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No.60 内地、香港、硅谷就医体验大PK

No.60 内地、香港、硅谷就医体验大PK

2024/12/30
logo of podcast 名字先不急

名字先不急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好心
思雨
Topics
Siyu: 我在香港的公立医院生孩子,住院费一天120,新生儿监护室一周420,费用极低。公立医院的产检,每次见医生只有五分钟,但等待时间长达一到两小时,效率低。私立医院收费高,但等待时间也长,并没有因为付费而享受更快的服务。体检方面,公立医院预约时间长达数月,私立医院虽然可以当天检查,但结果出来需要一到两周,流程繁琐。 香港医生的态度普遍很好,无论公立还是私立,都非常耐心,提供情绪价值,甚至会记得病人之前的就诊情况。 总的来说,香港的就医体验比内地快,但比美国慢。 好心: 我在美国因为手足口病就医,医生建议我服用大量泰诺退烧,剂量远超我的预期。美国的就医体验非常慢,周末基本找不到医生,即使工作日预约也要等几天。急诊服务费用高昂,即使有医保,自付部分也很多。 美国医疗保险体系存在问题,赔付率低,存在过度医疗的可能性。但就我个人而言,我的保险很好,没有遇到拒赔的情况,医生也比较克制,不会过度医疗。美国医生的主要价值在于提供情绪价值,他们会非常耐心地倾听和沟通。 美国医疗费用高昂,但好的医疗保险可以覆盖大部分费用,甚至可以报销泵奶器、奶粉等。 李彤: 我在美国的同学因为肠胃炎叫了救护车,费用高达1400多美元,医保只覆盖了很小一部分。美国医院预约流程繁琐,需要提前几天预约,周末基本没有医生上班。 美国的医疗费用高昂,但大部分费用都是后付的,就医过程中不用支付现金。学生医保相对便宜,但自付部分也很多,而且牙医保险需要另外购买。 美国医生的态度很好,但跟香港医生的好不一样,美国医生更注重提供情绪价值,而香港医生更注重解决问题。 内地医院存在过度医疗的现象,医生为了完成考核指标,会倾向于建议病人做手术。

Deep Dive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整个这一趟下来算上所有的这个急救费用不算他在急救中心花的钱他整个这个费用大概是 1400 多刀这个样子天哪我惊呆了我之前我在群里还问过你们我说请问美国的穷人都去哪里看病然后他爽给我的回复是不看病我现在你想象一下就是你完全就医了然后做了各种检查外坠账单都来了然后保险公司跟你说你有一个账单我这儿不准备培

你自己服吧你就很惨哈喽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新一期的名字先不及播客我是主播思雨那我们在线的另外两位主播和大家打个招呼吧哈喽大家好我是好心然后坐标美国理论上来讲坐标美国完全啊但实际上现在我在中国山西嘿嘿

因为我现在回国了哈喽大家好我是主播李彤我跟好心一样因为我们放寒假了所以我也回到了我的家乡山西然后我现在十分开心的享受着中国北方冬天温暖的阳光跟大家录这一期播客 OK

大家好我是思雨那今天我们想聊的话题其实就是从好心这次回国开始聊起因为这次我们想主要聊的一个话题呢就是就医体验那这件事情事发突然那本来我跟好心其实约定在 12 月初的时候要在香港见面但最后结果是我们俩虽然见了可是好心同学由于他得了一个宝宝病

导致我们什么娱乐活动都没有进行那他在得宝宝病的这个过程当中呢他也体验了这个美国的医疗和香港的医疗与此同时他对香港的医疗赞不绝口而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的诡异

因为之前我在香港的就医经历确实让我觉得槽点无数所以今天我们就想跟大家一起去分享一下我们自己在 3D 的就医经验就进行我们这个美国湾区香港以及内地就医的大 PK 系列那首先我第一个问题先问好心就是你先跟我们分享一下你这个宝宝病在美国和在香港的一个大概的经历吧

我所谓的这个宝宝病呢叫做手足口病就是其实大家稍微有点经验的话可能大概知道就是这个手足口病是一个孩子得的病不出意外我其实家里有小孩嘛然后我孩子也得了这个确实也得了这个病然后这是个传染病就在此之前我知道手足口病是传染的但我不知道有这么厉害

那我们家宝宝得了之后我因为要熬夜照顾他就他晚上睡不好嘛回身痒痒然后起手上脚上都是起大水泡大疹子然后包括嘴里面也有那很不舒服他不舒服自然全家都不会太舒服是吧那这个时候这个时候我我因为照顾他可能也有点熬夜然后导致这个

抵抗力下降并且因为我们马上就要有一个 15 个小时航班要飞到香港去就马上就要进行一次跨周季的旅行全家人带着宝宝一起那所以可能本身心情有点焦虑压力有点大导致了我就被传染上了那全家人就成年人只有我被传染上了也确实那我一开始觉得首先这个病呢就是

我简单描述一下吧 就一开始是发烧就你以为是感冒 但其实我这个时候我就去了一次医院首先我宝宝得病的时候我就带孩子去看了一次二一然后在我感觉不舒服了之后出发的当天吧 我也在美国看了一次医生然后因为我特别担心我自己是流感那个症状和流感非常的像就高烧啊 全身酸痛啊等等

那我也是知道流感是有特效药的所以我是非常希望自己我当时还心里面觉得希望是流感然后我吃了那个叫做 Tamiflu 对吧中文叫达菲对就如果吃了这个药的话我应该会好很快然后我就可以上飞机了但事实证明也不是流感然后最后

我到了香港之后经过了 15 个小时飞机到了香港之后我的手足口病就大爆发那手上脚上开始长大水泡嗓子里面长大水泡然后就整个人非常痛苦然后这个时候因为我还有一些工作上的事情要做所以我就觉得我自己肯定做不成了然后我就准备去香港看一下医生就如果一旦被人问起来的话我就说你看我这个病这么严重对吧我还是有医生的证明

当然事实上也没有人问我但我其实确实也花钱在香港看了一次医生然后看完之后全程都在和因为本来跟思雨都是约好的所以全程都在直播了我们俩人是在交流和聊天然后思雨就发现你居然觉得香港看病还可以

对所以我们就引起了这一次的话题所以整个就是这个经历呢完整记录下来就是我在我得了一个宝宝病然后带宝宝看了医生然后我自己看了美国看了一次医生香港看了一次医生然后进行了一番讨论所以有了一些心得吧

那好心在香港看病呢给我最大的感受就他在美国和在香港看病吧那这一次我所得到的信息当中给我的感受最深的有两点那第一个呢是他在美国他说医生给他开了剂量为 1000 毫克的泰诺对吧准确的说是我当时见了医生我说医生今天晚上

我有一个 15 个小时的航班我要带宝宝坐飞机咋办然后他的说法就是退烧你就是顶过去然后这个病没有就是你现在我也不知道你是什么病但无论什么病你这个肯定是没治了就是你就发烧顶过去吧发烧你就顶过去对吧然后那这个时候医生的建议就是吃吃就是吃 4 粒泰诺每隔 4 个小时吃 4 粒泰诺

这是医生的一开始的建议然后每一颗就是每一次服用的剂量是每一颗应该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在 200 毫克左右 OK 好那就差不多是对就是一天的话差不多就有就是就接近 800 到 1000 毫克的这个太诺这是第一个每四小时要吃这个量你是每四小时要吃 800 到 1000 毫克的太诺

哇塞你怎么还活着呢 OK 这是第一点让我觉得特别震惊的就是这个量级这个退烧药的量级是我人生中所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我在我看来就简直是自杀式的量级然后第二个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哎不是我打断一下就就先问一下就是作为一个没有对这个没有概念的一个普通听众我替大家问一下就是正常情况下的这个量级应该是多少

一般来讲我印象当中就首先我其实也没有对这个不是特别了解我们咱们都不是医生对吧就是然后我们在群里面聊天的时候以选贺的老婆陈璐的说法就是如果你不烧到 37 度 5 以上就不吃退烧药就大概来讲在国内一般是不建议你那么强烈的吃退烧药的然后其次

一粒腿烧药大概就是个 200 毫克左右所以我就相当于是一次吃四五粒就我一口气吃的是别人可能吃一天甚至两天的量然后我每隔四个小时就要吃别人一到两天的量对嗯

就是因为在我的印象当中就是发烧通常不烧到 38.5 我们一般都不吃退烧药那烧到了 38 到 38.5 的话大概就先吃一颗烧退了以后呢你就可能观察观察到你真的不行了下一次再烧起来的时候你再来一颗啊

但是没关系这个反正我们今天也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只是我们在分享好心这个经历所以给我第一个点特别冲击特别大的就是好心他医生能够明确的给他开的这个退烧药的剂量那第二个给我冲击很大的是好心在香港完成了就医以后他说哇好快呀

整个就医体验非常丝滑我特别震惊因为我本来以为他在香港就医完了以后会再加上他其实没有什么时间预约我原来以为他可能会槽点无数结果没有想到他在香港就医完以后的体验是非常的快乐感觉很丝滑所以今天这个大 PK 我想可能想聊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在 3D 就医的这样一个速度

那好心你觉得在香港这么丝滑我是想问一下你你在美国就医经历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体验为什么会这么慢就是在美国我这么形容一下吧就是在美国首先你在周末是就正常情况下你是找不到医生的就是医生周末休息正常医生啊我就急诊我都不算就正常医生你在周末你是找不到他的你给他发信息也没有人回你打电话那个诊所就是整个就是关门的

