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创业启示录: 聊聊OpenAI和lululemon

创业启示录: 聊聊OpenAI和lululemon

2024/7/2
logo of podcast BLABLA

BLABLA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人人酱
Topics
我想静静:本期节目探讨了OpenAI创始人Sam Altman和Lululemon创始人Chip Wilson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业模式。Sam Altman更像是一位生态系玩家,注重构建生态系统,而Chip Wilson更像是一位创造型玩家,注重产品本身的打造。节目还分析了他们在公司发展过程中与董事会发生的冲突,以及他们最终被赶出董事会的原因。 人人酱:Sam Altman的创业模式更像是一种概率游戏,通过YC孵化器投资大量项目,从中筛选出成功的企业。他的第一桶金来自投资Stripe,这体现了他对机会的把握和生态系统思维。OpenAI的成立,集合了技术人才和资源,最初以非盈利机构的形式运作,后因发展需要引入微软作为商业合作伙伴,实现了商业化转型。然而,OpenAI的董事会和管理层目标不一致,最终导致了2023年的内部矛盾爆发,Sam Altman最终掌握了公司控制权。 OpenAI与苹果的合作,提升了OpenAI的地位,也让微软喜忧参半。微软希望OpenAI专注技术,但Sam Altman希望OpenAI有更大的商业探索。OpenAI与微软、苹果的合作关系中存在博弈,主要体现在入口之争和技术控制权上。 Lululemon的创始人Chip Wilson,则是一位注重品牌价值观和文化的创业者。他最初专注于产品创新和销售,对运营管理不擅长。安宏资本的投资,帮助Lululemon扩张门店,并引入了新的CEO。然而,Chip Wilson的争议言论和产品召回事件,加剧了与董事会的矛盾,最终导致他被卸任董事会主席。安宏资本两次投资Lululemon,均获得高额回报,其退出时机体现了其投资纪律性。 我想静静:节目中提到的Sam Altman和Chip Wilson,都曾被赶出董事会,这引发了对创始人与公司发展关系的思考。创始人被赶出董事会,可能源于个人追求与公司发展方向的不一致,也可能源于创始人与董事会之间在公司治理和商业化发展上的冲突。 人人酱:对于Sam Altman来说,控制权至关重要;而对于Chip Wilson来说,他更关注的是财务回报。这两种不同的诉求,导致了他们与董事会之间不同的冲突解决方式。Sam Altman无法妥协,而Chip Wilson则通过引入外部机构和重组董事会来解决问题。 节目最后,两位主播对OpenAI的未来发展方向表示期待和担忧。OpenAI的商业化发展虽然顺利,但也存在着一些隐忧,例如缺乏监管等。

Deep Dive

Key Insights

What distinguishes Sam Altman's approach to entrepreneurship from Elon Musk's?

Sam Altman is characterized as an 'ecosystem player,' focusing on building networks and leveraging existing infrastructures to grow businesses. In contrast, Elon Musk is a 'builder,' emphasizing the creation of tangible, groundbreaking technologies from scratch, such as rockets and electric vehicles.

Why did OpenAI transition from a non-profit to a partially for-profit model in 2019?

OpenAI transitioned to a partially for-profit model to secure stable and substantial funding necessary for developing advanced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AGI). This shift allowed them to attract significant investment from commercial entities like Microsoft, ensuring long-term financial sustainability.

What role did Elon Musk play in the early stages of OpenAI?

Elon Musk was one of the founding members and the largest initial financier of OpenAI. However, he resigned from the board in 2018, partly due to concerns about the organization's progress and potential conflicts with his other ventures, particularly Tesla's development of autonomous driving technologies.

How did Chip Wilson's background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Lululemon?

Chip Wilson's diverse experiences, including his time as a swimmer and triathlete, and his exposure to Japanese textile technology,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Lululemon's product innovations. He introduced features like externally stitched yoga pants for better fit and comfort, leveraging his understanding of athletic wear and fabric technology.

What i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artnership between OpenAI and Apple?

The partnership between OpenAI and Apple signifies a strategic move by OpenAI to expand its influence beyond Microsoft, enhancing its commercial viability and technological reach. For Apple, integrating OpenAI's advanced AI models into its ecosystem could improve user experiences across its devices, leveraging OpenAI's cutting-edge AI capabilities.

Chapters
This chapter explores two contrasting entrepreneurial approaches: Sam Altman's ecosystem-building strategy at OpenAI and Chip Wilson's product-focused approach at Lululemon. It examines how these different strategies influence a company's growth, success, and the eventual fate of the founders.
  • Comparison of Elon Musk's and Sam Altman's entrepreneurial styles.
  • Altman's approach is described as 'ecosystem-building', while Musk's is 'building'.
  • The discussion highlights the shift from a focus on building new products to connecting existing elements in a mature market.

Shownotes Transcript

我撒下去一千颗种子然后总会有种子在十年内发芽的这个这也是一种模式就是看你到底是玩一个概率的游戏还是玩一个就是自己创造的游戏

就像你说的它没有太多可以 build 的东西了我们现在生活所需要的大部分东西已经全都有了那剩下来的更多就是把这些不同场景不同的这个不同利益链条的这些节点给串起来那它串联的价值本身就非常有价值

他其实是一门艺术就是有一个自己的一个松弛的度不是我每一分钱都能完全站在高点所以我们看到历史上真的能够赚钱的人他也不是都退在高点但是因为他的纪律性他对于长期一些事情的度的把握其实他能在相对周期里面赚到很不错的回报

哈喽哈喽,欢迎收听 BI 资本旗下最新的播客栏目,blah blah 这是由热爱消费的投资人亲力打造的一档全新专业类消费播客我们希望在全球化浪潮中帮助中国创业者和供应链乘风破浪,开启大航海时代

Hello 大家好,我是我想静静 Hello 大家好,我是人人酱静静,我有个问题特别好奇就是现在在硅谷应该有两个最大的 big name 一个是这个 Sam Altman 也就是 OpenAI 的创始人

还有一个呢是这个 Elon Musk 那我们就更熟悉了就这两个人你觉得你对他们两个的认知或者说你更喜欢哪个类型啊对最近那个 Elon Musk 的火箭不是又发射升空成功吗然后我觉得就是对整个中国包括美国的科技界都是一个巨大的

这个推动因为其实大家都是一帮怀着梦想的小孩然后看到就伊隆马斯克确实从最早的时候开始吹牛对吧到后来真的把这个火箭在特别是在一次次失败的这种阴影里面又把它发射成功那种就是给人的鼓舞就像一个

迟暮的英雄然后最终这个光荣的战胜了这种感觉其实是很强烈的然后这种就让我想到其实可能十几年前就是马云在创立这个阿里巴巴的时候也有这种类似的感觉就是

以一己之力去把中国的从无到有对这个电商和互联网真的做到了这个全球都领先的一个程度但是其实就是你知道吗大概在两三年以前就是 Elon Musk 和马云他们在他们在上海是有一个对话的然后那个对话里面呢大家的感觉就是说 Elon Musk 在说 Elon Musk 的事情然后马爸爸在说马爸爸的事情就大家有的时候会觉得这个世界上那么重要的两个 great minds

为什么他们不能彼此对话互相交流对我们那个时候可能最早希望看到是两个很聪明的大脑的一种就是火星撞地球一样的碰撞对吧但实际上你会发现他们两个各说各的我觉得就是他们两个就是在我心里就有点像今天伊隆·马斯克和 Sam Altman 之间的一个对抗就是我觉得他们两个是不同的玩家嗯

