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003.为什么每个人都需要了解一点AED?

003.为什么每个人都需要了解一点AED?

2022/9/10
logo of podcast 社会价值时间

社会价值时间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周瑜
李晨杰
滕超
郑逸翔
Topics
周瑜: 本期节目旨在探讨为何每个人都应了解AED,并邀请嘉宾分享相关见解。 李晨杰: 我在美国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并强调公民应具备互助精神。中国心梗患者的生存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急救知识的普及至关重要。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公民意识,学习急救知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滕超: 社会应急是指通过社会力量参与各种应急事件,每个人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推广AED的困难在于人们不愿学习,缺乏互助理念,以及担心救人后被讹诈。我们希望探索出通用的社会应急模式,从最难的问题入手,将信息及时传递给会急救的人,让他们快速赶到现场。解决公民意识问题是推广急救的关键,互助理念深入人心是理想状态。 郑逸翔: 我因为欧洲杯的艾里克森事件开始关注AED,并在学校创立急救社,普及心肺复苏知识。年轻人缺乏学习心肺复苏的主动性,认为与己无关,害怕承担救助失败的责任。郊区学校更需要普及心肺复苏知识,初中生也有能力学习心肺复苏。我希望一步一个脚印的这样子每个学校都去做一遍争取去形成一个相当于中学生的解救力。

Deep Dive

Chapters
社会应急是指通过社会力量参与各种紧急事件。每年约1.4亿人经历意外状况,其中数千万人需要医疗援助。社会应急的参与者和受益者都是每个人,构建社会应急体系能提升安全感。
  • 社会应急的概念及涵盖范围
  • 每年约1.4亿人次经历意外状况
  • 社会应急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均为每一个人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这里是社会价值时间社会价值时间是一档由腾讯 SSV 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出品的播客节目我是主持人周瑜今天我们想跟大家聊的话题是为什么每个人都需要了解一点 AD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请到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成简教授腾讯 SSV 社会应急业务中心负责人腾超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郑一翔同学在这期节目中您将会听到

急性心梗在先进国家它的救回来的率能达到 40%甚至于 60%而咱们国家是少于百分之百是千分之几

那请各位嘉宾对我们的听众朋友打声招呼吧

大家好我是李晨杰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教授我们的领域有两个一个是神经退体系的疾病是奥斯汗国症帕金森氏症汉明德斯症这样一类神经元死亡凋亡的疾病的疾病另外一个是肿瘤的扩散除此之外我还在北京大学教授人类思想史这是我另外的一个领域

非常高兴和大家进行交流我叫郑一翔现在在人大附中就读高三大家好我是腾超现在在腾讯负责社会应急实验室

我其实有一个问题特别好奇陈超你现在做的事集市运级其实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概念就想先请你说说这个社会应急究竟是什么东西对通俗的来说就是说通过社会力量去参与到各种应急事件中那与之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呢就是说那种专业力量去进行应急比如说像是 120 的急救力量或者是我们在灾害的时候有一些专业的急救队那可能与之相对应的是这个

所以整体社会应急可能是一个包装万象的然后覆盖许多领域跟许多场景的一个这样的概念能不能具体说说我看资料是可能每年有 1.4 亿人会经历各种意外的情况这种意外情况通常指的是什么严重的比如心脏骤停那什么还算是社会应急的范畴呢

有很多啊其实大事小事只要是紧急情况其实都可以算是这种社会应急的范畴比如说举个例子就是我们比如说遇到了一个跌打损伤对吧那很快你可能需要一些包扎或者是止血的一些操作这个时候呢如果有你的一些同学或者是一些朋友

或者周围看到的人能够帮你去做一些预先的处理或者是紧急去送往医务室那这都算是社会应急的一个很小的一个切片自然灾害下的人群也算当然算了就是比如说大灾就不说了就是从一些很小的灾害比如说遇到一些特别大的暴雨什么的然后你比如说被困在路中间那如果有旁边的同学他可以帮你去做一些

比如说紧急的处理或者是帮你脱离这种危险的状况那也当然算是一种社会应急

社会应急救援的主体一般是谁呢对从主体上来说我觉得这个问题有点有意思其实是每个人吧就是从我的理解就是每个人他既是参与者也会是受益者就是他自己在这个整个社会应急的概念里就是当别人遇到危险的时候甚至家人朋友的时候他可以去救助他人那这个时候他就是一个参与或者是帮扶的对象那自己

