了婚但是呢后来又离了婚最后呢就回到了日本回到了东京那这样一晃二十年过去实际上他熟悉的那个他成长年代的东京已经完全变了或者说
呃很不一样了他回到东京之后呢一开始是住在乡下和父母住在一起但是后来他就决定搬到了市中心租了一个只有八平米的房间所以他的上一本书写的就是他自己搬回东京之后的生活故事呃
这个书名叫做《东京八平米》在前两年出版之后呢也收到很多的好评我也非常喜欢那本书其实在看这个《东京八平米》之前我看了更早的一本书是他的《东京本屋》因为我自己很喜欢逛书店也经常去每一个城市都会去逛一下那里的书店所以对于书店行业对于书店相关的书也比较感兴趣那他的那本《东京本屋》
就是采访了东京的书店行业的一些特别的书店业主他的这本书很不一样就是国内其实也出版了很多关于书店的一些采访啊一些书籍但是极尽人的那本书会更加的深入呃有表辑里的去看到东京的一个书店行业他们所共同面对的一些困境呃
比如说这个读者的流失啊比如说这个大家的生存的压力同时呢也展现了很多不同的书店的面貌比如说在那本书当中他介绍了孙普米太郎的那个二手书店然后介绍了一些流动的开着车子的小书店介绍了只卖一本书的书店也介绍了一些老书店就是那本书它的面向是非常丰富的有了那本书打底之后我
前两年看到东京八病米的时候我就很自然的会想找来读那有了东京八病米这个阅读体验之后呢他的这本新书格外的活法我自然也是非常的期待的
顺便说一下好像这几本书都是由这个陆志昌来做的封面设计我觉得这几本书放在一起你会觉得他们好像从外观上就是赏心悦目也是一脉相承的在美学上那和上一本东京八评比相比呢那本书它有一部分是在写他自己重新回到东京之后的生活
他如何在一个很小的空间当中然后和社区发生关系然后如何重新去激活自己在这个城市当中的体验然后也写到了他在这个城市当中遇到的一些店主墙外面店的店主一些老的汽茶店的店主
你会看到他和这个城市之间的这种交互然后也会看到人和人的非常珍贵的这种情感那这本书呢这本格外的活法其实视角就更加的开阔一些或更远一些他就采访了在日本各个地方的不同的人而这些人呢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前面提到的他们都是格式之外的人
他们有的是建筑师但是不是那种非常成功的建筑师有的是书店店主但是也不是像在东京的大城市开书店而是跑到冲绳这样的小岛上开一个小小的二手书店有的人他是一边在做搞笑艺人一边在做垃圾回收员有的人是摄影专业毕业但是却做了非常长时间的给独家的
独居老人送餐的工作那下面呢我们就简单的进入几个人物的故事给大家简单的讲一讲几个人的故事让你有一些实感首先第一篇这个故事我就很感兴趣因为这篇文章采访的是一个二手书店的店主叫宇田智子宇田智子出生于 1980 年
他本科毕业之后就进入了日本著名的书店纯九堂是一个非常大的连锁书店然后在这个书店当中工作了 9 年在书里介绍到 20 世纪日本的出版还是挺稳定很繁荣的在千禧年前后的时候出版社的数量大概有 4500 家但是最近这些年出版行业包括书店行业可能都在
缩减据 2020 年统计日本出版社的数量已经减少到了 3000 家而且八成都在首都我记得第二期节目我们谈唐诺的那本新书的时候其实就谈到了
出版业的萎缩的情况这两年呢我自己其实也感觉到就是出版行业的整个的低迷就好像看书的人买书的人真的是越来越少了不知道你是不是有这样的一个同感因为宇天志子他是在书店工作所以他就发现除了这个东京大阪这样的大城市呢还有一个地方出版业还挺发达的这个地方就是冲绳一般一个地区的出版社呢可能就
五家左右甚至不超过五家但是冲绳这个地方有 100 家以上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因为二战之后呢这里被美军占领从日本本州进口书籍就特别的困难所以就促进了当地的出版业的发展另外呢冲绳的历史和文化包括音乐食物还有传统的节日习俗都和日本的本州有
