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387、海上风电热潮中东方电缆的机遇

387、海上风电热潮中东方电缆的机遇

2024/12/25
logo of podcast 我来陪你读年报

我来陪你读年报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主持人
专注于电动车和能源领域的播客主持人和内容创作者。
Topics
主持人: 海上风电产业蓬勃发展,中国在风电设备制造和装机容量方面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未来市场规模巨大,发展潜力无限。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海上风电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深远海开发,这将进一步增强海上风电的竞争力,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全球海上风电度电成本持续下降,风机大型化是主要因素之一,中国风电机组平均装机容量不断提升。 东方电缆作为中国海陆缆核心供应商,业绩增长强劲,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公司在海缆领域拥有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能够满足海上风电项目需求,并在东部、南部和国际市场布局完善,持续开拓高端海缆市场。 公司积极布局北部区域,在手订单充足,业绩增长有保障,在粤西和浙江地区拿单优势明显。 欧洲海上风电市场发展迅速,东方电缆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并取得显著成果。 海上风电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将对海缆技术提出更高要求,东方电缆有望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公司在全球海上风电产业链中的地位。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海上风电在中国能源结构调整中扮演重要角色?

海上风电在中国能源结构调整中扮演重要角色,因为陆上风电资源较好的区域已基本开发完毕,而海上风电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沿海地区是国内用电负荷中心,海上风电项目具有更好的销纳条件,且是沿海省市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

中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的增长趋势如何?

中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从2018年的不到500万千瓦增长到2024年的4500万千瓦,连续4年位居全球首位。2024年前三季度,新增并网容量达到247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攀升至3910万千瓦。

中国在风电设备制造领域的全球地位如何?

中国在风电设备制造领域占据全球市场的60%产能,叶片产能占比高达64%,齿轮箱产能达到80%,发电机产能占73%。2023年,6家中国风电整机厂商进入全球前十,合计市场份额超过50%。

2030年中国海上风电的市场规模预计如何?

到2030年,中国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预计达到2亿千瓦,总投资规模约2.6万亿,带动产业链总产值超过20万亿。

海上风电的度电成本如何变化?

全球海上风电的度电成本从2010年的0.203美元/度下降到2023年的0.075美元/度,比传统化石能源便宜25%。风机大型化是推动成本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东方电缆在海上风电领域的表现如何?

东方电缆作为中国海陆缆核心供应商,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66.99亿,同比增长25.22%,净利润9.321亿,同比增长13.41%。海缆业务贡献了公司整体74%的毛利,毛利率显著高于陆缆业务。

东方电缆的技术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东方电缆在深远海动态缆、超高压电缆等领域形成了全寿命整体解决方案,具备500千伏交流海陆缆系统和正负535千伏直流海缆系统的设计制造能力,能够满足海上风电大型化、深海化的技术要求。

海缆的技术要求与陆上电缆相比有何不同?

海缆技术要求更高,需具备耐腐蚀、抗拉耐压、阻水防水等性能,铺设和维护难度大,成本高。海缆的电压等级从35,000伏提升到66,000伏,送出缆从220千伏提升到300-500千伏,技术逐步从交流向超高压直流和柔性直流迭代。

东方电缆的海外市场拓展情况如何?

东方电缆在欧洲设立了全资子公司,中标了多个欧洲海底电缆项目,合计金额超过31亿元。公司还投资了英国XLCC和X9公司,提升了国际品牌效应。

未来海上风电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未来海上风电行业将呈现大型化、深海化、智能化发展趋势,风机单机容量将不断提高,深远海风电开发将成为重要方向,对海缆、漂浮式基础等技术提出更高要求。

Chapters
中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迅速,装机容量连续四年全球第一,产业链优势明显,未来市场规模巨大。风电机组大型化趋势显著,度电成本持续下降,提升了海上风电的竞争力。
  • 中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连续四年全球第一
  • 风电机组大型化趋势显著,2023年平均装机容量达9.6兆瓦
  • 2030年中国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2亿千瓦,总投资规模约2.6万亿元

Shownotes Transcript

在这里给大家讲讲那些我们感兴趣的上市公司哈喽大家好风冷特别是在海上风电领域可以预计在未来几年将会在我们国内能源结构的调整中扮演更为重要和关键的角色而这一发展趋势也为整个产业链上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在其中有一个核心的逻辑在于陆上风电较好的资源位基本上已经发展完毕了