本身他有可能遇到各种紧急的事件那在这个时候呢他又有可能是社会应急的一个受益者

那李教授您可不可以聊聊您是如何关注这个领域的或者您是因为哪件事情关注社会应急这个领域的呢是这样啊我关注这个领域呢是从我在美国留学任教就开始了在美国这个从心肺复苏等等这些方面做得非常好他比如说很多的中学生都会有真正紧紧的训练再加上真的一级一级考上去的 license 啊

比如说你要到游泳池就坐在那儿做观察员、瞭望员它的要求很高的你得有如此这般的训练所以是从那个我开始意识到那么重要当然我自己是学医的我就是协和医院医学院八年制的学生当年然后一直在做生物医学所以我在美国也参与了很多的大学生中学生的工作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就既是了解到也参与到他们的培训就是整体社会公民有一些记忆技巧技能和知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态度它是成体系的在培养我觉得这个非常好我也参与了其中一部分

我在美国的时候也经历了 911 这样的巨大的创伤性社会事件 911 的时候我是在洛克菲勒大学做博士后然后我们是眼睁睁地看着那个楼倒下

非常的痛苦和震撼然后在当时我们学的这些东西准备好了去营救然后我是第二天的晚上就进去了但是非常令人伤心的就是那一次我们学的东西一点用都没有塌下来的要么就变成积粉

要么就没什么太大事所以我们医院就在那个不远嘛我们都准备好了血啊什么的就没什么用但从这个智慧公益比如说我们今天可能比较异常要谈的心肺复苏他的教育的

普及率非常之高而且我觉得除了这个技能之外我特别看重一个作为一个公民有一些事情我们是可以不做出重大牺牲举手之劳如果我们大家都关心的话这个社会整体会往上长很

就拿心肺复苏来说急性心梗在先进国家它的救回来的率能达到 40%甚至于 60%而咱们国家是少于 1%是千分之几那也就是说在我们这心梗基本上是个必死而在人家那有 40%到 60%的治愈这个差别在哪呢固然有医学的缘故但是其实在前那几分钟 10 分钟左右这个还是差得很

但是也有这种说法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其实遇到这种应急的概率不高或者说按照你们说法就频次其实蛮低的要动用社会资源去做这些发生概率并不是那么大的事情它的这个必要性会在哪我觉得首先从必要性上肯定是非常大的因为一旦紧急事件发生它首先带来的结果很有可能是不可挽回的

举个例子就是像心脏骤停这种 case 那其实它的发生率其实不高但你在这么大的一个人口基数下你也会看到每年会有几十万甚至到百万的人会因此丧生那如果就刚刚按李教授说的国外如果能有 40%的强迫率那一年就是几十万条生命这个还是非常惊人的而且这个事情虽然概率不高其实每个人在

可以说漫长的一生中吧多多少少都会碰到一些紧急的事件所以当一个社会它有这种应激能力或者说人与人之间有这种帮助跟信任的关系的时候你在这里生活的安全感会好很多我觉得这个也是

从日常的这种体验上来讲是很重要的就我理解社会是这样的就是不一定我身上很高概率会发生这件事但是我要知道如果我发生这件事是有人可以帮助我的刚才腾超是从一个社会的角度说 1%那也好几百万人那也好几十万人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就是从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来说有一种思路是就是所谓的 greatestgood for the greatest number 是变轻这一派衡量任何东西都是看

多数人的多数快乐但是我觉得除了这个之外还有另外一种考虑比如说像 John Stuart Mill 或者是洛克这一派每个人是有每个人价值刚才说的百分比 14 亿人当中怎么样可是聚集到你我他可是百分之百比如说我在游泳的时候我溺水了

救过来和没救过来我就是百分之百所以我觉得从这个观点来说我们有很多概率不大的可是从医学角度来说我们的罕见病全世界才 3000 个病人我们研究不研究研究啊我们的医生和医学专家们穷其一生在研究这几个罕见病我做的 Huntington 疾病在中国差不多是十万分之一或者更低的比例那不算高

但是我一辈子在研究所以这个对于急救和公益也是这样然后我们社会也发展到今天该管这些事了当我们赤贫战乱纷飞的时候穷得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咱顾不上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

平均水平有在提高,但是我们该开始关注这些问题了这两年我自己就有个感受,好像大家对 AED 关注起来了我很早之前关注的是因为原来采访过一个跑马松的我最早知道是因为他们跑马松都会成备 AED 设备但是这两年好像包括地铁站,包括校园都会被很频繁的提及为什么这两年大家开始对这件事关注了

