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结束后,许多女性被要求撤回到私人领域,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无法继续在公共领域享受平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社会文化传统要求她们回归家庭,而她们的战争贡献常常被忽视或淡化。
苏联女性狙击手在战场上首次面对活人射击时,双手发抖、恐惧打寒颤。尽管她们在训练中表现出色,但实际杀人后仍会感到巨大的心理压力。她们必须迅速适应战场上的生死抉择,意识到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残酷现实。
《战争没有女人的脸》通过女性视角展现了战争中的细腻情感和身体体验,打破了传统以男性为主的宏大叙事。书中女性受访者更关注疼痛、失去家庭和爱情等被主流叙事忽略的主题,展现了女性在战争中的独特视角和贡献。
女性在战争中不仅参与战斗,还承担了医疗、通讯、后勤等关键角色,甚至为流离失所的人提供食物。然而,在男性主导的战争话语体系中,女性的贡献常被忽视或歪曲,战后她们也被要求回归家庭,无法享受与男性平等的待遇。
战争对女性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深远的创伤。许多女性在战后仍会因爆炸声惊醒,甚至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她们还面临社会角色的冲突,从战场上的战士转变为家庭中的贤妻良母,这种转变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女性在战争中更关注生命的逝去、同伴的牺牲以及情感上的冲击,而男性则更倾向于谈论杀敌数量和胜利。女性会讲述更多细节,如血的颜色变化、老鼠逃离炮击等,她们的战争体验充满了情感和色彩。
男性保护逻辑将男性塑造成正义的保护者,而女性则被想象成软弱无力的受害者或后方的照料者。这种逻辑支撑了战争的合法化宣传,但也导致女性在战争中的真实贡献被忽视或歪曲。
2022年乌克兰与俄罗斯互换战俘时,乌克兰换回的全部108名战俘都是女性,其中96名是军人。这一案例挑战了男性保护逻辑,展示了女性在战争中的坚韧和贡献,打破了女性只能作为受害者的刻板印象。
战后,女性不仅面临社会角色的冲突,还遭受性别歧视。许多女性被要求回归家庭,无法继续在公共领域享受平等权利。此外,社会舆论对她们的婚姻前景带有偏见,认为她们不再纯洁,这种封建观念给她们带来了心理阴影。
在战争中,爱情是唯一的个人隐私,其他一切都是公共问题,甚至死亡也不例外。女性在谈论死亡时比谈论爱情更加直白,她们在爱情话题上总是有所保留,防止战后的怨气与诽谤。
「本期内容」 苏联女兵如何理解自己杀死某个和她素昧平生的德国人?
英国学者Jenny Mathers认为:没有女性,战争就无法进行下去。
女性参战杀敌、救助病患、生产建设、募捐筹款、为战争中数百万流离失所的人提供食物……是她们让战乱中的社会得以支撑下去,没有全面崩溃。
但是战争结束之后,许多女性又往往无权和男性平分她们应得的胜利果实——被要求撤回到私人领域内扮演贤妻良母,可能无法继续在公共领域和男性们享受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权利待遇。
为什么会这样?战争真是只是男人的游戏吗?战争中的人们唯一的隐私是什么……
首先,我们先讲述一个苏联女性狙击手的故事,她曾经枪击过近百名纳粹。故事来自诺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战争没有女人的脸》。
「本期BGM」
Гелена Великанова - Гляжу в поля просторны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