这个不同的玩家怎么理解我个人感觉就是奥特曼和马爸爸更像是一种我们叫生态系的玩家这种玩家的思路其实是非常传承于互联网的这个时代和互联网思维的

但是 Elon Musk 他其实更像是一个 Builder 对他更像是一个硬核的科技创造者他有点像中国的制造业的这些企业家华为对只不过可能中国制造业企业家呢他没有像 Elon Musk 那么就是那么超前那么对科技的这种执着但是其实他们很像他们就是就像你说他们是个 Builder 他们是要把这个东西从零到一对一个实物给建出来的

但是你想象这个互联网里面的东西它更多是在于连接它更多是在于去打造自己的一个生态系其实当时 14 年就是阿里巴巴上市的时候马云第一次发明了那个 ecosystem 的那个词嘛然后把它放在那个招股书里面

当时其实给他做招股说的都是美国一流的那些大投行什么高盛啊摩根斯坦利啊这些但那个时候其实这些 banker 都没有看过这个词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对然后他一直说生态生态然后就像当时云刚出来的时候说什么云啊大数据啊大家觉得这个是个什么就 O2O 对什么商业名词 B2B

就是感觉云这也是一种商业实体但是实际上后来我们现在会发现这个词非常精准地去概括了今天包括在国内包括在美国的很多我们看到商业生态包括其实 OpenAI 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对就是 OpenAI 其实已经有了全世界最强大的技术如果从技术本身来说它是一个跨时代的一个技术对吧

但其实你发现没有他从零到一包括今天从一到十他都得借力最早他借的可能是 Microsoft 的力然后现在他必须要借苹果的力借 Microsoft 的力借所有这些大玩家的力而且他还在投很多的应用对否则的话他其实没有办法光凭自己去长大的

我觉得这个就是在一个就已经相对来说比较成熟的一个商业世界里面就像今天的美国包括今天的中国也很像其实今天的中国我们感觉跟 20 年前或者甚至 10 年前我们刚入行的时候那个时候中国的整个像一个大西部就有好多事可以从零到一开始去建的这样的一个

时代已经不一样了今天我们可能已经在一个相对比较发达的一个城市已经有一些很强大的基础设施的城市里面我们再去新建一些东西的时候其实是需要去考虑一些老玩家们的格局然后在这个已有的生态系里面去我们说叫 jongle around 对吧去看你可以去借谁的利益你可以去跟谁形成商业联盟然后你可以在里面怎么样

把自己发展得更加壮大甚至去建立自己的生态系嗯

我觉得你这个挺启发我的因为以前我对于创业者或者是顶级创业者的认知呢老实说更偏 builder 就是他能把一个东西从零到一给干出来而且是越难的事情干出来那就就越振奋人心但现在呢包括 OpenAI 包括 San Ultima 包括你提到这些互联网巨头其实我觉得它代表了另一种类型的叫做生态系的创业者

它其实有些是一个新词但我觉得它很好概括了这一类的生意模式包括往后在中国这样子一个大环境下什么样的企业是更容易生存下去的就像你说的它没有太多可以 build 的东西了我们现在生活所需要的大部分东西已经全都有了

那剩下来的更多就是把这些不同场景不同的这个不同利益链条的这些节点给串起来那它串联的价值本身就非常有价值了对所以我们可以今天先带大家去回顾一下欧巴维亚整个创业的历史然后我们也发现在梳理的过程中其实有挺多启发的包括就是他们自己

怎么样得问这几个人能够凑在一起然后怎么样在 2019 年的时候从一个非盈利性机构变成了一个就是部分盈利的一个机构包括我们大家都知道可能在 23 年的时候双方发生了很严重的对抗出现了这个三猫头们可能暂时性的这个出去然后又回来的这样一个故事

所以最早的时候呢其实 Samuel Altman 自己也是一个 builder 他自己也是一个创业者他最早去做了一个还是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他做了一个线下社交 APP 对就基于这个你的位置的那个就是社交 APP 叫 Looped

然后这个其实也得到了像红杉啊或者这些大基金的这个青青赖吧所以他最早其实也是一个我们今天可以说是一个也是一个比较成功比较有风头的一个早期的创业者对我觉得他的人生啊就有点渐走偏锋就最早 05 年他从斯坦福辍学然后创立这个呢我觉得是个非常典型的这个

错学 startup 的 story 对吧就是你像这个像是在家里的这个车库里面创业的文化差不多但自从他创立了这个公司以后呢我感觉像是把他的贵人运给打开了

对你没发现就是社交很关键嘛后来后来那个 OpenAI 的他的其中一个创业者也是一个 MIT 的这个辍学家嘛辍学的人嘛所以你会发现其实这些大学都是给这些用来辍学的对 Famous Founder 用来辍学和用来贴一个标签对对对就是说我能考进北大嘿我

偏偏辍学不进北大对但在国内很少见国内只有考不上北大和考上北大这两种选择没有辍学这一种 option 对所以就是你可能考进哈佛考进斯坦福然后你辍学了然后这个两腔的这个对比可能对你是一个个人价值更大的加成吧就可能表明你在

那个学校里面你已经经历过全世界最好的教育了然后你发现也看透了看透了然后你发现我其实要更去追求我自己想要做的事这个事可能跟我在这读完四年本科之间有差异然后他觉得说我是非常有

意识地去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让这个课程的设计让这个大学的被带着走对 被带着走我觉得这可能是其中去说第一你是有能力的你是聪明的然后第二你是有自我意识的你是有自我的驱动力和领导力的可能就像说明了这个故事吧这个好搞笑我感觉我碰到更多就是考进了北大说不行我来年要考清华

对应该这就是一种我觉得你看到的世界也好你看到自我也好呃还是有还是两边两个国家有一些差距嗯然后呢我们刚刚提到他这个创业做了 loop 然后 loop 呢其实是 YC 第一期孵化的一个项目这个 YC 其实也非常鼎鼎有名啊叫 Y Combinator 它其实是硅谷的一个最大的创业孵化器而且呢它的这个孵化的特质是怎么样的呢首先就是呃

人家是很高端的孵化就是请来的导师那都是非常一流的这个互联网公司里面的这些高管或者是 CEO 对他就是规格是很高的但同时他门槛呢其实没有这么高他每年要孵化很多个项目然后呢他在每个项目里面都占一点点本质上呢他就是希望形成一个很好的 network 然后

让大家在这个 YC 的 Network 里面互相帮助互相成长其实我当时最早接触 Y Combinator 的时候我感觉它有点像是一个硅谷的乌托邦它用一种它自己的方式招揽了一群特别有不同想法的年轻人在它这个平台里面奔发出

然后再看哪些可以成长出来那最早其实三奥特曼就是 YC 投资的项目之一那他其实就跟这些投资的这些创始人是差不多的但是呢他有一步走的跟别人就是不一样的是他跟这个 YC 的 co-founder Paul 关系特别好啊

这个就大家以后要提起注意就是参加任何比如说参加一个什么商学院记得跟老师搞好关系也是很重要的因为老师认识所有的学员对吧所以呢这也是生态戏玩吧对他当时呢就跟这个贵人破建了的联系然后 Sam 自己也发现啊他其实除了创业以外他特别喜欢跟不同的这个领域的创业公司打交道