就是像李教授刚刚提到的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体的经济水平上去了之后国民对这个的意识开始逐渐上去了而且可能身边也多多少少有听到类似的这样的无论是从科普的角度还是从亲身经历的角度

都会有这个意识去说如果我的身边的人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应该如何去救再加上我们也非常显性的能够看到无论是在心脏骤停的这个救治成功率或者是 AED 铺设的密度甚至是大家的这个科普的认知水平上都跟国外可能做的比较好的国家还是有一定差距所以我们也是想说把这个 gap 能够慢慢的给它补起来

你能不能说说你第一次知道 AED 这个出专器的这个东西什么时候我开始关注这个领域其实是因为之前欧洲杯有一场比赛是芬兰还有丹麦然后有一个球员就突然就心脏骤停艾里克森对对艾里克森然后

在现场他们也有用那个心位复苏但好像是没有用 AED 那个暑假过后我就开始在心脏协会美国心脏协会也好还有彭会那边然后都报名了这个心位复苏的培训课程然后才了解到有 AED 这个设备

是因为你喜欢那个球员吗还是因为没有就是我对这个足球比较关注对然后本身我也是以后的梦想我也是想当一名神经外科医生我陆陆续续了解到就是在国外像美国或者日本他们的普及率其实都是蛮高的但是在中国心肺复苏的普及率确实是在不到 1%然后我就想那我能不能对这个

周围的同学或者其他的人做一些贡献然后我开始在我们学校创立了这个急救社人大附中作为这么好一个高中学校但是我们年级了解到心脉复苏的人却只有不到 5%

所以这也是更加证实了我之前的想法,就是想要去为我的同学们,为老师们去普及新的方式。那在校园里面有这种设备吗?有,就是像我们每一栋楼,像一副楼也好,或者就是每一栋楼,它起码都会有一个 AED 设备在大楼外,或者在大厅中间,就是最醒目的地方。

但是能够使用它的这些人会是哪些人你有了就是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他们都不会在意这个设备或者只知道这个设备的存在但并不会去使用它在学校里我觉得大部分的就是会使用 AD 的人员都

主要还是集中在优势的老师上看你们在做收益的时候好像首先关注的就是心脏那个骤停急救因为我觉得这个只是一个更难的收益因为提到所谓黄金四分钟包括我看到有一位原来有一位 120 的急救医生是因为每次有这个电话有心脏骤停的电话打到他们那里觉得他都来不及在北京要么堵车要么至少要半个小时或者十分钟就那个时间已经过去了是在收益问题里面比较有挑战性的项目你们为什么会先选择做这件事

对 其实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这个问题确实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而且我觉得这个是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的所以包括它本来也是一个非常显性的一个问题所以我们可能刚开始着手是做这个然后另一方面其实从我们做社会应急这个事情来讲我们肯定是希望能够探索出一个相对来说通用的模式不然的话可能你每一个病种或者是每一种

灾情的情况你都需要研制另一种方式那这个对于我们整体去解决这个问题或者是帮助解决这个问题会变得过于复杂所以呢就是我们是希望从最难的问题开始因为它的时间紧迫性最高然后呢需要的它既需要技能也需要设备所以呢从各个方面来讲它是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一个从

社会力量参与到应急然后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链路所以我们希望从这个开始然后呢把这个模式我们探索出来的以在这个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都得以解决然后把它同时再应用到那些可能时间没有那么紧迫或者我只需要去举个例子就是

癫痫的病人对不对其实你可能不需要太多设备你可能只需要人到那去做正确的一个操作可能就能挽救他的生命那从这种情况我们可能会有更好的一个着力点是这样的一个考量

所以所谓的黄金四分钟究竟指的是什么?然后真的可以做到四分钟之内去梳理这些问题?从我找到 AED 的工具到我找到会使用 AED 的人好像这个时间都已经很长了对,是这样首先有一个误区可能就是他做心肺复苏的话他不是说一定要有 AED 人才能救得活

很多时候你只要做了心肺复苏这个动作呢就其实可能就有帮助当然如果有 AED 那是属于就紧张天花可能更好效果更好对然后就是在我们实际落地的这些试点啊包括无论是学校还是在社区我们从各种演习演习都是双盲就是我不知道在哪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去进行测试基本上都能在四分钟之内赶到