你是全科医生也找不到吗只有专科不行全科就是美国其实不太会说什么全科专科什么这种的就是对对就你找你的医生吧比如说我们我们找我们的儿医这算专科吧或者我们的妇产科医生这算专科吧就是他们的诊所在周末都是关门的只有工作日开门所以你基本上看医生你都是背着就是要请假去看医生然后

这是普通就医那你当然了美国分的就是你正常去看医生然后还有一个就是叫 urgent care 就是相对比较急一点的还有最急的叫 emergency 就是那种救护车级别的对吧直接去急救室的那种那 urgent care 是应该是都有的但是它晚上好像很多时候也是没有的就只有白天比如说早上八点钟开门

所以有一天我们家宝宝晚上闹得特别厉害因为他手足口病非常不舒服然后我们当时就想要去看 Urgent Care 然后发现 Urgent Care 是 8 点钟开门然后我们打电话过去他们就说不行的话你们就是 Emergency 但是我个人就是对面接电话那个可能是个护士或者前台他说我不建议你们这种情况来 Emergency 因为这边其实很多都是急救的都是很急的病人所以你们来了有可能要坐这排队

所以就不建议你们来那约普通医生大概是什么概念呢我觉得你至少你想约到三天之后的医生都是比较难的就基本上三天起吧然后如果你想约一个明天的医生这个你的选择范围就非常非常窄了

就因为我其实我的医疗保险有一个诊所的一个相当于一个小联盟吧然后那种都是小诊所的那种的就如果你有个感冒发烧什么的就可以去这种诊所连锁去看那这种诊所如果你想约一个明天的医生一般都得看运气或者说离你家特别远的一个地方有可能有你开车什么 30 分钟 40 分钟的这个地方也许有

所以就是在美国的话你说我现在有点不舒服今天下午想去看医生这可能性大概就是百分之十几

或者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就当然需求是存在的嘛那你市场就会有也有一些特殊的诊所就是提供这种假期的服务的就像我离开美国的那一天我当时觉得不舒服我当天就必须要去看对吧因为我马上就要上飞机了那那一天我就专门找了一个美国的特殊的品牌的一个诊所吧然后这个诊所就是以能约到当天为

注称的当然它也非常的贵然后我确实也约到当天了但即使是这样子的话我的等待时间也是远远远远长于我在香港就医的时候的等待时间相比之下我在香港这一次体验是这样子的首先我问了思雨

如何去找到一个在香港如何去看病对吧然后大概有了一个概念之后我得到的建议就是你问一下酒店问一看看旁边有什么医疗机构可以去的然后酒店告诉我有一个诊所然后我上午 11 点去了然后直接 walk in 了然后进去之后呢诊所人说今天我们 walk in 的人真的太多了你也可以看到然后我就看到了大厅里面确实坐了一圈人然后他就说那你下午你打电话给我们的另外一个

诊所的相当于一个分支吧然后你问问他们有没有空然后就打电话过去了然后约到了下午两点半也就是说我上午十一点约到下午两点半然后下午两点半去了之后从整个诊所就我一个人吧然后我连看医生带取药大概就是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搞定了然后我就回到酒店了对就是这是我的体验所以就是这样相对比之下你也可以

我对于速度方面我肯定很明显的能感觉到香港是更方便 OK 好心你刚才分享的在香港就医这个情况其实我觉得你算是比较幸运的就是你可以去到那个诊所之后里面一个人也没有就只有一个人但即便如此的话你还等了一个小时就这个量级可能在我心中我都觉得是要等就算是比较久的这样一个时间所以可能是我俩确实对于高效嗯

不好意思没说清楚不是等了一个小时就是全程一个小时就搞定了就是包括等待时间取药的时间看医生聊天的时间就是全程一个小时之内搞定所以当时至少我那次碰到的速度还是非常快的那我给你一个问题就是假设说你在美国比如说某天晚上你突然肠胃炎了就是你上吐下泻这个时候你需要一个医生去给你开药这个时候你要怎么办呢你有两个选择第一坚持到早上

然后去看 urgent care 就坚持到早上八点钟然后去看 urgent care 这个应该我大概率会选择这一种然后第二呢就是你打急救电话然后让救护车把你拉到急救室去然后很有可能你在急救室得到第二天早上

等到第二天早上为什么呢因为在急救室很有可能有些人是大出血或者有些人是就是比你要严重的多的问题对吧那你这上吐下泻没有生命危险至少对吧你就是只要补充好水补充好电解质你没有生命危险你只是不舒服而已那所以这种情况大概率也是坐在急救室等到第二天早上然后你要付出可能高几倍的钱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比较理性的人的话你应该会等到第二天早上去看一个 Urgent Care 就这个地方我可以给大家补充一个很有意思的一个经历就是在这个学期我有一个同学就是经历了好心说的那个叫了个急救车然后送到了急救然后他当天晚上他应该是

8 点多被送到当地的一个急救中心然后在那里待到了差不多 10 点多然后医生跟他说没什么事了我们这儿也没有办法给你进一步处理了你可以滚了然后就回到了宿舍关于这个费用呢实际上我先跟大家说一下就是美国的急救

救护车包括救护直升机它是按里程收费的它不是说我固定多少就是多少钱不是这样的从我那个地方到医院大概是应该是 4 秒多不到 5 秒就其实还蛮近的一个距离然后呢我看了他后来给我看了那个急救单首先急救服务是 1000 零多少刀你可以理解吧就按 1000 刀算咱们合计一下

然后这几秒的距离呢是 300 多刀然后还有另外一个呃这个叫什么就是在急救车上那个设备吧那个那个那个比较便便宜大概是 20 多刀就是整个这一趟下来算上所有的这个急救费用不算他在急救中心花的钱他整个这个费用大概是 1400 多刀这个样子我确认一下这是直升机来救他还是救护车来救他

没有没有车车车直升机就不是这架了直升机这可能这个挡不住大概成对成个几倍吧对但是就是因为他是学生嘛学生有学生医保最后他这一单就光是急救的这部分费用付了多少钱呢付了 140140 道哦那医保 cover 很多呀嗯

就差不多十分之一对对对十分之一是这样的然后他在医院经历了什么呢他在医院其实就是根据因为我是后面我自己开车过去的他救护车把他送过去以后第一就是他会有一个很好的一个就是说你是不是需要提供中文服务因为有一些医疗术语其实医生跟你讲你其实也未必听得懂对他当地提供了一个特别是着急和生病的时候对

对对对对对提供了一个中文服务然后跟他讲说你是什么情况出了什么问题然后给他做了一些我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做了个核磁应该做了个核磁然后呢就给他做了一些医疗监测然后给他梳理一点液体具体说的啥我没没太记住但他跟我说了一些这些这些东西就这两个小时然后做完了之后这一部分的账单就在医院的这部分账单大概是三千六百刀是这个价对所以他整个这一趟那一晚上

正常情况下是 5000 块钱 5000 美金然后他实际支付呢就是按照医保的这个就是覆盖之后大概就大概花了就是十分之一 500 块钱跟好心说的确实对跟好心说的确实是一样的就是医生在给他做完核磁发现他没有严重的急性疾病你比如说你可能会有一些什么大脑啊或者心血管啊那种急性疾病在没有这些情况的情况下呢他就跟他说了说你可以回去了然后呢你可以约我们这里的医生给你做专科的检查

好然后第二天就就还是我说的那个就是美国的医疗体系或者说只是我们那个州或者那个地方那个那个医医疗网络就刚好先说了嘛他美国都是各各个不同的医疗网络自己自己建的那些医院他们

没有线上预约你只有两个选择第一 walk in 去预约第二打个电话预约然后我这个同学打电话之后呢那个时候是十月份那个时候是十月份打电话之后呢然后那个医生非常友善的跟他说你这个专科我们这里这个医院预约最早最早要到 12 月中旬

然后他想了一下 12 月中旬要放寒假了所以他果断约了国内的医院就他老家的医院然后现在准备放寒假回去去看对大概其实就这个情况对

我来分享一下香港的情况香港就是关于看病速度这个地方其实也分几种吧首先第一个我先分享一下公立跟你们一样的就是关于公立的急诊因为公立香港的公立体系是你个人的花费极其极其少但是他所管理的其实都是那种比如说重大疾病呀很紧急的这种情况呀一系列的

那我香港的公立的部分呢就是我的宝宝之前因为有一次中了 RSV 病毒然后那天晚上当时很着急因为我去看了这个全科医生以后医生建议我当天晚上立即就去住院所以考虑到那个时间的这个就是着急的程度我就把他直接送去了那个急诊那在香港的急诊同样是这样的就是他那个时候大概只有六个月大那六个月大的小朋友其实刚开始的前期检查并没有让他等太久

但是他做完了 X 光片以后,当他们发现这个小朋友其实没有太大问题以后,接下来就等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才去办理了住院,所以我那天的经历是,我是晚上八点半到了医院,我住下来的时候是十二点半,但我其实中间我可以说百分之八十的时间,我都是在等待安排住院这个过程,前面的检查其实是速度非常非常快的,

