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在墨西哥的影响力较弱,主要因为墨西哥与美国的经济联系非常紧密,美国在墨西哥的进出口和FDI中占据主导地位。2022年,墨西哥出口的76.8%和进口的55.6%都来自美国,而中国仅占2.32%和17.2%。此外,2022年中国对墨西哥的FDI为5.7亿美元,2023年降至1.59亿美元,远低于美国的136亿美元和日本的29亿美元。这些数据表明中资在墨西哥的存在感微乎其微。
墨西哥市场上的中国品牌虽然存在,但市场地位并不高。例如,华为、小米、OPPO、Vivo等手机品牌在墨西哥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7%、10.83%、5.2%和3.7%,远低于苹果的32.16%和三星的22.96%。在新消费品牌方面,墨西哥也远不如东南亚和迪拜,中国品牌在当地的影响力有限。
墨西哥人对中国的了解相对有限,存在很多刻板印象。例如,有些墨西哥人甚至分不清中国和日本。相比之下,墨西哥人对日本文化更为熟悉,日本动漫、日料店等在日本文化产品的影响下在墨西哥较为普及。墨西哥人最熟悉的还是美国,美国文化在墨西哥的影响力最大。
美国对墨西哥的影响巨大,主要因为地理邻近和历史渊源。墨西哥与美国在经济、文化和政治上紧密相连。例如,墨西哥的精英阶层深受美国影响,电商峰会的讨论内容也多参考美国的亚马逊和硅谷模式。此外,美国签证持有者在墨西哥享有特权,如免签入境,而中国护照持有者则面临更多限制。
中国企业家出海墨西哥时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1. 自身ego过大,认为在中国的成功经验可以“降维打击”当地市场;2. 低估了当地市场的复杂性和挑战,忽视了基础设施、营商环境等先决条件。这些问题导致很多中国企业在海外折戟。因此,建议企业家在出海前先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实际情况,保持开放心态。
中资在墨西哥的未来前景面临诸多挑战。特朗普上台后可能在移民和关税问题上对墨西哥采取更严格的措施,增加地缘政治风险。此外,美国对墨西哥的影响力巨大,墨西哥可能被视为美国的“藩属国”。因此,中资企业在墨西哥的发展需要谨慎评估地缘政治风险,尤其是在中美关系紧张的背景下。
摘要:
一言以蔽之,中资和中国文化在墨西哥的影响力都很弱(相对于欧美日韩),出海墨西哥,远远远远远没到某文中某人所言*“原来摆地摊的农民现在进华为、小米,变成了制造业的工人,他们工作有保障,银行有账户,还能借钱买房买车消费……整个国家的心气儿就这么昂扬向上了”*的程度。中国人不是墨西哥人的救世主。
具体地,
1.宏观数据层面,从进出口看,2022年,墨西哥出口中,美国占比76.8%,中国仅2.32%;进口中,美国也占55.6%,中国为17.2%。
从FDI看,中国2022年对墨FDI有个小高潮,但也仅仅是5亿美金出头,2023年迅速跌到不到2亿美金。同样是2023年,美国对墨FDI为136亿美金,排名第一;日本第四,但亚洲第一,29亿美金;韩国第十,也有5亿美金。
无论从贸易还是投资数据看,尤其从FDI(我认为是最能体现两国关系与A国对B国影响力的指标,参见过去十年中国对印尼FDI的变化)来看,中资在墨西哥的存在感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近几年的所谓的中国老板赴墨建厂潮,传播效应大于实际影响。
2.更微观的中资品牌出海方面,虽然墨西哥有华为、小米、OV、传音、Shein、菜鸟等中国品牌,但市场地位任重道远。以手机为例,苹果市占率32.16%位列第一,小米是市占率最高的中资手机(但也只有10.83%),甚至不如在中国早就销声匿迹的摩托罗拉(13.11%)。
与我所待过的东南亚和迪拜比,东南亚的中国新消费品牌遍地开花,海底捞、蜜雪、名创、太二、瑞幸、库迪……;迪拜虽然中国品牌少一些,但晚上的哈利法塔(全球最高楼,也是迪拜地标)灯光表演时,会有三种语言介绍Emaar——阿拉伯语、英文和中文。
但墨西哥既看不到多少中国品牌(汽车品牌有一些门店,但街上开的不多),更不可能见到哈利法塔那种待遇。
3.因为距离遥远,墨西哥人总体对中国人也很陌生,比如我打车时跟司机说我是中国人,他跟我说句“扣尼鸡娃”……(不知道是个例还是普遍)。
但对中国陌生,不代表对亚洲陌生。日本文化在墨西哥的影响力在我看来就远大过中国。比如我在墨城路边不止一次看到手办店,在亡灵节的饰品摊上看到过七龙珠主题的小挂件,在瓜城的涂鸦墙上也看过七龙珠主题的涂鸦,甚至我感觉墨城的日本拉面店都比中餐馆多。
日本在墨影响力更大,除了FDI的涟漪,我觉得动漫等日本文化产品出海得好也是原因。说来惭愧,能体现现代日本文化的产品有动漫,体现现代韩国文化的产品有韩剧,能体现现代中国文化的产品是什么呢?
文化产品是企业出海的排头兵,一国文化产品若能纵横世界,实体产品出海也会水到渠成。
当然,对墨西哥影响力最大的,墨西哥人最熟悉的,显然还是美国。
4.说难听点,我有时都觉得墨西哥堪比美国的藩属国。这体现在包括但不限于:
(1)精英大都深受美国影响。比如我去参加墨西哥电商峰会,参与者寥寥甚至坐不满5个桌子就不说了,我自认为中国跨境四小龙在海外还是有一定竞争力的,且Shein和TEMU都在墨西哥有布局。
但整个活动中没有一个人在任何一个情况下提到中国商流,所有内容不是学习亚马逊,就是参考硅谷做电商Saas,或者学习美国怎么用ChatGTP做营销。好不容易有个带反骨的,喊出的口号是“墨西哥人不能对美国亦步亦趋,要走出墨西哥电商自己的发展道路!”
(2)有美签可以免签入境墨西哥,有日本三年签/英国两年签理论上可以,但实际上有在海关被关小黑屋或者遣返风险。更夸张的是听说有时即便你真的有墨西哥签证,也可能被拒绝入境,啥都没有美签好使。
仅仅是有美签的护照持有人就能享有某种意义上的特权,盲猜美国公民在墨西哥更是不用说了。
5.出海两年,我认为中国企业家出海时最大的问题,一个是自身ego过大,动不动想着用中国卷出来的经验“碾压”当地;另一个是过于低估对方市场,虽然这俩问题往往一体两面。
很多模式与案例之所以在中国能成功,实际上有大量的先决条件——比如优质而巨量且勤奋的人才供给、卓越的电力交通基建、良好的营商环境(相对于广大第三世界),如果这些生产要素侧的前提不存在,你们在海外靠老办法能做得成吗?
所以,对所有寡吹中国企业“降维打击”或感觉会让出海企业家ego变得更大的内容,我都保持警惕,且只要是我实际待过的地方,我都希望尽可能让没去过的人也知道这些地方到底什么样,尤其是中资在当地到底什么样——以及当地的社会民情到底什么样,我的越南系列(尚未完结)就是这个目的。
6.真铁了心打算要出海,先抛弃既有成见,带着开放心态实地看看吧。无论去哪儿,第一次去都不必带有太功利心态(一定得弄成个啥啥),去兜个十天半个月,再回去想想,或许会有更好的发现。
出海是个慢活,急不得;也不必急,因为这不是风口,是历史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