他能做的呢,他可能是有分工的,就是第一个赶到现场的人,他可能赶紧要开始做这个心肺复苏了。那同时呢,有另外的人接到呢,他可能会先去找 AED 了。然后这样子的话,双方有个分工的话,比如说心脏骤停的患者,他可能很快就得到了一个心肺复苏的这样的一个治疗。然后呢,同时 AED 在一分钟之内或者一两分钟之内赶到现场,再进行一个更深度的一个治疗。

然后到最后就是急救车赶到现场所以整个环节是相对比较紧凑而且四分钟之内基本上你在平时我们所在的学校或者是这种工作场景的这种我们所说的应急危单元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其实我们现在更想解决的是就更大场景的比如说我在街上或者说就在公共场合

突然倒地了我们现在能看到比如说像是深圳或者很多地方其实每天都有这样的案例出来会有成功救治的那其实都是运气很好就正好碰到周围有一个人会然后突然之间就给他救了但这个其实不可控只能说你如果运气好碰到了那运气不好你可能这个就救不回来了那现在我们是觉得说通过我们这个模式是希望说能够把这些信息及时的传的

传到那些会急救的人身上让他们快速赶到现场那这里有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公民他要学会急救这个动作这个特别特别重要像深圳为什么经常会有这种成功的案例就是他的急救普及率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所以他偶尔就能看到比较成功的案例所以这个是我们觉得可能下一个阶段或者更长远来说需要去克服的一个问题

当然也参考国外的一些经验比如说像日本他是怎么做到这个全民会他就是从教育体系可能开始出发做这个事情我看资料好像是因为当时日本皇室的一个人因为没有及时得到救治反而在全社会好像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大家才开始关注这件事对然后他就是在教育体系内可能把这个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每个学生都需要去学习那这样子的话这一代人长起来他也会告诉下一代人就是

怎么去做这个事情那一代一代上去之后呢可能几十年过去之后那现在大家可能都会做一丢这个动作对为什么从这个开始我还有另外一个

侧面因为有很多的急迫的情况出来是非常特色比如说溺水游泳溺水那你反正你游泳池的救护员给我弄好就行了但是心脏这种骤停它是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任何地有可能是办公室有可能是家里有可能在买菜有可能在溜弯所以你是完全不可预计这是一个特点第二个是对于

我们医生来说那后面是一整套要非常经过严格训练的等等但是一开始的这一点东西是每个人都能学的

他不需要你上医学你随便弄个老大白老大妈也能学弄个中学生也能学不需要人民人大附中的高材生你给我随便弄个 12 岁 13 岁的人就能学所以这一点我觉得它是可行的还有一个刚才你们已经提到这是一个社会教育我觉得公民意识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

这样种心态就是要从小开始培养我们能够学英语学语文学数学学物理学体育什么都学我们为什么不能拿出两个小时做这么一个没准就用到你爷爷奶奶身上了这不是很应该的事吗这很奇怪吗我觉得不做

是个很奇怪的事你什么都学小孩现在你说网球多贵我的天英语口语不得了的时间你那个都愿意学你就不愿意学一个能救命的事俩小时所以我觉得从教育者的角度怎么培养大家的公民意识就是从这种实实在在的开始吧

在推广这个 ED 或者让更多人去参与到里面来这里面的困难主要是有哪些切身经历主要概括起来两个点一个就是不会也不想学感觉跟自己没什么关系就刚刚你提到的评测低就感觉这个事情反正也不会发生在我身边的人身上更不会发生在我身上我为什么要学更有一个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当时我们做一个采访问为什么

可能不太想学同学他的回答还挺令我们震惊他说我不学这个那有人倒下来了我不去救我觉得我是心安理得的因为我不会嘛如果我会救那那个时候我会给自己一个非常强烈的道德谴责感当时我们听到这个论调的时候其实还挺震惊的这里我觉得也体现出我觉得就刚刚李教授讲到有点

特别好就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种社会的理念也好或者是这种氛围也好我觉得它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像以前我们可能因为经济发展原因各方面可能这种与陌生人之间的这种信任相对来说我觉得在呃

相对来说是有所缺失的当然这个如果扯得更远可能跟整个家文化什么都可能有关系从近来说你比如说像是过去有些老奶奶你帮着人家扶一下结果被讹了像这种事情就很破坏这种陌生人之间的信任感你连扶老奶奶这个动作都不敢做的话你怎么可能再敢去做这种行为服输然后第二个就是刚刚我说的不敢救就是怕被讹了怎么办