这是关于那个急诊的速度然后就是关于这个公立医院平常看诊的速度因为我在公立医院只经历过我的产检私立医院其实也比较类似就是我之前发过一条朋友圈我当时吐槽的就是说在内地就是你去公立可以花很少的钱但你要等很久再在香港不管是公立还是私立你都是

不管你是花很少的钱还是在私里花很多的钱你还是要等很久就是原因就我觉得这个这事也让我觉得挺诡异的比如说以公立医院的产检为例我每一次产检实际上见医生问问题到我检查的这个时间大概就是五分钟左右但是我前后要等大概就要等到一到两个小时

即便是我在我预约的时间段去我仍然要等这么长时间这是在香港公立产检的体验那在香港私立产检我问多一下就既然每个人花的时间也就是几分钟那在那一个小时怎么等出来呢就前面那个人对

你这个问题我问我自己的内心也问了自己很久就是我觉得一共也没多少人他怎么就能这么长时间呢他怎么就能这么长时间这个事情我自己的总结是这样的我觉得可能跟他们整体的电子化的程度低有关系

因为在香港即便是在公立医院即便是在病人还比较多的情况下我能看到很多大量的工作都是要靠人工核对那因为他怕错所以他的在整理材料在材料交接在人工去核对每一条信息的时候他就会这个部分会花很多很多的时间

那我在公立产检的时候呢那我产检的一套资料它并不是像我们在内地一样就你的病历本拿在你自己的手上你去每一个环节你都是拿自己的病历本去在香港并不是你的病历本全程不在你的手上你从第一个开始你到了医院以后你的病历本就交由了医生全程是在医生的每一个环节他们自己内部去做交接所以我猜可能是在这个材料交接的过程当中需要等很久以至于就是呃

以至于我们每一个病人都要等很久所以他实际在看医生的过程花的时间很少但是你实际要等待的时间却又很长这个地方我可以分享一下我一个类似的在美国的经历因为我们也是要做产检的看妇产科医生我们去的是一个肯定是个诊所就不太是像是个医院算是个医疗小组的一个诊所

然后我们如果预约时间正常去的话一般等待时间可能在 20 分钟到最多可能半个小时的样子然后就可以看到医生然后基本上说话的时间呢要比 5 分钟要长一些大概 10 分钟吧然后加上各种检查 10 分钟我后来发现就为什么要等待这个时间呢我自己总结就是在美国你跟医生看病是这样子的就是你首先你不会进到医生的办公室

你是有一个专门的你的房间就这个房间只有你然后你进了房首先就是护士会给你安排这个房间然后这个房间上面有一个有一个这种专门的就是问诊床然后有一些洗手的然后洗手台然后有一些医疗仪器然后医生的电脑啊各种各样的检查的设备都在里面然后你在这个房间里面护士会给你做一个初步的检查然后之后你就坐在房间里面等医生进来

然后医生准备好了以后医生会进到你的这个问诊房间里面去给你问诊然后问完诊之后医生就会走然后你可以在这个房间里面待到就是你觉得比如说你有什么穿衣服呀或者要整理呀或者孩子要换家布呀等等等等你全部都搞定了然后你就离开这个房间所以我发现这个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房间的消毒处理是需要时间的

所以就比如说他有大概两三个房间这个房间每一个房间病人走了之后都需要去消毒清理所有的一次性用品都要去做更换等等这个需要时间

然后另外就是医生在问诊完了之后他虽然跟这个病人说的东西是这些但是他可能还有一些 follow up 需要去做所以他还有一些 follow up 的工作然后包括有时候会听一些电话会有一些其他同事的咨询也会占用一些他的时间所以整体上面等待时间大概就是 20 分钟半个小时 OK 香港的公立和私立都是你去到医生的房间这点是跟美国不一样的

就我刚才说的整个的流程都是不管是公立还是私立就是你叫到你的名字之后你就会去到医生的房间我们只有在体检的时候才会你会有一个单独的房间医生会进入到你这个房间来但其他的时候都是你去医生的房间

那我刚才先分享的是公立的就产检的经历那如果在私立的话呢其实就也区分那但是我的经验就都是要等很久比如说我曾经在一些不知名的私立和像养和这种很著名的私立都有过产检的经历那在养和曾经我觉得就是产检费用这么贵而且我又是在预约的时间段来他怎么能就让我等这么长时间但实际上他的等待时间我觉得跟香港的公立没有特别本质的区别

而且由于你付了很多钱所以你对他的效率的期待其实是更高的那他对你的唯一的额外的服务可能就是你面对医生的时候他可以允许你有更长的就诊时间有更好的态度可以解答你更多的问题你跟每一个医生交谈的时间可能会更长但你等待的时间你只是在一个很好的环境里等很久但你并不会因为你交了很多的钱而使你不用等待

那即便是在一些没有像养和那么著名的这样一些私家医院其实我的经历就是等待的时间也很长而且甚至于我在那个产检就是在那个病房里面或者说这么在医院里面我都看不到太多人我就不能理解就是为什么这么少的人他要等那么久每一个环节都要等很久但是我觉得这个也不是怎么说呢也不是一概而论的只是我原来看听好心的那个故事

他总归也是在某一个医院里面整个全身流程一个小时内都搞定可是我觉得一个小时其实在这样一个人这么少的环境当中也已经算很长时间了因为相比之下如果我们去对比内地的公立医院你可以看到那些医生每天可以接待那么多病人

每个病人时间可以这么短而且它全部非常的流水化对吧我们的整个输血的过程你开单的过程你扫码排队的过程全部都非常的电子化然后以及效率非常高你就会觉得

就是这两地的对于整个医院对于病人的容纳程度是有非常非常大的悬殊的那我刚才讲的这个是我们去主动看医生的这样一个过程但是如果在香港假如说你想去约一个特别的体检比如说你想约一个胃镜

你想约一个什么幽门龙赶军的一个检查你如果在公立医院排队的话就是几个月好几个月就是你一定会不想排队就如果你现在觉得胃不舒服你想约一个胃镜去公立医院检查一下的话大概可能要约到三个月到半年以后那个时候你的胃大概率已经好了所以不会有人很少有人吧去排这个队去解决现在自己胃不舒服的这个问题但你如果去私立医院的话呢也很麻烦

因为我们在内地去检查的时候我们会知道你当天比如说很早去看医生医生马上给你看一个单然后你现在就可以去 B 超室或者去抽血的这个地方去抽血那你有可能当天下午或者你做完 B 超以后可能十几分钟你会出了一个检查单然后你再去马上又重新回到你主治医车那个地方你就可以让医生去看结果但在香港不是那香港的私立医院

因为公立我没有这样的体验我就不知道那香港的私立医院你首先要约一个时间去看医生那你看这个医生等待这个过程要等很久那你看了这个医生以后医生又会给你开一个单那这个单你很大概率当天是不能检查的因为很多私立医院它自己诊所本身它是没有配套的检查的设备所以你得拿这个单去到医生指定的下一个地方去做验血或者去做体检或者去做化验

而这个结果他又很难当天出所以你有可能要等一到两个星期你才能拿到那个结果然后你再重新约会你的专科医生约他下一次帮你看报告的时间所以以我自己个人为例我基本上我拿了那个结果之后我就会自己在网上靠丁香医生或者是什么网络 AI 医生就帮我解决这个报告而我绝对不会再去约下一次那个医生因为你很大概率见那个专科医生之后他给你就是两句话啊

你这个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大问题那我们如果你担心的话我可以给你开一点药之类的所以总结来讲其实我觉得就是在香港的就医体验你如果跟美国相比有可能是更快的但你如果跟内地相比就悬殊太大了

这个速度太慢了像我这种急性子的人我就觉得就怎么可以这么慢所以有的时候我甚至会选择回内地去检查身体但是其实思雨你说的体检的这一块包括验血的这一块我其实肯定在美国也有所体验嘛我的感受是美国应该比这个要更顺畅一些要更快一些就是美国是这样的首先其实咱们如果是生活在内地的朋友可能有一个

不是特别习惯的一个地方就是诊所和化验的都是分开的都是不同的公司甚至就是

对你可以认为就是你现在吃一碗兰州拉面你先去一个店里面买面然后去另一个地方店里面买牛肉对吧他们两个店是完全不一样的店就是你自己拼出来这个兰州拉面这种感觉在内地肯定有一个医院你把所有事都包圆了对吧所以美国其实也是这样子就是医生比如说你今天要去验血那你就要去专门的一个 lab

然后去验血然后验完血这个验血就像思雨说的一天肯定也不会但是不会出结果但是这个里面最大一个区别是啥呢就是这个化验的结果医生的诊断在美国一般是在网上进行的对一般是以 emailmessage 的形式会发给你

对所以你不太需要就除非有问题就除非医生发现医生他会拿到你的 profile 里面的这个化验结果然后医生如果发现有问题需要 follow up 你才会去医院如果医生就看了看就说没什么 follow up 或者说 follow up 比较简单就比如说你血脂偏高那医生跟你说你多吃蔬菜一般菜里面一个盘子里面一半是蔬菜什么等等这些就这种东西都会以一个 message 或者一个 notes 的形式发给你

然后发到你的 APP 上或者发到你的 email 里面就可以了所以这个是我觉得效率会高一点的地方我补充一下好心因为我是 8 月份的时候学校要求我们去做一个学检

然后具体简的内容大概就是说看你有没有什么抗体之类的东西如果你有哪些比如说疾病举个例子比如说什么蚯蚓症不是蚯蚓症因为麻麻风之类的东西如果你没有抗体你要求你就必须在医院在学校重新补中疫苗之类的

