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者:在19世纪末,当世界上的大多数语言都可以通过打字机进行处理时,中文却被排除在外,这使得中文在世界通行的文字处理系统中处于不利地位。这就像现在中文无法在电脑上使用一样,让人感到非常糟糕。即使到了今天,我们已经可以使用电脑处理汉字,但效率仍然不如其他语言。汉字在电脑上是“输入”而非“打字”,因为我们需要在同音字中进行选择。尽管输入法不断完善,但汉字在电脑上仍然需要选择,不是所见即所得。这一系列问题引发了我们对汉字信息化的思考,以及汉字与拉丁字母之间更深层次的矛盾。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汉字,又应该花多少时间学习文言文和英语呢?
解说者:面对英文确立的技术标准,中文如何突破重围?这是中文打字机曾经面临的问题,也是我们现在和未来需要思考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汉字有一种全新的认识。外国人开始了这种认识,主要有三种路径:常见字、拼合和代码。在打字机的设计上,主要采用了常用字和拼合两种思路,而代码则无法进入打字机。在西方中心主义的语境下,周厚坤认识到中文打字机和英文打字机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他以常用字的思路发明了自己的打字机。启轩则以拼合的思路发明了自己的打字机。这些努力都旨在解决汉字的信息化困境。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