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心理學
「未來時間觀」不只能幫助我們瞭解學生如何知覺未來,
也正如Gjesme(1983)將未來時間觀視作個人生命的
「探照燈」的比喻,學習,通常包含具有未來目標意義的連續性步驟,
若能描繪出將來努力過程的輪廓,將會讓人感到意義與滿足感,
得動從事活動的推動力,甚至有機會培養出延遲享樂的能力,
有效預防高風險行為;而「知覺工具性」則可以提醒我們,
以內因、外因的角度去思考、設計出最符合學習者當下需求的調整策略,
為短期的任務達成和遠程的生涯發展,找出最佳的可能性。
#心理學 #為什麼上了大學後我開始耍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