过去这个鲜明的例子还摆在过去啊就是说类似于福老人被讹或者是最近也有一个

是说做心脏按压然后肋骨断了然后把人救活了但是人家还要他赔偿当然这个法律上的最后肯定是没有支持但其实大家一方面是对这个法可能也不太熟悉就这个是一个普法的过程这个我们在调研的时候也了解到然后另一个就是说即使这个法律规定说好你没有关系

一般的人他也不太愿意去牵扯到这种复杂的诉讼各种环节里面真的碰到问题敢不敢出手或者是想不想就我觉得从意愿以及说后果上都还是有一些顾虑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我们当前去推这个事情相对比较难的点更多的反而是跟他们去说如果你这个技能可以去帮到家人或者是什么可能更好切入他们的接受度大家的接受度会更高一些

我插一句就是救了别人反而被设送的现在的确是有一个好人法已经通过了我觉得咱们媒体应该大力的去告诉大家现在已经没这个事了我告诉你一个历史上的小故事挺有意思的出了事以后舆论大滑嘛

当时我还没回北大我还在你说说哪件事就是帮助别人被窝了好像是南京是吧然后我当时还在康乃尔大学做教授但我听到了这个消息很有感触我记得是当时北大副校长吴志潘吴志潘是前法学院院长当时好像是北大的

副校长吴老师是非常温文尔雅的人但是那一次是火大了直接放话说北大的学生碰到这种你去救谁敢告你北大法学院站在你背后我们一听说哗拼命鼓掌有这么一个历史上的小故事但是现在应该已经不会出这个事了

这个法是很严肃的所谓好人条款就是民法点第 184 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对我看你们好像在那个小程序的上面还专门把这个好人条款列出来了是就是要让大家都知道这个事而且这也是个普法的过程哪怕他用了一些小程序他可能没有真的碰到这个哪怕把这一句话记在心里我觉得也是很好的一件事

那异常从你的角度你做这些事的过程中你觉得比较大的困难或者说障碍在什么其实我是从去年的这个时候差不多开始然后呢主要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段来说我

我面对最大的问题就是大家没有这个主动性去学习心肺复苏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就比如说像我们青少年来说身体不好强壮然后又没有什么抑郁症之类的心理上的疾病那我们又不会有心脏骤停的这个风险所以那我们为什么要去学

也是不敢去做大家其实都不想涉及到这一复杂的案件我去救援了我去实施心内复苏了但是最终我没有把人给救活我自己心里会有一个那种内疚感然后别人可能会谴责我说我这个操作步骤不对对吧

然后这一类的事情可能就会让他们在道德或者心理上有一种谴责感那你现在是怎么说服他们愿意去做这件事其实我一开始我在 12 月份 11 月份左右我对我们学校的我们社员大概有 100 多号人的同学进行了普及后面我逐渐开始了解到像

那种郊区或者低资源校区他们那边因为没有 AD 像救护车赶到我们城区这边的学校它起码也要 10 到 15 分钟那么对于郊区的同学来说更不用肯定是要花更多的时间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就更有必要去学新闻复苏

像初中生他们是没有到 16 岁所以红会或者其他机构他们并不会向他们向这些 12、13 岁的孩子们去教心肺复苏他们只有到 16 岁以后才可以有资格进行培训但是心肺复苏对于 12、13 岁的孩子们他们完全有能力做然后做也可以挺好的他一开始是从人大附开始的

然后又扩展到像清华府这了为什么初中的同学都在那说对对扩张然后他就注意到说还有一些没有那么多的钱就是甚至信息都得不到的所以这孩子心还是很大的一个孩子他就去做了

有个问题我想问陈超,刚才你提到的很多人不愿意去做 AED 或者是去做培训的理由,那你观察到愿意做这件事的人,他是为什么愿意做这件事?说实话,有很多人愿意他也没有什么理由,觉得我应该做这个事或者我想要学这个事,但你说真的再往下深究,他可能会有说,比如说我为了家人我想学这个,或者是为了保护我身边的人,

但一般来说就是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原始的或者是比较简单的一个思考直觉对我想不想学这个事情对很多人反而是我们跟他一说他说啊我特别感兴趣我这就是没有包括你在那个网上如果您有一些看到一些公众号发的文章说这个谁谁谁又救了一些案例下面的评论很多都会说哎我也想学哪里可以学或者什么这个是一种非常直观的理念所以

