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瀚文:我从高中时期接触艺术,便将‘制作’视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是舞台,也可以是写作的素材。我最初接触Podcast是因缘巧合,当时我服务于大人学,参与制作名为‘大人的Small Talk’的Podcast节目。起初甚至不知道Podcast为何物,但因朋友介绍而加入。当时公司正发展线上课程,而我恰好具备三科背景和影音制作经验,与公司需求一拍即合。然而,公司规模有限,无法像其他公司那样大量制作课程,所以Podcast成为了先期尝试。在制作过程中,我发现大家很喜欢Podcast这种媒介,并且也乐于接受我们的声音课程。声音课程的成本和制作速度相对影像更低更快,因此我逐渐转向以声音创作为主。我之所以喜欢Podcast,是因为它方便、节省视力,并且能提供多元的知识和思维。
写书的初衷是为了帮助自己,也是为了将来能更好地重拾Podcast制作技能。去年开始拍摄纪录片《一朝派对》后,我离开了工作岗位,与Podcast媒介开始有些疏远。我担心有一天会忘记制作技巧,所以决定将过去的心得全部写下来。起初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因为很多主题之间存在关联,如何构建合理的章节结构是最难的。不过,我过去也写过类似的东西,这帮助我更好地整合内容。我发现自己擅长归纳总结不同媒介的特性,这有助于我更好地进行创作。
做Podcast不要抱有赚钱的心态,要先了解其困难之处,再决定是否继续。Podcast的自然流量低,需要依靠外部宣传,且数据与其他媒体差异巨大。可以将Podcast作为内容创作的起点,衍生出其他形式的内容。做Podcast要先明确目的,不要太在意数据,并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做Podcast要找到自己的定位,传递独特的观点,不必追求所有人的喜爱。不要害怕自己不够优秀,将Podcast作为个人记录,享受创作过程。我的书从基础概念入手,再提供不同类型Podcast制作的工具和技巧。
好学好哥:我很想知道粘瀚文老师是如何从影像制作转变成Podcast制作人的。粘瀚文的书虽然是线性叙述,但其内容丰富,从不同角度解读Podcast制作。做Podcast要先明确目的,不要太在意数据,并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在AI时代,个人的独特性和跨领域能力将更加重要。这本书不仅是Podcast经营指南,也是自我品牌塑造的指南。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