所以呢在 09 年的时候 Paul 就把 Sam 介绍给了这个现在的支付剧头 Stripe 的两个 co-founder 然后 Sam 当年呢也没有太多钱他就投了 1.5 万美金差不多 10 万人民币吧占了两个点那到现在呢这笔钱其实已经值 1 亿美金了这个就是 Sam 的第一桶金

然后这桶金其实比他自己创业卖出去赚的钱要多对啊所以你看就是说这就是为什么就是 Sam Altman 最后会演化成一个生态系玩家的一个点就是没有从 builder 里面得到正反馈没有这么多还不如自己做投资做生态赚的更多更快

我觉得就是说比如说你去看 Elon Musk 的整个经历他肯定要靠前面的十几年的积累在最后的五年去收果子对吧但 Sam 的性格你可以发现他就不是这样的人他不是那种花十年苦工然后在最后看到自己的梦想结果的那个人他更希望的是更快地去

就像 YC 这个你说的这个这个孵化器一样它其实是一个撒种子的过程我撒下去一千颗种子然后总会有种子在十年内发芽的这个这也是一种模式就是看你到底是玩一个概率的游戏还是玩一个就是自己创造的游戏对所以 Sam 呢就是我

我感觉 Sam 第一个是他很早的时候就发现自己有这个特质了所以到 2011 年的时候他其实已经趴探在给 YC 做一些项目了就等于帮 YC 一起去找一些创始人帮他们去提供一些 mentor 的服务然后到 14 年的时候他正式被迫任命为 YC 的 chairman 其实就等于他的贵人说你小子不错对吧然后又创过业又有经验又特别爱跟大家打交道又帮助别人然后你就是我的接班人

对因为 Paul 和 Sam 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我觉得就是 Sam 其实是比 Paul 更适合去做一个孵化的角色的你知道 Paul 当年在就是整个硅谷有一个什么样的名号吗就他都不投英语有

就是 SAM 的这种生态系的玩法其实是更好的

所以 Sam 在入主了 YC 以后其实对 Paul 之前的投资风格包括他去找的 Founder 都是有一个很大的多元化的一个补充的

那还是一件挺好的事,但是当时其实 Sam 进这个 YC 的时候,当时他们已经投出来一些不错的公司,包括 Airbnb,包括这个 Stripe,然后还包括 Dropbox,所以我们也可以在这些公司背后看到 Sam 的股份,其实他在很早的时候同时做 YC 的时候,他就个人开始做投资了。

对然后到了这个他 2014 年接班成为 YC 的这个一号人物以后呢在 2015 年的时候其实 Sam 还对这个 YC 做了一些改革我觉得这个也是很体现他的一些做事的方法的他在 2015 年成立了一个叫 Continuity Fund 就叫持续性基金原因是什么呢就是 YC 最早做的事情只是撒种子这一步

撒完种子以后呢这棵树其实要继续去长大它还是需要后续的一些资金的嘛那这个事以前娃西是不干的她会交给比如说红杉啊或者其他的这个鬼谷的一些后期的比她 VC 再去干这个事儿

但是 SAM 呢就自己用募了 7 亿美金去成立的一个相当于跟红杉去竞争的这么一个基金那它好处是什么呢我就可以接自己的盘了就是比如说在一千颗种子里面我发现其中有十颗

是好苗子能够长出来的那与其让红杉再去收割这个果子那我自己就再去融一个后期的基金我把这个后期它需要的养分持续给它去做提供这样就比如说像 Stripe 这样的公司

SAM 自己可能投了最早天使然后 YC 做了孵化那之后 YC 的这个连续基金就可以再去做它后期的这个支持者也就是这个公司可能一路上都是 YC 去养成长大的那 2015 年还有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其实就是 SAM 宣布成立这个我们现在非常著名的 OpenAI

也是一个重要时间点对 孙老师要不要跟大家讲一下就是 OpenAI 的整个 Founder 的组成是怎么样子的对 其实 OpenAI 的这个成立的 Founder 里面除了有很多的这个 YC 的 Founder 以外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叫 Elon Musk 这个大家都非常熟悉而且事后 Turns Out 他其实是背后最大的金主也是最后的冤大头

对就是我觉得就是之前那个硅谷不是有一个叫 paypal mafia 吗然后那个时候其实还是一群就是有志青年在一起组一个梦想盘最早都是这样创业的但是到了 open air 以后啊你会发现就是在 sam 的这个操盘下啊他就像下棋一样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他都在里面找到他需要的资源以及对应的这个坑的人那一路呢就是其中提供钱的这个人

然后还有提供技术的两个人一个是当时 Stripe 的 CTO 也叫做这个 Greg Brockman 这个大哥就是当年从 MIT 辍学然后创立了又是个辍学的 Stripe 然后这个人呢也是直到今天 Sam 最铁的一个兄弟就当时他们二三年跟董事会出现纠纷的时候这两个人是同进退的

然后另外的一个真正就是对 OpenAI 包括今天的 AI 产生很大技术性影响的人呢叫伊利亚伊利亚呢是当时这个他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在 AI 里面的一个创业者和技术人才他最早的时候呢在大学的时候就创立了自己的这个 AI 创业公司后来在博士没有毕业的时候呢就把这个公司卖给了 Google

然后就入职了 Google 的这个 deep mind 成为了里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家

所以呢他也是其中其实他可能是其中更重要的一个技术人才那此外呢他们在那个时候就知道他们需要很多的这个云服务的资源所以最早其实入局的呢是亚马逊的 AWS 因为在 1415 年的时候那个时候就是微软的那个 Azure 那个云服务和 AWS 就像今天的这个一棵小树和一棵残天大树的区别就 AWS 是当年就无可辩驳的全球云服务的第一个

提供上那最后呢我们也知道就是今天其实你包括就是你去做这个 AI 的很多最早的训练的时候你要对数据进行标记嘛因为有海量的数据但是你不对它进行标记其实你没有办法训练它那这个是非常费人工的一个事情所以他们还找了一家印度的这个也是今天最大的科技外包公司叫 Infosys 所以你看这个盘子在刚成立的时候其实就是

被很好的在生态的每个玩家的链条上都是有相应的参与者的对你说看上去啊它其实是一个偏非盈利的机构然后本质上是免费去资助那些全球科研 top 的人才帮助他们去共同创造一个呃

就是理想国但这个理想国背后啊其实已经是 Sam 在运筹帷幄的一些对一些这个布局了他并不是一个很理想型就是说我就找几个可能是硅谷里面最头部的公司的创始人有号召力的大家聚在一起然后凭这些理想做事他是早就已经以一个公司的方式在组织这群人

对他在创业的初期就已经把他需要的资源方都给骂齐了所以当时 Greg Brockman 进来的时候他们为什么要把这个机构做成一个非引力性机构当然最早期的时候是钱也有限资源也有限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只有用理想才能去招募世界上最好的科学家

所以当时呢他们 Greg 最早在组建这个 OpenAI 的技术团队的时候呢他就跟全球最知名的这个 AI 专家一起拟了一个全球 top12 个人的名字然后后来他们就用这种 AI 的理想去招募到了其中的 9 个人所以这个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这个起步的一个东西

对所以到 17 年的时候实际上就是 OpenAI 还是非常省的因为它都是用梦想去号召人的所以它在这个云服务上面的费用其实不到 800 万美金但是我们做一个对比就是当年 Google 在 DeepMind 用到云聚散的费用其实已经是 4.4 亿美金了对

