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009哲笺嫙读 为什么“这是你的观点”常常是一个不公平的指控

009哲笺嫙读 为什么“这是你的观点”常常是一个不公平的指控

2025/7/3
logo of podcast 思考普拉提

思考普拉提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品嫙
Topics
品嫙:我常常观察到群体对共识的强调,以及当个人观点与主流共识相悖时,容易被一句“那只是你的观点”否定。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微妙的力量博弈,群体共识仿佛天然正确,未经反思就被接受,而个人声音却常常被轻易否定。这种不公不仅存在于群体之间,也潜藏于个人内心,使我在面对与群体声音相悖的内心直觉时,常常自我怀疑,质疑自己是否过于偏执和个人化。难道群体共识就一定比个人声音更有道理吗? 品嫙:在一个哲学对话工作坊上,有学员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难道大多数人的共识不也是一种意见吗?为什么它不需要被质疑呢?这引发了我对群体声音的进一步思考。我发现,当群体声音变得无形、匿名且没有具体责任时,它反而比个体声音更难被对话、反思和检视。群体常常以一种情绪化的力量压制不同的声音,告诉你不要太特别,要听从大家的声音。然而,群体声音又是真实存在的,是社会的一部分,是无法忽视的他者。 品嫙:我通过对戏剧和哲学的学习,联想到古希腊悲剧中的合唱团角色。合唱团代表着在场的群体之声,他们有时鼓励英雄,有时劝退英雄,有时代表常识,有时又充满偏见和情绪。他们的存在提醒我们,群体声音是真实存在的,是社会现实的一部分。面对群体声音,我们可以选择民主投票、专家裁定或同侪陪审团等机制。同侪陪审团依赖普通人的思考能力,体现了思考不是特权的哲学观。迪卡尔也认为,思考不是一种身份的特权,但如何好好运用思考能力,才是真正的挑战。

Deep Dive

Chapters
在读书会、哲学咨询和工作坊中,观察到群体倾向于将共识视为最高准则,个人不同意见常被边缘化。这种现象存在于群体和个人内心,导致个人在与群体意见相悖时自我怀疑。
  • 群体强调共识,个人意见易被边缘化
  • ‘那只是你的观点’背后隐藏着力量博弈
  • 群体共识被默认客观正确,个人意见被认为主观

Shownotes Transcript

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在带读书会做哲学咨询或者是思考普拉提工作坊的时候甚至是在做企业里的高管教练的过程当中我常常会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也是我自己长期在思考的问题

为什么群体那么强调共识仿佛共识就是最高的善每当有人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当这个观点跟大家主流的共识不太一样的时候总会有人说那只是你的观点这句话听起来很自然甚至有点习惯成自然但仔细品一品你会发现它的背后

其实藏着很多微妙的力量的博弈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很容易用那是你的观点去轻轻的不着痕迹的优雅的不动声色的把一个人的声音推开甚至否定掉他的价值但奇怪的是我们却很少用同样的标准

去质疑所谓大家的看法群体的共识大家的看法往往被默认成一种不正自明的真理它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它像地心引力一样不需要被证明我们会在会议里投票在讨论中看谁的声音最大哪怕那个声音并不深刻也不严密甚至缺乏真正的思考

我们依然倾向于相信那就是对的可真的是这样吗很多时候一个人表达的意见我们会说这只是你的主观看法可是反过来面对大多数人的共识我们却不会说这只是你们群体的意见相反的我们会下意识地给他盖上客观正确合理的章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细微但又普遍存在的不公而且它不仅仅存在于群体之间更悄悄地存在于我们自己的内心里我们的内心里面的声音其实也不亚于一个群体它像一个交响乐像一个戏剧剧团很多声音的

那么很多时候当我想坚持一个内心的直觉尤其是那个直觉跟大多数人不太一样的时候我也会被心里那个群体的声音拉扯着那种声音会让我怀疑是不是我太偏执了是不是我太自以为是了是不是太个人化了可是回头想一想

凭什么整体的声音就比个人的声音更有道理呢有一次在一个哲学对话的工作坊上有个学员直接问出了一个蛮尖锐的问题难道大多数人的共识不也是一种意见吗为什么它不需要被质疑呢是的 这个问题非常好我们继续沿着这个问题聊下去聊到了一个既古老又现实的困境

也就是当群体的声音变得无形匿名没有具体责任的时候它其实反而比个体的声音更难被对话更难被反思更难被检视你有没有发现所谓的群体常常是一个没有面孔的存在它很重很顿很难沟通它不会耐心地跟你讲道理

也不会细致地回应你的问题它更多时候像是用一种情绪性的力量在告诉你别太特别别太突出别太搞怪听大家都就好但有趣的是尽管它迟钝笨重群体的声音又确确实实是真实存在的它并不抽象它就是社会的一部分它可能无法陪你做一场深入的哲学对话

但它一直都在那里作为一个无法忽视的他者我个人学习戏剧超过十年加上多年来对哲学实践的深入学习于是让我不断地深入地去了解古希腊的历史、哲学、文学等于是这让我想到我自己曾经也参与过类似的戏剧

就是在古希腊的悲剧里合唱团的角色非常耐人寻味合唱团它既不是主角也不是反派而是一种在场的群体之声他们有时候鼓励英雄有时候劝退英雄有时候代表着常识有时候又充满偏见和情绪他们并不总是对的但他们的存在代表着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在场的现实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群体的声音呢有人会说让多数人投票就是正义这是民主也有人会说找专家来裁定真理这是专业其实还有一个特别的机制叫做同侪陪审团它既不依赖多数也不依赖专业而是依靠一群被随机选中的普通人

他们代表的不是专家的知识也不是民意的强度而是一种共同的基础的普通的思考能力这个制度背后的哲学观其实非常美他在说思考不是谁的特权不是只有知识分子才有资格辨识真理也不是大多数人说了算每一个人都有思考的能力

每一个人也都有迷失的可能迪卡尔有一句特别著名的话常识是这个世界上分配最平均的东西当然这句话后来会就被各种误解甚至被过度的简化但如果认真的去读他的语境其实迪卡尔想说的是思考不是一种身份的特权不过迪卡尔也提醒我们一句很少被提及的话

拥有一颗良善的心是不够的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好好地运用它思考这件事人人都可以做没错但确实有些人比别人做得更好最后想留一个问题给你在你的生命里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时刻你听见群体的声音在说

这就是正确的但你也隐隐约约地听见自己内在的那个声音微弱而固执的回应可也许不是那一刻你选择了哪一边呢如果你也对这种日常中的思考感兴趣欢迎来参加我们的哲学对话工作坊一起来探索思考到底是个人的事还是群体的事

共识到底是智慧还是陷阱今天我们就聊到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