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贪婪的多巴胺

贪婪的多巴胺

2025/1/29
logo of podcast 阿司每日读书分享

阿司每日读书分享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主讲人
Topics
主讲人:多巴胺并非简单的快乐分子,而是驱动我们追求目标的欲望分子。它让我们不断追求更多,即使获得目标后的兴奋感会短暂消退,我们也会追求更高的目标。这并非源于贪婪或不懂珍惜,而是多巴胺对大脑的影响。 多巴胺让我们努力获得对生存有意义的东西,但获得后,它便停止工作,由其他物质处理感受。因此,我们总是对未来充满追求,永不满足。 在恋爱中,初期甜蜜是因为多巴胺促使我们追求爱情的过程,而一旦关系建立,多巴胺停止工作,问题就会浮出水面。购物后的悔恨感也是因为获得后多巴胺带来的兴奋感消失,而当下满足感不足以补偿。 多巴胺的作用机制决定了其两种功能:欲望和控制。欲望多巴胺让我们产生冲动和动力,而控制多巴胺则让我们产生计算和规划能力。两者相互配合,共同目标是实现目标。 然而,欲望多巴胺失控会导致上瘾,例如烟瘾、酒瘾、毒瘾;控制多巴胺过高则会让人只顾奋斗,无法体会当下快乐,即使取得成就也不快乐。 多巴胺促进了人类的迁徙和探索未知世界,也造就了天才,但它也可能让人走向疯狂。高水平多巴胺可能抑制当下分子的功能,导致在社交活动中表现差,难以享受稳定的爱情。 为了更好地利用多巴胺,我们可以尝试精通某件事,专注于当下,以及多进行创造性活动。这些方法能帮助我们平衡多巴胺和当下分子的需求,获得持久快乐和成就感。 最终,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多巴胺,既着眼未来又珍惜当下,才能获得真正长久的幸福,避免被多巴胺的刺激和诱惑所绑架。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你好,今天我来为您解读的这本书,名字叫做贪婪的多巴胺在讲这本书之前,让我们先进行一个小测试请你先想一下自己有没有过这些经历比如原来很想要的东西,一旦真的拥有了,就变得没那么兴奋了

恋爱初期总是很甜蜜,两个人看对方怎么看怎么顺眼,但新鲜感一旦退去,争吵就会越来越多。又比如,原先给自己设定过某个目标,达到目标之后会很开心,但没过多久,就又想追求更高的目标。我想绝大多数的人都有过这些体会,其实这些想法都很正常。

不是因为我们本性贪婪,也不是因为不懂得珍惜,而是因为一种神奇的化学物质在对我们的大脑施加影响,让我们去为了生存不断的追求更多更好,这种物质非常的简单,它只包含碳、氢、氧、氮。

四种元素但同时呢它又非常的神奇能让我们追求梦想让我们痴迷上瘾能让我们选择牺牲当下以求未来回报也能让我们头脑发热追求短暂刺激你可能啊已经猜到了这种物质就是多巴胺

很多人来说多巴胺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一提起多巴胺我们往往会第一时间想到这是一种能让我们感受到快乐的快乐分子但这本书告诉我们和我们的固有印象不同多巴胺其实根本不是什么快乐分子而是一种欲望分子它并不能让我们感受到快乐但它的影响力要比单纯的快乐大得多

正是因为多巴胺极其重要,对我们的影响复杂而又深刻,所以了解多巴胺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感受和行为,让我们认清自己的欲望和动力到底从何而来,也让我们更明白如何处理当下和未来之间的关系。所以了解多巴胺其实就是在了解我们自己。

在这本书当中带我们认识多巴胺的两位作者是美国行为学家丹尼尔·利伯曼和美国作家迈克尔朗利伯曼是乔治华盛顿大学精神病和行为学部临床事务副主任兼任该校人类研究办公室机构审查委员会的主席他同时还是美国精神病学的荣誉会员发表过 50 多篇行为学方面的研究报告

麦克尔朗则是一名专业的演讲写手,曾为国会议员、州长、外交官、总统、候选人撰写过讲稿,行为学家和作家的合作让这本书既保证了专业性,又通俗易懂。

那么接下来呢我就分成两个部分来为您介绍真正的多巴胺第一部分我们先从生理层面入手聊聊多巴胺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感觉和行为的第二部分我们再拓展到宏观层面说说多巴胺是如何影响个人和社会发展的

