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集10:取,养母不一定是暗黑童话/现代重组家庭实录
法王如意宝说:“ 藏历十一月二十九是阎王在生死薄上点选来年亡人的日子,这一天要念诵《心经回遮仪轨》遣除来年的寿障。这样就能避免不定死亡。”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念三遍)(结尾的咒语可念3、7、9遍)
2:23 第一次走进婚姻,为了爱情也为了妈妈安心。
7:55 只用5天做了决定进入第二次婚姻。
12:06 现在有朋友来向我取经后妈经验,会劝她三思。
13:25 儿子进入青春期后,我们感受不到情感的交流了。
18:08 妹妹的出生,让儿子产生了抵触情绪。
19:38 我和儿子之间都说过刺伤对方的话。
23:43 家庭破碎让童年不再有安全感。
26:17 我可以理解儿子对我的负面情绪。
30:09 爸爸在其中是不是更应该“冲在前面”。
35:22 只期待儿子和女儿的关系可以更亲密。
41:09 代沟仍在持续。
46:06 病床上,我和儿子的心的化了。
53:05 儿子为我画的画一直在我的钱包里。
57:05 我们将面临养一家八口。
1:00:34 我尽全力呵护着女儿的童年。
1:03:21 人到中年,谁不是一地鸡毛。
忘了或者补充的内容:
——因为知道了世界上的事物不完全好也不完全坏,这对我认识生命有很大的帮助。我想更进一步地,从太极再往后找,找到无极,但是很难找到。当我三十多岁的时候,才从Buddha(佛)那里开始找。经过了这么多年,佛法是可以帮助我去超越的,超越阴阳之后,进入了《心经》的境界。——李连杰
——极致的自恋。这种极致的自恋并不只是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有些人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这也是一种极致的自恋;或者有些人觉得自己是命运最悲惨的人,这也是一种极致的自恋。
——不管我身上有什么,我都不将它看作优点或缺点,这只是我的特质。我可以犯错,我也有纠正自己错误的义务,或者说我是需要纠错的。
——嫌货才是买货人,莫名其妙的讨厌是一种链接一种无法形容的喜欢。——胡慎之
——韩剧《死期将至》,里面讲了关于自杀,死亡,轮回,因果,重生,但这里的所谓重生,实则是附体在12个必死之人的身体上,充分体会着他们死前的痛苦。这点很像佛法中说的,在佛教里,根据《成实论》卷十举出,恶有“恶”、“大恶”、“恶中恶”三种,其中自杀亦教人杀是为大恶。《梵网经》也说,凡生者皆为我父、我母,故杀生即杀父、杀母。准此而言,自杀亦无异杀父、杀母。再如《大智度论》说,无论如何勤修福德,若未遵守不杀之戒,亦将失其意义。 在佛教的不杀生戒中,自杀与杀他是同样的罪。佛教反对自杀的理由,是基于“贪、嗔、痴”三毒。所以结尾也是通过母亲的身体感知到人生的意义和责任,自杀不是终点是痛苦的起点。
世事无常,急闪如电。任何人心所能构架出的思想格局,终将幻灭,人虽必有一死,但死期难测,然我心自愚,妄认事事恒常,没有终期,而怠惰虚掷宝贵的生命光阴…
——李连杰*宗萨仁波切对谈《心经》节选:
宗萨仁波切:
有一位伟大的印度学者月称菩萨,当他被问到:空性或者般若波罗蜜多,应当教给谁呢?他说,不是教给那些聪明、读很多书、很有逻辑性思维、很科学的那类人,而是教给那些,一旦听到空性或者般若波罗蜜多这些字眼的时候,有一种感觉,他的眼睛泛起泪水,或者全身起鸡皮疙瘩这样的人。
所以如你所说的,虽然什么「无眼」、「无耳」似乎没什么道理,但是你听了以后感觉很不错,看来应该是跟般若智慧有很深远的一种连结。
宗萨仁波切:
其实,我不觉得我需要学习怎么演戏,因为我是这世界上最好的演员。我现在应该获得好几个奥斯卡奖项。我整天扮演神的角色,白天黑夜都是这样,对着不同的人扮演这个角色,还相当成功。
我认真说,有时候我真的想学一学武术。诚如我之前所言,佛教给人的印象总是非常严肃、坐着、整天在森林里讲出离心。你告诉过我,中国武术有很多传承,其中一个重要的传承来自少林寺,它跟菩提达摩有关系。菩提达摩祖师是一位很伟大的禅师、一位伟大的大乘法师,我认为这个角度很重要,我们佛教徒应该尝试去持续推广保存。
