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种思维能力,而思维被认为是人的本质。哲学家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强调了思维的重要性,认为思维能力决定了人与其他物种的不同。因此,阅读作为一种思维能力,与人的本质密切相关。
作者认为,通过大量阅读可以培养对事物的理解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核心。他举例日本的新潮文库本一百册,其中包含了许多东西方名著,如《茶花女》、欧亨利短篇集等。每月读两本,大约需要四年时间完成,这样的训练能使阅读成为习惯,并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通过三个步骤帮助形成健康的人格:首先,它通过虚拟的人际关系网开阔眼界;其次,它唤醒暗默性认知,将现实体验与阅读感受结合,形成新的认知;最后,通过建立阅读系谱,培养三思而后行的能力,使人格更加健全。
暗默性认知是指对某些事情在主观上并未意识到,但身体和潜意识却有所认知。阅读可以唤醒这种认知,当读者发现书中的描述与自己曾经的体验相似时,模糊的感觉被明确表达出来,从而获得认同感,使自我得到拓展。
阅读通过培养三种能力提升交际能力:归纳能力,帮助快速抓住语言中的关键;语言替换能力,将别人的话以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写作能力,学会准确的书面语表达,更有利于彼此的理解。
三色笔记法是一种用红、蓝、绿三种颜色的圆珠笔画重点的阅读方法。红色标记最重要的内容,蓝色标记相对重要的内容,绿色标记有趣但不那么重要的内容。这种方法帮助读者在大量信息中找到关键点,锻炼判断力,并提高归纳能力。
写作在人与人之间增加了文字媒介,形成了一定的距离感,但它比口语更客观、理性,能更准确地表达意思。通过写作,人们可以减少主观性,增加客观视角,更清楚地看待事物,从而增进相互理解。
阅读能力的训练可以通过四个步骤实现:听书,激发想象力;朗读,增加注意力和理解力;记笔记,锻炼判断力和集中注意力;变换阅读速度,根据书的深浅程度调整阅读节奏,提高脑容量和思考能力。
伴随紧张的愉悦是指在阅读过程中,由于紧张感(如朗读时的注意力集中)和深刻印象带来的愉悦感。这种状态类似于运动中的愉悦感,能让人在锤炼自我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力量,并不断塑造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