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城市有事嗎?EP158 | 🎓都計114級畢展專欄 G6 漁村轉型觀光,成為生計轉機還是文化危機? 下集

城市有事嗎?EP158 | 🎓都計114級畢展專欄 G6 漁村轉型觀光,成為生計轉機還是文化危機? 下集

2025/6/19
logo of podcast 城市有事嗎

城市有事嗎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Topics
莊笙揚:我經常去鎮冰漁港,每次都有不同的收穫。但台灣許多漁港的轉型似乎越來越相似,缺乏地方特色,像是大家都會去漁港吃生魚片、買伴手禮、拍裝飾藝術,然後就結束回家了,這種觀光模式讓人感到厭倦。 蔡丞惟:我有一次去東北角的漁港,發現賣的魚乾、魚鬆跟我在台南看到的幾乎一模一樣,根本就是複製貼上的觀光模板。安平漁港的蝦餅也是一個例子,雖然它現在是安平的名產,但其實並非起源於當地,忽略了在地文化。 劉逸騏:不只是商品類似,連空間配置設計也越來越像,每個地方都設一個打卡點、觀景台、裝置藝術走廊,然後外包給攤商,就變成了特色漁港。久而久之,遊客和在地人都會懷疑這樣的觀光對地方到底有什麼意義。 黃椅琪:嘉義的東石漁人碼頭新建了一整排彩色屋,標榜愛情海異國風情,雖然吸引了遊客,但為了觀光而引入不符合當地風格的元素,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和脈絡,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鄧瑛琦:以前我也會在意景點有沒有好拍照的地方,但現在文化旅遊逐漸盛行,我更想深入認識景點的發展脈絡和在地故事,而不只是走馬看花或單純拍照。觀光轉型有利有弊,但有時觀光的介入對文化面向的保護是有幫助的,像是廟宇祭典、漁民信仰等,透過觀光讓在地文化被重視和保存。

Deep Dive

Chapters
探討台灣漁港轉型的現況,從成功案例到複製貼上模式的困境。指出單純追求觀光可能忽略當地文化,並探討觀光介入對文化保存的兩面性。
  • 台灣許多漁港轉型趨於同質化,缺乏在地特色。
  • 觀光發展可能導致文化遺失,例如安平蝦餅的例子。
  • 觀光介入有助於文化保存,但需兼顧永續經營。

Shownotes Transcript

當你以為全台漁港轉型只是熱炒、生魚片和打卡景點的「複製貼上」,這集要帶你看到不一樣的想像!從正濱、彌陀到東港漁村,我們將聊聊各地轉型的現象與困境,並揭開我們選擇「青鯤鯓」作為規劃基地的背後故事,讓我們走進這座藏有鹽田記憶與海味人情的小聚落,一起想像什麼叫做「魅力・慢活青鯤鯓」! 本集的精彩重點

1:07 全台漁港轉型模板化現況 6:37 為何選擇青鯤鯓?青鯤鯓的魅力在哪? 9:12 青鯤鯓的核心問題與轉型機會 10:47「魅力・慢活青鯤鯓」發展構想 主持人:莊笙揚、蔡丞惟、劉逸騏、黃椅琪、鄧瑛琦 加入我們,與我們一起走入城市 歡迎追蹤FB「都媒工作室」粉絲專頁關注第一手城市議題內容 任何合作、問題,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城市有事嗎) #國立成功大學國土研究中心)

#青鯤鯓)#漁村)#漁村再生)#漁港)#台南)#扇形鹽田)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