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集節目的開端,源於哩哩叩叩對「安寧緩和療護」的好奇,在茫茫的受訪者之海中,我們決定約訪護理師李春杏小姐,她曾在醫院擔任多年的安寧共照護理師,2019年後進入社區成為自由工作者,接自費的護理服務案,並擔任長照安寧相關議題的講師。我們想問阿杏,從多年的護理師經驗看照顧現場,「陪伴」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寄出訪綱後的某天晚上,Sophie接到阿杏的來電,雖然素味平生,但兩人通話了快半小時,討論如何在節目聊護理現場的陪伴樣貌。阿杏提到,「陪伴」這個詞容易給人一種溫馨的印象,但陪伴當下往往很不好搞定,除了有陪伴的心,還要實際和對方互動,才有機會拉近想像與真實的距離。
「陪伴要變成動詞。」阿杏在那通電話這麼說,當下這句話擊中了Sophie的心,也為這集節目定了錨。在這集節目中,我們聊安寧、聊實用的身體照護技巧,以及如何給出照顧雙方都有感的、成為「動詞」的陪伴。
-本集話題-
1、從醫院到社區自由接案,護理工作哪裡不一樣?
2、阿杏現場教學——六招超實用橄欖油護理法
3、照顧現場心法:傾聽要有小菜,陪伴要動起來
-時間軸-
00:37 歡迎阿杏來到哩哩叩叩
02:30 阿杏過去踏入安寧護理工作的心路歷程
05:21 認識多元安寧療護模式,以及本集大主題:舒適照顧
13:05 評估照護品質的三大關鍵:口腔、皮膚、足部
15:00 病人家屬給出的震撼教育:你們護理師啊,跟討債集團很像!
15:55 冷壓初榨橄欖油護理法 Part 1:一喝、二插、三護唇
20:01 阿杏的舒適照顧心法:先做自己,再做親友,才做個案
20:47 冷壓初榨橄欖油護理法 Part 2:四貼、五磨、六護膚
24:15 從「腳」發展的小故事與信任感
32:47 為何傾聽有力量?從多數人從小面對的指令式對話談起
36:36 傾聽時「有事可做」,壓力才不會那麼大
40:49 發動傾聽技巧的尷尬時刻:可不可以正常說話?
42:51 當年僅17歲的照顧者被問「你為什麼不走?」
46:03 讓照護回歸簡樸的模樣
-結尾音樂出處-
Debussy: Deux arabesques, L. 66 - Arabesque No. 1. Andantino con moto. Piano: Simone Renzi. Copyright: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3.0 Unported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