刚刚我也刚想说就是其实我们从真的说让全社会去接受这个事我觉得最核心是要解决这种公民意识的问题嘛这个肯定是个长期的而且是需要非常有契机的这个事真正做成就是当那个节点发生的时候就是大家觉得这个事就我不用在在这边再聊那么久说为什么要学这个是这样吧这个很费劲你跟人家说那这个救命的东西那当然得会嘛对不对就好像急救你可以你

出血了你要学会怎么去包扎对不对这个都跟你自身都相关我觉得只有当解决了这个问题的时候那这个社会包括这个人人互助啊或者这样的理念就会深入人心那这个我觉得是最理想最理想的一个状态

那你可以描述一下因为我知道好像这个小程序现在应该可以上线了你可以描述一下你们的工作的场景或流程比如说我发现了一位有需要得到新账付出的人那我怎么去用这个程序呢我是先用这个程序搜附近有哪些 AD 设备还是不是我们现在有两种模式

一种我们觉得可能前端还有一些麻烦就是说比如说你发现了这个同学倒在地上之后你可能就用小程序去进行一个呼救然后周围如果有志愿者他马上就会收到信息而且定位你打开小程序之后就有了所以你就直接那些人就可以知道说在哪可以去找到

你现在的位置然后附近有哪些 AD 也能马上看到然后就通过导航就跑过去但这个的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说第一时间当紧急情况发生的时候想到用小程序是很少的我们觉得现在在当下的互联网的普及环境下没有足够养成这种意识现在更多的我们另一种模式我们也在探索包括在几个地方也已经落地在失点了

看到有同学倒在地上那第一时间就拨打 120 然后 120 接警之后呢因为是个心肺复苏的情况比如说如果或者他判断是一个就是比较紧急的情况需要做一些预先处置那在这种情况下他第一判断说急救车过去要多久如果比如说急救车可能就在身边对吧

两分钟就到了那就没关系对吧那如果他判断可能过去需要 10 到 15 分钟大概率的情况那他就会发送一个信息这个周围所有的志愿者都会收到说你周围现在发现了就有这样的一个情况然后呢需要你去帮助紧急的去做处置那在这种情况下呢就收到信息的志愿者

他可以马上回复说好我可以去就是回复了之后呢那个 120 就可以及时的去联系上这些志愿者然后告诉他比如说你去帮我拿下 AED 赶到现场然后你可能你已经会急救而且你可能过去有好几年的急救的经验了就赶紧去先去做一下心肺复苏或者是帮他去矫正一下这种姿势

就等于是从医院的角度 120 它本身要多一道程序就是我要判断志愿者和我们从医院派往就说哪个距离更近不需要其实很简单就是 120 接警之后呢它就看一下我是否需要志愿者先进行一些院前急救的处置如果需要它就点一个按钮

发送信息对然后就可以联系了然后还有一些模式呢其实在别的地方也有跑过所以刚刚提到说心肺复苏其实这个事不难啊之前有一个案例就是重庆的那个地方他家人在身边但家人没有一个会急救的他就先打了 120 然后 120 说你会不会做心肺复苏或者周围有没有人能帮你做心肺复苏那他回答是没有然后那个时候呢就是也是非常紧急的情况啊 120 就给他

发了一条短信让他连起了一个视频他在线就教他说你就把这个放在这个位置然后往下按可以观察你这个按的力度是不是符合然后告诉他按什么频度就通过这样视频的直接的一个指导就把那个人救回来

所以其实方式还是有比较多种的我觉得更多的是看说在当下这个卫生体系包括急救体系下哪一种方式可能适应性最好效率最高或者说可拓展性是最好的刚才腾超说的这些东西你仔细想一想对于社会资源的动用其实是不大的搭这个台子很重要一旦搭起来比如说我现在找的

你哪怕你就不点个按钮然后你去说我刚开始做 120 就到了那又咋地对吧没有什么大的伤害也不付大的代价从这个层面做急救的核心那是不是就是志愿者的数量多少就是太少的话也没有是的就是美国它其实有个 amber alert 就是一旦有孩子走丢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会收到这样的一个信息

那他体量可以很大他体量很大但这个心脏骤停的这个事可能不能这么做是因为你大家都收到了如果你大家会急救的人很多的话那如果这么做我觉得是一个但目前我们会急救的人可能不多所以呢我们先从比如说