而海丰仍然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海丰项目所处的沿海地区是国内用电负荷的中心相较于集中在三北地区的集中式光伏、陆丰海上风电项目具有更好的销纳条件同时,海丰项目建设也是沿海省市实现双碳目标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2023 年各省区用电量缺口的排名中,前五均为沿海省份同时也是海丰项目最主要的庄稷省份,潜在的销纳空间仍然非常巨大按照 2023 年用电缺口和 3600 小时的海丰利用小时数来框算山东、浙江、广东、江苏、河北等省份对海上风电发电量的销纳能力仍然具有巨大的空间

而从具体的发展数据上来看,2024 年我们国家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有望突破 4500 万千瓦,连续 4 年位居全球首位从 2018 年不到 500 万千瓦,增长到 4500 万千瓦的水平短短几年就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 2024 年前三季度,海上风电新增的并网容量达到 247 万千瓦

累计变化容量已经攀升到 3910 万千瓦这些数据都充分证明了我们国家海上风电产业的巨大潜力和快速发展的趋势而在风电的产业链方面我们国家同样展现出显著的优势在风电机组制造领域我们国家产能占据全球市场的 60%叶片的产能占比高达 64%此轮箱的产能达到 80%

发电机的产能占到 73%这些数据都表明我们国家在风电设备制造环节已经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和规模效应 2023 年有 6 家中国风电整机厂商成功挤身全球前十他们合计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全球市场的 50%这一系列数据都显示了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了海上风电制造领域的核心产业基地之一

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着举如轻重的地位而在市场规模方面,根据相关机构的预测到了 2030 年,我们国家海上风电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 2 亿千瓦总投资规模约是 2.6 万亿,这将带动产业链的总产值超过 20 万亿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为我们国家海上风电产业的持续繁荣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步降低海上风电的竞争力也将不断增强有望在我们国家能源结构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也作为新制生产力的重要内容促进我们国家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比如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电力传输等的领域形成一个完整而且高效的产业链生态系统而政策的支持也是推动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根据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中

明确指出了开展深远海漂浮式风电开发和推动产业链补链强链两大行动目标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能够充分挖掘我们国家深远海区域的丰富风能资源提高海上风电的装机容量和发电能力也将推动我们国家在风电技术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特别是在浮体设计、细波系统、动态电缆等等关键技术方面研发创新有助于提升我们国家在全球风电技术领域的竞争力推动我们国家从风电大国向风电强国的转变而中央层面的十四五可在生能源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指出要开展深圆海海上风电规划完善深圆海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

推动深圆海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探索集中送出和集中运维模式积极推进深圆海海上风电降本征效开展深圆海海上风电评价示范而在地方层面沿海各个省份也陆续推出了深圆海海上风电规划其中广东、江苏、山东、广西远期的规划建设规模都在十几瓦级海上风电基地

而同时,国管海域海上风电项目管理办法也即将落地实施也有望加快我们国内深圆海海上风电的建设节奏而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以及供应链的发展使得全球海上风电的度电成本持续下降推动了行业持续的增长,根据相关权威组织的测算

全球海上风电加权平均后的度电成本已经从 2010 年的 0.203 美元每度电下降到 2023 年的 0.075 美元每度电相较于传统化石能源加权平均的度电成本还要便宜 25%而风机大型化是持续推动风电度电成本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风机大型化的产业趋势仍在持续根据风能专委会的统计

2023 年,国内海上风电机组平均装机容量为 9.6 兆瓦相较于 2022 年度提升了 2.2 兆瓦同时,海上风机单机容量领先陆上风机单机容量的幅度已经大幅扩大从机型结构上来看,7 兆瓦以下机型占比已经大幅下降从 2022 年的 18%下降到 2023 年的 0.3%

10 兆瓦以上机组的占比大幅提升从 2022 年的 7.5%提升到 2023 年的 46.4%新增吊装最大装机容量已从 2022 年的 11 兆瓦提升到 2023 年的 16.3 兆瓦说到这里我们就要引出我们今天的主角东方电缆

东方电缆作为我们中国海陆缆核心供应商在海上风电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和良好的发展态势在目前不算太景气的经济环境下 2024 年前三季度,东方电缆实现营收 66.99 亿,同比增长了 25.22%

实现规模净利润 9.321 亿,同比增长了 13.41%从单季度来看,2024 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6.31 亿,同比增长了 58.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是 2.88 亿,同比增长了 40.28%在业务板块方面,东方电缆的海南业务是公司利润的最主要来源

从收入结构方面来看,陆上电缆系统业务贡献了主要的营业收入在 2023 年的占比仍然达到 52%而在利润方面则是海缆贡献的大头 2023 年贡献了公司整体 74%的毛利由于海缆的生产技术门槛比较高,行业的竞争格局更加优秀而东方电缆先发优势明显所以公司海缆业务的毛利率显著高于陆缆业务