当时我的就诊流程是这样的我们学校的校医院你进去以后是要先见医生然后跟医生说好我接到学校通知要来做这样一个这个抗体检测然后医生就会对你就做一些问询说啊你这个打过没有啊那个打过没有啊有没有相关的这个报告啊之类的因为我出国之前我其实这个东西是在深圳全部做过一遍检测的所以我就来看了一下他说哦你这个其实都有了但是呢你还是要做这个检测因为是学校要求的好了然后我就去抽血抽完血之后呢

就像郝靖说的我以为是下医院会给我一个报告但不是的我过了几天很神奇我过了几天首先我收到一个邮件这个邮件是什么什么什么什么什么医疗实验什么实验室之类鬼东西我不太记得了然后他说我们接到你的血液样本然后给你做了检测然后也超送了你的主治医师然后经过检测这些都是齐的然后又过了几天我又收到了一份账单实体账单纸质的是寄到我邮箱里的

然后他说你要付你这个学检的费用然后保险会给你覆盖一部分然后剩下你要覆盖一部分就是这个事情很神在哪就是如果因为我说实在的在国内大家大部分人没有去看邮箱的习惯我如果那天我不是正好闲的没事我去翻了一下我邮箱我都不会看到这份账单这事可能就 miss 掉所以你在检查之前你是不用给钱的

检查完以后马上你也不用给钱不用给钱不用不用不用对当下是一分钱都不用给的对美国所有的医疗都是后付的

哦除了极少数的例子大部分都是后赴的哦明白那在内地肯定是你要先付完之后才能检查在香港是检查完了之后你马上就付就是你要在那等着然后他医生会叫到你名字你现场就会把钱付掉他不会说让你回家以后然后才会给你一个账单让你去付费在美国在美国就医全程不用提钱这个字你就 focus 在就医就好了啊

所以记得当时生完孩子之后能问我说生孩子多少钱我就半天我都不知道因为真的不知道多少钱就是他账单没寄来然后你不仔细去看那个账单你都不知道有多少钱而且他的账单分的很清楚就这个公司是这个公司那个公司那个公司一大堆对吧所以你还不加总你都不知道

我分享一点点关于香港公立医院给报告的这个部分然后我们又进入到钱的这个部分那香港的公立医院它给报告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很神奇例如说你产检或者是你检查这个过程如果你的结果没有问题

那医生就不联系你如果医生不联系你这是对你来说是一个好事他只有在有问题的时候他才会主动联系你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是吗对对然后如果说你没有问题以后你什么时候可以看到这个结果呢他也是有手机 APP 的

你也可以在 APP 里查看但是他大概要等到你结果出来以后的两个星期以后所以你有可能都已经快忘记这件事情了两个星期以后你想起来才会在你的手机里面去看到你当时血液检测这个结果我觉得这个效率确实是让我瞠目结舌 OK 那第二个部分我很想跟大家聊一下就是关于这个钱的问题

就是在 3D 就医你们大概是需要花到多少钱因为刚才李同也分享了一下你那个朋友你那个同学去这个叫急诊以后他那个账单那个部分那我想分享一下这个在香港的就医看诊的这个钱

那我仍然是分公立跟私立来说那公立医院部分的话它其实收钱的收费非常非常的低你只要能去公立检查而且排上队了基本上就是一个唇薅羊毛这么一个过程我以我自己个人为例比如说我在香港公立医院生孩子那我的住院费是一天 120

我生娃的费用好像是 150 块钱所以当时就开玩笑说在香港的公立医院生孩子好像你基本上可以刷公交卡就刷八达通就可以生孩子所以它一个收费是非常低的而且另外一个就是以我娃为例因为当时我娃出生以后她在香港的新生儿监护室其实住了一个星期

那当时他那个新少监护士条件其实非常好那一个房间里面六张床六个孩子有四个医生而且四个医生轮班倒甚至于你每个家长每天是有八个小时的探户时间你进去之后还有医生会教你怎么样给孩子换尿布然后你可以亲自去给孩子哺乳然后他过程当中你也可以带你的奶进去你也可以跟医生讨论说要喂什么样的水奶这一切都是可以讨论的

那每一个孩子的床旁边都会有一个电脑一个仪器就他全程可以监控这个孩子的体征这样一个设备当时我出院的时候买单我震惊了他一天的价格是 60 哇

所以他住了一个星期以后大概就是只有 420 块钱然后包括我的宝宝后面去就是他因为 RSV 病毒去住了一间医院那个医院花费也非常非常少所以公立医院在香港约等于是不用花钱的但是他的问题就在于就是你不能主动跟医院要求你想要开一个什么药或者你想要去做一个什么检查

因为它秉承着就是无必要坚决不给你要和无必要坚决不给你开检查这个原则它只就是秉承着就是最大必要的这个原则那所以这是香港的公立那香港的私立的话其实就是诊费不等那比较常见的一些专科医生的诊费大概就是一千到两千就是比较常见的这样一个水平

那我说的只是单纯看医生的这个诊经那你后面的检查当然每个会有不一样的价格那香港的全科医生的诊经大概就 300 到 500 我指的全科医生就是你今天也不知道什么病但你可能就有点不舒服或者你就只是想开个假条你就是像好心这种手足口病那他现在想在酒店附近随便找一个 clinic

他进去看一下这个医生大概就是三三百到五百的整经然后药费的话就看不同的药可能还有一两百的这样一个药费一般来说都不是很重的我当时实际掏了五百确实对因为你实际上就对就实际上这种情况大概就是就花这么多钱以及香港一般来讲

公司就比较大型正规的公司他可能都会给你配医疗保险所以大概率至三到五百的这个医疗保险就是医保可能都会能够覆盖到你大概自己可能就不需要掏太多钱所以这是在香港的一个整体的这样一个费用当然在香港如果你要去养和住就是住院去做一个什么手术比如说你在香港养和生个孩子大概就是 15 到 20 万的顺产

就是 15 万左右的顺产 20 万以上的剖腹产是这样一个水平以及你如果每次去看医生大概你做一次鼻梢可能就是 2000 看医生的诊经也是 2000 这是每次产检的费用那这个当然风险尤人每一个私家医院他会跟着医生的一个

就是他的一个名气的不同然后以及他专业性的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收费所以在香港可以说医生是最最最最最最吃香的一个行业所以香港最优秀的小朋友他成长以后他们家长对他的期待可能都是希望他去读医而不是像在内地说希望他进大厂呀希望他做金融呀希望他当这个就是去程序员呀都不是这些行业在香港的话最吃香的就是医生没有之一谢谢

我其实这一点特别想说我想问一点就是在香港如果你去私立十万二十万的那个费用这个是保险汇报吗不一定看你公司给你买的保险的类型像有一些公司保险就比较好特别像有些外资你可能做这样一个手术你可能自己就不用花多少钱但是比如说以我们公司为例

假如说我要在养和花 20 万生的孩子的话我可能就能够报销的大概只有 3-5 万块对然后如果是我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必须不得不去做一个手术他可能每一天大概是每一天能够报销办私家的一个床位费然后手术可能也会有一个小几万的报销但是可能大头仍然是需要我自己来出的如果我没有额外的保险去覆盖的话对

所以相关很多人是这样的就是他如果着急需要去做一个手术那他一般都会给自己配保险然后呢保险能够覆盖一部分那他长期的用药他就会去私立院排队比如说我今天有一个高血压我有长期慢性心脏病然后或者是说我也就有长期糖尿病我需要去有长期的用药我刚开始前几次检查我肯定是在私立完成的因为公里我排不上队

但我同步就会在公立排队公立你可能排了半年之后就会轮到你然后你就会就是在公立去进行常用药的这样一个长期的去长期去配只不过是说你的召集的检查一般都会在私立完成这个就确实比较贵了我聊一下美国吧美国首先这个公立私立据我所知美国可能是有公立医院

但我也没接触过我唯一一次接触公立医院好像就是去打了一个 COVID 的疫苗然后好像就再也没有了公立医院的存在感就非常低然后其次好像我感觉大家也没有我甚至都不知道那个是不是公立医院因为在美国好像我十分怀疑有没有公立医院这个说法

就是首先这个公立是你好像就是国家拥有对吧然后这个政府拥有的然后这个政府全资的但是在美国大部分的都是那种就哪怕你的医院你是一个非盈利性质的机构然后你这个机构可能里面有政府的注资但是这个机构本身跟政府也是完全独立的对所以我十分怀疑就是如果按照国内意义上的公立私立来看的话美国没有公立

我是这么理解的我是这么理解的对然后当然我说的可能非常不准确因为我所有的就医经验不是就是有点就全部都是在所谓的私立在一个就是商业公司里面然后其次就是关于保险这一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之前美国的联合保险公司 CEO 被枪杀这个里头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为一个新闻人对 是这样的美国的联合保险公司其实被枪杀这个 CEO 是美国联合保险公司下面一个子公司就美国联合保险公司它是分为两个部分的一个部分是保险部分另一个部分是医疗部分你可以理解为一个是保险集团一个是医疗集团

被枪杀的这个人呢他是保险集团的 CEO 然后这个人被在他是在参加他们公司年会的这个酒店门口被枪杀的然后枪击他的这个人呢是一个算是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一个小孩这个小孩他怎么说呢他十分痛恨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