会的人开始先用这种模式跑前理想状态未来真的有一天如果能够实现说大家都会然后一旦有真的非常紧急的情况发生你在一个非常小范围的这种区间内去做一个 Ember Alert 那真的是非常理想的一个目标比腾超要低为什么呢如果是一个人都不会你叫了也没用如果每个人都会你不用叫对吧我这一倒周围四个人都会

我们估计是在中间的某一个值比如说咱 5 个人当中有 2 汇或者有 1 个汇 1 个汇是啥意思呢就是我们的普及率是 20%2 汇就是 40%周围你想 10 个人里面有 2 个汇那就基本可以了

这可能是一个路径那除了这个路径是不是还有别的路径看你们好像在大量的封闭和半封闭的社区或者高校这种对那种呢就属于相对来说就是我按一个个点去解决它就是比如说人员密集的场所那比如说这个就更比如刚刚李教授提到我让十个人中有两个人会 20%可能稍微在短期难达到对不对那我简单一点我在人流密集的场所我安排一个方案

我可能 100 个人中有两个人会一下子他也能够去救这种呢就是属于我们的短期短线能够解决一些问题非常务实的说但长线来说如果真的能达到 20%那其实大部分问题就已经解决掉

那像这些半封闭社区主要有哪些呢主要有几个一个就是学校当然是一个学校可能大家身强力壮相对还好一些另外就是社区特别是老年人多的社区另一个就是交通枢纽火车站机场这种人流密度特别大而且人来来往往可能发生的概率也比较高的

还有呢就是运动场馆因为人在这种剧烈运动的时候很容易见这种新男周天的如果你是面对一个超大的群体比如说大众去做应急客户其实你很难找到一些着力点但如果比如说你把骑手这个群体或者是网约车司机这个群体相对来说他们因为工作的关系他们有这种组织上的交流啊如果能让他们比如说达到 20%

对吧 那他们又平时都到各种社区或者各个商场去跑他们有 20%会的话其实对我们整体行费复苏或者急救的成功率会有个很大的提示比如高铁站的工作人员 对吧他天天都在那儿成百万的人在那儿流动他那边有那么十个人会那就解决问题了 是的 是的

那从你想你的现在做的这个项目或者这个你想做的这件事进展到什么阶段了首先我已经把我们人大附的就是许多我们起码我们年级的我的起码得有一百多号人都已经会心理复苏这一项技巧后面我还联系到了青蛙附中的那边的学生然后准备在这个学期也对他们有一种这种大型的讲座的

然后也让他们每个人都上台来实操一下之前我是联络到了蒲公英学校就是在大兴区的一个学校大公子弟学校然后还有一个是在通州的一个是棒球基地的学校

然后后面我还是想就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这样子每个学校都去做一遍争取去形成一个相当于中学生的解救力这个事情意义还是很大的因为我刚刚听到就是那个节点很重要你不知道那个节点诞生在什么时候或者是以什么形式郑同学做的这个事情其实我觉得也有可能会成为一个

一个地区性的节点让大家觉得比如说北京的学校的学生大家都开始意识到这个事情对我觉得可能更多的人开始谈论这件事了对就很重要陈昌威好你想介绍如果作为普通人我现在想去学这个就是我现在可以从什么渠道去做这件事

我觉得方式有很多,比如说像公交车站地铁站,它那个就是屏幕上你坐地铁的屏幕上都会有那个 AD 的,对,新闻复苏它怎么操作然后它的那个专业人员其实分的很简单,就差不多三分钟一个视频

然后其实在 AED 的旁边也会有一些就小型的屏幕上面也会有这个就是相当于操作指南一样和我联系的那红十字会的那个许多的专业的老师他们也会定期在他们朋友圈上去发布一些去培训的内容嗯

然后其实像美国心脏协会或者其他协会也好他们也会有一个定期的培训而且他们并不只是针对于像某些公司的员工的一些培训他们还会有一些公益性的就是无偿的培训嗯

从你的角度你会觉得还有什么渠道可以让普通人参加的对刚刚郑同学其实介绍了比较多的是现有的渠道可能补充一个我们未来设想就是首先就是从知识的角度包括怎么做心肺复苏怎么去你有哪些情况需要去判断然后需要去做哪些处置这种知识呢其实在线有很多很多的渠道可以学你可以看视频或者看

