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做飞机的,一个飞机做一二十年,哪件事不是久久为功的结果!”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航工业型号总师唐长红重点关注科技发展,他建议国家应该规划更长久的重大工程,规划更扎实的基础研究项目,“让大型工程的基础‘扎根’到科研人员身上,我们的人才梯队才能持续成长”。
唐长红在两会期间的建议源自他对航空领域的深刻理解和亲身经历。
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航工业型号总师,他深知科技发展和基础研究的重要性。航空领域的科技创新尤为如此,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根基,只有在基础研究上取得突破,才能为颠覆性技术和原创性创新提供支撑。在我国大飞机运20研制过程中,他不仅见证了“久久为功”的力量,更亲身经历了这一过程的艰辛与挑战。
运20的诞生是时间与智慧的结晶,是无数科研人员心血的汇聚。从图纸到蓝天,从梦想变为现实,每一步都承载着中华儿女对航空强国的热切期盼。让我们一起走进唐长红与运20的故事,感受“久久为功”在航空领域的生动实践——
那年她刚刚“出生”,轻舞腴姿,翩若惊鸿。在万千国人的注目下,振翅腾空。人们说,这个“胖妞”亲切又提气。
他最懂她的沉重与轻盈,眼含热泪,写下这首——
《满江红•记大运首飞》
背负青天,振双翼,飘然腾飞。看大地,一片欢腾,万人落泪。承载中华崛起梦,凝聚志士壮国心。二千日,瘦了多少身?情无尽。
大情怀,恨夜短,强基础,建手段。最慷慨,众君必胜信念。五载巨笔雕鲲鹏,功夫不负痴心汉。待来日,群鹏舞长空,放声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