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将感冒分为四种类型: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时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和体虚感冒。其中,风寒和风热是最常见的类型,而时行性感冒多与季节和气候异常有关。
中医认为发烧是身体对抗外邪的一种自然反应,每一次发烧都会让身体提升一个台阶,增强免疫力。发烧是身体自我修复和排毒的过程,因此不应过度抑制。
风寒感冒通常表现为低烧、头痛、无汗、身体酸痛、流清鼻涕、咳嗽有白痰,舌苔偏白;风热感冒则表现为身体发热、头痛、咽痛、口渴、咳嗽有黄痰,舌苔偏黄。风寒感冒多见于冬季,而风热感冒则可能在任何季节出现。
感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外感风寒,表现为怕冷、打喷嚏、流清鼻涕,可通过姜汤、紫苏水等发汗;第二阶段是寒包火,表现为寒热交替,可用小柴胡汤调理;第三阶段是表里俱热,表现为高烧、口渴、咳黄痰,需清热解表;第四阶段是预防反复,需扶正气,清淡饮食,避免过度劳累。
感冒后身体处于恢复期,正气尚未完全恢复,若立即大吃大喝,尤其是高营养、油腻的食物,会加重脾胃负担,削弱正气,导致外邪再次入侵,引发反复感冒。因此,感冒后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帮助身体恢复。
中医认为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效,对病毒性感冒无效。滥用抗生素会破坏体内益生菌,削弱身体的自愈能力。因此,病毒性感冒时应避免使用抗生素,而是通过增强正气和调理身体来对抗病毒。
感冒初期可通过姜汤、葱白豆豉汤、紫苏水等发汗散寒。姜汤需去皮短煮,葱白豆豉汤可通全身之气,紫苏水则有助于发汗排寒。这些食疗方法能有效缓解初期感冒症状,防止病情加重。
感冒后身体处于虚弱状态,正气尚未完全恢复,多休息可以减少身体消耗,帮助正气集中对抗外邪。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会削弱身体的自愈能力,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
中医强调“防大于治”,预防感冒的关键在于增强正气。具体方法包括:保持脾胃健康、防寒保暖、多晒太阳、饮食清淡、适量运动、避免暴饮暴食和冷饮。通过增强自身抵抗力,可以有效抵御外邪入侵。
适合风寒感冒的中成药包括风寒感冒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感冒疏风片、金防颗粒和午时茶。这些药物具有散寒解表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的初期症状,如怕冷、头痛、流清鼻涕等。
冬天感冒真的会平等地创飞每一个人,发烧、流鼻涕、嗓子疼、咳痰……天气一变冷就立马感冒,虽然吃药好了,但很快就又反复……
不想喝药又不得不喝药,想预防又不知道怎么预防被小小感冒折磨得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期我们就从中医角度来聊聊“感冒”,帮助大家解开迷惑,即使感冒发烧也丝毫不慌~
show notes
07:54 中医认为的4种感冒类型
12:02 中医怎么定义感冒?风寒风热怎么区分?
18:19 不同阶段的感冒怎么调理?
①第一阶段:外感风寒
②第二阶段:寒包火
③第三阶段:表里俱热
④第四阶段:预防反复
50:24 感冒“防大于治”,怎么防,怎么养?
55:24 感冒发烧“中成药”合集
【找到我们】
新版陪伴营开始上课啦~~~~想要一起学习的小伙伴快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