2023 年公司的海揽系统、海洋工程、陆揽系统的业务毛利率分别是 49.1%、24.5%和 8%而从今年总体的业绩趋势来看从 2018 年到 2023 年东方电缆的营业总收入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从 2018 年的 30.24 亿增长到 2023 年的 73.1 亿复合增长率达到 19.31%

规模净利润从 1.71 亿增长到 10 亿,复合增长率达到 42.29%。2023 年,公司实现营收 73.1 亿,同比增长了 4.3%,实现规模净利润 10 亿,同比增长了 18.78%。

可以这么说,东方电缆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和积累已经形成了深远海期待缆、动态缆系统解决方案超高压电缆和海缆系统解决方案等等产品和解决方案攻克了超深水和动态化设计等核心技术在海洋期待缆和动态缆系统领域形成了全寿命整体解决方案公司还具备了 500 千伏交流海陆缆系统

正负 535 千伏直流海揽系统等高端能源装备的设计制造和工程服务能力能够满足海上风电大型化深海化对海揽产品和技术的更高要求比如说公司的海揽产品在抗腐蚀、抗拉伸、抗疲劳等方面表现出色能够适应复杂恶劣的海洋环境为海上风电项目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而其实我们这里说到的海澜,指的是海底的电力电缆是海上风电厂电力送出系统的最核心部件海上风电厂的电力传输分为三个节点分别是风机,也就是机主通过变压器升压到 35 或者 66 千伏再到海上升压站、幻流站,将汇集的电流升压到 220 千伏以上以及再到路上的疾控中心,接入电网主网

而相应的,这三个环节里面用到的海揽就分为了镇裂揽和送出揽两种镇裂揽就是负责风机与海上升压站、幻流站之间的连接将机组产生的电流汇集到海上的升压站和幻流站

通常它们的电压等级都是 35,000 伏左右而后续的发展趋势是会升压到 66,000 伏等电压等级而送出缆则是负责海上升压站、换流站与陆上集混中心之间的连接将海上升压站、换流站升压之后的电流送至陆上电网通常的电压等级都是 220,000 伏以上技术上分为胶流、常规直流和柔性直流三种

相比于陆上的电缆而言,海缆的技术要求要高得多铺设和后期维护难度大,成本高,具有相当高的行业比例在生产技术方面,由于海底环境复杂,水压大,腐蚀性强

海揽需要更加的耐腐蚀性、抗拉耐压性、阻水防水等性能从而提高了生产厂商对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生产工艺、质量管理、铺设安装、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此外,海揽产品的技术迭代明显海风项目的正电缆电压等级已经从 35,000 伏提升到 66,000 伏

送出缆则从 220 千伏提升到 300-500 千伏等电压等级传输的技术也逐步从焦流向超高压直流以及柔性直流迭代产品的迭代需要强大的技术研发支持并配合丰富的产品生产和工程应用经验而先发的企业在这方面优势较为明显同时,资质和过往的项目经验方面也存在壁垒除了常规的 3C 强制认证以外

由于海揽的维修和更换成本更高,难度大对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揽产品需要取得其他相应的资质、鉴定或者客户认证国内需要提前完成形式试验和预鉴定试验而在国外则需要取得环境接头联盟 UJC 颁发的 UJ 认证而在实际招标中具备过往的产品交付经验是重要的评价标准

以上的这些资质、鉴定、认证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成本不确定性非常高,构成了相当高的行业进入壁垒而在生产设备、铺设能力和配套码头等方面海揽产品对生产设备的要求比较高涉及到 VCV、LiTa 胶链生产线、CCV 悬链胶链生产线盘框、脚机等设备

并且部分核心零部件依赖海外进口,例如挤出机头等等需要企业具备较强的设备引进和生产转化能力海揽需要通过专门的海揽铺设船进行运输通常要求海揽企业靠近江河湖海等水域由于近年来环保监管的要求不断提高,码头岸线的资源已经日益稀缺

从而也对新进入的企业或者行业里原有的企业扩产形成了一定的壁垒而此外还有一点我们需要指出的是国内的深圆海风能资源仍然是非常丰富的根据中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潜力评估报告 2024 的数据

我们国家近海和深原海 150 米以上高度离岸 200 公里以内而且水深小于 100 米的海上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是 27.8 亿千瓦可以说未来发展的潜力是相当巨大的而从这个角度来考虑 2017 年我们国内海上风电项目的平均离岸距离仅为 15 公里而到了 2023 年这个距离已经提升到 27 公里

