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喜鹊是第一个被证明具有利他亲社会行为的鸟类,它们会主动帮助其他个体获得食物,并且在育幼崽时,不仅父母合作,邻居也会参与。这种行为在进化研究中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亲社会行为的进化方面。
虎皮鹦鹉通过训练学习“相同-不同”的概念,研究人员使用不同大小和颜色的刺激物进行训练。通过反复训练,虎皮鹦鹉能够识别相同和不同的关系,并将这种知识迁移到不同种类的刺激物中。
灰喜鹊在食物共享行为中表现出被动共享的策略,尤其是在食物量较少或食物类型为它们喜欢的面包虫时。它们通过共享食物来规避骚扰和抢夺,从而降低打斗成本,最终提高自身的收益。
虎皮鹦鹉和灰喜鹊都属于认知能力较高的鸟类,但灰喜鹊在合作繁殖和社会性行为方面表现出更高的复杂性,而虎皮鹦鹉则在概念学习和迁移能力上表现出色。灰喜鹊的智商被认为相当于6到7岁的孩子。
灰喜鹊的群居行为使其面临更复杂的社会环境,这促进了其认知能力的发展。社会智力假说认为,社会性越强的物种,其认知能力越高。灰喜鹊的复杂社群结构使其在觅食、繁殖和合作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智力。
在训练中,虎皮鹦鹉表现出快速学习和适应能力,尤其是在识别相同和不同的关系时。有些鹦鹉在训练初期会有小动作,但随着训练的深入,它们能够迅速做出正确判断。此外,有些鹦鹉在训练过程中会表现出淘气行为,如趴在笼子上观望。
灰喜鹊和虎皮鹦鹉的研究揭示了鸟类在合作繁殖、食物共享和概念学习等方面的认知能力。这些研究不仅帮助我们理解鸟类的社会行为和智力,还为进化生物学和动物行为学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数据。
在野外,虎皮鹦鹉通过试错学习获取生存技能。例如,当它们遇到捕食者时,通过多次尝试和失败,学会如何躲避危险。这种学习过程虽然存在风险,但有助于提高它们的生存能力。
鸟的智商到底有多高?我们又是怎么样来给这些小鸟“测智商” 的呢?鸦科大佬和虎皮鹦鹉之间, 你觉得谁更聪明?
这期节目,我们和兰州大学生态学专业的宋锦舒博士,杜贻锦博士远程连线。杜博士从事的是灰喜鹊方面的研究, 宋博士研究的方向是虎皮鹦鹉。来听听他们进行的鸟类研究趣事吧。
看看,这是对虎皮鹦鹉来学习和分辨“相同-不同”概念的测试题
开始测试,小鹦鹉要挑出相同的图案
非常快的速度,就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换了图案,还是那么快的做对了
换了颜色也一样
再看看鸦科大佬的考试,你能明白逻辑么?
它的判断速度非常的快, 几乎毫不犹豫
不愿意考试的小鹦鹉(这只小鹦鹉只想和研究者玩)
宋博士和杜博士实验室里的团宠 - 毛豆
孩子累了,要睡一会儿(这只小鹦鹉, 吃一半饭就睡着了)
如果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和问题, 也可以给我们发邮件或者加入我们的读者群,您可以在主页找到我们的联系方式。 我们会给您快递一份我们自己最近刚刚做的长耳鸮书签或者大山雀工卡套作为小礼物。
感谢给我们上期节目赞赏的CC_No.1听友, 也感谢给我们发来邮件提出建议的朋友。 我们下期再见。
长耳鸮书签
大山雀门禁卡,身份证件卡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