比较大的不同所以冲绳人的自我意识会比日本的其他地方要强那这一部分呢也会在出版方面表现出来因为在书店做了一个关于这个冲绳书特辑的一个活动所以他对冲绳的出版有了一点的了解然后同时呢他自己的人生也进入到了一个我们前面提到的词就是宽水域吧工作了九年 22 岁毕业然后在一个大的
书店里工作九年也叫三十出头了那人生也会经历的很多的变化正好那时候他的情感也遇到一些问题所以他就想换个地方所以就申请去帮公司到冲绳开分店到了冲绳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呢有一个机会就是他听说在木制市场旁边有一家手术店要关了他就想
把他接手来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小书店,他给他取名叫乌拉拉书店,其实呢这样的一家小书店并没有什么传奇的故事,他就是进书卖书,学习如何适应当地的市场,当然是更自由了,可以想卖什么书就卖什么书,但是同时呢也有很大的经营压力,因为这个书店行业毕竟也是一个西洋产业,
关于这个冲绳的本地的现产本就是前面提到说冲绳本地的出版这个行业还是挺发达的但是这些年呢也遇到了危机就是出版界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小出版社步履维艰很多当地的编辑 40 多岁都算年轻的了公司没有新的人了写书的人也在减少这可能不仅是冲绳的一个事情就是全世界同次两热
他的这家书店是开在一家老的那种市场当中,就是有这种蓬定的那种市场,如果你去过日本的话,有很多地方就有这样的市场。所以他就不是那种非常文艺的,然后开在一些什么创意园啊,或商场当中,我们常常见到那种很新潮的书店,而是一家非常朴素的,真正的卖书的一个小书店。其中还经历了疫情,所以做这个小生意是非常难的。
那不知不觉呢他这个店也开了有十年以上了之所以这个书店能够经营下去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把他的人员控制就是一个人能够处理这样的话不用多找一个人也就会少一个少一点成本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开书店其实我年轻一些的时候我也想过开书店好像文艺青年总是会有这样的幻想开个书店坐在书店里每天和书打交道不用去想那些人际关系是不是非常的惬意呢
但是后来因为接触了很多的书店店主如果你和他请教的话他肯定就会跟你说你还是别开书店了因为这不是一个好的生意你很容易会丧失兴趣因为你每天就要面对的是很多乌七八糟的事情账目啊然后亏本啊
甚至还有很多很不讲理的顾客各式各样的问题所以我后面也就没有特别的激情想要去开一家书店但是这个想法依然还保留在心底的某个地方说不定某一天真的
就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其他想法的时候可以在一个小地方开架书店为什么是小地方呢因为在大城市确实这个成本太高了那其实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他自己就说他在开书店不久之后呢也会羡慕从跟前走过的人来来往往的因为他开了书店之后他就每天都要坐在书店当中他说自己也没有什么别的商业头脑嗯
但是他又说在这里开一家店好像这是最管用的技能就是哪里都不去就坐在这里他觉得他自己蛮擅长坐在这里的是一件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事情说起来我大概在 2017 年左右的时候其实也想写一本去采访各个书店店主的书甚至也做了一些采访采访了好几个书店的
但是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很多录音都没有去整理确实拖延症导致这一计划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夭折了但是我也听说有一些朋友可能我见过然后没有见过但知道的一些人他们还是在这几年也陆续开了一些小书店