首先我们来聚焦第一个问题看看多巴胺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感觉和行为的 1957 年英国科学家凯瑟琳·蒙塔古首先在大脑当中发现了多巴胺次年瑞典科学家阿尔维德·卡尔森又发现多巴胺能在神经系统当中传递信号

虽然在人脑当中只有百分之百万分之五的脑细胞能产生多巴胺但它们的影响力可丝毫不能忽视

作者说最开始科学家们给多巴胺起名为快乐分子因为他们发现随着体内多巴胺含量的增多人会获得快乐的感觉有很多实验能证明这一点比如在一项针对吸毒者的实验当中研究人员就发现当吸毒者注射了毒品之后他们的大脑就会产生大量的多巴胺随之而来就会体会到明显的快感而当他们身体当中的毒品被清除

干净之后多巴胺的活性就降低快感也就会随之消失了所以乍一看多巴胺好像确实和快乐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

但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才逐渐就意识到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在一项针对老鼠的实验当中,科学家们就发现,如果给笼子里的老鼠投放食物,老鼠体内的多巴胺含量就会迅速上升,同时会很兴奋的把食物给吃掉。但如果每天都规律的定时给老鼠投放食物,老鼠虽然还是会很兴奋的吃掉食物,但后来它们体内就会逐渐的不再分泌多巴胺了。

那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你看啊在实验室里老鼠面对食物时始终都很兴奋但多巴胺的分泌却逐渐的就减少这就说明多巴胺和快乐的感觉之间其实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多巴胺根本就不是快乐分子

那么它是什么分子呢科学家们的答案是欲望分子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心理学家约翰·佩迪格鲁就发现大脑在运行过程当中其实是把外部世界分成了进体空间和原体空间两个区域来管理

静体空间包括了手臂可及的地方在这个范围内的事物我们可以随时的用手去控制而原体空间则是指我们手臂无法触及的地方从一米之外到天涯海角都属于原体空间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就在于静体空间的事物可以在当下随时体验而与原体空间的互动必然发生在未来因为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是需要时间的

从进化的角度来说,你实实在在拥有的食物和你在触及范围之外的食物对你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大脑自然也发展出了两套不同的信号通路和化学物质来分别处理进体空间和原体空间,面对进体空间时,血清素、催产素、内非钛等一系列影响大脑。

当下感受的当下分子让你产生出此时此刻的感觉而面对原体空间时大脑则必须对未来产生预期这时多巴胺就会出场我们面对未来对原始的想法肯定就是想要这样想要那样所以多巴胺本质上就是一种面对未来的欲望分子

多巴胺会瞄准那些对我们生存有重要意义的东西让我们去努力的获得而这个获得的过程一旦完成我们就达到目的了这些东西就会进入进体空间交给当下分子来处理也就是说啊多巴胺只管让人去获得至于获得之后的事情多巴胺就不管了

正是因为多巴胺的这个特性我们才会对未来产生无限的追求如果我们露宿街头多巴胺会让我们想要获得一顶帐篷但如果真的有了一顶帐篷我们就不会就此满足肯定还会想要一栋房子有了房子之后我们还会想继续的改善去拥有豪宅别墅多巴胺的字典里没有满足这两个字不管现在的事物有多好多巴胺总是会促使我们想要更多

明白了这一点很多现象啊就有了完美的解释为什么爱情的初期总是很甜蜜一旦新鲜劲儿过去了争吵啊就不可避免作者就说因为在多巴胺的促进下很多人都痴迷于获得爱情的这个过程

所以在恋爱初期多巴胺会使人不顾一切的追求爱情而一旦爱情关系建立起来爱情从原体空间转移到了进体空间多巴胺就会停止工作主要由当下分子影响我们的情绪这时候我们的头脑不再发热会用更加理性的方式对待感情原本存在很多问题也就会陆续的浮出水面

除了恋爱我们可能还会有另一种体会那就是购物之后的悔恨感比如你很想买一辆昂贵的汽车心心念念了很久可当你最终付款买下来之后呢兴奋劲儿啊可能过一阵儿也就过去了

随之而来的是很长时间的自责和悔恨,产生这种感受也和多巴胺有关,因为一旦完成了获得的过程,多巴胺就不再为我们提供兴奋感,如果当下体验的满足感无法补偿多巴胺消散带来的损失,我们就会觉得不值亏了,以至于觉得很后悔。

