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12、中国哲学史话 第三章 热情救世的巨子墨子第二节 墨子的抱负与人生追求

12、中国哲学史话 第三章 热情救世的巨子墨子第二节 墨子的抱负与人生追求

2024/3/6
logo of podcast 中国哲学史话 学贯中西的哲学大家带你了解往圣先贤

中国哲学史话 学贯中西的哲学大家带你了解往圣先贤

Shownotes Transcript

探寻墨子,历史神秘面纱的点滴揭秘!工匠巧匠还是偏儒家?他的创新却超越时代界限。不仅智慧,还颠覆了怎样的战争观?墨子,他留给我们哪些深刻启迪?这不仅是个传记,更是对和平的探究! 02:06 墨子的抱负与人生追求:工匠、学者与政治家的多重角色 04:07 墨子的五百里封地:追求名位与个人意愿的冲突 06:09 墨子与儒家的差异:墨子的和平主义与实际行动 08:12 墨子的和平主义:用义的沟距消灭战争的沟距 10:13 墨子的和平主义:用义的沟距消灭战争的沟距 不幸,这样一位重要人物,却被时间之流冲尽了他的足迹。今天我们在《史记》中翻到有关墨子的记载,只是附在《荀卿列传》后的二十四字:“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这段飞来之笔,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使我们无法了解墨子的真面目。 由于历史上没有把他交代清楚,因此他的身世便成为许多人猜谜的对象。有的人说他不姓墨,有的人解释他所以称为墨子,乃是他受过墨刑(古代五种肉刑之一,即脸上刺字),或者皮肤很黑,真是异说纷纷,莫测高深。幸而在《墨子》一书中,还留着他的许多故事;从这些故事里,我们还可以画出他的一个简单轮廓。 他大约生于孔子死后的十余年,卒于孟子生前十余年(约公元前 479~前 381 年),他曾做过宋国的大夫,然而他的出身并不是一个贵族,而是一个无产阶级,可能是手工艺一类的人物。因为他懂得工匠的绳墨,而且曾制造过许多的巧利之器。他的技术,据说还超过工匠的祖师公输般呢! 有一次,墨子花了三年的工夫,制造了一只木鸢,能在天空中飞行,真是妙绝天工。可是墨子却以为这功夫不如他制造的木车,只用几块木头,花了一天的工夫,便可载动三十石重的货物,非但耐用,而且可以跑得很远,可是木鸢所花的时间久,却毫无功用,只是供赏玩罢了。由这故事中,可以看出墨子的身世了。他不仅懂得绳墨,而且能制造载物用的木车和供赏玩的飞鸢。试问这不是一流的工匠,是什么? 然而他不是真正的工匠,他能分清飞鸢和木车的功用不同,可见他是有智慧的。他生在文化的摇篮——鲁国,因此他也接受到文化的洗礼。他自己说曾看过各国 的史书,可见他是非常博学的。 有一次,他南游卫国,带了许多书,他的学生奇怪地问:“老师曾教训 公尚过 说:做工匠的主要是量曲直罢了,现在老师带了这么多的书,究竟有何用处呢?”墨子回答说:“从前周公每天早晨读一百篇书,晚上又要召见七十位学士,因此周公学识渊博,能够辅佐天子,他的功勋至今不灭。现在我既没有治国的公务,又没有耕种的劳苦,怎么可以不读书呢?” 由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墨子的抱负,他也如孔子一样有做周公的美梦。因此他也和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弘道救世。在楚惠王五十年,他到了楚国的郢ying3都,把所著的书献给惠王。惠王读了一遍,大加赞赏说:“好书,好书,我虽然不能治理天下,但却愿意供养贤人。”墨子看透惠王无意采纳他的政治见解,便告辞说:“我曾听过进贤的道理,如果他本身被采用,而他的政治抱负不能施展,他是不愿无功受禄的。或者他的政治见解不被采用,也是不愿空占名位的。现在我的书既不被采用,不如让我回去吧!”惠王听到他这番话,很不好意思,便暗地叫臣子穆贺去推辞说国君年老,不能作彻底的改革。穆贺会见墨子,两人谈得很投机,把心底的话全盘托出,他说:“你的言论实在非常正确;可是惠王是一个领袖,可能因为你是贱人,不敢采用你的言论吧!”这可把墨子气坏了,大发牢骚说:“哪里是不敢实行!譬如治病的药,虽是树皮草根,天子吃了以后,可以除病,岂能因为是树皮草根,就不吃吗?现在农人把米谷献给君主,君主把它们做成酒菜来祭祀上苍,上苍岂能因为是贱人所种的就不吃吗?”墨子气跑了以后,楚的执政大夫鲁阳文君对惠王说:“墨子是北方的圣人,你不用礼接见他,未免失去了人才啊!”惠王非常后悔,赶紧派文君去追回墨子,愿以五百里的地方封给墨子。毕竟墨子是为了政治抱负,而不在乎区区的封禄,所以毅然加以拒绝了。 惠王指他是贱人,乃是指他没有贵族的血统。尤其墨子所带领的一群人,都是些出身于平民的劳动者,惠王当然不会欣赏他们的。然而惠王不能任用墨子的原因,绝不是因为墨子是贱人,而是墨子的政治见解不合惠王的口味。试看公输般也是个贱人,惠王却任用他,因为他能制造战争的利器,为楚国开辟土地啊!公输般替楚国制造了许多战船上的兵器,如拉拢敌船的“钩”和抵抗敌人的“拒”。楚人凭着这种利器,大败越人。 公输般得意扬扬地挖苦墨子说:“你看我的技巧如何,能够制造战船上的钩拒,不知你整天高唱的义也有这种钩拒吗?”墨子反驳说:“我提倡义的钩拒,比你战船上的钩拒好。我用爱去钩别人,用恭去拒别人。如果不用爱去钩,别人不会亲近你;不用恭去拒,便失去了彼此的界限。只有大家相爱相恭,才能利己利人。你用钩制人,别人也会用钩制你;你用拒抗人,别人也会用拒抗你。彼此相钩相拒,结果是两败俱伤。所以说我义的钩拒比你战船上的钩拒好。” 公输般和墨子虽然同是手工艺一类的人物,但他们的气质却完全不同。公输般只是一个善于制作的工匠罢了,他没有自我的精神,只是国君的臣仆、侵略的工具。墨子善于制作,但他还要追求制作的目的。他觉得制作的目的在于有利人群。飞鸢对人们毫无利益,所以他放弃了飞鸢;木车虽然有利于人群,但不能解救当时的危机,所以他放弃了工艺,而从事于另一种神圣的工作,就是用义的钩拒去消灭战争的钩拒,也就是用和平主义去打倒侵略主义,这便是他的政治抱负。 然而墨子的和平主义绝不是一种理论、一种高调,也不是寄托于贤君贤相的和平政策,像儒家的所谓仁政,它本身是一种以武力为后盾的实际行动。墨子像孔子一样带着徒弟们周游列国。但孔子的学生们都是身通六艺,个个都有政治的才干,所以他寻求的是一个政治的舞台。而墨子的徒弟们都是出身劳动阶级,他们有热情,讲义气,然而缺乏思想,没有才干。所以他们没有兴趣在政治舞台上表演。然而他们愿意为别人服务,愿意牺牲生命,为国际间解决纠纷,以实践和平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