所以他把这个人枪杀了他并不是因为被这个医疗保险就是他他家买的不是联合医疗保险并不是因为他是受害者所以他强他只是觉得这个制度太万恶了所以我要把这个美国医疗保险公司这个保险部分这个 CEO 给干掉

然后这个事情在我们一般的民众看来就在朴素的大多数人看来觉得这是一个持枪伤害或者说这是一个故意杀人但相反的是在美国的网络舆论上面特别是社交媒体上面引起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情况就是

一面倒的叫好就是说这是一个罗宾汉式的人物他这个怎么说呢他替天行道你可以这么理解吧这个人替天行道甚至在美国的年轻人群体中在兴起了一个风潮就是模仿这个人不是模仿这个人去枪击别人而是模仿这个人的这个穿着打扮模仿这个人的口号模仿这个人的就是甚至的一些行为动作就形成这样一个模仿就类似于什么嗯

你可以这么理解吧就有点像有一有一些中国人去模仿切格巴拉那种感觉就是我操之人生偶像我们应该这样

对对偶像然后呢这个事情发生之后我也看了一些相关的媒体报道然后也问了一些呃有在这个行业呃不是工作就是跟这个行业也打过交道的人他们跟我们说确实是有很大的一些问题就是美国的医疗保险他收了很多的钱尤其是在奥巴马一改之后他们这就是对普通民众来说收钱收的非常多

但是呢他们的赔付会非常糟糕简单来说呢就是有一个数据是这样的就是当当地有一个就具体案件我忘了就当地有一个律师去起诉当地一个医药保险公司说你这个赔付比例是不是有问题然后当时里面就有一个吹哨人出来说确实是有问题的为什么呢他们第一轮是机器筛查就是你把你这个文件啊 file 上去之后第一轮是机器筛查看你够不够标准能不能赔付

机器筛查通过的通过概率可能大概是 10%到 20%不到也就是说 80%到 90%会被拒掉但是第二轮经过人工 review 的时候就说被拒掉的这 80%里面至少有一半其实是应该赔付的就当就有一个这个医疗保险公司的吹哨人出来说这个事所以呢大家就觉得

每个人的真实感受就是这帮医疗办公司就是吸血鬼就是社会的毒虫就是迫害我们的人所以当医疗办公司 CEO 被枪杀的时候大家就是一种普天同庆的感觉可是这个在好心这儿让我觉得他的每次赔付都没有任何问题这是主要的对这就是我想讲的一个地方其实联系到之前说的就医过程中完全没听到钱对吧

所以你想象一下就是你完全就医了然后做了各种检查这账单都来了然后保险公司跟你说你有一个账单我这不准备赔你自己付吧你就很惨对我在这里补充一个点就还是这个案例上面就这个起诉这个案例上面有一个很让你难以理解的东西就是我给你举个例子美国的医疗保险比如说你的医疗保险在你做手术的时候可以给你 cover 掉比如说三个小时的麻醉

从三小时第 01 秒开始你的医疗保险 cover 不到了好了这个时候请问医生是把你唤醒还是继续给你麻醉然后把手术进行完你觉得是哪一个医生知道你的保险要 cover 三小时吗这个还是事前就能告诉医生的进门的就是

就是进美国医院的门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输保险的信息是的对你像我去校医院也是先要输我的学生 ID 然后确定我的医疗保险是生效的对保险这件事情其实是非常非常就是就医的第一个环节这个事情我就很好奇在你就医之前你是不会跟医生聊到吗就是说我的保险没有 cover 的部分我会怎么处理

会的,但可能李同说的这种情况也比较意外吧,就比如说本来觉得三个小时可以,但实际上遇到了更复杂的情况之类的吧,或者说,你看刚才思雨问我这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没听我说有什么赔付的问题?实际上在这个案例中,医生没办法,因为你要给他继续手术,从三小时定理,一秒开始,你要自己付麻醉的费用,然后在美国医院麻醉的费用是天价。

然后那个患者醒来都快崩了十几万的麻醉费用十几万刀啊麻醉费用哎呀这个就是世界的参差呀你知道吧我这么说吧就因为我确实是生活在美国硅谷硅谷是美国经济发展最好的地方之一然后关键我的保险基本上都是大型科技公司在帮忙买的

然后这些大型科技公司如果你是小公司的话很有可能组成一些联盟如果你是大公司的话你本身自己就体量足够大那他们一般都会买非常好的保险因为这个所以像那种联合保险公司这个我都没听说过就是我们买的保险一般来讲赔付率都是那种很高的那种

而且这些大公司它本身有一些 bargain power 因为我员工这么多而且我员工大部分都是年轻人都是健康的生活观念也是比较健康的所以其实保险公司是对于这种超级优质客户收入又高生活方式又好的这些人生活的地方气候也好灾难什么也比较少对于他来讲这些人本来赔付的率就很低

所以他非常喜欢这部分客户那大我们作为科技公司一些大公司像 google applemeta 这种的那就可以作为一个非常强的 binding power 去跟保险公司谈一个很好的 deal 那保险公司也会给你一个很好的一个 package 对吧就是你呃自负端啊然后免赔端啊等等等等都会非常好啊那所以就是总的来讲我们我的医疗保险就是我包括我太太的医疗保险吧就是非常非常非常的好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

具配的且因为大家在湾区生活的人很大量的程序员工都是都是这种很好的保险反而反而衍生出来一些好保险要毛的事比如说咱们三个现在去湾区开一个按摩就是中医推拿按摩的然后你来了以后呢你不用花钱全程一分钱都不用掏我去找你的保险公司要我就说你来我这针灸了然后针灸完了以后就是

你来我这自付了多少钱实际你没付啊你自付了多少钱然后我跟你保险公司要多少钱然后因为我们保险公司都非常好然后我们的 deal 都非常好所以就直接就把这钱就打给你了所以全剩你看你患者一分钱没拿然后我这个店我挣的保险公司的钱然后保险公司赔就完了就好保险公司要毛其实在外面去类似的产业我只是举了其中一个例子类似的好保险公司很多嗯

我就想到了之前我看了一本书《母乳主义》当时我还问过你和爽就是他当时讲到说你们美国的保险甚至很多保险里面都是 cover 就是给女性的多少次秘乳顾问的这个就是问答以及好像还有一个泵奶器有泵奶器对泵奶器是报三百三百五十刀的泵奶器

这个让我特别震惊就我觉得天哪就是这些资本之间是如何的勾结可以让买泵奶器这件事情都能让保险来覆盖这让我当时特别惊讶对 泵奶器是不光是泵奶器你们那个我不知道你们有那种金魔枪没有那个也可以不能叫走保险吧那个可以走免税的免税的自己的医疗的基金

就是那个钱是免税的然后当然了如果你医生给你开也是可以报的我们最近还搞到了一个就是我们家现在车库里面堆着 9 箱水奶和三大箱奶粉然后每一箱里面大概是六七桶吧就是这些全部都是保险的给付的就是这些水奶和奶粉是医生的处方

我们对我们是按买药的这个流程买到这些水奶奶粉总共加起来大概就是 200 多刀吧然后这个水奶奶粉估计够喝半年我们是肯定喝不完了所以我们大概率会送一些朋友天哪我惊呆了我之前我在群里还问过你们我说请问美国的穷人都去哪里看病然后他爽给我的回复是不看病我现在哈哈哈哈

对 所以你可以体验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层次如果你本身工作好 然后你的公司很好 你保险很好你就很爽 你其实很多东西都可以报销但是如果你不幸你是落入到一个下降循环的话你只能买一些比较差的保险的话你即使交了保险的钱 还有可能面对的这种拒赔的情况

所以为什么大家会说这种罗宾汉呢就是因为这些人其实敲鼓吸髓的都是穷人的钱对然后关于钱这方面我再展开说一下刚才说的都是一些社会层面上的如果个人层面上的话我们是有免赔额有自付段英文叫 deditable copay 然后还有一个就是每年有一个 out of pocket 的一个上限 out of pocket 就是你从你口袋里面掏出来的钱它是有个上限的就知道我的保险是这样子吧

然后在医疗保险学生保险也是这样是然后在此之上我还有一个个人的免税的一个医疗基金我每年有一个比如说 3000 多块钱一个上线的一个医疗基金然后这个基金就是我以我的税前工资往里放然后与此同时公司也会往里面同时放 1000 块钱就鼓励你去用这个基金

所以我免费拿 1000 块钱然后剩下的 3000 多块钱是我免税往里面放的这样我每年大概有 4000 多块钱的一个医疗基金免税的然后我的 out of pocket 总的 out of pocket 是 1600 块钱我今年无论我生多么严重的病我花了多少钱我叫直升机也好几十万也好几百万也好我总共掏出去的钱就是 1600 他也算过来你确实这么健康也不容易花到 1600 当然这是很好的保险才会是这样

我觉得这个在香港可能除了最顶级的外资能够给到这种保险之外我能说就绝大部分像我这样的就是所在中资机构其实都保险都不会有就不会有特别好说实话就你自己还要自己个人付很多而且它有很多免赔条款它会在合同里面写但它可能前面会有一个要素的一个概览那个概览里面是不会讲出这些免赔的情况的