听到这儿你可能就发现了多巴胺能让我们产生想要的欲望让我们头脑发热让我们冲动行事我们常说冲动就是魔鬼那多巴胺是不是就是那个释放魔鬼的罪魁祸首呢作者告诉我们其实并非如此多巴胺的功能可不仅仅局限于给我们带来冲动

它还可以帮我们实现目标为我们带来计划和控制的能力那么多巴胺是怎么实现这两种功能的呢

要弄清楚这一点,我们还得从它的作用机制讲起,按照这本书的说法,大脑当中有一个叫做复测背盖区的区域,这里是多巴胺的主产区之一,在复测背盖区产生的多巴胺有两条作用的路径,分别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果多巴胺被释放到了大脑当中的一个叫做复格核的地方,就会让我们产生做卯式的欲望。

和动力让我们头脑发热这个路径叫做多巴胺运往回路但如果多巴胺被释放到了中脑皮层的额叶区域则会让我们产生做出计算和规划的能力让我们头脑冷静这个路径叫做多巴胺控制回路

听到这儿,你可能就会觉得多巴胺的这两种功能是不是有些矛盾呢?作者说,这其实一点也不矛盾,它们本质上是殊途同归的,多巴胺的两个回路都从腹侧背盖区开始,但欲望回路的终点是大脑当中激发兴奋和热情的腹膈区。

控制回路的终点是大脑当中负责逻辑思维的额叶,二者相互配合,虽然作用不同,但共同的目的都是让我们实现目标,就像火箭里的燃料,装在不同的发动机里就有不同的效果,既能推着火箭加速飞离地球,也能反向的驱动火箭使其减速,但最终都是为了让火箭到达目的地。

作者认为控制多巴胺让我们超越了简单的想要的想法它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分析和给周围世界建立模型的工具

然后帮助我们精心制定实现目标的方案咱们来打个比方欲望多巴胺就像是坐在汽车后排的孩子每次看到大街上有趣的东西时都会向爸爸妈妈喊道快看这个快看那个而控制多巴胺则相当于控制方向盘的父母他们倾听每一个请求考虑是否要停下来并决定如果停下来了该怎么做

控制多巴胺利用欲望多巴胺提供的兴奋和动力来评估选项并制定策略去获得想要的东西你看啊如果两条路线上的多巴胺配合默契我们就能很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获得成就和喜悦那么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多巴胺对我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凡事都有两面很多时候多巴胺不仅会给我们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极端情况下甚至会毁了我们的生活这可不是耸人听闻作者告诉我们欲望多巴胺和控制多巴胺都各有其副作用

欲望多巴胺能给我们带来想要的冲动这种感觉绝大多数的时候是可控的但如果一旦失控就会让我们产生上瘾的感觉常见的有烟瘾酒瘾上瘾的人们虽然明知烟酒对身体不好但还是会控制不住的去吸烟喝酒更极端的例子就是毒品了毒品会劫持多巴胺欲望回路它对大脑的刺激强度远远超过了食物和性这些自然奖赏

而且更可怕的就是在毒品的作用下欲望回路一旦开启就无法关闭

一般来说,我们吃饱了之后,对食物的欲望就会下降,因为得到食物的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欲望回路就会随着关闭。但毒品会破坏大脑当中欲望回路的平衡机制,让其始终的就保持亢奋状态,所以吸毒者对毒品永远不会感到满足,总是想要获得更多的毒品,直到毁了自己的身体和家庭。

作者就说,欲望多巴胺能让人上瘾,不管不顾的追求享受,而控制多巴胺则刚好相反,它的副作用就是让人只埋头于奋斗,以至于无法体会到当下的快乐,有些人体内聚焦未来的控制多巴胺含量水平比较高。

而聚焦现在的当下分子啊分子啊就非常的弱势而聚焦现在的当下分子很弱势这就让他们想要进步和创新不断奋斗和进取尽管努力带来了金钱和荣誉但他们总是不开心在控制多巴胺的主导下不管他们做了多少事总是觉得呀还不够

