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第十九期:对谈,灰喜鹊和鹦鹉谁更聪明的这点事儿

第十九期:对谈,灰喜鹊和鹦鹉谁更聪明的这点事儿

2024/11/22
logo of podcast 鸟瘾综合征

鸟瘾综合征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
(无法确定)
宋锦舒
杜贻锦
Topics
宋锦舒: 本研究主要探究虎皮鹦鹉的概念学习能力,特别是其对"相同-不同"关系概念的理解和学习。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虎皮鹦鹉能够学习并迁移"相同-不同"的概念,但不同类型的训练刺激物(大小和颜色)对学习效果有影响。颜色刺激可能过于简单,不利于规律学习。虎皮鹦鹉的概念学习能力有助于其在野外进行食物选择、识别同类等生存活动,是更高级认知能力的基础。 实验过程:选取两组训练刺激物(大小和颜色),每组进行大量重复训练,观察虎皮鹦鹉的选择正确率。结果显示,大小刺激组的学习效果显著优于颜色刺激组,这可能是因为颜色刺激对鸟类来说过于简单明显,导致它们不需深入学习就能完成任务。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个体差异,部分个体学习速度更快。 未来研究方向:探究不同训练刺激物对虎皮鹦鹉认知能力的影响,以及概念学习能力与野外生存繁殖的关联。 杜贻锦: 本研究主要关注灰喜鹊的亲社会行为,特别是食物共享行为。研究发现,灰喜鹊的食物共享行为并非完全利他,而是一种策略,目的是规避骚扰,降低打斗成本,最终提高自身收益。在群体较大的情况下,这种策略更为有效。 小家庭中的灰喜鹊会主动分享食物,这可以用亲缘选择或教学假说来解释。 选择灰喜鹊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其高认知能力、社会性以及合作繁殖的特性。灰喜鹊是第一种被证明具有利他亲社会性的鸟类,且具有群居和保护巢穴的特性。 研究过程:在校园环境中进行实验,观察灰喜鹊在不同食物量和食物类型下的食物共享行为。 未来研究方向:探究不同种群大小和社会结构对灰喜鹊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武阳: 主要从事鸟类迁徙研究,研究对象是中国沿海地区常见的反嘴鹬。 对鸟类行为研究的兴趣和看法:认为鸟类行为非常有趣,并对宋博士和杜博士研究的鹦鹉和灰喜鹊的行为研究表示赞赏。 对公民科学家的看法:认为公民科学家项目能够有效地收集数据,并为科学研究提供帮助。 对鸟类学研究的看法:认为鸟类学研究需要长期投入和耐心,但研究成果具有长期价值,并对从事鸟类学研究的坚持表示赞赏。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灰喜鹊被认为是具有利他亲社会行为的鸟类?

灰喜鹊是第一个被证明具有利他亲社会行为的鸟类,它们会主动帮助其他个体获得食物,并且在育幼崽时,不仅父母合作,邻居也会参与。这种行为在进化研究中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亲社会行为的进化方面。

虎皮鹦鹉如何学习“相同-不同”的概念?

虎皮鹦鹉通过训练学习“相同-不同”的概念,研究人员使用不同大小和颜色的刺激物进行训练。通过反复训练,虎皮鹦鹉能够识别相同和不同的关系,并将这种知识迁移到不同种类的刺激物中。

灰喜鹊在食物共享行为中表现出什么策略?

灰喜鹊在食物共享行为中表现出被动共享的策略,尤其是在食物量较少或食物类型为它们喜欢的面包虫时。它们通过共享食物来规避骚扰和抢夺,从而降低打斗成本,最终提高自身的收益。

虎皮鹦鹉和灰喜鹊在认知能力上有何不同?

虎皮鹦鹉和灰喜鹊都属于认知能力较高的鸟类,但灰喜鹊在合作繁殖和社会性行为方面表现出更高的复杂性,而虎皮鹦鹉则在概念学习和迁移能力上表现出色。灰喜鹊的智商被认为相当于6到7岁的孩子。

为什么灰喜鹊的群居行为对其认知能力有影响?

灰喜鹊的群居行为使其面临更复杂的社会环境,这促进了其认知能力的发展。社会智力假说认为,社会性越强的物种,其认知能力越高。灰喜鹊的复杂社群结构使其在觅食、繁殖和合作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智力。

虎皮鹦鹉在训练中表现出哪些有趣的行为?

在训练中,虎皮鹦鹉表现出快速学习和适应能力,尤其是在识别相同和不同的关系时。有些鹦鹉在训练初期会有小动作,但随着训练的深入,它们能够迅速做出正确判断。此外,有些鹦鹉在训练过程中会表现出淘气行为,如趴在笼子上观望。

灰喜鹊和虎皮鹦鹉的研究对理解鸟类认知有何贡献?

灰喜鹊和虎皮鹦鹉的研究揭示了鸟类在合作繁殖、食物共享和概念学习等方面的认知能力。这些研究不仅帮助我们理解鸟类的社会行为和智力,还为进化生物学和动物行为学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数据。

虎皮鹦鹉在野外如何获取生存技能?

在野外,虎皮鹦鹉通过试错学习获取生存技能。例如,当它们遇到捕食者时,通过多次尝试和失败,学会如何躲避危险。这种学习过程虽然存在风险,但有助于提高它们的生存能力。

Chapters
本期节目邀请了兰州大学生态学专业的宋锦舒博士和杜贻锦博士,分别就虎皮鹦鹉和灰喜鹊的认知能力进行探讨。节目探讨了如何测试鸟类的智商,并通过实验结果比较了两种鸟类的聪明程度。
  • 比较了灰喜鹊和虎皮鹦鹉的认知能力
  • 探讨了测试鸟类智商的方法
  • 介绍了两种鸟类各自的研究趣事

Shownotes Transcript

鸟的智商到底有多高?我们又是怎么样来给这些小鸟“测智商” 的呢?鸦科大佬和虎皮鹦鹉之间, 你觉得谁更聪明?

这期节目,我们和兰州大学生态学专业的宋锦舒博士,杜贻锦博士远程连线。杜博士从事的是灰喜鹊方面的研究, 宋博士研究的方向是虎皮鹦鹉。来听听他们进行的鸟类研究趣事吧。

看看,这是对虎皮鹦鹉来学习和分辨“相同-不同”概念的测试题 开始测试,小鹦鹉要挑出相同的图案 非常快的速度,就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换了图案,还是那么快的做对了 换了颜色也一样 再看看鸦科大佬的考试,你能明白逻辑么? 它的判断速度非常的快, 几乎毫不犹豫 不愿意考试的小鹦鹉(这只小鹦鹉只想和研究者玩) 宋博士和杜博士实验室里的团宠 - 毛豆 孩子累了,要睡一会儿(这只小鹦鹉, 吃一半饭就睡着了) 如果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和问题, 也可以给我们发邮件或者加入我们的读者群,您可以在主页找到我们的联系方式。 我们会给您快递一份我们自己最近刚刚做的长耳鸮书签或者大山雀工卡套作为小礼物。

感谢给我们上期节目赞赏的CC_No.1听友, 也感谢给我们发来邮件提出建议的朋友。 我们下期再见。 

长耳鸮书签 大山雀门禁卡,身份证件卡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