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在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年仅44岁,是历史上第二年轻的获奖者。最年轻的获奖者是英国作家吉普林,他在1907年获奖时42岁,但当时诺贝尔文学奖的影响力尚未完全确立。
《局外人》通过主人公莫尔索的冷漠和疏离感,揭示了社会观念和法律对个体的压迫,引发了对生存荒诞性的思考。《鼠疫》则以瘟疫为象征,探讨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反抗精神。这两本书通过深刻的主题和象征意义,吸引了大量读者,成为经典畅销书。
加缪与萨特的决裂源于1951年加缪出版的《反抗者》。萨特的门徒让松在《现代》杂志上批评这本书,认为其缺乏阶级斗争的观点。加缪回应批评后,萨特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宣布与加缪的友谊结束。两人在哲学和政治立场上的分歧最终导致了他们的决裂。
《西西弗神话》通过西西弗被神惩罚推石头上山的故事,比喻人类的处境是荒诞且无法改变的。加缪认为,尽管生活充满荒诞,但人应通过反抗赋予生命意义,自杀是逃避,而坚持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对荒诞的反抗。
《鼠疫》通过瘟疫肆虐的城市奥兰,象征了一个荒诞的世界。主人公辽医生明知医学无法彻底消灭鼠疫,但仍坚持救治病人,日夜奔波。他的坚韧和反抗精神感染了周围的人,体现了人类在荒诞世界中的尊严和伟大。
加缪在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感到创作灵感枯竭,并认为获奖相当于对自己的创作生涯做出了定论。他担心诺贝尔奖的荣誉会限制他的创作自由,甚至认为自己获奖过早,导致他对未来的创作失去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