对啊你想到 2017 年的时候基本上 DMINE 已经要出来像 AlphaFold 像当时的那个就下围棋的 AlphaGo 对吧就这些在当年虽然它不是一个大众化的像今天 ChaiGBT 能够提供的服务但是在比如说在医学在围棋在各自的垂直领域里面已经有非常非常先进的人工智能出来了

那这个这种花费的对比其实也让人看到了就是说确实在那个 17 年的 OpenAI 跟当年的谷歌就还是完全不是一个体量的一个玩家这也是使得 Elon 为什么离开这个 OpenAI 的一个比较核心的这个原因其实到 18 年的时候 Elon 就从 OpenAI 的董事会上辞职

当时呢他也给了一个体面的理由就是说 Tesla 因为也要发展自己的自动驾驶嘛他觉得业务会有冲突但实际上呢 Sam 觉得其实是 Elon 嫌弃这个 OpenAI 在发展路上已经掉队了落后于谷歌所以呢辞职之前呢 Elon 其实还提出来过就那时候他也不想当冤大头

他就说想把 OpenAI 拿回来归自己所有但是董事会都拒绝了这个提议意思就是你既然看不上想走那肯定不能免费给你对所以就是说到了这个 2019 年的时候就那个时候 Elon Musk 已经相当于他们当时最大的这个金主已经从这个盘子里面撤资了

那那个时候呢这个他们就发现他们必须要去找下一个大金主所以在 2019 年的时候呢 Sam 就认识到就是如果要发展真正的 AGI 就是说人工智能那不是 10 亿美金 20 亿美金 30 亿美金能够搞定的事情所以他这个时候要找的是一个非常稳定非常大的大腿那要改变这件事情最

根本的一点就是他要找这个大腿是一个商业机构那就必须要有商业上的合作或者是收益别人才会跟他去合作所以在 2019 年的时候呢这也是 OpenAI 在发展历史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今天我们在看就是怎么把技术跟商业能够去结合的一个好的就是法律实体也好公司治理结构也好的一个矛盾点吧

所以在 2019 年的时候呢 OpenAI 在它最上层的这个非一定机构下面下设了一个子公司这个子公司是可以用来作为盈利的当然这个盈利的是有一个限制的也就是它的股东的最终的收益不能超过最早投资额的 100 倍那在这样的情况下呢他们就引入了微软作为他们的一个接替这个 Elon 的一个金主

当然微软进来呢也是也是一个生态玩法因为微软有自己的云嘛所以他说这十亿美金里面其实我有一部分是用云的资源去置换的因为你不管怎么样 OpenAI 还要问我买这一幅部分云的这个服务就相当于我净投资并没有十亿美金那么多哎呀我都有点为亚马逊可惜你说 AWS 其实是他们最早的股

竟然就空手拱让给了这个微软对所以你看这些科技巨头的玩法也是很有意思的就是 AWS 当时在全球有的最多的机房最多的客户它的这个发展前期发展来看势头比这个微软我记得微软当时有段时间是处于

绝对下风的点它那是一个 turn around story 吗也不是 turn around 我们只能说微软在销售能力上真的很强包括它在跟这些新的玩家去构建自己新的生态系的时候也很强所以你看对微软来说它也是在构建自己的生态系因为只有像比如说 OpenAI 它的用量

它的模型用量越来越大的时候其实这个时候微软只要借着 OpenAI 去获客就可以了它都不用自己再去做一个一个这个公司的销售所以对它来讲的话去扶持这些能够有望有一天长成参天大师的这些早期的小树苗也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对我一直比较好奇啊就是大家通常的认知都是 OpenAI 其实是一个非营利的机构包括 Sam 一直号称自己也不拿任何的一些好处嘛对吧但是呢同时呢他现在又在很积极的做所有的这些你刚刚提到的商业化的合作那怎么把这个商业化和非营利结合在一起呢他是设计了一套怎样的机制然后这个机制真的有效吗

对 我觉得就是我们今天要问的一个问题就是这样的机制真的有效吗就我们简单来讲就是 OpenAI 今天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比如说一个正常公司的董事会和管理层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这个公司的盈利而且大部分公司的董事会里面其实最主要最核心的玩家是这个公司的管理层比如说 CEO CFO 这些角色

但是在 OpenAI 的这个 case 里面呢他们是完全隔开的就是说 OpenAI 的董事会它的目标是要让这个 AI 发展的更安全更普惠并且呢 OpenAI 的董事会成员是不参与下层的那个就是盈利性公司的具体运营的

所以这里面的区别就在于今天你有一个管理层是独立的然后你的董事会跟管理层完全没有关系然后你的董事会希望的方向跟今天管理层希望就每天在让这个公司去产生价值的这群人两边是冲突的

所以这个也就是今天我觉得 OpenAI 遇到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吧所以在 23 年的时候这个矛盾就集中性的爆发了嘛但爆发以后的解决方法就是今天 OpenAI 的董事会和管理权其实都已经统一在 Sam 自己的手里了

对所以伊利安呢就离开然后自己最近又创立了一个新的这个 AI 安全的公司那就是说当你的理想和你的商业走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可能就需要你去做一个妥协这个妥协不是说大家来中间做中和有可能就是你或左或右那如果你想走更多的商业化包括现在微软在整个公司的话语权越来越强的时候

但我

但我们也不得不说啊就 Sam 还是一个在商业上非常有手段的人因为就在几天前上周的时候苹果大涨对吧一天暴涨 7%是历史以来就是最大的单天涨幅就是下跌完三个点马上涨回十个点对然后然后大家就在想就这里面到底就是传递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其实也就是最近 OpenAI 的一个发展就是 OpenAI 跟苹果达成了一个

合作协议这个比较有意思因为苹果背后还有谷歌但是呢这一次苹果等于跳过了谷歌选择了 OpenAI 我跳过了金主爸爸我还选了一个新兴的新晋小网红对吧

就是不要刘亦菲要一个小网红那种感觉然后这个小网红还很有意思它还是 Microsoft 最大的干扰子所以你看这个家族网络特别混乱因为就像孙老师说的 Google 每年那个 Chrome 它因为要就是 embed 在 Apple 的 iPhone 里面就是出厂设置里面每年要给 Apple 交 200 亿美金的费用所以

所以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呢 Google 也有自己的这个大模型对吧但是其实在这样的关系下 Apple 仍然选择了 OpenAI 作为它第一个大模型的这个合作方这个其实是把 OpenAI 抬到了一个更高的位置了就等于我背后既有微软还有苹果对然后从微软角度来讲呢它肯定是

喜忧参半我觉得喜的地方呢就在于说因为最后这个就是 OpenAI 的所有的模型都是在微软的云上面去做的嘛那如果苹果能够因为苹果的你想 iPhone 在全球 22 亿的这个用户那你想这些人如果多来用这个调用这个付费的大模型的话那他的这个云的服务量和这个使用量就会大幅上升嘛所以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好处

那 U 的部分呢就是我觉得最早就是微软其实是想把 OpenAI 束缚在控制住的技术的这个领域里面的就是它对 OpenAI 的定义肯定就是说你还是在技术上在大模型这件事情上不断在

