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063传了N代人的“名言俗语”,到底是饱含养生智慧的精华还是以讹传讹的糟粕?

VOL.063传了N代人的“名言俗语”,到底是饱含养生智慧的精华还是以讹传讹的糟粕?

2025/6/7
logo of podcast 找个医生朋友聊聊

找个医生朋友聊聊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梁小军
Topics
梁小军:我认为“冬吃萝卜夏吃姜”是有一定道理的,这符合中医顺应自然的养生观。冬天,人体内热较重,吃萝卜可以帮助降火;夏天,体表阳气外散,体内虚寒,吃姜可以驱散寒气。这实际上是顺应了季节变化,维持身体的平衡。不过,我们不能肤浅地理解这句话,要理解其背后的原理,才能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中。姜枣茶虽好,但并非人人皆宜,也并非适合长期大量饮用。养生要掌握其精髓,灵活变通,才能真正有益于健康。

Deep Dive

Chapters
这集探讨了“冬吃萝卜夏吃姜”的养生说法。中医认为,萝卜清热,适合冬天;生姜温热,适合夏天。这与季节变化和人体阴阳平衡有关,但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公式。
  • 萝卜性凉,适合冬季体内热气较盛时食用,帮助清热降火。
  • 生姜性温,适合夏季驱散寒气,预防空调病等。
  • 需根据自身情况和季节变化灵活运用,不可盲目跟风。

Shownotes Transcript

老祖宗的养生智慧,藏在田间地头的俗语里,也藏在一日三餐的烟火气中!比如那句 “冬吃萝卜夏吃姜”,听着像顺口溜,实则是顺应四季的健康密码。不过这些老讲究可不是万能公式——有人照做神清气爽,有人却踩了“雷区”。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看看这些民俗养生经里,哪些是真干货,哪些得 “挑着用”!

与其纠结哪句俗语更灵,不如把老祖宗的智慧变成生活里的小机灵——吃应季菜、穿合体衣、过舒心日子。你家还有哪些“传家宝”级的养生老话?评论区分享出来,一起解锁有趣的健康哲学!

一起走进今天的《找个医生朋友聊聊》。 医生朋友介绍加入听友群 请加微信:nideijiankang

公众号(干货文字版):是阿玺呀) 时间轴 01:00 冬吃萝卜夏吃姜:老祖宗的“季节养生梗”玩明白了吗? 冬天人们穿得多、室内暖气足,容易积内热,萝卜性凉清热,正好帮身体降火;夏天虽然热,但贪凉喝冷饮、吹空调会让寒湿入侵,生姜性温散寒,能驱散体内寒气。就像冬天吃火锅配凉拌萝卜丝,夏天喝碗姜汤防空调病,都是顺应季节的养生吃法!

03:55 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

先说“三分饥”,每餐吃太撑,胃被塞得满满当当,消化酶和蠕动能力跟不上,容易消化不良,保持适度饥饿,能提升新陈代谢,利于控制体重。再说“三分寒”,人体免疫系统像支军队,适当寒冷刺激,能激活免疫细胞,增强抵御病菌能力。所以,别吃太撑、别穿太暖,适当饥寒,能让身体更健康。

09:19 **“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和中医养生有啥关系?**​

这可是“天人相应”的智慧!早晨阳气升发,像破土而出的小树苗,需要充足营养;中午阳气最盛,身体消耗大,吃饱才有力气;晚上阳气收敛,吃得太多脾胃消化不了,还会影响睡眠。简单来说,跟着太阳作息吃饭,身体更轻松!

16:30 “是药三分毒”,中药就不能长期吃吗? 这里的“毒”指药物的偏性!中医用药讲究以偏纠偏,比如黄连清热,但体质虚寒的人吃多了会腹泻。所以必须辨证用药,症状缓解后及时停药,避免损伤正气,这就是“中病即止”的原则。

18:30 “虚不受补”,虚弱的人不能吃补药吗?

就像给干枯的土壤浇水,得先松土!体质太虚时,直接吃人参、阿胶等大补药,脾胃消化不了,反而加重负担。正确做法是先通过山药、小米粥等温和食物调理脾胃,等脾胃功能恢复,再循序渐进地进补。​

21:30 小病不断,大病难犯,为什么这么说?

人体以“气血阴阳平衡”为健康之本。偶尔咳嗽、低热等小病,多是外邪(如风寒、暑湿)入侵时,正气与病邪“正邪交争”的表现。正如《黄帝内经》所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虽示正气稍弱,但及时交锋可激发气血运行、调和脏腑,避免病邪深入伏藏(如湿邪困脾久成慢病,或瘀毒内结成瘤)。

25:23 “吃药不忌口,枉费大夫手”,忌口真的有必要吗? 太有必要了!比如吃清热解毒的中药时吃辣椒,等于火上浇油;吃温补药时吃生冷食物,就像给身体泼冷水。海鲜、羊肉等“发物”还可能诱发旧病,所以遵医嘱忌口,才能让药效发挥到最大!

27:22 “寒从脚起,病从口入”,为啥脚和嘴这么重要?

中医经络学认为,脚部是多条经络的起点和终点,就像身体的能量站。脚受凉会让寒气顺着经络入侵,引发感冒、关节痛等问题。而嘴巴吃进不洁食物或生冷食物,直接伤脾胃,比如夏天吃太多冰淇淋,容易拉肚子。

30:00 “以形补形”靠谱吗?吃核桃真能补脑? 中医“取类比象”有一定道理!核桃外形像大脑,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确实对大脑有益,吃核桃补肾,补肾添精生髓,而脑为髓海。但“以形补形”不能盲目,必须结合体质辨证食用!

31:13**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吃完饭马上散步好吗?​**

饭后适当散步确实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但立刻剧烈运动反而会影响脾胃供血。《素问》提到“久坐伤肉”,建议饭后休息15-30 分钟,再慢走或溜达,才是正确打开方式。

32:48 《黄帝内经》讲:怒伤肝,忧伤肺,喜伤心,思伤脾,恐伤肾。

34:00 通则不痛,通则不痛,有道理吗?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是中医对疼痛本质的经典阐释,指人体气血、经络若运行畅通无阻,各脏腑组织便能得到充分滋养,自然不会产生疼痛;反之,若因风寒湿邪侵袭、气滞血瘀、痰饮积食等因素阻滞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即“不通”),局部或全身就会以疼痛形式发出“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