然后你需要点到很深处它得有一份非常详细的文件然后可能有些很小的字的部分会告诉你有些地方是免赔的比如说像我生孩子的部分就是我公司的保险基本是 cover 不了的我只能当做是去看专科医生每年可能有十次左右的额度那香港的这个保险大概可能会是比如说以我自己个人为例

我的那个 package 里面会包括了比如说你有多少次的看专科医生的机会但这些的话可能是需要你全科医生去给你开转接信的那你可能有多少次的看中医的机会大概是就每一次可能报销的上限大概是 400 港币

那你会有多少次理疗的机会当然这也是需要开转接性的那你有多少总额度的洗牙的这个钱你有多少额度的这个就是体检的钱那如果你要不幸住院的话每天可以报销多少的你只能住半私家就是半私家房和全私家房那每天可能有多少的床位的费用你手术里面麻醉会有多少

它是分裂的很细但大概就是每次你有多少的次数每次次数上面有多少的报销上限的额度那如果是以我个人为例我看中医的话基本上是需要用我的和方总公司帮我买的保险两面加在一起才能够 cover 掉我一次看医生的价格但是对我来讲其实已经够用了但实际上这样的整个 package 我相信在香港虽然我们不是最好但也还算

也就是在中环肯定是非常平均的水平了但是即便如此的话我都觉得如果是普罗大众可能就是工作没有那么好的就是人民他们可能很难享受到这样的待遇就是为什么他们可能要去公立医院排队我得先说清楚就是我刚才说的阿托托克 1600 块钱不包括药

然后牙医保险是牙医保险眼科保险是眼科保险然后这个剩下的才是这个医疗保险对所以就不是说我一年无论怎么看病怎么化药都是 1600 那倒不是对但是这 1600 其实就已经就是你的放心了嘛就如果你真的有什么重大疾病其实你的医疗费用不会特别高

然后你还记得就是我有个个人医疗医疗账户嘛然后公司每年会往里面放 1000 所以那 1000 本来 1600 里面至少有 1000 块钱本来就是公司白给的然后然后其次那 600 才是我真正要掏的但那 600 还是免税的所以总体而言来讲就是这个价格上面还是非常可以接受的如果你有个好的保险的话

李同你在学校的话学校会给你们买这种医疗保险吗对我刚刚想补充就是这个就是学生的医保可能跟好些这种企业的还不太一样学生相对来说因为他受到就我们是一个公校嘛公校的话是有联邦政府的一些补贴我们一年的学生医保是 4000 多不到 5000 万就按 5000 刀算吧就我们一年的学生医保是 5000 刀然后也是有像好的是你自己要交这个钱吗还是

要自付对是要自付的自付自付的然后牙医保险不在里面牙医保险你如果要买的话是要另外再多付 600 多刀我记得是然后具体保啥我我没看对就牙医保险因为我没买我没看然后

这 5000 多刀的话就基本上跟好听说的一样就是你有一些生病啊什么的东西基本上你就会从呃至少你在校医院看病时一分钱都不用花的但是你有一些买药啊什么的你要另外再自己付然后呃我可以举个例子吧你比如说呃我们举个简单例子像国内有一款这个啊对

对就国内有一款这个常见药然后在国内买的话大概一只是走就是走我们正常的城市医保就比如说像我在深圳如果走正常的城市医保的话大概是 100 多块钱一只然后这个在美国我之前看了一下算算换算下来折人民币大概是 200 多块钱一只但是它标注的价格就非常恐怖了对它标注那个价格就超超级贵的一只一只药

这个其实差不多但是有一些也像好心说的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你比如说我认识另外一个同学他在那个 GTown 就是乔治城大学他的医保就比较有意思他的医保是覆盖他的伴侣的就是他的伴侣如果有需要什么

类似于妇科或者是类似于产科的这些看医生他的他的医保都是覆盖的但他也是学生医保我我的有没有覆盖伴侣我不知道我没有去查也没有去问然后他的医保还有一个特别好玩的就是每年允许你配一副眼镜

就你知道在美国配眼镜是一个非常非常贵的事就大概像我们普通这种一就这种太金属的这种框国内可能就是几百块钱吧然后他们那个他们那个买那个太金属的眼镜框要上千呃刀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贵所以

每个地方的学生医保可能不太一样就可能跟每个每个学校它是什么性质的或者说每个州它的情况不太一样但大体上确实像好心说的一样就是有一部分是就大概率是有一部分你有一个自付的上限额超过这个其他的就是医保就帮你全部覆盖了

嗯我的下一个问题就是呃特别这个问题我很想问好心就是在你们医疗保险这么好的情况下医生他有过度医疗的倾向吗因为我深深处地想了一下如果我是医生那我完命给你开反正对吧我开了以后医保我可以去跟保险公司要钱这样的话我也可以多赚然后

对你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会有过度医疗的倾向吗如果从我的体验的角度来看我觉得相比吧因为过度医疗我不是个专家我不知道有没有过度医疗但其实相比内地和香港我觉得美国的医疗还是非常非常克制的

非常克制我觉得你别把香港加进去香港非常克制等一下我来分享相比内地吧相比内地吧哦

对因为我香港体验非常小了非常非常少了对所以这个不太一样但是至少和内地比我觉得是非常可知的然后说到那个保险公司其实理论上来讲保险公司是会看你医生的这个诊断的就如果你医生是非常明显的过度医疗了保险公司是可以拒赔的

对吧当然在我个人这个 case 上面可能不太会不太常见首先医生也没有那么 aggressive 然后其次的话保险公司也比较我们保险比较好他也比较松然后美国是这样我关于过度医疗我可以给你们举个例子因为我手作口病我去看医生然后当时我很急

我就是要想让自己快点好有任何什么特效什么都可以上然后当时医生是这么跟我说的他说你呢你有高血压吗没有你有糖尿病吗没有你多少岁呢三十多岁对不对我们现在也测了各方面健康指标都很好然后你的健康记录也很好你过敏也没有所以一般这种情况下我们是不会给你上就是什么抗病毒药因为我当时知道我是病毒入侵但是不知道是什么病毒

有可能是某种鼻病毒感冒病毒也有可能是手足口病毒就是在当时因为我们还没有发作出来所以医生是很难判断的我只是喉咙疼而已对吧所以医生很难判断所以那个时候其实理论上来讲是我回了山西的第一课我碰上我姑姑我姑姑是医院的然后我姑姑就问你上了那个抗病毒的了吗

抗病毒我还可以上抗病毒吗然后我才回想起来就是在美国的时候那个医生当时提了一句说如果你是一个比如说五六十岁的有基础疾病的人我们可能会给你上一些抗病毒的东西但是现在我觉得你这个身体状况没有任何的必要你就试退烧药就可以了对然后我卡了吗然后我接着说就是后来我发现呢

我吃退烧药这个事情在群里面甚至我都我的这个吃退烧药的这个量都震惊了香港医生所以但但其实我仔细回想了一下就其实这个退烧药它本身就不是处方药而且他给我开的剂量虽然大

但是也没有说大到能伤害你身体的程度而且他其实是完全根据了我当时的情况来去判断因为我当时马上就要飞飞机了我面临的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这个时候你其实让你舒服下来让你能够正常的完成你的生活的一些计划是最重要的所以他那个时候就建议我

既然这个退烧药没有从科学副作用的角度来讲没有什么太明显的副作用然后你现在又非常的需要它那你就是吃这个然后从它的角度来讲吃退烧药要比吃抗病毒药要好得多得多对于我当时的状况来说但是如果你放在内地的一个情形下包括我跟我姑姑讨论其实大多数人

更愿意吃抗病毒药而不是退烧药因为总觉得就是大剂量的吃退烧药这件事情好像很奇怪哪里不对哪里不对很诡异然后总觉得吃抗病毒药才是对症下药才是真正的比如说你就是病毒感染你不就应该抗病毒吗

对吧所以我其实觉得这一点还挺神奇的这里面我不做过多的一个结论上的判断因为我确实判断不了我也不是专业的医生甚至医生本身也是分流派的对吧这个说法那个说法也不一样但是我个人觉得这里面还是挺挺神奇的其次关于打点滴我我回来以后很多亲戚朋友一问什么病吧就是手足口病大家就会交流自己周边的人得手足口病的一个经历

我有一个邻居吧他就说他手足口病就孩子的手足口病去打了十天的点滴打了十天的点滴对然后就是以我现在对手足口病的了解啊就我自己亲身得了我儿子得了这是个自信性的啊

对这个病是个自显性的疾病且我个人认为是没有任何特效药的当然了你说你有一些抗病毒啊消炎啊或者是一些补剂啊有没有实际的作用呢也许有一些对吧就补充水分啊等等的也许有一些作用但是我个人觉得就是它并不是一个你通过打针或者挂水就能挂好的一个病就是它该得还是会得它病成该进展还是会进展然后它该好还是会好

所以包括我儿子,我儿子是个孩子嘛那他肯定是要吃一些药的他吃的是什么药呢他吃的是抗过敏药,抗阻胺药然后让他不要那么痒,可以睡好觉然后还有就是退烧药,让他能够退烧其次还有就是在身体上面抹的一些抗菌药因为他的身体有破皮,他有水泡那这个水泡有可能会破裂了以后有可能会有细菌感染