就是做得越来越好然后在商业上呢你就成为我的一个嵌套方然后我帮你去做产品化我帮你去卖然后帮你去做售后服务然后你是站在我背后的那个人但是 Sam 呢

对对对我觉得

这个可能也是就商业合作上面的一个点吧就比如说你跟另外一个国家谈判也不能单边谈判总是要多边谈判然后才会有更大的这个 bargaining power 对其实双方都在做更多的布局对对我不能只掉在你一棵树上对因为毕竟这个东西对微软来说还是一个稀有参半的事情嘛

那另外一个比较 tricky 的点呢就是其实微软也有硬件而且微软呢也想做自己的 AI 硬件就 AI PC 嘛我们今天比较熟悉的那苹果其实也在做它的 AI 硬件就是它的 AI iPhone 但这里面两边又会有一些有一些对 博弈吧因为这里面其实 OpenAI 是里面非常大的一个杀手锏就是谁能嵌套 OpenAI 别人没有 OpenAI 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商业上的加分项

那现在就是我不管用 PC 还是用手机我背后都是 OpenAI 对其实是的但是这里面呢就又有一些更 tricky 的点可能在技术上我们也可以做更深的探讨据说呢就是因为毕竟微软投了 OpenAI 那么多钱然后 OpenAI 也 run 在这个苹果的 cloud 上面所以它开放的更多它可以看到 OpenAI 的源代码

但是这点肯定苹果是看不到的所以他可能在做欠套的时候比如说他的那个 Bing 那个 Search

就是

就是 Google 自己的 engine 就它那个 search engine 就它你打 Google 然后 search 一个东西它那个搜索的引擎是不对外开放的但是搜索引擎是一个特别耗时耗力难度很大的东西然后微软的那个 Bing 的搜索引擎呢是对所有第三方的搜索就是 2C 的搜索产品是开放的这个也是它赚钱非常赚钱的一个业务

那今天呢就是其实拆 GBT 也是可以直接跟这些搜索引擎去合作就是说我直接给你提供一个接口然后你接我拆 GBT 但是微软是不允许这件事情发生的然后微软甚至说我提供给你加了拆 GBT 的搜索引擎和不加拆 GBT 的搜索引擎我在收费上有巨大的差异

是这是他们当年为什么要花巨资占 49 个点的时候可能内部都想清楚的东西对对我觉得这个就是一个入口之争就是谁有更大的商业探索商业合作的可能性谁把谁包掉了你说是未来

这个面向消费者的软硬件结合一体还是说可能就是背后的那个对吧 search engine 对对就是你到底一定一直要做那个背后的技术提供方还是你自己要慢慢的去往前走我觉得这个可能是其中很大的一个一个博弈点吧当然你看现在这几方都在博弈的就是进合的关系那我觉得你其中一个很大的点也在于谷歌因为其实谷歌

就是 AI 里面最大的这些大公司最大竞争对手就是谷歌所以他们去扶持 OpenAI 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打压谷歌的因为谷歌现在大模型也好然后它的这些就是就是各种大模型其实最早包括它的一些基本的理论都是谷歌提出来的但是它现在只能在谷歌自己的生态系里面去做应用所以其实我觉得有一点

共同的东西就是说大家有一个类似于共同的敌人因为他很强那我觉得这场仗就很有意思嘛因为后面肯定还会有更多的一些玩家拉到这个战场如果我是谷歌我是肯定不会希望这件事情就有你们几个主导的我肯定也会去拉我 partner 包括你刚提这个事情的时候我也想到那 Meta 这类的广告公司其实谷歌跟 Meta 都是个广告公司

对 MATA 也做得很好嘛就 MATA 现在的策略就是开源大模型对吧现在硅谷很多人觉得开源大模型才是真正的未来所以就是就是大家其实都在

做自己都在赛跑自己的赛嘛然后就像你说的就是原先还是一个技术的问题就大家要做技术之争现在已经变成一个商业的问题了就越来未来再往后推可能越来越是一个技术结合商业的问题那后面就看谁能够在这场 AI 大战里面成为最终的受益者然后变成是你觉得会最后是英伟达吗

就是说随便你们怎么斗你们斗我就卖水人然后我就在背后看戏对还有很多 Elon Musk 他的 XAI 不是最近也刚融完子吗然后他也是一个商业奇才吧我觉得他是一个商业和技术的 boss 的一个奇才所以我觉得这种变量是很多的但是我们想我们也不能完全说清楚这个未来会怎么变化因为这个可能就是毕竟我们是个消费博客

对我们已经很努力了但是我们其实比较感兴趣的不管商业也好 AI 也好到最后就是一个商业的故事在商业故事这件事情上其实手段不管是在 AI 还是在消费里面这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想说就是 AI 的战场可能已经从单纯技术上的争论到了今天已经进入一个真正商业化的战场了对那你知道最近其实 AI 股是涨得特别好的对吧包括英伟达然后大家都觉得说这个五年三十倍堪比去炒币对吧但是呢也有一些票其实最近的表现是差强人意

这就提到我们后面会提到的这个 Lululemon 我觉得最近大家应该看到很多新闻都在唱衰它吧因为可能这种东西就是盛极必衰可能再过个半年前哇大家就会说 Lululemon 就是运动之王但今年呢其实它整体的这个股价下调了应该将近 40%最近有 35%一方面是当然有各种原因导致啊那中间的背后呢又有一个神奇的人物叫做这个 Chip 薯条哥哦薯片哥薯片哥哈哈哈哈

然后就是薯片哥呢其实跟奥特曼有一样的经历就是他也被赶出了董事会然后我们就在想呢这两个人其实截然不同但是呢他们也在这个商业社会上成就他们也是非常有影响力的 CEO 但是呢都曾经经历过这样子一段经历

所以这个背后是不是也代表了这些可能是股权上治理上的一些点以及说他的商业股市又是按照什么样的方向在发展对我们声明我们还是一个讲商业本质的一个博客所以我们从这个 OpenAI 到了 Lululemon 我自己的感觉是说这些就是我们本来是想说去看看为什么这些创始人在

不同的阶段会被赶出自己的公司而且都挺成功的你说其实 Elon Musk 之前也被赶过的对乔布斯也被赶过对吧就是其实你会发现你们一个很大的点我觉得是这些人的个人追求和公司是大于公司或者跟公司的发展方向是不完全符合

就比如说 Sam Altman 他其实有很多自己个人的追求他是希望把 OpenAI 做成一个大的生态系的他不是说我在 OpenAI 这条驱逐舰上活得很好就行了我还得有这个整个航母战群呢对吧那这个航母战队里面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

就是利益的纷争我们叫 conflict of interest 但是他就是一个对这种 conflict of interest 的包容度极大的一个人就已经大到就是可能违背一些商业逻辑了但是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所以他不可能就是只关注我这个驱逐舰我这个 OpenAI 火的好不好我是要把 OpenAI 发展成一个舰队的那这个野心也好这个对于这个公司初衷的这个违背也好其实跟很多人的价值观是不符的嘛

那 Chip 也是就 Chip 倒不是说就是他有多大的野心而是他对这个公司的关注在这个公司已经是可能几十亿美金的时候还在关心他的实名愿请价值观还在关注他的文化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消费品创业者他需要坚持的一些品牌的文化品牌主张的精神但是呢又被一个非常商业化的这个管理层董事会互相拉扯

对对而且他特别大嘴巴嘛他在 13 年的时候还在那说就是我的这个瑜伽裤不是给所有人穿意思就是你我只能给一些就是特别 fit 的人穿他们说他当时想到 Lululemon 就想到有一个 icon 是一个女生叫 Ocean 然后 32 岁到 35 岁然后年入 10 万美金订婚然后有着非常好的健身习惯每天要健身一个半小时然后穿 Lululemon 我那天