无论如何祝福他们就是能够勇敢地去做这件事情还是非常好的一个人生体验下面第二篇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人物他的主人公叫做泽龙秀一他是出生于 1976 年他从小就喜欢看白夜舞的搞笑节目所以呢他也是梦想当一个搞笑艺人
他在 1998 年就和他的搭档组成了一个漫才的组合而且还上过收视率非常高的电视节目但是他自己说他几乎没有红过
一直这样做搞笑艺人做到 30 多岁的时候呢他觉得那个时候最穷了一个月可能能赚到 50 万日元但是第二个月就可能只有几万日元的收入不高也不稳定哎呀这个不高也不稳定这其实是很多自由职业者的一个共同的心理隐忧不稳定这件事情实际上是蛮能够给人带来一些压力
压力的他回忆到最没钱的时候一个月只演出一次 1000 日元扣除什么中介费啊税金最后才能拿到 300 日元 300 日元大家知道非常少的钱
根本就什么都干不了可能让我想到之前看过一些关于在 2000 年初的时候在北京的一些乐队他们的这种生存状况去演出几百块钱还有几个人分那这样的收入当然是维持不了生活的所以当他的太太
怀孕之后呢他就必须要去找一份更多钱的工作后来听朋友说有一份工作不需要驾驶证然后呢 36 岁了还可以做什么工作呢就是垃圾回收员日本人这个垃圾分类是非常出名的每天呢都有垃圾车去回收这个大家放到门口前面的垃圾除了开车的呢还有这个收拾垃圾的人就是垃圾回收员他就做的这个工作
相当于一个月有人民币差不多一万块钱也不是很多但是他觉得这个比较稳定就去干了干的时候呢其实也是当做一个备选嘛作为一个过渡的一个情况但是没有想到过渡就过渡到了十多年他干这个工作已经惯了十多年了
他说头三年很难熬主要是心理难受因为这工作呢体力劳动而且还和垃圾相关会觉得自己好像堕入了一个比较不好的境地吧但是三年之后呢可能就会慢慢的接受状况而且也觉得这个回收垃圾的工作也很有意义而且还认识到了以前没有想到过的事和人
他提到了一段还蛮扎心的当时他刚入这行的时候就有人跟他说如果你心中还有别的目标就别在这里干太久他说他的一个同事有个小伙子当初的梦想是想赚点钱然后当声优但是在每天循环往复的生活当中比较稳定也就戳驮了自己的这种梦想和激情就没有那么努力了过一天算一天
但是另外还有个年轻同事呢当时想说当拳击手没有到两年他还真的就离职成为职业选手了所以他说最后还是要看个人选择和自己的决心那他自己呢他其实一直都还是在一边做这个垃圾回收员一边业余还是在做着他的这个搞笑艺人的事情他们两个老搭档还是会继续的去做一些演出但是已经没有特别大的目标了他说
自己并没有所谓的才华这大概是花了十年你就会知道但是呢发现自己没有这方面的才华就马上放弃我不是那种软汉我是个执念比较深的人而且有时候继续做下去相对比较容易放弃才需要更多的勇气进则地狱退则也地狱也有一段时间是这么想的那还是选择比较熟悉的地狱呗
农泽修一到现在也认为做垃圾回收员的工作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还有益于心理健康因为收入稳定了不再为经济方面焦虑二来是心理平衡因为观众是不可控的难免遇到台下反应冷冰冰的场合那个时候呢他以前就会非常的情绪低落
失去信心但是现在因为他有了另外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他就会比较容易调整自己和观众的关系不会让自己特别陷入一种沮丧的情绪当中可以把生活活得更加轻松一点我觉得这是蛮好的一种状态就是有一个
爱好那这个爱好没有办法把它转换成工作靠他赚钱的时候有一个另外的稳定的工作同时呢能够发展这门爱好让这样的生活在一种平衡的状态下进行下去是非常不错的除了做这个垃圾回收员做搞笑艺人其实他后来呢还写了不少书啊
就是关于垃圾回收这件事情他出过这件垃圾不能回收垃圾回收员的日常等等就是基本上一年出一本
他说这些年是一种跑着思考尽量去尝试并不停的提升质量极竟说这并非指所谓的粗子滥造而是提升质量保持某种输出是必要的反而输出太少很难提升质量这其实还蛮贴合我自己的一种做法和心理状态的就是呃