比如从夺得七次环法自行车赛冠军的兰斯·阿姆斯特朗明知道服用禁药可能会终结自己的所有荣誉但他还是忍不住的一直使用禁药夺得冠军一次不够两次不够甚至七次都不够这其实就是控制多巴胺在作祟他没法满足于已有的状态被想要更成功的焦虑给驱使最终就迷失在了前进的道路上

刚才我们从生理层面说了多巴胺影响我们的方式,接下来让我们把视野放大,从宏观层面上一起来聊聊,多巴胺是如何影响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我们又该如何正确的认识多巴胺。

作者在书中就告诉我们,多巴胺给我们欲望的动力,也给我们控制未来的能力,两方面效应的配合让它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创造力。因为多巴胺促使我们获得想要的东西,这就需要对未来展开想象,把各不相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在心里建立一个世界的模型,然后超越事物的表面现象,皆是藏在体验之下更深层次的意义。这个过程有点像小孩子推倒一座积木建筑,然后搭建新的造型,多半能帮助我们推翻原有模型,这样就可以重新开始,在已经习以为常的事物当中找到新的意义。

实现创造所以往往越是有创造力的天才他们体内的多巴胺就越活跃可以说造就各式各样的天才是多巴胺对人类的一大贡献但可怕的就是多巴胺能让一个人成为天才也能让他成为疯子

我们常说天才和疯子只有一墙之隔从多巴胺的角度来说这其实非常的好理解作者说因为天才们的多巴胺系统一般都过度活跃这既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也会让他们经常的处于亢奋状态产生偏执和妄想导致狂躁行为

举一个最有名的例子,大名鼎鼎的牛顿就是一名问题天才,他不仅在性格上很难与他人相处,神秘多疑,甚至有些冷酷无情,而且他还做过很多常人难以理解的荒唐举动,比如他曾花大量的时间试图在圣经当中寻找隐藏的秘密。

还追寻点石成金的炼金术以及传说当中能让人永生的责任史到了 50 岁的时候牛顿已经完全的精神错乱以至于不得不在精神病院住了一年当然了问题天才不止他一个很多伟大的艺术家和科学家比如路德维希、贝多芬、文森特、梵高、查尔斯、达尔文、尼古拉、特斯拉等等都被诊断出或者是被怀疑

患有了精神疾病作者还说在有的情况下多巴胺虽然不会严重到引发精神病但同样有负面作用比如高水平的多巴胺会抑制当下分子的功能所以在一些社交活动当中聪明的人往往表现很差比如爱因斯坦说过我对社会主义和社会责任充满了热情但我与其他人直接接触时却表现冷淡

他还说过一句名言我爱人类但我讨厌人对爱因斯坦来说处理社会正义这种抽象概念非常的容易但和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打交道就很困难爱因斯坦在和妻子分开前就已经与他的表姐有染之后他再次的不忠背着表姐和他的秘书等多达六位的其他女友有过交往

在这里很可能正是高度活跃的多巴胺让爱因斯坦很难从当下分子当中获得快乐没法享受一段稳定的长期的爱

咱们话说回来,多巴胺造就了天才,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但它的影响力可不止局限于少数天才,人类的足迹在几万年前就已经遍布地球,在帮助人们远走他乡,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当中,多巴胺就是重要的幕后推手。

这么说不是没有根据的作者在书中说科学家们在我们的基因里找到了证据人体内有一个名为 DRD4 的基因这个基因的作用就是编码多巴胺受体让多巴胺更好地发挥作用而且因为基因突变 DRD4

基因在不同人体内还有着不同变异的类型其中有些变异类型的基因序列比较长被称作是肠型基因这些肠型基因的特点是活性更强能制造出更多多巴胺受体增强多巴胺系统的影响

就是在研究这个基因时,科学家们有了重大的成果他们在分析北美、南美、东亚、东南亚、欧洲人种体内的基因数据时发现距离人类诞生地非洲越远的地方,当地人群体内的长性基因比例也就越高比如走得最远的南美洲居民,有 69%的人体内有长性基因

中美洲居民走得近一些有 42%的人拥有肠型基因而北美洲居民走得更近只有 32%的人体内有此基因科学家们就估计平均每千席 1000 英里肠型基因的比例就会增加 4.3%

