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009哲笺嫙读 为什么“这是你的观点”常常是一个不公平的指控

009哲笺嫙读 为什么“这是你的观点”常常是一个不公平的指控

2025/7/3
logo of podcast 思考普拉提

思考普拉提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品嫙
Topics
品嫙:我常常观察到群体对共识的强调,以及当个人观点与主流共识相悖时,容易被一句“那只是你的观点”否定。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微妙的力量博弈,群体共识仿佛天然正确,未经反思就被接受,而个人声音却常常被轻易否定。这种不公不仅存在于群体之间,也潜藏于个人内心,使我在面对与群体声音相悖的内心直觉时,常常自我怀疑,质疑自己是否过于偏执和个人化。难道群体共识就一定比个人声音更有道理吗? 品嫙:在一个哲学对话工作坊上,有学员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难道大多数人的共识不也是一种意见吗?为什么它不需要被质疑呢?这引发了我对群体声音的进一步思考。我发现,当群体声音变得无形、匿名且没有具体责任时,它反而比个体声音更难被对话、反思和检视。群体常常以一种情绪化的力量压制不同的声音,告诉你不要太特别,要听从大家的声音。然而,群体声音又是真实存在的,是社会的一部分,是无法忽视的他者。 品嫙:我通过对戏剧和哲学的学习,联想到古希腊悲剧中的合唱团角色。合唱团代表着在场的群体之声,他们有时鼓励英雄,有时劝退英雄,有时代表常识,有时又充满偏见和情绪。他们的存在提醒我们,群体声音是真实存在的,是社会现实的一部分。面对群体声音,我们可以选择民主投票、专家裁定或同侪陪审团等机制。同侪陪审团依赖普通人的思考能力,体现了思考不是特权的哲学观。迪卡尔也认为,思考不是一种身份的特权,但如何好好运用思考能力,才是真正的挑战。

Deep Dive

Chapters
在读书会、哲学咨询和工作坊中,观察到群体倾向于将共识视为最高准则,个人不同意见常被边缘化。这种现象存在于群体和个人内心,导致个人在与群体意见相悖时自我怀疑。
  • 群体强调共识,个人意见易被边缘化
  • ‘那只是你的观点’背后隐藏着力量博弈
  • 群体共识被默认客观正确,个人意见被认为主观

Shownotes Transcript

内容概要:

本期内容围绕群体共识与个人声音的关系展开探讨,品嫙老师在读书会、哲学咨询等实践中发现:群体常将 “共识” 奉为最高准则,个人不同意见易被以 “那只是你的观点” 边缘化,而群体共识却被默认具有 “客观”“正确” 属性,这种微妙的不公既存在于群体中,也潜藏于个人内心,让人在与群体声音相悖时自我怀疑。

品嫙老师借哲学对话工作坊学员的提问指出,群体共识本质上也是一种意见,却因无形、匿名而难以被反思。结合古希腊悲剧中合唱团的角色,说明群体声音是 “在场的现实”。同时提及民主、专业裁定、同侪陪审团等应对机制,引用笛卡儿观点强调思考是每个人的能力,但运用好是挑战。

最后,品嫙老师以 “是否曾在群体声音与内心声音间抉择” 提问,邀请读者参与哲学对话工作坊,共同探索思考的本质及共识的意义。

#群体共识 #哲学思考 #共识 #思考的博弈 #哲学咨询

为什么“这是你的观点”常常是一个不公平的指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