首先发现自己确实没有那么大的才华确实也是你大概到了 30 岁左右就会知道的事情那怎么办呢就一直消沉一世不做了吗也不至于你有自己喜欢的事情爱好的事情觉得做起来蛮有意思的挺舒服的事情那么就继续做下去保持稳定的输出即使这个输出的质量没有那么高不是
让人惊呼的程度但是好像你也可以在这种时间流逝当中获得一些提升或者获得一些价值
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我想这个小破节目这个不止读书可能也有这样的一些作用吧同时呢因为他做这个垃圾回收员所以他去过很多很多的街区回收垃圾他发现一个还没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在所谓的高级住宅区啊垃圾的数量比其他地方还要少
他说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当你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都比较宽裕的时候就能够意识到更远的未来包括自己的健康垃圾很能够反映你的生活状态甚至有直接的关系一个人扔出去的东西其实很能够表现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说龙泽秀一他是
另外找了一份工作来平衡自己的兴趣的话那么相娶艺人他就是在工作之外就找了一个兴趣爱好然后也坚持不懈地去完成它
他的爱好是什么呢就是喜欢听摇滚乐而且是中国的摇滚乐因为他以前在中国生活过段时间所以他就在日本做了一个关于中国摇滚的网站收录了很多很多乐队的资料他现在呢是在仰光在那里担任一家中国服装检验公司缅甸分公司的总经理呃
所以他的工作还是挺忙的他的这个网站呢暂时停止了更新但是他还是继续的在收集资料总之这件事是他的一个爱好那另外一篇写的这个辅导纯实他是一个独立摄影师但是他这个摄影师的摄影工作其实也是和他的
另外一份职业有关系傅道纯是出生于 1981 年他 04 年毕业于大阪艺术大学摄影专业毕业之后呢他也没有找到适合的工作摄影这个行业呢也是比较难以解决温饱所以呢他就想要打工和前面提到的这个搞笑艺人是一样的状态然后他也找到了一份工作什么工作呢就是一个便当送餐员不是我们理解的这种外卖员他是
便单生产公司专门雇佣的送餐员那他们的服务对象呢也不是所有的人而是专门针对这些独居的老人因为日本的老龄化的程度还是非常严重的很多呢他们的这个用户啊都是年纪非常大的
八九十岁的老人他所做的工作就是去这个取餐然后分别骑摩托车送到固定的一些客户的手中他说他第一次去送餐的时候门一开就传来一股非常难闻的气味可能因为长期没有通风空气有些浑浊而且房间里有很多的物品
而且老人年龄很大所以也不会经常打扫房间里就有很多的味道很多时候也有药味这样的一个冲击对他来说还是非常的严峻的因为他以前想象中日本都说老年人的年龄很大
很高嘛是一个老年人的状况挺好的国家但是他真正的进入到这个独居老人他们生活的现场的时候还是心灵受到了震撼觉得自己的这个未来啊可能会这么的令人沮丧
那他只能坚持工作每年 365 天风雨无阻的去给这些老人送餐那这当然就是一个体力活他的专业是摄影但他一开始这份工作和摄影没有任何关系后来是他老板叫他带上相机可以给这个拍拍照片让客户高兴高兴然后呢他就每次都带上相机拍下了他们的一些照片
所以他在这个工作工作第三年的时候就做了一个作品展叫做摄入实物那个展展出之后呢就看到很多人流下了眼泪就是这些观众但是福道纯实感觉到非常令人沮丧因为他觉得心里很复杂感觉自己在利用那些老人来赚取别人的眼泪来抬高自己的名声他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一种初心
而且对他来说这些老人也并不是一个在家里孤孤单单等待便当的老年人他们也有自己的人生经验然后有自己的特点情绪但是呢一旦他们被照片定格之后好像就变成了一个大家对于这种社会议题的符号化的表达
