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74. AI硬件创新浪潮|大模型落地背后的产品逻辑

74. AI硬件创新浪潮|大模型落地背后的产品逻辑

2024/11/22
logo of podcast AI产品观察

AI产品观察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李自然
领导Bootloader,专注于AI技术转化和商业化,成功协助多个出海团队。
Topics
李自然:我观察到国内外大模型能力的差距,虽然国内DeepSeek等模型在性价比方面表现出色,但与OpenAI的顶级模型相比仍有不足。我通过一些有趣的测试,例如商人运送胡萝卜和改写成道家风格的文字,来评估不同模型的能力,发现即使是顶尖模型也并非完美无缺。 在与美国创业者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的思维方式更开阔、更具想象力,例如美国高中生提出的太空反光板项目,虽然最终证明不太现实,但体现了他们敢想敢做的精神,这与中国创业者相对务实的思维方式形成对比。 我还关注到一些新兴的AI硬件产品,例如针对末日生存爱好者的AI设备,以及将AI技术与传统材质相结合的智能交互木板,这些都展现了AI应用的多元化可能性。 此外,国产AR眼镜即将集中上市,这将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市场,但我对基于手机本地大模型的实时翻译功能持保留态度,因为我之前的测试表明,小型模型的翻译能力有限。 最后,我体验了豆包AR耳机,其佩戴舒适度和音质都令人满意,但其AI功能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我个人也有很多AI硬件创业的想法,但目前公司业务繁忙,暂时无法实施。

Deep Dive

Chapters
本节探讨了国内外大模型的实际能力差距,重点对比了 DeepSeek R1 Lite 和 Kimi 的表现,并分享了一些有趣的模型测试案例。
  • DeepSeek R1 Lite 与 OpenAI 的模型仍存在差距。
  • Kimi 的 200 万字模型能力可能不如早期版本。
  • 通过“商人运送胡萝卜”和“修改语句风格”等测试案例,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大模型能力。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集概述】

随着Deep Seek和Kimi的迭代升级,再到各类创新硬件的涌现,我们似乎正站在AI应用的新风口。本期节目不仅深入对比了国内外大模型的实际能力差距,更通过一系列新颖的硬件产品,展现了AI落地的多元可能:从美国高中生的太空反光项目到末日生存AI设备,从智能交互木板到即将爆发的国产AR眼镜。

在探讨这些创新案例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中美创业思维的差异,也发现了AI硬件这个潜力巨大的创新赛道。对于每一个关注AI发展的创业者和产品人来说,这些正在萌芽的AI硬件创新,也许就是下一个突破口。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主播 李自然|Bootloader 创始人 & CEO

Bootloader 是一家研究驱动的 AI 应用出海公司。致力于将前沿的 AI 技术转化为用户可用的产品,并实现商业化。与此同时,我们将积累的经验总结为一套方法论,赋能其他 AI 应用开发者。Bootloader 的使命是:让人类用上更好的 AI 产品,让 AI 给人类提供正向价值。

【合作/交流机会】

    1. 正在做产品出海,需要出海营销增长服务的开发者们:我们团队把自己产品 GTM 的经验梳理成了清晰的 SOP,并有专业的团队提供服务。我们诚邀有出海意向、渴望快速获得用户、寻求专业帮助的伙伴与我们联系。
    1. 对 Bootloader 感兴趣,想要加入团队的年轻人:持续招聘 AI 产品海外运营、AI 产品管培生等。(招募想搞AI的年青人!(内含多个岗位!))
    1. 有实战经验的营销/产品/行业专家:Bootloader 希望和垂直细分领域、有独特洞见和技能的专家合作交流,合作方式灵活。
    1. 想要低成本投资 AI 产品的投资人:Bootloader 提供低成本参与 AI 投资的机会。欢迎认同我们愿景、希望参与AI行业的投资人与我们联系。
    1. 《AI产品观察》听友群:欢迎加入我们的听友群,和更多 AI 爱好者交流。

【联系方式】

以上合作/交流需求请联系 AI小助手微信:aixiaozhushou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