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48|平庸混沌只来自想象,我选择带着“元能力”迁徙

48|平庸混沌只来自想象,我选择带着“元能力”迁徙

2025/4/27
logo of podcast 毕不了业

毕不了业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听友
杨一
活跃在播客和媒体分析领域,专注于美国政治和媒体趋势的评论和分析。
红后
Topics
听友1:我是一名大四临床医学生,对医学学习感到痛苦和疲惫,对未来职业发展感到迷茫,几乎对所有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我想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思维,寻找新的技能和职业方向,但不知道如何开始,也不知道如何客观评价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效果。 我抗争了四年,发现自己无法爱上医学,周围的医学生虽然辛苦,却感到快乐,而我只有疲惫。我不想再钻研医学,我想学习一些额外的、实用的、能够养家糊口的技能,但我不知道学什么,也不知道如何找到好的学习资源和设置目标。 此外,我还想向上社交,但觉得自己能力不足,难以做到让双方都获益。 听友2:我是一名艺术从业者,长期投入绘画创作,它既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爱好。但最近因为AI技术和经济下行的冲击,行业收入缩水,我开始质疑自己的热爱,工作后也不想提笔画画。AI的出现让我感到无力,我的生活主线开始瓦解,我开始寻找其他的主线,但这些都不是我的擅长和热爱。 虽然AI对顶尖的艺术家没有影响,但它会影响到更多的人,我的作品可能只是AI的燃料。我无法阻碍科技进步,但我觉得很无力,因为好莱坞的演员和编剧可以抗议AI,但我们画画的好像没有什么话语权。 红后:两位听友的问题都反映了当下许多人的焦虑,即职业倦怠和转型迷茫。对于听友1,医学学习的困境可能并非能力问题,而是兴趣和性格不匹配。建议先想清楚是否继续学医,如果决定转型,可以考虑医学相关领域的泛化工作,例如公共卫生、营养师等,或者从零开始学习新的技能。 同时,要重塑自我认知,不要认为自己平庸混沌,要相信自己具备抗压能力和学习能力。学习新技能不必追求精通,20小时即可掌握基础,并通过设定具体目标来提升学习效率。焦虑的情绪可能源于长期高压导致的情绪钝化,建议放松身心,尝试新事物,找到自己的热爱。 对于听友2,AI的冲击是行业趋势,但艺术创作的本质是“有意识的瑕疵”,AI无法替代。建议调整与绘画的关系,将工作和爱好分开,平衡创作与休息,利用AI提升效率,在空余时间进行真正的创作,找到新的灵感。不要把所有情感都放在一个支点上,要丰富人生,增加抗风险能力。 杨一:听友1的问题可以拆解成多个问题:专业选择、方向选择、技能学习和人际交往。医学更看重专业领域的研究和技术,建议探索医学相关领域的泛化工作,例如健康科技、药企、医学自媒体等。学习新技能时,要掌握元知识,而非依赖网络信息。 听友2的问题在于创作倦怠,AI只是导火索。建议进行“压力-恢复”循环,平衡创作与休息,并利用AI作为工具,而非将其视为敌人。人类艺术创作的本质是“有意识的瑕疵”,AI无法替代。建议将工作与爱好分开,在工作中提高效率,在空余时间进行真正的创作。不要执着于推导性,要凭感觉找到热爱。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热爱的事业遭遇技术颠覆、长期投入的领域变得昏暗无趣…如何应对疲惫与无意义感?欢迎你!毕不了业48期的听众👏本期是毕不了业的第三期听友问答,节目中我们选取了两位听友的留言,数量不多但很有代表性:一位长期投入本专业很久的医学生面临转型上的迷茫,一位艺术行业从业者因为AI的冲击开始质疑自己的热爱。问题集中在人生选择与职业规划、主业副业权衡以及行业变革导致的具体工作困境上。职业困局最终解法是重塑自己的认知。“迁徙”已经成为当下每个成年人的必修课。无论行业还在不在,无论转型与否,将过往积累转化为可迁移模型并尝试以此为原点扩展边界,是我们不成为“人形机器人”的自救之法。主业很难从一而终,但“元能力”是可以迁徙的。摆脱平庸混沌的自我叙事标签,保持探索,你的下一章会比想象的更精彩

—给两位留言毕业生的一句话建议.接受“不热爱医学”的可能.培养“可迁移能力”

—如何系统学习新知识1.掌握元知识:行业框架 / 理论 / 实践2.二八法则:20小时VS10000小时3.本期书籍推荐:《聪明的投资者》-本杰明·格雷厄姆;《美好人生运营指南》洪兰

—找到人生热爱方法6问:·这个世界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你最想帮助哪些人?·什么事让你废寝忘食?·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最让自己动?·你最让人感动的时刻是什么?·如果没有任何经济压力,你会如何度过余生?·闲暇的时候,你关注最多的是哪方面的信息

🎙️听友群请添加微信号 bibuliaoye123主播:@懒羊羊伊)@宏宏跑步去)

03:40 不喜欢现在的专业,但也找不到其他有兴趣的,怎么办?

14:10 谁说转型就意味着全盘否认过去 沉没成本也不全都是成本

26:28别被“一万小时”定律吓到!学习新东西不一定都要精通

28:20 所有经过二次加工的东西,都不能成为你自己 basic 的知识架构

30:30 并不是对一切都丧失兴趣,而是长期高压力产生的“情绪钝化”

34:13 AI夺走创作热情,主业受到冲击,我的火苗要熄灭了

38:13 长期消耗心理资本,“压力-恢复”法帮你度过倦怠期

42:40 AI擅长完美重复,但人类艺术创作的本质是“有意识的瑕疵”

48:40 人生到死胡同,不如放开手相信一次直觉

55:01 爱好变成工作一定会掺杂厌烦,有意识分离挣钱与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