那这个现象该如何解释呢?还是得从多巴胺的角度入手,因为拥有肠性基因的人,体内多巴胺的活动水平更高,所以他们的学习速度往往更快,对输赢看的是更重。

身处陌生环境时能更努力的解决问题这样一来这些基因的携带者进入新环境之后就会有明显的生存优势能留下更多的后代所以迁徙越远的人群当中长形基因的携带者比例自然也就更高了多巴胺对古代人类有促进迁徙的影响对现代人类同样适应适用最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国家间的移民而证据就隐藏在双向情感障碍的分布数据当中双向情感障碍是一类精神性问题症状为情绪异常的低落或者是异常亢奋而导致情绪亢奋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过高的多巴胺水平全世界有 2.4%的人患有双向情感障碍但在不同的国家这个比例差距却非常大

比如说美国人几乎全都是移民或者是其后裔患有双向情感障碍的比例也是全球最高的达到了 4.4%而几乎没有移民人口的日本发病率只有 0.7%二者之间相差了 6 倍多

你看啊移民国家的双向情感障碍患者比例更高而双向情感障碍往往又由高水平的多巴胺引起所以这就证明移民国家人群的多巴胺水平更高考虑到多巴胺对我们探索未知世界的促进作用不难得出结论正是多巴胺的存在促进了今天的国际移民和今天人类文明

互动交流的全球化局面而且往往也证实这些移民给移民国家带来了更多的创造力作者举例说 2006 年在美国政府提交的所有国际专利的申请当中发明人或者是共同发明人当中有 40%是居住在美国的外国移民

在美国所有的新企业当中,先移民开创了其中的四分之一,先移民中的人均创业指数是其他美国人的两倍。作者认为,毫无疑问,千百万年来,多巴胺一直在以各种方式促进着人类的进步,它对我们的正面意义再怎么

夸赞也不过分然而今天人类的进化速度远远赶不上社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越来越丰富的物质世界让我们时刻都在被高水平的多巴胺驱动着结果就是多巴胺和当下分子之间的出现明显失衡或者是经历过于旺盛带来的痛苦或者是沉迷享乐带来的不思进取都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既然如此,那我们该如何正确的认识多巴胺,因事力导,让它更好地服务我们呢?作者在书中给出了一些建议,手偏扶所限,在这里我介绍其中的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试着去精通某件事因为多巴胺的目的就是获得而精通某件事可以让我们在这件事上做到极致压榨出多巴胺的最后一滴热情在此之后因为已经彻底达到目标多巴胺就会暂停下来允许当下分子发挥

这时候多巴胺和当下分子就实现了和谐平衡比如说学会弹好一首钢琴曲虽然过程会很困难但一旦精通了这首曲子我们就能从中获得巨大而持久的快乐因为这种快乐是两类化学物质平衡的产物

第二种方法也非常的简单那就是专注于当下正在做的事情科学家们发现人的大脑天生会有走神的倾向在做某件事儿时很容易联想到无关的事情同时也有研究证明人们在走神时幸福感会降低作者就说这是因为多巴胺让我们追求未来但如果没有当下感官提供信息源材料我们就没法更好的预测未来

而专注当下可以让我们既做好手头的事情,同时又让进入我们大脑的信息流最大化,最大限度的提高多巴胺制定新计划的能力,以便更好的预测未来。所以专注当下也是一种平衡多巴胺和当下分子的好方法,能让我们在感受到快乐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成就。

第三种方法是多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天才但每个人都能去亲身实践创造性的活动比如说手工画画和烹饪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既有达到目的给多巴胺带来的满足又有聚焦当下亲手实践给当下分子带来的满足所以这些创造性活动给我们带来的成就感可以持续一辈子而不会过时

美国的一项研究就发现在从事所有行业的人群当中幸福感最高的就是建筑工人因为他们一直都在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把抽象变成了现实总结说到这儿这本书的内容咱们就聊的差不多了作为一种

化学分子多巴胺的结构并不复杂但作为一种神经分子它对我们的影响却相当深远正是多巴胺成就了今天的我们让我们不断的去思考计划想象探索不满足于现状从这一点来看呢

我们应该感激多巴胺,但另一个方面,如果我们追求的是幸福感,那就不能被多巴胺的刺激和诱惑所绑架,必须要学会克服无穷的欲望,既着眼未来又珍惜当下,同样重视远期和近期的快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真正长久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