我那天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我觉得这个画面感是非常强的对而且你不发现没发现就是以前他是靠这个起步的然后等他作为一个大的公司的时候一点都不 inclusive 然后一点都不鼓吹这种多元的文化然后特别是在前两年美国就是这么政治不正确的情况下 LGBT 对风靡对他还能讲这么些话我也挺佩服他的对所以你就可以看到就是

他追求的那些东西可能跟当时罗莱曼自己的轨道已经发生了偏离了所以他也是慢慢地淡出或者说被赶出了董事会当然他的这个故事里面我觉得也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玩家的因为就像我们刚才说的如果说 Sam Ultraman 被赶出董事会是伊利亚在里面有很大的这个

一个推动力那它的一个很大的推动力就是一个美国非常著名的消费基金叫

安红资本 Aven International 也是一个就是我们今天可能比较熟悉的像那个 OlaPlex 就是美国的那个洗发水也是他们做的他们做过很多非常重要的 case 在中国呢他们也做过那个就是你知道那个金壳席曼斯床垫吧哦那是很远古的记忆对很早那他进入中国其实还挺早

对对对那个那个那个那个 deal 就是他们做的收购然后在前两年的时候 81 卖给了高磷然后然后他们把这个钱又拿出来又去投了瓦嘎斯

所以现在瓦尔加斯是他们控股的那瓦尔加斯的这个不断涨价这件事情是要投诉一下是要投诉一下所以你看他还挺对的就是 Lululemon 跟瓦尔加斯还真的是一体一个吃一个穿的对对对然后他呢是很有意思他跟这个 Lululemon 的结缘是有两段就是投过两次然后退出过两次然后都是就是赚得盆满钵满

第一次呢是在 05 年的时候因为 Dulu Lemon 其实是 98 年就创立的一个品牌只不过最早的时候呢他就是用他这种特殊的技艺因为当时 Chip 的经历也比较丰富嘛他是个游泳运动员铁人三项

对然后你知道有运动员穿的那个泳衣他的那个粉线方式跟别人不一样因为在水里你阻力要小然后贴肤啊所以你可以看到他的那个瑜伽裤也特别贴肤其实是来自于他对泳衣的灵感另外呢他也在日本生活过一段时间然后就把日本的那种纺织技术给引入到这个瑜伽的面料和瑜伽的粉盒上面所以他是最早做那个外粉的就是

就是瑜伽裤你看以前我们的裤子肯定不可能有外面粉线但是从他开始这个瑜伽裤就是在外面粉线所以这些都是他的一种就是多元的生活的经历给他带来的

一种产品的创新力吧所以他而且他在 Dayward 呢他就想用 Starbucks 和那个优衣库的方法做指引点就他并不是说因为即使你今天看到像什么 Monclair 像 Candle Goose 啊他其实有很多分销渠道的但是 Lululemon 是没有分销渠道他只在自己的专卖店里面销售跟优衣库是一样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呢他就用这种比较独特的

价值观比较独特的产品然后比较独特的销售方法呢就在他的这个加拿大那个地方就是建立了一些自己的影响力了

直到 05 年的时候其实那个时候我觉得这个 Chip 他其实是很早就发现自己并不是一个最完美的 CEO 的人选所以他在那个时候他已经觉得说他是需要一个外部的合伙人帮他一起去支撑这个公司未来的发展的对 就到 05 年的时候这个公司已经在他的麾下涨到以美金作为销售了其实挺不容易

挺不容易的而且他是一个一点都不懂财务供应链这种运输啊就是这种运营方面他一不感兴趣一窍不通纯喜欢卖货对就纯对这种可能货品货盘是有自己的一些理解的然后他就引入了第一次引入了这个 Event 就是暗红资本啊

然后那个时候呢他们也谈了一个很特殊的一个交易结构就是安红并没有控股因为一般来说像美国的这种我们叫做买断型基金叫 Buyout Fund 他买一家公司是一定要买到控股的因为不买到控股他对这个公司其实没有话语权然后怎么退出怎么运营其实他都

他都说了不算就说白了你想刚刚我们提到这个微软占这个 OpenAI 那个盈利主体 49%他们占个 48%说白了你只要没超过 50%吧这公司还是这个原来这个 CEO 的对就是本质上你买先时也好 48 也好 49 也好

都没有什么区别就是你不能阻止他跟苹果合作对所以我们从投资的就是这个这个这个有一种专业数据角度来讲就是这种叫 significant minority 就是就是

就是不控股的大股权其实是一种非常差的交易结构因为你又占了非常大的股比又投了好多钱但是你又对这个公司其实本质上是没有话语权的但是 anyway 就当时他们从 chip 手上就收了 48 的股权当时的估值呢是两亿美金不到

就是整家公司就拿下来了压了一个比较好的价格对压了一个比较好的价格然后后来呢就是他们的运气也比较好因为 06 07 年当时还是就是 08 年之前的那个经济的泡沫期嘛然后那个时候就是你想他们说 06 年圣诞节在纽约送礼物都是送 LV 的所以第一大家很有钱然后第二个呢大家也开始慢慢把那个 as leisure 就是

就叫做运动的日常化变成了一种新的这个潮流的趋势然后 Lululemon 就是里面最好的一个就是你可以穿着 Lululemon 去上班所以这种就是一个他就 right on 的这个这个这个就开始赶时髦了赶上这个时髦

然后到 07 年的时候呢 Lululemon 就上市了就 IPO 了然后也发的挺成功的然后就是因为他当时 ride on 的这个 Trend 然后再加上呢其实 Evan 在投了之后还是做了一些事情的这个也源自于就是 Chip 真的是不大想做就是日常的管理他就让他们给他介绍了一个比较好的 CEO 对然后这个 CEO 呢是一个前瑞布的一个高管

反正挺常见的一个做法对对对就是你你一个 PE 进来以后你从这个大公司去招一个高管嘛然后这个高管进来的这个就是玩的这个手法呢这个 playbook 其实也是非常 typical 的就是他就是帮 Lululemon 在各地开店

那这样的一个好处呢就是从 05 年头到 07 年上市的两年期间里面他们在美国啊在很多的这个国际市场上都开了店那你在那个年代其实电商还没有就是冲击那么强嘛所以你开一家店你就会多一个收入多一个利润啊

所以这样呢全面就是在上市前把这个收入和利润一下就冲起来了并且还有了一个很高的每年的一个增速 07 年上市时间点也挺好的因为 08 年就进入危机了对你可能就上不了了对吧所以这些卡点呢都做得不错然后就是到 09 年的时候呢安红就把所有的 48 个股权都卖掉了然后你猜他大概在这五年时间内赚了几倍

10 倍对 赚了 8 倍而且这个还是经历过这个 08 年的这个周期对 而且它是在 09 年靠的 09 年卖掉的有可能 09 年那个股市才刚回来呢它没回来 11 年才回来所以说他们也很早就退了对 所以这个他们

所以这个我觉得也是就是 PE 的一个纪律性它是因为有自己的这个存续期的感觉第一个你经济基金都会有存续期嘛一般我们的这种一级市场基金都是五到七年的存续期然后第二个就是说肯定我觉得 09 年那个时候他们会觉得还不如割肉呢因为赚的也足够多了那我也不知道这个未来股价还会不会跌得更惨

