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07 杨照谈“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二)

07 杨照谈“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二)

2020/3/11
logo of podcast 杨照书话

杨照书话

Shownotes Transcript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书是《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的第三卷。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看到的夏志清跟夏济安的这批书信集呢,已经整理到了1959年。而卷三所包括的,就是从1955年到1959年这四年当中,这两兄弟一共通信了110封这些信件的内容。信件的内容最重要、最有趣的是,一来是它的即时性,因为都是当下所发生的事情;另外,因为是这样亲密的两兄弟,两个人之间几乎没有任何的秘密,所以如此的坦白,如此的直接。因此我们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一方面可以借由这两兄弟的书信,把我们带回到那个已经一逝不去了的,那样的一种时代的细节里面;另外一方面,让我们看到的,他们彼此之间所说的许多有趣的“真话”。   例如说,有一封信是1955年9月2号,夏济安,哥哥写给夏志清的信。这封信之所以重要,那是因为他从美国回到了台北。一回到台北,他就是用这种方式描述形容他在旅程以及他对台北的印象。他跟弟弟说:“八月二十九日晚过了生平顶长的一晚,天亮已是八月三十一日了。”这就是因为旅程,因为飞行。“八月二十九日晚过了生平顶长的一晚,天亮已是八月三十一日了。八月二十九晚九时抵檀香山,但当地时间只算六点,过了两个钟头重又起飞,那是算八点。到威克岛是上午五点,但当地时间算深夜两点——刚刚是下半夜。到东京是八月卅一日上午十一点(这是威克岛时间)——但是东京的当地时间是9点。东京在机场停留了一个钟头,换中国民航的机飞台北。晚八时到。”   这当然也就保留了另外重要的记录,大家就知道说,当时从美国要飞回到台湾,真的不是那么容易。首先第1段,first leg要飞到檀香山,接下来再飞到威克岛,再飞到东京,最后才能够回到台北。必须分four legs,分成4段旅程,才能够从美国回到台北。   然后,接下来他就说,“飞机上的中国人我看上去似乎大多讨厌 ——西装outlandish”,这里他们两个人通信的时候,用了中文跟英文,很多英文的夹杂。他说,“西装outlandish(用你的字眼)不必说,但脸型都长得有些反派。欧美人常有偏见,以为中国人cunning,想不到离开中国半年,我也会有这个印象”。他离开了半年,然后呢回到当时的中国,回到台湾,他就开始对于中国人长相以及中国人的manner,他有了不太舒服的感觉。   然后接下来,“台北机场秩序混乱,印象也非常的差,中国人到了中国都争先恐后”。那个时代的台湾,那个时代的台北。 “台北的检查也特别麻烦。‘护照’‘入境证’‘身份证’(上面都有照片的)之外,还要填什么什么表(而且人人都如此),还要贴两张照片。我身边没有准备照片,日后还得补缴。表格这么多……”    接下来他的感慨:“表格这么多,管file的人就得多,国家就得多养一批公务员。行李没有给我太多的麻烦,我这点东西在New York”,在他起飞的时候,“在纽约秤是70磅,在L.A,PAA人员马马虎虎算我66磅” 。这中间关键在哪里?仍然很琐碎,但很有趣。因为原来的限度,免费的限度是66磅。本来70磅,这个机场人员算他66磅就不用加价,“到了东京没有重新过磅”,平安到达台北”。   但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唱片。因为他行李里面带了唱片,“唱片就暂时被扣留——这也是法令如此,过两天就可去领回。他们要听听‘内容’是什么东西,如‘意识纯正’”,他就特别加引号,“如果‘意识纯正’的话就可以去领回。(凡是进口的唱片都是如此)”。你就知道说,在1955年那个时候,台湾在思想跟文化内容上面的检查是非常繁琐,非常严格的。   “台北昨日小雨,今晨(九月一日)大雨,本打算去台大,现在要等雨停了再说。昨日东京跟Okinawa(冲绳)都有小雨。此外一路天气都很好。东京和台北都比美国两岸都热。在檀香山机场,花香扑鼻,风光旖旎,机场上不见一个兵、一个员警,和台北情形大不相同”。对应对照也就了解,所以在台北,到处是兵、到处是员警。“我们那一辆飞机到了之后,United Airlines(美国联合航空)的Douglas D. C. F.载了一批牧师,一到之后,就有很多人上去替他们围花圈” 。那个是那个时代,因为飞行不容易,机场接机送机都要戴花圈。“他们的黑色的外套白硬领外面,厚厚的绕着许多粉红色的花。他们都是圣公会的牧师,Episcopal Conference(天主教会议)一年一度在檀香山举行。”    那他到了台北,除了对于飞机上的中国人印象不好,对机场秩序印象不好之外呢,还是有好一点的。