这可能就是这个桑塔格在《论摄影》当中指出的摄影本身就具备的这种略得性会把对象变成一个占有物变成一个象征性的事物所以后来他对这份工作也是好几次的辞职然后又重新去做大概有辞过三次三次逃离后来呢他换了一种拍摄的方法因为他以前呢是觉得要呈现这个老人生活的环境所以用的是比较广的镜头
想要整个的背景更加的饱满丰富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这样拍反而让大家觉得这个老人的生活非常的孤独所以后来呢他又选用了更近的距离就是这个画面当中可能只有这个老人的脸他要拍出他们的生命力拍出一种生命的重进 2020 年的时候举办了一个叫做便当准备好了的展览
展览中也展出了很多很多的照片也有很多这些独居老人他们的生活场景但是在最后的一个空间当中是一个很大很大的照片是一个老奶奶她捧着脸笑只有一两颗牙但是笑得非常的开朗很慈祥
辅导纯实说这个老太太基本上已经没有办法进行有逻辑性的对话但她的笑容非常好看辅导纯实后来他没有再做这个工作他后面去当农民了他一边当农民一边在拍摄关于农民的题材的照片在聊天的过程当中基金人说他发现
福岛城市几次提醒自己他拍摄独居老人不是为了启发民众或者挖掘社会题材这是很多创作者或很多记者很多人去做内容的时候都会带有的一种比如说启发民智啊启发大家看到一种社会问题这样的一种心态但是福岛城市并不是这样的他的初心或者说他的一个用心就是看到这个人本身
然后这里呢金正恩写了一段话我觉得也是这本书当中对我触动很深的一段话
他说我们很多时候太习惯于看结果高效率和高产出几乎成为争取生存机会的重要手段然而社会里还有一群人他们无法放过心中的局域就像辅导传师几度把自己卷在被子里不得不停下来探索内心的深渊结果道高一尺磨高一丈面临各位广袤的命题并陷入苦闷故此经常与社会脱节在极致追求效率的社会里别人都在自顾自的往前走
若要原地踏步反复思考反倒需要相当强韧的精神而我相信包括摄影或文学在内的艺术都是经得住这种非效率状态的人完成的经济发达和富裕生活或许可以利用科学技术达成但富裕之后到底该干什么活着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我们还是得自己找这不是单靠智力就能想清楚的你必须踏出一步与眼前的人或事产生关系
我想这段话写的也不仅是辅导诚实也可以概括这本书当中的大部分的被房者这些主人公他们的一种人生状况其实也很符合
紧忍他自己的一个人生状态那关于这本书其中的一些人物故事呢我就简单的讲这几个后面还有很多人比如说港起府他是一个建筑师但是他没有做过非常成功的这种建筑项目而是呢去做了一个自己买来的房子然后把它建成一个理想化的自己的家的样子这个我之前还在小红书上看到了关于他的这个建筑
的报道他的这个建筑叫做以尊渊乐是一个混泥土的建筑外表呢非常的奇怪在那个街道上也非常的突兀他这个建筑建了好几十年一开始是和他妻子结婚之后想要去建一个新家但是建了好几十年才终于差不多建完了但是呢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好像越来越倾向于
在媒体上发表关于这个建筑的一些看法慢慢的他的妻子呢和他的关系也慢慢的就是越来越远最后呢和妻子离婚了
是一个蛮失落的故事另外还有一篇介绍的是摄影记者都住响一如果你看过东京八平米的话会记得那本书当中附的一些警人当时住的那个居所的照片就是都住响一拍摄的都住响一他曾经是日本的这个时尚杂志的编辑但是他不是很喜欢那个工作然后后面呢就成为了一个自由撰稿人自己来写内容自己来出版可以说是
可以说是这个基金人的前辈啊而且呢他什么都自己做
他很关注另类文化关注这些少数群体而且他其实并不是很想当摄影师他说如果能够请得起摄影师的话他可以把相机交给别人他就可以专心写稿了他出版速度非常快每年出一本很多事情都是一个人干不管是写稿拍摄还是什么别的事情都是一个人干因为这样才能够控制成本这点我也是深有体会就是当你所有事情都一个人干的时候并不是说你特别想把所有事情都一个人干而是这样的话能够节省成本
