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对中国的感情复杂且充满矛盾,主要原因是历史上越南曾长期直属于中国,这使得越南在文化上与中国极为相似,但同时也对中国的影响力有深刻的恐惧。越南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对越南独立性的最大威胁,这种历史记忆导致了越南对中国的恐华PTSD。因此,越南在与中国交往时,既希望保持一定的经济和政治联系,又担心过度依赖中国会失去独立性。
越南对美国的态度逐渐改善,主要出于两个现实考虑:一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制衡中国的影响力。90年代苏联解体后,越南失去了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支持,为了生存和发展,越南不得不改善与美国的关系,以便进入国际市场和获得经济支持。同时,通过与美国的友好关系,越南可以更好地制衡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越南南北对美国的态度存在明显差异。南方由于历史上受到美国支持,对美国较为友好,甚至有些人认为美国在越战期间是保护了南方。而北方则与美国有过直接的军事冲突,对美国的态度较为复杂,但出于经济和政治的现实考虑,北方也逐渐改善了与美国的关系。
越南的对外政策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恐华PTSD和政治安全顾虑。恐华PTSD使得越南在与中国的交往中始终保持警惕,担心再次被中国控制。政治安全顾虑则使得越南在与美国等国家的关系中保持务实态度,以维护自身的独立性和政治安全。这两点决定了越南在国际关系中的左右逢源策略。
越南的对外政策中不存在明显的亲华或亲美派。更准确的分类是“政治安全派”和“国家安全派”。政治安全派倾向于与中国保持紧密联系,以确保政治安全;国家安全派则担心与中国的过度接近会威胁到越南的独立性,因此倾向于与美国等其他大国保持友好关系,以制衡中国的影响。
在实际生活中,越南人对中国人总体上是友好的。特别是越南北方人,与中国人在思维方式和文化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越南在制度层面存在一些不友好的规定,如中国护照持有人在越南注册公司、购买房产和办理居住卡等方面会遇到诸多障碍。这些制度性的不友好措施反映了越南在国家层面对中国的一些警惕。
带图链接:系统聊聊越南怎么看中国和美国
摘要:
1.自汉至宋初,越南都在北方大国直属下。这既使越南在底层文化上像极了北方大国,也使越南对北方大国的影响力有深刻的恐惧。因为在越南主体叙事中,北方大国自古以来就是对越南独立性的最大威胁。所以中越关系永远有明显的上限瓶颈。
2.严格来说,越战不是越南vs美国,而是北越vs美国。所以南越不仅不恨美国,甚至有人会觉得美国在当年是帮南方保家卫国……而作为越南总体,90年代苏联解体后靠山没了,为了经济生存,也为了制衡北方大国影响,必须大力气改善越美关系——即便代价是把当年种种打破门牙活血吞,就当没发生。
制衡北方大国的影响力是越南南北的最大公约数,对美亲善自然水到渠成。但美越关系显然也有上限,因为毕竟美越体制和意识形态迥异,越南也有自己的政治安全担忧——而这实际上决定了中越关系的下限。
3.恐华PTSD决定了中越关系的上限,政治安全顾虑决定了中越关系的下限。中越关系就在这两条线之间波动,换谁都不会有太大变化。
因此,把越南分成亲华亲美/北派南派没有意义,不如分成“政治安全派”(亲共)与“国家安全派”(疏中)。两派的最大公约数,就是追求越南的独立性。这可能使越南最后形成一种“瑞士风格”:对谁都握手、微笑、点头、不评论、要支票。
4.实际生活中,我没有遇到过任何不友善的具体的人,相反常常感觉越南朋友(尤其北越)的脑回路很像中国人,几乎没有文化冲击。但却能遇到制度性的不友好——比如老中护照不能开公司、不能买房、不能办居民卡用社区健身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