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24 杨照谈“和泉式部日记”(三)

24 杨照谈“和泉式部日记”(三)

2020/5/1
logo of podcast 杨照书话

杨照书话

Shownotes Transcript

  在今天节目当中为大家介绍的这本书是《和泉式部日记》,这是日本平安朝的非常重要的经典作品,由林文月教授翻译,这是在1990年代林教授所翻译的,跟大家推荐介绍一下这一部平安朝的“女流文学”的作品。   什么叫做“女流文学”?那就是在日本的平安朝,有一些贵族的女性,她们有了受教育的机会。不过她们所受的教育,包括她们所运用的文字,跟当时受到了唐朝影响的男性他们所受的教育跟背景,就有了相当大的差别。   在男性的文学里面,运用了大量的汉字,但是女性的文学却都是基本上用假名拼音的方式所写下来的。因为这样,所以在这种女流文学当中,它有一种特别的私密性,因为跟语言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男性所写的文章跟口语有一定的距离,但相对地,单纯就是用拼音的方法书写下来的这些女性的文学,那就是跟说话一样,而且因为有那种说话的口气,所以它就产生了一种是方便于说故事,说各式各样的,不管是公开的或者是私密的故事。另外也就更适合于表达那种委婉的情绪。   不过这样的文学,它到后来会产生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那就是随着口语语言的变化,旧的语言很容易就会过时。所以西元第十一世纪所写下来的这些平安朝的文字就变成了古日语,古日语跟现代日语有了越来越大的差距,以至于单纯是看着这些假名,把那些音念出来,现在的读者是读不懂这些文章的。因而即使是日本人,他们要读平安朝的文学,都需要把它转译成为现代语。这样我们就能够清楚了解为什么像是《源氏物语》,或者是《枕草子》,以及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和泉式部日记》,它要翻译成为中文,让我们能够用中文来阅读,有相当高的难度。   一个译者他必须要至少能够理解古日语,而且,他要能够掌握古日语当中的这种特别女性的口气。林文月教授在这上面,她有非常高的成就。她最早的时候花了六年的时间,完整地翻译了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再花了两年的时间予以修改。然后翻完了《源氏物语》,她又再攀另外一个高山,那就是翻译了清少纳言的《枕草子》。这两部大的长篇的作品都翻译完了之后,她才翻译了《和泉式部日记》。   因为累积了这样的特殊的经验,包括她自己在上海日租界学习日文,基本上以日语作为母语,作为开始启蒙教育的这样的一个特殊的背景,还有她在台大中文系所培养出来的中文古典的能力。所有这些条件结合在一起,我们今天才能够读的到中文翻译的《和泉式部日记》。这个日记写的是和泉式部的一段恋情,她前面因为跟冷泉天皇的三皇子为尊亲王有一段婚外情。这一段婚外情以为尊亲王在二十六岁突然之间早逝而告终,但是她付出了相当的代价,她的丈夫橘道贞为此而跟她离婚,她的父亲也为了这样跟她断绝父女关系,所以她一度过着孤独跟哀伤的生活。   然而就在这样的情境底下,她竟然又认识了为尊亲王的弟弟敦道亲王,又展开了另外一段新的恋情。日记就记录了她跟敦道亲王从相遇到相恋,前面八个月所发生的事。   日记是这样开头的:“在悲叹着比梦更虚幻不可恃的世间男女情事之间,竟度过朝朝暮暮,不觉已届四月十余日,”这个时候是初夏,农历四月十号左右。“目下树荫渐呈浓暗了,土垣之下草色青青。他人或者未必特别重视,却不由得依依眺望之际,忽察觉篱笆近处似有人影晃动。究竟是谁啊?正疑惑着,原来是那个曾经近侍过故亲王的小舍人童了。”   这段话就有几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这本书虽然叫做《和泉式部日记》,当然是一种描述的文体,而不是当下日记的这种记录写作。她应该是在这整件事情都已经经过了之后,她回溯把它整理写下来的。再下来,从一开始就展现了和泉式部特殊的一种生命的观念,那就叫做“虚幻”。男女情事是虚幻的,世间是虚幻的,然而即使是虚幻,我们却又解脱不开。这是贯穿着整部《和泉式部日记》当中去记录、去追溯爱情的最重要的一种情调。   另外,我们可以从林文月教授的翻译当中,你可以感觉到这样的一种叫做女性幽微以及婉转的情绪。这段话要讲的是她如何遇到了,巧遇这个曾经是他已故情人身边伺候的一个少年,这个少年现在在伺候敦道亲王。   所以再下来,她就说,正遇着深情忧思的时候来到,所以看到了这个少年,就让她忍不住要跟他联络。她就叫人家去找他,说:“哎,怎么好久都不见了。就当做你是遥远往昔的记忆的依凭啊。”   所以这个时候呢,这个小童,也就回话说:“没有特殊的事情也不敢随便来打扰。不过近日我经常在山寺上走动,常常觉得自己无依无靠,百无聊赖。所以就当作是先主人的替身,我就开始转而伺候他的弟弟。”   所以交代这个变化,那和泉式部就是说:“哎呀好极了,听说这位敦道亲王为人非常地风雅,不过却不容易亲近。跟你以前所伺候的那个三亲王不太一样吧?”   没有想到这个少年竟然回答说:“虽然别人这样讲他,不过在我看来,他还蛮可亲的。甚至他还曾经问过你。他跟我说,‘你有没有常常去拜访我哥哥的原来的那个情人呢?’我跟他说:‘哎呀,偶尔会去一下。’他就告诉我说:‘你把东西送去吧,看看对方有没有什么反应。’”   说着说着的少年就献上了一只橘花。然后,而且顺着这个橘花咏出了怀故人兮的传统的诗句。然后接下来,他就说:“我要回去了,那我怎么跟我现在的主人回禀。要不要讲,我遇到了你,我把橘花送到你的手里头呢?”   和泉式部就有了她的犹豫,她想的是:用口头传吗?要叫他用口头回复。那口头回复,如果别人在旁边听到到了,不是会有点尴尬吗?而且又想到这位亲王好像并没有听到他有什么风流好色的传闻,也许可以有一点点勾引跟诱惑吧。所以呢,她就不叫这个少年传话,她就用写的,写什么呢,就写了一首和歌。   这和歌,林文月教授的翻译是:“托熏香兮诱人思,子规鸣啼音宛转,未知同否兮启人疑。”   那另外我们可以看一下,林文月教授的注释,她的注释就指的是:“敦道亲王送我橘花,那个熏香让人想起故人,但不知你作为他的弟弟”,然后这是因为季节的关系,所以用子规啼声婉转表义,作为它的典故,“那你作为一个弟弟,你的心跟你的哥哥是一样的吗?”    所以这个信送到了敦道亲王那里去,敦道亲王就回了一封信,他显然看懂了女方要借由哥哥的关系,主要对他表达的情谊,所以他就也写了一首和歌。这个和歌说:“同枝栖兮同根生”,指的就是我跟我哥哥当然是这样的一种亲密的关系,“子规鸣啼传情意,本自宛转兮称同声”。关键就在于“称同声”,就像子规是在同一条枝条上面,两次子规所啼出来的声音,当然也会是一样的声音,所以这就是他们两个人恋情的开端。所以双方都因为之前哥哥,去世的哥哥的联结而有了对彼此的好奇,所以就从这里开始引发出八个月、非常曲折的各种不同爱情情绪跟故事来。我们休息一会儿,回来继续聊。       “杨照书话”系列节目由杨照和方所联合制作。 本音频和文字稿由方所剪辑和编写而成,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