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No.60 内地、香港、硅谷就医体验大PK

No.60 内地、香港、硅谷就医体验大PK

2024/12/30
logo of podcast 名字先不急

名字先不急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好心
思雨
Topics
Siyu: 我在香港的公立医院生孩子,住院费一天120,新生儿监护室一周420,费用极低。公立医院的产检,每次见医生只有五分钟,但等待时间长达一到两小时,效率低。私立医院收费高,但等待时间也长,并没有因为付费而享受更快的服务。体检方面,公立医院预约时间长达数月,私立医院虽然可以当天检查,但结果出来需要一到两周,流程繁琐。 香港医生的态度普遍很好,无论公立还是私立,都非常耐心,提供情绪价值,甚至会记得病人之前的就诊情况。 总的来说,香港的就医体验比内地快,但比美国慢。 好心: 我在美国因为手足口病就医,医生建议我服用大量泰诺退烧,剂量远超我的预期。美国的就医体验非常慢,周末基本找不到医生,即使工作日预约也要等几天。急诊服务费用高昂,即使有医保,自付部分也很多。 美国医疗保险体系存在问题,赔付率低,存在过度医疗的可能性。但就我个人而言,我的保险很好,没有遇到拒赔的情况,医生也比较克制,不会过度医疗。美国医生的主要价值在于提供情绪价值,他们会非常耐心地倾听和沟通。 美国医疗费用高昂,但好的医疗保险可以覆盖大部分费用,甚至可以报销泵奶器、奶粉等。 李彤: 我在美国的同学因为肠胃炎叫了救护车,费用高达1400多美元,医保只覆盖了很小一部分。美国医院预约流程繁琐,需要提前几天预约,周末基本没有医生上班。 美国的医疗费用高昂,但大部分费用都是后付的,就医过程中不用支付现金。学生医保相对便宜,但自付部分也很多,而且牙医保险需要另外购买。 美国医生的态度很好,但跟香港医生的好不一样,美国医生更注重提供情绪价值,而香港医生更注重解决问题。 内地医院存在过度医疗的现象,医生为了完成考核指标,会倾向于建议病人做手术。

Deep Dive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内容简介】

医院,一个让人不想去但总会不得不去的地方。

漫长的排队和冷漠的态度可能是深处内地的普通人非常熟悉的场景。其他地方看病也是这样吗?在万恶资本主义社会看病要花多少钱呢?

本期节目,我们将对比内地、香港、硅谷的就医体验。本期节目的分享仅基于三位主播的个人体验,不构成任何就医建议。

无论你在哪里,都祝愿收听节目的你,身体健康,少去医院。

片尾音乐:Me to You, You to Me - Mido and Falasol(韩剧《机智的医生生活》OST)

封面图片: 由主播Siyu提供

【本期导航】

02:11 今晚就要跨州旅行,我被宝宝传染了手足口病!美国医生竟然让我……

08:35 和美国相比,香港的就诊体验那可太丝滑了……

14:47 敢叫就破产?那在美国叫个救护车到底需要多少钱?

18:45 在香港不管是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都要等很久……

26:39 内地体检 vs 香港体检 vs 美国体检

32:32 美国大部分的医疗费用都是后付的,就医全程不用提钱这个字

34:19 香港公立医院的收费非常的低,甚至可以说是纯“薅羊毛”

40:10 为什么枪杀美国联合健康集团高管的年轻人会被美国网友奉为新时代的“罗宾汉”?

46:46 惊!美国的顶级医疗保险竟然还能包含泵奶器和水奶粉?!

59:13 美国医疗还是非常克制的,无论是开药还是体检

01:08:24 香港的公立医院绝对没有任何过度医疗的倾向,但是内地就……

01:15:58 我感觉美国医生80%的价值在于给你打气,在于给你情绪价值

01:21:42 在香港整个就医的过程的感觉就是医生在给你做心灵“马杀鸡”

01:15:37 先别走!还有一个彩蛋🥚

【本期主播】

Siyu,坐标中国香港,中环金融狗

好心,坐标美国西岸,硅谷搬砖工程师

李彤,坐标美国东岸,大龄重返校园读书的前媒体人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价值观不正常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