所以它就有一些抗菌药然后最后就是有一个叫做卢甘石的东西它是可以把身上的一些多余的水分吸收掉然后让你稍微舒服一点对所以其实你看这些药物全部都是以一个让你舒服的一个方式缓解症状的方式来去起作用的而不是就是直接针对到你身体里面然后怎么去抗病毒所以我个人觉得

总整体上来讲美国医疗还是非常克制的然后我在美国 10 年只见过一次住院就是我太太生孩子只见过一次输液就唯独就见过那么一次输液也是我太太生孩子大无痛就这么一次对然后其他所有情况都没有从来没有输过液

然后唯一一次吃抗病毒药就是我有一次假流然后吃了抗病毒药确实非常好就是那个 Tamiflu 然后还有一次就是买了药但是没有吃然后那个是我太太得了那个新冠买到了新冠特效药然后那个特效药很有意思上面标价 1200 多刀吧然后我们实际付了 25 刀

对然后对然后就是就是这是整个的一个就医铁啊当然我们也是比较年轻我们也没有得过一些非危重疾病等等等等这个这个不做任何医疗评论但是我个人的体验是这样子我个人觉得美国的医疗还是还是相当的克制的就至少在医生给我去阐述他的理由的时候我能感受到的就是他会比较克制甚至我再说一个例子就是体检你知道在美国

我每年都会去体检但不是每年都会抽血就是在我们的意义上体检就是应该各个科室跑一圈什么眼里什么吹气啊什么抽血啊一大堆嘛对不对抽血是没必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在美国我可能两年才会抽一次血然后抽血里面检查的项目也非常的少非常的少这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医生判断你这个年龄你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然后你的精神状态没事

如果给你检查的多了有一些指标人都是波动的他总会有一些正常不正常的反而会让你很 panic 对所以他就是我有一次要求抽血都是我强烈要求抽血他才让我去抽血的否则的话他其实觉得根本就没必要然后还有一次是做基因检测就是我和我太太怀孩子之前我们想测一下有没有致病基因然后我们软膜硬跑医生答应我们给我们测四项基因

最后实在是不能忍了就是我们又发了好多次的 message 交流来交流去医生才决定给我们让我们去做一个大概 300 多项基因的一个检测那这种在国内其实你随随便便就做几百上千项都是非常正常对但是在美国就是他其实

能不测就不测因为他觉得你没事然后这都是小概率事件测多了你反而觉得心里就是他觉得你测多了你心里会恐慌你心里恐慌造成的危害可能比你本来这个治病的基因也好或者说你某一项不正常也好造成的危害还大对所以我个人觉得这其实是一个过度医疗的反例了我分享一下香港香港我非常确信的是公立医院绝对没有任何过度医疗的

没有任何原因就是你不用花钱嘛它真的毫无必要但是它一旦给了你要那它就给足量且它几乎是就我觉得那个药物的价值本身都不是一个考虑范围因素内比如说以我自己怀孕的产检为例它会给你一瓶维生素那瓶 Materna 我之前有看过如果在万宁之类的话可能要卖到 200 多它绝对不是一个评价的

孕妇维生素但是在公立医院他如果给你开了的话那就是就完全不会计这个药物的这个价格包括我小朋友后面他因为 RSV 病毒他会需要做那个物化物化的药也是这样的就他你有很便宜的价格你就可以拿到你的药但是他本身当然你要排队排很久然后你也是非必要他的话他不会给你开所以公立医院不会有这个过度医疗的这个倾向

甚至于我印象很深的是我在香港公立医院的整体产检我都没有常规的 B 超

也没有常规的胎心监护这个在内地是非常非常多的就是你在后面孕晚期每周都要去做的但在香港完全没有那有一次我实在是想要去做一次胎心监护我就说了我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软磨硬泡然后医生才觉得说哎呀你实在是这样子他才最后同意给我做一次胎心监护而整个那个流程就是非常的复杂就是要做这样的事情

所以公立医院我非常确定他没有任何过度医疗的倾向但是私立医院我觉得是不确定的就是从我个人经验来说的话我觉得我自己的判断是医生他自己的诊经其实本身也已经足够高了所以他在你这儿他也没有确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必要非要给你开一些无用的检查和药之类的但另外一方面我确实也有一些朋友他就是我看到我朋友的经历呃

有些医生在私立医院哪怕是一些听上去非常名声横响的这样一些妇科就是产科的这个医院也会有一些不必他认为不必要的或者我们自己从常规感觉可能是不必要的但他实际上又开了所以我不确定香港的公立医院就是香港的私立我觉得这个可能是分诊所和分医生本身就他可能有一些人会有一些过度医疗倾向或者说他秉承着这种给你多开一些或者他就是以

以保万一然后也有一些可能是他无所谓他也不在意你这么一点点过度医疗这部分的这个收费相对来说就比较好一些但我认为整体上认为在香港的私利呢你跟医生是有可讨论的空间的

比如说医生会问你就说你想不想要一些比如说你今天感冒了他会问你想不想要一些治就是流鼻水的药想不想要一些止咳的药如果你想要的话医生也会给你开但你如果强烈的不想要他也可以不用开不用开给你所以你跟医生之间是有这个可以沟通和协商的这个空间的但他应该就是我的经历上面来讲不会像好心这种就是如果我想做一个检查

我还需要如此的软膜硬泡在私立的情况下如此的软膜硬泡才让医生去给我开这个检查就是医生可能会形象象征性的跟你说你用不着但你如果非要想做的话我肯定也麻溜溜开给你这是我自己的感受那我可能说的稍微有点夸张就是差不多也是这种顶多两三个回合但我觉得其实反观内地我坦率讲我觉得内地过渡医疗应该是一个共识性的问题

我是这么判断和认为的我自己个人在内地的就医经验以我有一次住院为例那我当时的情况是可以做手术也可以不做手术那我可以保守治疗也可以更激进一点就是做了手术之后我可能三天就能出院但我要在家养很久

但当时的整个医院就因为我当时在查了很多就是美国的就是有些医学协会他写的一些文章和一些结论我当时比较明确的知道我的情况应该是可以保守治疗的然后我也在丁香医生上付费咨询了很多医生得到的答案也是这样就是可以保守治疗但是当时的医院

就是基本上每天都有五六个医生和五六个护士过来给我压力大概意思就是说服你对尝试说服我让我去做手术后来当我真的出院了以后有一次我去约我的主治医师吃饭我在出院以后跟主治医师在很私下的这样一个饭局里他才跟我说实话他说其实他们的医院是有床位的周转的考核

和每个团队的奖金的考核的所以如果我本身在他那个床位上站了很久但我没有太多的收入贡献的话他们本身压力是很大很大的所以他们那个团队才很有动力让我早点做手术让我赶快出院不要站在他们床位站很久所以我觉得在内地呢

过度医疗毕竟就是公立医院大家确实你的整费又很低然后你的医保现在就医保积采了之后说实话很多药也很便宜那医生怎么样他们如果又有收入的压力的话我确实也觉得可能只能通过很多的检查和一些这个这个其他的这个就是手术啊药物啊这方面去增加他们自己整体的创收这个是一个挺大的一个 bug 点吧嗯

对这个展开就有很多话题了比如说开比如说开一些不治病也不会造成危害的东西对所以其实有很多药它都是安慰剂的作用但是实际上医生还是会给你开对吧就是这个我觉得在哪其实都会有这样的情况

我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就在国内上大学的时候得病我当时还给我开了一个泡脚的东西伴随着这个问题我还有另外一个想请问你们的就是关于医生的态度和服务

因为我自己的个人体会呢是在内地我相信大家一个共识就是绝大部分医生的脸都是很臭的而且因为我妈妈其实也是内地的一个医生而且她也已经其实做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级别那她跟我的也跟我分享过她说因为就是医生每天要看太多的病人她实在是无法给每一个病人以很强的情绪价值

他的压力太大了他需要有后面有 20 个 40 个病人在排队你这个时候指望你和颜悦色的针对每一个人这可能对医生的要求也确实有点太高但我相信从一个普通患者的角度我们可以有一个共识基本上基本上是一个共识就是内地特别是公立三甲医院的医生的脸相对来说都是比较臭的

那在香港的话呢我的体验是不管是私立还是公立医生都态度都非常的好就是可能是我自己个人非常的幸运但我自己对此的解读就是因为公立医院你有很长的排队流程你每天能看的医生的数就是看病人的数量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医生相对来说他可能情绪上他也没有那么的

暴躁和急迫的想要去让你赶快滚蛋那就是香港的私利更不用说了那每天就是你收这么高的诊金对吧你又要等那么久那当然可能会对你和颜悦色以至于这样你可以下次多来他这样一个诊所所以在香港就是医生的态度我觉得确实是非常好的我不知道你们好心你在美国的体验就是医生的态度我觉得应该很好吧就是对于

对这个我可以分两方面讲第一是我在美国的一个体验第二是我跟香港的一个对比然后在内地我就不说了吧在美国我个人认为医生有因为我没有看过特别严重的病最严重的无非就是假流和手足口病然后还有我太太的生育所以我的感觉就是医生 80%的价值在于给你打气

在于情绪价值真的就是美国医生的一个口头禅都是然后我举个具体的例子就是我上飞机之前去看病那个时候我其实真的很着急因为我马上要带宝宝上飞机了我现在自己是这么一个状态然后我就特别想要有一些什么东西赶紧把我医好然后当时因为那个诊所就是属于那种

