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22如果失败是动词,脱口秀是一个“失败者的剧场”吗

22如果失败是动词,脱口秀是一个“失败者的剧场”吗

2024/12/15
logo of podcast 读笨书Read or die

读笨书Read or die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主播
以丰富的内容和互动方式帮助学习者提高中文能力的播客主播。
Topics
我观察到脱口秀的兴起与当下社会弥漫的失败情绪有关。成功学已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失败学,关注普通人如何面对失败。脱口秀舞台为各种意义上的失败者提供了表达空间,其准入门槛低,观众的反应是唯一的评判标准。 我将脱口秀舞台与南京大学陈恬教授提出的“失败者的剧场”概念联系起来。陈教授认为,马约克的戏剧《生之代价》创造了一个失败者的剧场,展现了疾病、贫困、失业等各种意义上的失败,并强调让现实中的失败者在演出层面获得可见性。这与脱口秀舞台上许多演员分享个人经历,展现自身在生活中的失败与挣扎,具有共通之处。 我注意到许多脱口秀女演员的段子中都存在着关于父权失落的共同语境,这可能与当下社会核心家庭的失败以及更广泛的社会情绪有关。我认为成功学是男性定义的叙事,而失败学是女性的叙事,因为女性或弱势群体在一个由男性定义的世界里注定是失败的。父权制的衰落必然意味着失败学叙事的崛起,因为成功不再是故事的结尾,失败是动词,是人生旅程中必然的经历。 我进一步将这种“失败学”的叙事与移民作家的作品联系起来,认为移民经历本身就是一种失败。许多移民作家,如王欧行,在其作品中展现了强烈的失败感,这与脱口秀演员在舞台上分享的失败经历异曲同工。 最后,我分享了与一位脱口秀演员的采访片段,探讨了观众对段子的理解程度。我认为观众理解的程度是观众自己的选择,而演员的创作在演出结束后就结束了。但演员私下也希望某些特定的人能够完全理解他的段子,即使这个人可能只理解部分内容就会离开。

Deep Dive

Chapters
This chapter explores the concept of a "theater of failures," drawing from Chen Tian's review of Martyna Majok's play, "Cost of Living." It examines how the play portrays failures like poverty, illness, and unemployment, and how it challenges traditional theatrical representations of success.
  • Chen Tian's concept of "theater of failures",
  • Martyna Majok's "Cost of Living" and its portrayal of failure,
  • The importance of authentic representation in theater

Shownotes Transcript

【主播的话】

大家好,这里是新一期读笨书。本期节目我想要聊的话题是,脱口秀剧场算是“失败者的剧场”吗?几年前,我读到南京大学陈恬老师写的有关玛蒂娜·马约克的剧本Cost of Living的评论,标题就叫《呼唤一个“失败者的剧场”》,我对什么是“失败者的剧场”非常好奇,于是点进去读了那篇评论。

什么是“失败者的剧场”,在陈恬老师的那篇评论里,她提到马约克这位剧作家创造了一个失败者的剧场,表现了疾病、贫困、失业、隔阂、牺牲、丧亲等各种意义上的失败。她还回过头梳理了一下戏剧史,发现那些经典的戏剧形象,主要都是失败者。如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主角不是胜利的希腊人,而是失败的波斯人。一个失败者的剧场,不仅满足于讲述失败者的故事,而且应该考虑从排演制作层面使现实中的失败者获得可见性。

在我连续看了几场脱口秀演员的线下专场以后,我突然意识到,几年前陈恬老师呼唤的那样一个“失败者剧场",脱口秀的舞台算是办到了吗?与其说脱口秀的舞台给了失败者机会,不如说失败者们创造了脱口秀的舞台。

我注意到这几年“成功学”已经不再流行,我们开始转向一种失败者叙事——一个普通人失败了,但还没跌到谷底,还能扑腾几下。

“成功学”的衰落是必然的,因为“成功学”是男性定义的叙事,是男性创造的神话,女性要成功,就得复制男性的做事方法,男性的谋生之路,那注定不会是一条通途。而“失败学”才是真正的女性叙事,因为女性,或者所有处于这个社会结构下的弱者,在一个由男性定义的世界里,注定是失败的。于是我们的叙事,就是“失败者”的叙事。

我斗胆猜测,父权制的衰落,必然意味着“失败学”叙事的崛起。因为“成功”不再是一个结果,不再是故事的结尾,而人只要走在途中,就必然会遭遇失败。

失败是动词。

【本期提到的作品】

《生之代价》[美]玛蒂娜·马约克

陈恬|呼唤一个"失败者的剧场")

王鸥行《大地上我们转瞬即逝的绚烂》

【联系我】

📢一则通知

《读笨书Read or die》已经上架各个播客平台,包括不限于苹果podcast,Spotify,substack等,如果想要订阅《读笨书》的newsletter欢迎大家发邮件给我,或者去微博@过细雨查找订阅方式,我会不定期更新,虽慢,但更。

以及,豆瓣《读笨书》也上架了,欢迎大家去给我评分。

微博@过细雨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