这个过程他说让我慢慢发现其实很多事情一个人干哪怕没有人理解最后还是能够做成
对我来说他的这个故事还是挺有底力的作用的还介绍了汪南的故事如果你看过这个时频道关于日本的付费视频的话里面就有关于汪南的故事他是日本的一个黑帮组织陆诺汉的创始人但是后来他做了很多年的劳出来之后呢搞了一个针对于狱中人员的图书租借的项目就是
如果你在监狱里做劳的话你可以从他这里借书因为他觉得他自己在监狱当中就是从书中获得了很多的能量但是 2023 年呢他又因为一件发生在磁带的一死两伤的入室抢劫案而被抓捕了所以也是非常令人唏嘘的一个故事
作者还采访了曾经的美军基地然后去到了就是核辐射的中心的福岛采访了一位纹身师那纹身师的这个故事其实是蛮古典的就是师徒制的纹身师在面对这个新的
节奏新的世界时候的这种失落和变化那总之呢在这本书当中的这些人他其实都不是我们看到那些人生的赢家然后那些主流当中的成功人士
但是我觉得你可以从这本书当中看到何为良好生活的思考或者说不是思考而是行动因为行动总是会比思考更加的扎实更有重量在这些具体的行动当中他们每个人好像都偏离了轨道但同时又在自己的小路上找到了他们的风景
其实找到自己适合的小路也不是很容易的因为社会规范有一种很强大的惯性我们身处其中就是会不自觉地被它影响关于如何生活有种最安全的最常规的样本在适当的年龄找一个工作然后买房结婚生子养育他们长大如此
如此,如果不如此呢,那么你可能会获得很多的自由,但是呢,你也可能会获得很多的惆怅、犹疑,有很多不被理解的孤独,甚至在很多时候你会不自觉地担心自己会不会选错了呢。在序言当中,吉金人说,跳出胜负束缚之后的路该怎么走下去,这是我在寻找采访对象以及进行采访时一直留在心里的问题。
这本书当中的很多人他都退出了我们常常谈到的工作的逻辑但是呢他们并非没有做事相反他们可能还更加努力的在做事因为他们在做他们自己主动选择的事情这里面当然可能也会遇到困难遇到疲惫但是其中也有很充沛的满足这是那种机器齿轮一样被动的工作所没有的不管是拥有一项技术一门手艺或者成为一个多面手
不在齿轮当中旋转而是在自己身上建造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固守自己的底线守住尊严就是一件非常值得庆幸赞美的事情虽然极精忍他不像
都住小一一样多产但是他的选择其实也是一条曲折的小路读完这本书或许你会发现生活不仅只有一种样子或者说只有一种样本书中这些人他们有的是主动退出去追寻独特的符合自己心意的生活有些是阴差阳错的偶然让他们在一些小路上发挥了自己的能量还有些人是认定了自己的天职甚至带着一种责任一日一日一事一事的去前行
不管是哪一种很重要的就是不放弃自己的所爱不随不足留即使不在主流的世界当中也依然可以创造自己的生活这是任何评价体系都夺不走的还记得刚刚我读到的吉人那段话当中提到的吗
富裕之后到底该干什么呢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还是得自己去找这不是单靠智力就能想清楚的你必须踏出一步与眼前的人或事产生关系是的你必须踏出一步去创造去建设在人生的意义上是没有所谓的躺平的
就像书中的建筑师钢棋服所说的要夺回活着的喜悦感好的那就是关于这本《格外的活法》的一个简单的分享和介绍当然更重要的是你自己去读到这本书我前两天在评论区看到有人留言说就是听我的这个节目呢除了听之外呢还会想去看看这本谈到的书到底是什么样的我觉得这是我非常喜欢收到的一种留言
就是不是说我讲完之后关于这个书的内容就没有任何可以再看的必要了完全不是这样的更重要的是引起你的兴趣然后也让我能够抒发我对这本书的感受
同时呢你自己去找到它来好好地读一读也会有你自己的感受就是书帮我们联系在一起我们都在这个书中的池塘藏中漫游好的这就是这期的全部内容记得就是关于节目最开始提到的如果你有什么想要说的话有什么问题的话记得给我发邮件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