我很喜欢佛教中很多样貌平静祥和的菩萨,诸如观音菩萨、地藏菩萨这类,同时我们也有菩提达摩,他瞪着大眼睛,全身都是肌肉。其实这也是一种方便法门。
李连杰:
其实不管是从中国文化还是佛教来看,在相对层次寻找真相,对生活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多数人觉得生命没有什么安全感,所以积极追求「名、利、权、情」当作安全感的来源。然而,即便有了这四样东西,也解决不了生老病死。
宗萨仁波切:
你不一定要回答,我只是好奇。当年发生海啸的时候,我正在伦敦机场,要飞往印度去。发生海啸之后,到处都很混乱。过了一两天,我听说你因为海啸,被困在好像是在泰国的某个地方?然后你救了你的孩子?可能我听到是错误的,但你愿意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李连杰:
2004年12月26号,圣诞节假期的时候,我跟家人和朋友——其实不是在泰国,而是马尔代夫。
当日早晨我感觉到有地震。我经历过很多地震,所以不觉得有什么异常。十点的时候,我带两个孩子到海边。然后我们就看见海浪像涨潮一样,海啸并不像电影那么夸张,其实它就像这样就过来了。
我们当时还觉得很好玩,怎么不是晚上涨潮?怎么现在涨了?第一个浪就打到我的膝盖。我马上抱起四岁的大女儿,阿姨抱起了一岁的小女儿。第二个浪就到我的腰,所以当我转身的时候,其实已经不容易走了,像是漂在水里。第三个浪已经淹到胸口了,我就把四岁的女儿放在肩膀上。
我正松手要将女儿放过来,阿姨和小女儿就被海浪给冲走了。我眼睁睁的看着第三、第四个浪高已经到达我的嘴了。完全没有机会念「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没有救我的女儿,根本没有机会。站在海里头,我已经要踮起脚尖了,手就这么举着。我不知道第五个浪要是来了会怎么样。
由于酒店的工作人员想跟我合照,所以他们早先就跟着过来,最后是他们救了我的孩子,不是我救了我的女儿。在大自然面前,什么功夫、什么东西都是很渺小的,没有任何力量,完全无法抵抗。
后来大家都说:因为这样,你改变了对生命的看法。其实我一直没有机会讲——当然不是了。若你曾面对过死亡,发现生命短暂,更应该赶快吃喝玩乐,对吧?
我很感恩,在遇到海啸之前的七年,我对佛法进行了基本的闻思修,还遇见了很多的上师和老师,教我透过佛法认识生命,我有时候想,生死的修行就像是铺电线、装电灯,死亡的刹那马上要将灯点亮,这样的感觉。即便学了无常很多很多遍,看了很多很多的书,你也不会有亲身感受的转变。
在这个层次来说,我们追逐的名、利、权、情都是无效的,因为面对死亡时人人平等。当晚我在禅修的时候,我便觉得,我要付出,我要改变我的生命,重写我生命的剧本,来感恩这块土地,感恩我的民族社会。我因此创立「壹基金」的脉络是这样的。
当然宗萨仁波切也教育我了,对吧?要我不要光去躲在山里禅修。作为一个大乘的佛教徒,我努力地发愿,去创立「壹基金」。
经过很多人的努力,经过非常艰苦的过程,才能在过去的十五年里 ,帮助了两千五百万人,更重要的是,既然我们的心里都有佛性,我们的菩提心要被发展出来,那么每个人都做一点点,持续地做,这对大家都是有帮助的。
很多人骂我:「既然这样,你捐了自己的钱不就完了吗?干嘛要我的一块钱?」因为我是一个有信仰的人,我希望每个人种下自己的善业。我非常感谢国家的支持,还有所有参与这个行动的人。
十五年来,迄2022年上半年有七十亿人次参与捐助,还有许多的志愿者,这就是我渴望的大乘发心,每个人帮助别人,同时也帮助自己。
——期待采访的人员名单list:
[ ] 战地归来女记者陈慧慧
[ ] 2023诺贝尔奖女物理学家Anne L’Huillier
[ ] Nova Heart 冯海宁(Helen)
[ ]《第一人称复数》周轶君
About 迷瞪一下 Me Deng(故意的英文+拼音,别让我改) radio:
每期节目我们邀请一些朋友聊聊,
关注大家的焦虑,自我重建,青中年的我们是用什么角度看待世界,看待工作,看待生活,看待家庭。
只是分享,不给意见,不推崇理念,不因为恐惧而制造焦虑。
定期组织各种公益和志愿者活动和相关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