所以我觉得这个退出其实是非常考验一个基金基本供和硬实力的一个指标吧所以 anyway 他在 09 年的 6 月份就把所有的 48 个股权都清盘了

那至此呢就是安红跟这个 chip 之间薯条哥之间呢其实没有什么关系就是在明面上没关系了对对对然后安红呢已经撤了对但是呢这里面还留了一个小小的这个小故事吧就是他当时介绍的那个瑞布的那个高管在 IPO 之后的不久就辞职了

然后当时呢其实 CHIP 还不想让他走因为第一个是 CHIP 也找不到临时找不到合适的人因为他自己又不想管公司嘛然后第二个呢就是公司刚上市他会觉得说这个时候 CEO 就换了是不是给市场传递一个特别不好的信息所以他们那个那个就是那个大哥已经完全不在公司出现了他们还得给他继续发着工资明明意义上他还是 CEO

就我觉得这个可能也是我们提到就是说创始人跟董事会他之间通常会有的一个分歧就是如果我从这个公司快要上市的角度其实董事会会做一个理性的决策就是让大家先不要把这个消息释放出来这是一个利空对吧然后呢我照常花工资就行

但是呢如果从一个创始人的角度当时这个薯片哥就很看不惯啊就是这人不来上班还天天领工资那我这个含辛茹苦代代的娃怎么被他这么搞对吧我要去揭发他所以这就是当时他们先埋下的一个很大的这个冲突对然后后来呢就是他们也不得不就是这个人走了嘛那公司总是有人得有人管他们就把那个星巴克以前的那个一个高管给叫过来去管公司了

然后呢这是这个人呢在公司管了大概五六年然后期间呢就是数片哥原先呢还就是美国每年有季度会嘛你需要上会跟这些投行的分析师啊研究员啊去做一些交流他之前还上会他后来慢慢就不上会了可能就是大嘴巴会瞎说对然后他就完全对这个公司的经营管理

没有什么执念了然后这个新的 CEO 呢又非常想掌权所以他其实有意无意第一在拉拢董事会第二就是在这些华尔街的这个分析员面前他会去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所以呢慢慢慢慢到 13 年的时候呢这个矛盾就进行了一次终极的体现

这里面有几个 trigger 一个就是说其实之前在他的一路领导下就是两人没有矛盾的原因是股价一直在涨反正增长掩盖一切嘛对 而且对 Trip 来讲他其实就是要这个结果他就希望有一个好的人能让他的财富不断增值然后这个公司能够在符合他基本价值观的前提下往前发展其实其他的不是很 care 的

但是到 13 年的时候呢第一个是他们当年的瑜伽库发生了一次很大的召回就是因为这两个原因然后第二个呢就是因为 Chip 自己大嘴巴就在外面说我的瑜伽库不是所有人都能穿的然后这个当时就造成了非常大的政治的舆论危机对 舆论的这种政治不正确

然后董事会也有了明确的这个就是就相当于一个借口吧可以把他从这个董事会主席的这个位置上给赶下去所以呢在 2014 年年底的时候呢 Chip 就被也没有被赶出董事会但是他就被卸任了那个董事会主席这个职务

就是还是公司最大的个人股东但是他已经不在这个董事会的这个里面然后他说我还看到一个小的就是小新闻是说他自从不在这个里面以后他发表原谅就更加自由了哈哈哈哈

他就可以乱说八说他说不然的话我就天天受困于此对但是当时还是就是首先他被赶出赶下这个董事会主席这个职位不是他自愿去做的是被赶下来的所以他也很不爽嘛然后再加上他当时还是这个公司 30%的股东就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股东那这里面就会造成一种权力的博弈就是他其实按照他的

这个股东的股数来说他其实是也是很大的对吧我可以指派可能三个董事会席位但是而且我理应当这个董事会主席但是从治理角度来讲从当时整个董事会跟他的这个就是对抗来讲他已经不占明星了所以这个就会造成一个就是董事会跟股东的之间一个分歧然后这个分歧很难解决因为谁都不想服输那这个时候呢

就安红又进来了然后安红进来呢就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是什么呢就是当时 CHIP 大概有 27 个点的股份也是单一最大股东了然后安红就说呢我买掉你一半的股份然后用现金买大概是 8.5 亿美金左右我把你 13 的股份就买下来

买下来以后呢我们两个是这个公司前两名最大的外部股东然后呢我进来以后呢我把董事会里面他本来有十个人加上 CHIP 一共十个人然后呢他就说我跟其中包括 CHIP 在内的六个人合作然后把四个人赶走然后我自己再委派新的董事进来并且我自己有两席能够进来我就把这个董事会重新改组了

该做以后呢第一个好的点就是他其实从股东的股数上面也把 CHIP 的影响力给削弱了因为如果 CHIP 仍然是 Centr 的股东其实这个很难在董事会上让他完全闭嘴或者完全不给他任何权利但第一个呢他也把他的股东

这个股份数给削弱了第二个呢安红作为一个专业的投资机构进来去重新改组这个董事会其实也会站在一个更客观然后更专业的角度他当时为这个董事会引入的一些新的董事就包括像这个 Google 和 Facebook 的高管然后 Tesla 的高管因为当时到了 13 年的时候当时 Lululemon 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要做电商

所以就是在对的时间对把相应有有经验的人能够引入进来因为而且他做他要做电商其实他就要做自己 consumer data 就是那种客户数据的这个电子化嘛这些都是 TeslaFacebook 和 Google 做得非常好的地方

所以实际上他是站在一个更专业而不是说我是来跟你搞宫斗的因为我是要赚钱的呀对吧我是理性的人就是你们你们都是带着感情在在的出事所以他就是当年他在二一四年的八月份接掉这个股份的时候其实就是带着这个完备的这个改组的董事会改组的计划进来对就是安红把这个

董事会这个重组了以后他后面呢其实还找了一个新的 CEO 是在 18 年进场的然后这个新的 CEO 其实还是原来 Safara 的前 CEO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就是安宏在做这个布局的时候同时也在安插自己的管理层

对然后当时他就提出过一个概念就是因为当时 Lululemon 其实已经是一家上市公司了嘛一般来说其实 PE 机构是很少去碰上市公司的他一般在一级市场去投一个项目然后再让他上市

但是当时呢就安红就说其实他发现当时美国很多的这些二级市场公司也需要用一级市场的方法去做改造那这其中就包括他进来改组董事会然后他进来帮这个公司招新的管理层其实都是非常典型的一级市场的这个做法然后他招的这个管理层呢其实也是一个就是非常能懂 PE 语言的一个人就是我们以前我在美国做那个 PE 的时候

就我们会有一个自己的 CEO 和 CFO 的一个库因为其实就是当时的那个安红他们的那个就是主管这个项目的这个老板就说过一句话我就说得非常好

他就说 PE 的使命是什么 PE 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投资人我要的是在阶段就是你这五年里面我要你最好的发展曲线我要你最好的这个 financial return 但是你五年以后这个公司到底是一个五十年的公司还是一百年的公司可能我并不知道我只是进来去去去去去占你一段曲线的这个成长所以你找到一个能跟 PE 对话的能够在五年内把它的这个

股价做到最好的这样一个管理层业绩做到最好的职业经理人对这个就是 PE 最需要的但是这个人他可能跟 founder 创始人天然就会有分歧的对就天然就是不是一挂人的他也不一定就能把这个公司带到一个 50 年 100 年的伟大公司