他说,“台北给我最好的印象是,物价便宜,半年当中”——他离开了半年——“回来之后发现物价没有什么变动”。接下来,这里又帮我们留下来,当时台湾台北物价的非常有趣的一个记录。因为呢他刚刚从美国回到台湾,所以他感受物价是用美金算的。所以他列了一堆,告诉我们说,像是Taxi,他还给我们一个细节,当时他搭到的Taxi非常的新,而且呢它是Chevrolet的Station Wagon(雪佛兰旅行车)。从机场,当然呢是松山机场到他住的旅馆,不到一块钱的US dollar。晚餐呢,在一个四川馆子里吃的,不到20 cent,只花美金两毛钱。旅馆一个晚上呢也不到一块钱。不过后面他当然补充:“旅馆当然脏,厕所很臭”。   “这个旅馆叫做华侨之家,不过呢也有特色,所有的一切welfare(也就是所有的照顾的行为),都由‘ 下女’来照顾。下女笑靥迎人,体贴入微。等到要退房的时候,才给tip(才给小费),跟美国旅馆的这种服务态度的impersonal非常的不一样。而且呢一进到旅馆里面,到了之后,马上送上一壶热茶,喝得很过瘾” 。 他住在哪里呢?华侨之家在西门町,是电影院区,所以他看这里有些什么样的电影。他就看到了电影看板上面,有叫做《独孤里桥之役》、有《情圣》。可是这里夏济安很有趣,他又多加了一个注脚,给他的弟弟,向他讲到《独孤里桥之役》。   《独孤里桥之役》呢这部电影,是1954年的电影。电影的原名叫作《The Bridges at Toko-Ri》,所以就是“独孤里桥”,“独孤里之桥”。然后,当然这是一个战争片,因为它是一个战争片,就翻译叫做《独孤里桥之役》。但是夏济安要特别讲说,“最近的这种翻译越来越糟了”,其实这后面是有一个背景。也就是,中国自从引进了西方,尤其是美国的电影之后,电影院的片名的翻译,之前是非常非常讲究。所谓讲究是,你不会直接翻译的,通常都要想出各种不同的古典或者是诱发人有各种不同联想的,才能够成为成功的,或者是像样的电影片名。夏济安习惯这种电影片名,所以呢,反而对于直接翻译的《独孤里桥之役》,他看了就很不顺眼。   接下来他就说,“我以前在上海家里,老是想离开,先是想要到内地里去,从北平逃回到上海之后,又天天嚷着想要去香港。现在重回到台湾,心里面却只是想要去美国久住” 。这是一个真正的感慨,就是到底家在哪里?那是那个时代,我们所看到、所留下来的,即时性的一个记录。他的感慨最后就归结在这句话上面:“Really, where do I belong?”,然后,信的后面,他当然就关心了他的弟弟的状况。我们就不再继续为他念下去。   然后因为两个人都是研究文学的,所以夏济安跟夏志清的书信里,另外留下的是,当时对于文学以及包围着文学的外围的环境,有一些今天可能没有办法在别的地方可以看得到的细节。举个例子来说。1957年5月1号,夏济安写给夏志清的这一封信。首先是跟弟弟说,“你的信收到了很久,但是没有写回信,很抱歉。为什么呢?因为那几天忙着写一篇文章,叫做《关于新诗的一点意见》。是为了的五四专号征文而写的。是胡适所创办,我不便对五四运动有任何的‘微词’,只好站在‘新’的立场说话了” 。   但信里面也就了解,他其实对这种自由中国的“新”,它其实对于五四运动的“新”,或者是“新诗”,其实是不以为然的。他说:“我文章开头抄了你的信大约两千字,这应该是你的名字第一次在台湾的报刊上出现,然后我在你的文章后面加了三千字的‘发挥’。”这又是留下一个很有趣的记录——至少是哥哥的意见——夏志清最早在台湾的报刊发表的文字,是他哥哥从信里面抄出来的,然后附上了他的名字。   所以夏济安继续说,“你关于新诗的意见,我完全赞成,我们虽然有提倡,‘新古典主义’的嫌疑,其实我们的主张比胡适等五四时代的理论家更新,更注重‘白话’。我们的意见可能是对梁文星,也就是吴兴华的一个rebuke(批评,文稿编者注)。但是吴兴华还有宋淇曾写过heroic couplets,中国做这种尝试的,除了他们两个人之外,恐怕就没有人了。   Pope(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英国诗人,文稿编者注。)式的诗对于中国读者是太陌生了,问题恐怕是在翻译方面。译莎士比亚或浪漫派的诗,不论译文多么样的灼烈,原来的热情和哲理多少可以带过来一点。可是Pope的诗是what oft was thought, but ne'er so well expressed,道理并不高深,但expression(传达,文稿编者注)就大成问题。译得不漂亮,读者要觉得索然无味;译得漂亮,白话文这个工具恐怕还不太够” 。     光是这一段,对于中国的现代诗、新诗的变化跟发展,其实就提出了许许多多重要的意见,真的可以值得一段一段的仔细地解说。   我当然我们没有时间在这里为大家做这样的解说,只是告诉大家,这本书里面,因为是书信,所以它藏了好多值得我们更进一步的去体会、值得我们回到那个时代去认知理解的重要的宝藏。这本书是《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介绍给大家。       注: “杨照书话”系列节目由杨照和方所联合制作。 本音频和文字稿由方所剪辑和编写而成,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