对各种文章其实多多少少都能学会到然后其实新飞复苏的这种培训可能最重要的还是有个实操环境对我刚才就想我觉得我即便看了东西我看懂了我其实到那时候我也不太敢做所以我们现在想做一个事情其实我觉得首先如果让老师来上课这是一种方式当然在学校做是最好的大家都能够学那我觉得另一种就给普通人来做的其实没那么复杂

就是你从线上如果把知识都学会了那剩下来就一件事包括我们参加过这个培训的人也知道就上完这个课你下一步就是去做实操实操呢其实也没有太复杂就是你要看一下你这个按压的力度动作以及整个的流程是不是符合

标准那这个呢我们希望后面能通过技术手段去解决就是我有一个这样的一个假人按在那然后呢谁都可以来去按对然后呢他可以第一呢就是第一他可以通过这种人工视觉的方式去判断你的动作是不是大致是准确的然后呢以及说你的流程是不是

比如说你要先去看一下说周围大家要疏散对吧或者怎么样各种流程第二呢它的那个传感器它可以及时反映这个按压的这个深度

所以整个过程就变成了一个完全自动化就是比如说这个例子我现在想再去学一下首先学完知识然后再去按一按然后看一下是否符合标准这样子的话就变成普通人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就找到这样的一个环境然后去做一个动作也能帮助第一不会的人去学会第二个就是学会的人能够复训这个其实很关键因为很多人学了三年四年不去复训一下他这个感觉已经完全找不到

所以我们是想尝试去做一个这个东西我有个

怪招啊你说咱以后能不能在什么高铁站反正就是商场什么的就弄个角放这么一个东西然后呢我不仅不问你收钱我还你来玩我还给你一块钱但是你手机登记啊一弄说哎这个好久没或者没学过我说好了合格合格弄出一个什么什么奖票说你那去拿拿那拿杯咖啡去

你想过这个是假地气制是吗对就把这个东西放在商场对然后呢当个玩的对然后呢大家可以边玩边去学对吧那孩子们也很愿意去参加你们还做了一个就是帮那个听障者做呼救顾问这个是不是也属于社会应用算也算我当时听到我还挺惊讶的因为我觉得这个问题其实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是不是没有那么难我惊讶的点是因为这么迟才有人做这件事哦

这个我觉得是这样这个也是跟历史发展的规律有关刚开始特别互联网刚开始发展的时候包括急救系统也是一样的刚开始我们可能是要从零到一把这个东西做出来然后让更多的人能够用上可能是最初期的一个目标

那从 120 的角度肯定也是这样比如说当时最先进的这个方式就是电话嘛包括国外的经验也是对不对是那我们先把这个电话给它开通起来让医护人员能够接到这个报警然后能够出车整套流程能够跑

这个可能是第一阶段是最需要去解决的问题同时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呢你会发现就是比如说你肯定是没有办法关注到那些就是他不会讲话或者听不到的这一部分人群他怎么去做这个急救呢当时就没有办法去考虑到这个点那当现在 120 已经基本上普及包括已经成型运行了很长的时间的时候那我觉得就是我们社会应该去关注这样的

人群然后想办法帮他们去解决他们所谓的所说的这种应急的问题我们这个这种听障的这种语音转文字文字转语音呢其实就是在当下的这种通过当下的技术手段结合当下的这种 120 的解救体系去做的一个解决方案那当然未来呢

是不是有更好的这种 120 的报警的体系举个例子如果互联网在网发展的更好比如说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微信或者是更多其他的方式一键能够拉起视频的报警那就整体就解决了可能所有的问题觉得也是未来的一个愿景可能会有更好的方式

那从互联网的发展的角度也是一样的那刚开始大家有微信或者是有一些可以用的互联网产品那叫做增加了我的一个生活体验增加了生活的便利性那这是第一阶段对不对但是当这个用户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大的时候呢它势必会出现一个反效应就是说比如说举个例子我们

很常见的就老人不会用手机健康保都少不了对不对但是大家都用这种方式的时候它就变成了社会的某种规律或者是规则那当这些人不会的时候那其实他们是就是没有获得这样的一部分收益的所以当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们觉得作为互联网的企业也需要去解决这些人的问题

我觉得一个产品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需要去做的一个事情包括给停站人士的报警什么都是希望能通过对少数人群的关怀把这些碎片或者是作业给他都补上能够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受益行 那我们今天就到这吧谢谢各位谢谢各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