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现在你手里有两只股票,你会选择卖了赚了的那只,还是亏的那只呢?损失带来的痛苦,往往大于同等金额收益带来的快乐。赚钱就卖出的这种行为会比较少,短期之内投资者更有可能把大幅亏损的股票给卖掉。
投资应该止盈还是止损?用经济学的思维去生活。第一财经国庆特辑财经维他命陪你度过一个轻松又营养的长假。本期主讲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讲师王小环。
大家好,问大家一个问题,假设现在你手里有两只股票,一只赚了钱,另一只亏了,现在你需要一些流动资金,准备卖出这两只股票当中的一个,你会选择卖了赚了的那只还是亏的那只呢?在针对散户投资者的大样本数据分析当中,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结果。绝大多数的人会选择先把那只赚了钱的股票卖掉,生怕到手的鸭子就飞了。而那只亏钱的股票,大家倾向于选择继续持有,希望有一天它能翻身让自己回本。这种现象在行为金融学当中被称为处置效应。说白了就是人们在处理股票时,往往会被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因素影响,更倾向于出盈保亏,赚了的赶紧落袋为安,亏了的就默默等待。但这种投资习惯对于我们的财富增长真的有好处吗?研究就显示,这种出盈保亏的行为对我们的财富增长并不友好。
平均看来,散户投资者卖出赚钱的股票,那只股票在接下来一年内平均的超额收益约为2.35%。而我们持有的那只亏损的股票,接下来一年内的平均超额收益约为负的1.06%。卖出的股票平均超额收益率会比持有的股票多出3.41%。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非常容易受到处置效应的影响,这和我们的心理状态有关。人是天生就不喜欢损失的,这种心理状态叫损失厌恶。损失带来的痛苦往往大于同等金额收益带来的快乐。这就会导致我们不大愿意接受在浮亏的时候卖出自己的仓位,因为真正实现了这个亏损,实在是太心痛了。再举个例子,假如现在你手上揣着一张100块钱的现金,走着走着钱掉进水沟里了,捞不起来了。这个时候如果我跟你讲,昨天你买的彩票中了100块钱,你可能心里还会觉得心痛到无法呼吸。但如果是中了200块的话,可能心情就会稍微好一些。
处置效应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特点,在我们持有的投资组合不同的盈亏状态下,处置效应的强弱是不大一样的。当我们持有的投资组合整体是赚钱的时候,处置效应其实不太强。赚钱就卖出的这种行为会比较少。投资组合赚钱的情况下,我们对盈利的股票有更多持有的耐心。但当我们持有的投资组合整体是亏钱的情况下,处置效应就增强了,投资者们开始更多的卖出盈利的股票以减少损失。然而这种行为大概率是不利于我们财富增值的。
这种被投资组合盈亏状态影响的这种处置效应背后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不单单考虑了我们目标资产相关的信息,还考虑到了我们投资组合的一个盈亏状态。听起来蛮拗口的,用大白话解释一下,就是我们在考虑一只股票卖不卖的时候,影响我们投资决策的一个环节是我买的其他股票到底赚了多少钱。这就像什么呢?就像我决定买一件衣服的时候,我不光看这件衣服我穿着好不好看,我还去看了看我衣柜里其他的衣服穿着好不好看。实际上衣柜里其他的衣服好不好看,并不影响这件衣服在我身上的上身效果。就像我们持仓里的其他股票,我在上面挣没挣钱,并不能影响我打算卖的这支股票以后是会涨还是会跌。当然了,我们也不是总被处置效应牵着鼻子走的,有时候特别是短期亏损特别严重的时候,我们的理智就会战胜情感,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有研究就发现,处置效应在投资周期拉的比较长的时间是更容易出现的。就像温水煮青蛙,慢慢的亏个三五十天,我们就舍不得割肉了。但是如果我在三五天之内就亏了一大笔,那我很有可能就果断割肉,把这个亏损的股票给卖掉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我们遇到大亏损的时候,聪明才智就会被激发。那我们大脑就会开始倾向于寻找和分析跟投资相关的信息。
最后理智向上的情感修正了我们的投资决策。针对投资者的大样本数据分析也发现,短期之内投资者更有可能把大幅亏损的股票给卖掉,而不是卖掉那些小幅盈利的,这背后的原因就是我们克服了一些情感上的偏执,开始调动起我们的理性思维,对这个客观世界进行了分析。那面对处置效应,我们该怎么办呢?我给大家两个建议。第一,当你想赶紧把投资赚的钱落袋为安的时候,先冷静想想这是不是基于你的投资逻辑,还只是基于你激动的心情。第二,定期去审视你投资标的,通过信息收集和分析决定是否继续持有亏损的股票,别让它成为拖累你们业绩的拖油瓶。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这个投资要理性,别让情绪左右你的决策。
好了,本期内容就到这里了。你平时的投资习惯是什么?止盈还是止损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关注国庆特辑财经维他命,并在节目发布当日留言评论。成功打卡6期就可获取精美礼品一份,快来参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