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驱者11号发现土星环主要由很小的冰晶颗粒组成,而不是之前认为的大冰块。虽然1米大的冰块存在,但并非主流,探测器穿过光环时几乎没有损失,证明穿过光环是安全的。
因为探测器在土星环的背面,背面照不到太阳,所以光环显得发黑。尤其是B环几乎不透光,表明其密度相对较大。
先驱者11号在A环的外侧发现了一道极细的光环,宽度只有几百公里,被称为F环。F环和A环之间的缝隙被称为洛希缝,以提出洛希极限的洛希命名。
土星环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在洛希极限范围内无法形成大的天体,土星的引力会将它们扯碎。因此,洛希缝是土星环的边界,明亮的A环内不可能存在大型天体。
先驱者11号在穿过光环时,高能粒子探测器的数据突然急剧下降,磁场计也发现异常,持续了十多秒钟。科学家推测探测器可能穿过了一颗卫星的磁场尾迹,距离约4000公里。
先驱者11号在土星探测任务中拍摄了440张照片,涵盖了土星及其卫星的多个细节。
先驱者11号发现了两个新的光环:F环和G环。F环位于A环外侧,G环在F环之外,更加暗淡和稀疏。
先驱者11号发现土星有磁场,虽然强度不及木星,但比地球强500多倍。土星也有辐射带和磁层,进一步揭示了其复杂的磁场结构。
当距离擦过土星还有2小时的路程,照相机开机了。1979年9月2号凌晨0:36分,先驱者11号以每小时11.2万公里的速度疾驰而过,这个过程发生在土星背后,地球上是收不到信号的,所以穿过土星环的具体时间实际上来自于推测。到下半夜的3点中,戈德斯通测控站收到了先驱者回传的信号。现在可以宣布,先驱者11号穿过了土星环。现在正贴着土星环盘子的下表面往前飞呢。 从微流星体探测器接收到的数据,土星环其实根本不是由一大堆大冰块组成的。雷达数据不靠谱儿啊。误导了大家。土星环里1米大的冰块不能说没有,但是不是主流,平常根本撞不上。土星环的组成成份大部分还都是很小的冰晶颗粒。所以,先驱者11号擦着边穿过光环,基本没什么损失,穿过光环是安全的。 这时候,先驱者发送的照片也逐渐传回来了。从照片上看,土星环一点都不亮,而是发黑的。因为探测器这时候在土星环背面。背面照不到太阳,当然是黑的。B环可以说几乎是不透光的,可见密度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大的。 从发送回来的影像上,科学家们发现了一道极细的光环,只有大约几百公里宽。这道非常不明显的环在A环的外侧。大家谁也没想到这里还有一道独立的环呢。所以这道环被称为F环。F环和A环之间的缝隙被称为洛希缝。这个洛希就是那个提出洛希极限的洛希。用他的名字来命的确是非常合适的。因为土星环之所以出现,就是因为在这里形成不了大的天体,都被土星的引力扯碎了。明亮的A环之内是不可能有大型天体的,洛希缝差不多就是边界了……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