2021 年以及以前国内海丰项目离岸距离是 50 千米以内,而 2022 年到 2023 年,国内开始出现离岸距离超过 60 公里的项目。海上封建项目离岸距离的增加,也将持续提升海南的市场空间。海南的定价模式遵循生产成本加毛利的工业产品定价逻辑。

其中海揽的生产成本中直接材料占了 90%主要包括铜杆 铝杆等金属材料以及绝缘料 护套料等化工原材料而毛利率则需要考虑产品的技术参数生产难度以及行业的竞争程度等因素来决定所以海揽的长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海揽的价值量而从国内的行业竞争格局来看国内的海揽行业呈现三强的格局

竞争梯队比较明显,其中东方电缆,中天科技,亨通光电为第一梯队汉南股份,保胜股份,万达电缆,启帆电缆作为第二梯队而在市场份额方面,第一梯队的合计市场份额达到 70%左右而第二梯队各家的份额在 5%到 10%左右

从 2018 年到 2023 年间东方电缆、中天科技、亨通光电的海揽及海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 106 亿、205 亿、142 亿三家海揽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体量明显领先于第二梯队而在产能方面

DT 对的东方电缆、中天、亨通目前的海南产值分别是 90、95 和 55 亿三家上市公司远期的产值规模均超过百亿而 DRT 对各家企业的产值基本在 10 到 30 亿元左右而在生产基地方面,东方电缆持续开拓东部、南部、北部以及国际高端海南市场

东部宁波北轮基地是公司的总部所在地位于长三角区域,受益于浙江的海上风电发展南部产业基地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被靠广东粤西千万千瓦海上风电基地支援充分受益于阳江的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南部的产业基地可以辐射国际市场 2022 年,公司在河南阿姆斯特丹设立了欧洲全职子公司

将在欧洲逐步实现营销、技术研发、全球供应链开发和售后服务平台的提升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此外,东方电也在积极谋划北部区域的产业布局 2024 年 6 月,公司与山东省燕台莱州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建设高端海揽系统北方产业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约 15 亿元

而到了 8 月,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渤海东方电缆三东有限公司完成了登记注册 10 月份完成了土地的栽培后续有望收移国内北部区域的海上风电发展此外,我们也能看到东方电缆的在手订单对公司 2024 年和 2025 年的业绩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截止 2024 年 10 月末,公司海揽系统在手的订单是 29.5 亿

海洋工程在手订单是 14 亿而根据公司 2024 年 11 月发布的公告公司中标了青州五七送出项目 15 亿樊十一送出项目 17.1 亿连江外海海上风电厂震电缆项目 2.2 亿等等这些项目合计约 40 亿元东方电缆依托东部和南部基地布局

在粤西和浙江地区拿单的优势相当明显而近几年来东方电缆所中标的海上风电缆订单中广东的项目中标金额占比在一半以上其次是欧洲的项目浙江的项目合计中标金额约占 20%左右

那最后我们再说说海外市场拓展方面欧盟 2030 年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的目标由此前的 60GW 上调至 111GW 英国将 2030 年海上风电的总装机容量由此前的 40GW 提升到 50GW 总体而言

2024 年至 2033 年,欧洲国家计划新增 161GW 的海上风电项目而欧洲的海澜产能是比较紧张的国内一线海澜公司有望受益欧洲海上风电的发展根据国际风能理事会的预测,从 2026 年到 2027 年开始欧洲在多个海上风电关键组件方面可能面临供应链瓶颈

其中包括齿轮箱、发电机、叶片、换流器、铸件、塔筒和电缆而我们前面也提到了,东方电缆在河南阿姆斯特丹设立了欧洲的全资子公司在欧洲逐步实现了营销、技术研发、全球供应链开发和售后服务平台的提升

同时,公司完成了对英国 XLCC 和 X9 公司的投资提升了公司的国际品牌效应而在实打实的订单方面公司从 2020 年中标了南苏格兰电网公司 Sky Harries 导语的连接项目开始公司连续在海外市场取得了突破

2022 年以来,已经中标了 5 个欧洲海底电缆的项目一个海上油气填漆代缆项目,合计的金额超过 31 亿元展望未来,海上风电行业将呈现大型化、深海化、智能化等发展趋势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風電機組的單機容量將不斷提高以適應更為複雜的海洋環境和更高的發電效率要求同時,深園海風電廠的開發也將成為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這都將會對海南、漂浮式基礎等等技術提出更高的要求東方電纜憑藉在海南領域的技術積累、先發優勢和創新能力

有望在这些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公司在全球海上风电产业链中的地位好了 这次关于东方电缆我们就先说这么多我们下次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