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E115 内需拉动的经济,到底长什么样?

E115 内需拉动的经济,到底长什么样?

2025/4/14
logo of podcast 揭秘科技

揭秘科技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主持人
专注于电动车和能源领域的播客主持人和内容创作者。
Topics
主持人:中国企业多年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如果海外市场需求充足,我们早就实现了市场份额的扩张,因此,发展内需成为当前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目前鲜有文章或报告详细阐述以内需为核心驱动力的经济模式在中国如何落地生根。 普遍观点认为,中国内需不足源于收入水平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因素。但我认为,这只是问题的表层,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消费观念和产业文化。以餐饮业为例,虽然表面上看生意兴隆,但实际利润率极低,大量餐厅倒闭,这反映出行业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被压缩,难以形成良性循环。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而是中国许多消费行业普遍存在的产业文化问题。企业过度追求低价竞争,忽视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导致产品生命周期短,品牌难以建立,消费者信任度下降。长此以往,内需难以得到有效提升,经济增长将受到限制。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创造更多值得消费者为之买单的产品和服务;二是培养消费者对高质量产品的识别能力和消费意愿,引导消费升级。 美国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强大的商品和服务体系以及成熟的消费分级机制是支撑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中国企业需要转变观念,重视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坚持长期主义,才能创造出更多有竞争力的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最终实现内需驱动经济增长。 内需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一种价值共识的体现。只有当企业和消费者都认同高质量发展,并为此付出努力时,才能真正实现内需驱动经济的转型升级。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讨论了中美关税大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内需拉动经济的可能性。虽然专家普遍认为收入和社会保障是影响消费意愿的关键因素,但节目提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内需驱动的经济模式究竟是什么样的?
  • 中美关税大战可能导致中国每年4000多亿美元的商品失去美国市场
  • 中国企业“出海”已久,其他国家市场空间有限
  • 内需拉动经济成为焦点,但其具体模式尚不明确

Shownotes Transcript

上周上演的“关税大战”给世界敲响了警钟。虽然当前形势仍在快速变化,但如果这套新关税体系真的全面落地,那将意味着:中国每年出口到美国的4000多亿美元商品,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失去市场。

“转头出口到欧洲或其他国家不就行了?”,听起来有道理,但现实是——中国企业“出海”早就干了十年以上,如果其他国家真还有这么大的消费需求,我们早就杀进去了,不可能留到今天。

也正因此,“靠内需拉动经济”的声音再次变得响亮。但问题是:靠内需驱动经济,到底是什么样的?

一说到“内需拉动经济”,所有的媒体和专家都说,“中国人消费意愿不强,是因为,收入水平不高、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收入高了,保障有了,多产生的消费、就能成为经济的主要推动力了?

02:26 关税存在的原因之一,是自由贸易体系里边的一个保护机制。

03:16 其他国家又接不住这个体量的转移,企业要活下去,就必须为这些产品寻找新的市场。

03:48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过哪篇文章、哪份报告真正描绘过一个以内需为核心的经济体系在中国这篇土地上到底应该如何落地、生长和成熟。

04:35 把中国内需不足的问题归结为收入太低,房子太贵、养老不安全、医疗没保障等等,非常的容易。但问题真的只是这么简单吗?

06:21 每家商场餐厅门口都排队打卡,外卖小哥络绎不绝,看起来生意非常好,但商家的感受并不好。

06:57 一年关闭300万家餐厅,还在营业中的平均利润率只有可怜的0.37%,行业根本无法获得真正的发展动能。

08:13 如果说餐饮代表了我们在味觉和体验上的消费局限,那教育支出则揭示了我们在长期投入上的关键错位。

10:17 如果真的要在孩子的教育上再多花钱,“往哪儿花”是真正的问题。

11:39 真正要建立“内需驱动”的经济,不只是让大家多赚钱,还需要让企业相信,做好的产品是值得的。

12:08 问题并不仅仅是收入不够高,或者民众没有安全感,这些当然是现实的原因;更深层次的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

16:48 我们的企业缺乏做精品的意识,只擅长做流量和套利的生意。

17:52 企业对长期主义没有耐心,而这些恰恰构成了中国内需想要崛起而必须要跨越的文化门槛。

18:46 内需不只是一个经济的概念,它更是一种价值共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