支持你马上就能 book 掉的那种诊所然后他其实反而里面你确实很早能约到然后你能坐进去但我在那诊室里面我坐了有将近半个小时那医生才出现就是我做完检查然后给我捅完鼻子之后半个小时这医生才出现然后我瑟瑟发抖在那个地方坐着我本来就发高烧嘛就其实很怒但是那个医生进来的时候我就没法我跟他发不起脾气了你知道吧就他态度就好到这种程度

他上来我就先讲我说医生我怎么办我今天晚上马上就我现在你赶紧给我开开什么问题他就他就他就马上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然后

然后就是 I know that parents oh my god 就这种就是我特别理解你知道带孩子怎么回事然后我也知道但是你知道你是很健康的你 30 多岁你如果有这个基础疾病的话我们可以给你特殊治疗但你真的没必要我觉得你可以你很行然后你怎么办呢然后比如他巴拉巴拉说的那些太弱的事我当时就震惊了我说啥四个

每 4 个小时吃 4 片泰诺但是我就说医生那个瓶子上面说一天只能吃 10 片然后医生说哦这样吗好那你可以这么干你可以这么干首先你第一个 4 个小时先吃 4 片泰诺然后再过 4 个小时之后你吃 4 片布洛芬这样你就可以晕开了是吧

然后我就说医生这样真没事吗他就说你相信我没问题的你现在其实主要就是要顶过去这一阵让你舒服这个是最重要的然后这都是自限性疾病你很快就会好的然后我说大概几天能好他说大概 7~10 天我说这么久吗他说 I know it's difficult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知道吧你跟这个人聊天你生不起气来

你生不起气来就这人没有一点的不耐烦他非常耐心跟你解释并且完全站在你的角度跟你聊天然后让你感受到这事他只能这样不是因为这个人不给我提供 option 是他提供的 option 确实是我能找到的最好的 option 他说服你了

所以这个技能你觉得在内地看病会有吗不会对不对赶紧走就是这意思对吧你不舒服是吧你就不落分回去完了对不对如果你要在那看病毒上对吧你去那打个点滴赶紧走就行了下一个人他也知道你这个东西是自先行的如果你非要强烈要求我这么给你掰扯半天我不如给你开一个点滴你打了你自己开开心心走了也行对这是我在美国一个体验了我在香港体验是这样子的

香港医生的态度也是非常好的然后但是我拿出来了跟美国医生聊天的这一套经验跟香港医生聊天以后我发现我给他提供了很多情绪加值就是我巴拉巴拉讲一顿故事然后讲在美国怎么看病怎么回事医生听着挺高兴但是他其实也没太多说什么我觉得他态度是很好的他也问了很多问题然后等等等等但他不像美国医生就是

这么能跟你聊对吧然后对但他肯定也没赶你走然后他也在想办法给你解决问题然后他也会非常详细的去问你病情怎么样你现在需要什么帮助你觉得哪最难受我现在用什么方法给你去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态度确实我觉得也是很好但跟美国医生不是同一种好

然后我其实在分享生孩子那一期我也跟李同很详细的说了就是我当时我太太打无痛的时候就是那一个妇产科医生真的当时让我觉得就是态度好到我都有点感动家人也无非是这样了就好的有点离谱后来我逢人就夸这个妇产科医生就是因为他态度太好因为说实在的那个时候的人最需要的是支持最需要的不是药物不是治疗而是支持而是精神上的支持当一个专业人员

他半跪在你面前然后给你精神支持的时候其实对于你来讲是一个莫大的鼓励

所以至今我太太我都是对那个妇产科医生都是非常的赞誉的虽然他其实并没有做出什么太多的医疗决定让我们妙手回春等等但还是很感谢他所以我觉得服务这一点再次声明一点这是我个人的体验如果你是什么联合医疗保险公司的你就当我没说好吗就是我完全个人体验

我自己本身是一个比较急躁的人我在香港整个就医的过程的感觉就是医生都在给我情绪价值

就甚至包括公立包括私立因为之前我宝宝不是出生的时候住过几天的那个新生儿监护室那我后面过了一两个月带他去复查的时候当时那个儿科医生居然记得他因为那个儿科医生对在给他做检查之前还跟他就是逗了他一下有一个互动还跟他说哇你现在长了好大个了哟以前你只有这么小这么小一个小宝宝

我当时特别的感动这是公立医院的一个儿科医生当时他居然记得他在儿童那个病房里面曾经看他小小的小小只的时候的样子而且他给孩子做检查之前他有很留意的去搓热了自己的手然后才去按那个肚子

所以他这一系列的这个细节让我当时对那个公立医院的那个医生印象特别特别好而私立就不用讲了就我每一次去私立包括去看全科就有一次小朋友就 RSV 病毒其实当时是有一点点紧张的当时那个但私立医生在提示我一定要当天晚上去住院之前他是这么跟我说的他说好了这位妈妈你先做好你先不要着急你先慢慢的听我说就是他的开头是这样开的

他就说我建议你今天晚上就要去住院但他还要安慰一下你说很有可能是什么事情都没有的但是我仍然建议你今天晚上一定要去住院嗯

所以他的那个就是既告诉你这件事情的紧迫性然后同时还在给你做心理马杀机这我觉得特别有就是怎么说还真的有有有一点点安慰到我然后最搞笑的是我当时在我印象中就是在我在养和产检因为当时在国内呢大家其实很担心脐带绕颈的问题我

我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我也总是在担心这个问题所以当时我在产检的时候我就问了那个医生我说我要怎么样能够确定说没有脐带绕颈呀我要做什么事情可以防止脐带绕颈呀然后那医生特别幽默他说脐带绕颈他说小朋友又不是靠鼻子呼吸为什么脐带绕颈你会紧张脐带绕脚你不会紧张

他说都是一样的呀绕颈你都紧张绕脚你都不紧张吗他就说你没有必要紧张然后又另外一个人问他说就医生我的骨盆很窄我怕我不能顺产怎么办然后那医生说你老公的骨盆很宽他能顺产吗所以就是

我随便举几个例子就是我简单来说其实就想分享一下我在香港整体碰到这些医生就他提供的那个情绪价值帮你稳定像我这种比较急躁的人就是帮你稳定情绪的这个部分怎么说呢对我来讲其实还是蛮受用的但是反过来就是在内地我通常都是我是相对不那么急躁就医生会比我更急躁就他说你怎么

怎么这么多问题,每一个问题赶快赶快后面那个患者排队啊,过来过来什么的所以这两边还是挺大不一样吧脐胎绕颈我也提供一个例子我们当时其实妇产科医生,我第一个妇产科医生之前产检的那个,他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医生他听到我们脐胎绕颈这个问题以后,他当时直接翻了个大白眼

但是他翻白眼不是那种轻蔑的翻白眼就是他其实 ABC 嘛就是他说话翻白眼有一点这种习惯性的就是他当时就是就是感觉说他就说哎呀你不用担心就不会的你不用担心这个问题肯定没有的没问题就是属于这种的这种然后后来我们我们对于这个妇产医生我们就有时候就不好意思再问他问题了你知道吗就我们问任何问题他就说没事

很正常但事实上当然我现在回头看确实也正常那其实我觉得我们今天聊的也都已经差不多了那其实总结起来就是果然是要去一个好点的公司

有很棒的医疗保险你这样想说句不好听的你在国内你要能住上特区病房估计服务比好心还好对其实我想说我觉得我们今天其实我觉得我们今天分享的还是非常个人导向的

因为我觉得不管在三个地区就是有不一样的医疗情况可你还会遇到一些不一样的这个就医体验那比如说在内地如果你买了这种就是高端医疗险那有对像李同讲的有一些特区病房有一些可能非常非常牛的这种 VIP 的这个绿色通道这是我们所

信或不信我们没有体会过的那在香港呢毕竟确实我信或不信当然肯定是幸运的就是我没有机会去做很大的手术我也不知道就是如果是遇到一些可能更严重的或者说更慢性的这样一个疾病在香港整个中医体验

那在好心的这个美国的这个情况我其实特别想知道一些就是像我们这样的普通老百姓如果我没有能够去到这么顶级的科技公司那他如果只能买到联合保险的这样的一个保险的话他的就业体验是怎么样所以总结来讲就是今天我们三个人所分享的这一切其实非常个人导向那只是好朋友之间的聊天所以也希望我们这个这个聊天的过程可以给我们听众一点点参考

如果没有给你参考的话你就只当听故事吧嗯 OK 嗯好的那我们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全部结束了感谢大家的分享也感谢各位听众的收听嗯好那我们就下期再见拜拜

希望大家都不用看医生拜拜就是如果大家对就医体验有什么独特的分享的话也可以在评论区里面给我们留言好的你们的留言点赞评论转发都非常的重要好了拜拜拜拜拜拜答了很久了拜拜

我希望你能记得我们的那天的美好,让我们不再有后悔,让我们能像画一样留下。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对我来说,你

i know you can i

我希望你能像画上的画一样不后悔你对我来说你是一个绿色的悲伤的歌曲在我小的心里留下了

i know you

i know you can

i'm not sure

我们的播客已经在小宇宙苹果 podcastspotify 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同步上线欢迎大家关注评论和分享喜欢我们的话可以搜索豆瓣词条名字先不急支持我们也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价值观不正常小组我们会不定期的更新一些内容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