但是这个就是 PE 的赚钱之道所以说就是我觉得安红其实也很有意思他在 19 年就是疫情之前就把他又把他那个 13%的股份全部卖掉了又很纪律啊对对五年一退对五年一退五年一退然后他这一次呢是赚了大概三倍多三四倍的样子吧

因为这个已经是二级市场的一个公司了嘛体量已经比较大但其实五年四倍对于一个 P 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战绩了但是呢好巧不巧

就 Lululemon 在 2020 年疫情爆发之后由于它之前大量投入电商它长得非常好就是即使疫情了它仍然有这个 20%的年化的增长好像都没有退在高点对它就没有退在高点然后后来就有人会去有记者会去反问他们就说你们会不会觉得可惜就是你们首先这个公司你们已经陪伴了 15 年了对吧

然后你们上一笔可能你们也再等几年可能会更好对吧然后这一笔也是你们可能等个一两年你们就会更好但是你们都没有退在这个公司的高点然后当时这个安红的人就说过说了一句话我觉得对我来说印象深刻他就说就是就是他说我们就是退出就相当于我们切断了一个气球的线

就是一个不断增大的气球的这个线大概就是说我 let it go 对吧因为这一就是它继续在长大我也控制不了控制不了了就是我只能就是在它小的时候我还能控制它的时候我让它慢慢长大但它哪一天要飞走它已经大到就是要飞走的时候我也就不留恋了这话很像是那个育儿理论的哈哈哈哈

就万事万物对吧就是小孩长大了对那你万事万物你到后面你发展成什么样就是我这根线也是要剪断封镇要剪断你看那养小孩跟养一家公司也很像的呀对吧但就是说你确实对为他的长远考虑吧

你不能在短期搁它一段时间我觉得这句话特别的惨就是就是很多人就是你说实话如果你作为一个基金的管理人你自己有很多的利益在里面你会觉得说我如果晚退一年我就从四倍变成八倍我肯定还是会觉得很可惜的对吧但是从他角度来说他就说当气球已经大到我拿不住它的时候就应该及时放手这是一个很好的一个嗯

一个艺术它其实是一门艺术就是有一个自己的一个松弛的度不是我每一分钱都能完全站在高点所以我们看到就历史上真的能够赚钱的人他也不是都退在高点但是他因为他的纪律性他对于长期一些事情的这个度的把握其实他能在相对周期里面赚到很不错的回报对就是他其实就非常明确就是说我进来的进局是什么中局是什么

我能赚哪一段的钱我是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的然后等你这个

真的长得很大我抓不住你的时候我也不死命去抓你我觉得这个还是一个挺有意思的一个哲学对然后就是 Cheap 其实很有意思就是他自己啊其实还投了不少钱在 Emer 上面然后 Emer 这个公司呢其实就是安踏花了不少钱收购的这个狮族鸟的木狮族鸟的木公司啊

就有种我一气之下反正我觉得 Lululemon 也就是被你们这些管理层搞成这样了我再去找我觉得很喜欢的公司对吧然后我在里面反正我已经变成亿万富翁了我再去投一些公司所以它其实变成了这个运动圈的一个大佬但是我之前也看到就是说事实上

他离开 Lulu 以后他也想做自己的牌子但是就完全没法再复制这个 Lulu 的成功了所以很多时候品牌的这个成功啊它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就算同样的人换一种做法他的理念都是一样的然后操作手段可能更加娴熟他还是完全没法复制当年的这个成功的这个故事了

对的静静我们其实聊了这两个不同的这个案例啊而我在想说从你的角度来看你觉得就是

什么才是一个非常好的创始人呢因为我就会有一个疑问就是当这个公司不断地往前发展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通常创始人跟这个公司的这个大董事会他总是会有意志上的分歧而且这个东西是天然的你没法避免只是有些公司摩擦特别大所以导致这件事情赶出董事会这件事情发生了有些可能大家是在一个平衡的博弈当中

那作为一个很好的 CEO 特别是他如果变成了一个上市公司的 CEO 他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呢我觉得这个问题首先要问这个 CEO 他到底想要什么我觉得对于 Sama Ultima 来说就是控制权对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对于 CHIP 来说其实他要的就是钱就是谁能给他带来更大的 financial return 就可以了所以你看在这两个里面的解法是不一样的对于 Sam Ultima 来讲你是没有办法说什么通过引入外部的这个新的血液新的董事或者新的跟他不一样的一方去跟他达成一致的没法和解他没法和解嗯

但是对于 CHIP 来讲它就可以通过像安红这样专业的机构理性的机构然后引入一些火水然后把这个矛盾把这个火能够浇灭所以我觉得其实每个人是不一样每个 Founder 创立公司包括他个人的诉求是不一样就像你说的他在公司慢慢发展越来越大的时候他肯定要让渡一部分权力出去的只不过他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让渡而已但是

到最后我觉得还是这个 founder 要问自己就是说他希望得到的东西是什么然后再用相应的方式去找到适合他的这个董事会的解法也好或者管理权的解法也好我觉得这个应该不是一个就是一个统一的答案我觉得

对我们聊这一期我自己的收获就是原来大家听到这个被赶出董事会都感觉是一个非常负面的事情实际来看呢这件事情首先它就有存在的必然性第二个是呢被赶出去的人还都挺厉害的

所以也不是说他们有多蠢被赶出去而且我觉得 CHIP 被赶出去绝对是个好事因为这公司如果在他手里霍霍可能绝对不会值几十个 billion 美金所以被赶出去他也不一定是坏事对吧这个还让我想到很有意思就是当时因为其实 Elon 也是被赶走的然后大家就说非常感谢那个赶走 Elon 的人因为这样子才能让他做了开始做自己伟大特斯拉事业他如果只是在他那个当时的那个公司叫什么

PayPal 里面他可能只是变成 PayPal 的一个口房的人了啊所以大家都非常感谢那个踢走他的人对所以说呃

我们只能说就是说这些关系包括乔布斯对吧这其实是一个更早更经典的案例之前因为这个理念的不符啊因为要提出下一代的产品啊这个不为当时这个保守董事会接受啊就是我觉得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我们刚才说的一定是会有冲突和理念的这个冲突的

但是到最后我觉得还是说第一个这个董事会是不是有更好的选择就像当时苹果董事会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对吧包括像这个 OB&I 当时也没有更好的选择所以他不得不妥协于还得把 Founder 找回来另外就是说这个 Founder 到底想通过这个公司实现什么样的个人的目的我觉得这个是大家只有能够契合才会有再往下走的可能性

对然后最后我其实还是很期待未来的 OpenAI 会往哪个方向发展因为 Lulu 其实反而是一个比较清晰的路径了因为创始人早就已经不在了然后职业经理人他会带动他的方向往前走

但是 OpenAI 现在看似在 Altman 的这个更好的管理下走向了非常顺利的商业化包括跟苹果的这些合作但我总觉得有另外一层隐忧也在笼罩这个公司不知道会把它带到哪里然后问题是也没有人在监管它又会影响文明的一些发展所以这个公司后面的这个它的一些经历的事情我觉得会是特别有意思

对因为其实创业本身就是一件很混乱的事情就是我觉得说实话没有混乱是不会有机会的但是就像你说的因为他做这个事影响面比较广然后确实一个公司我觉得

我觉得从基本理论来说就不管你这个创始人的目的是什么你有内部有一些权力的斗争和相互的 balance and check 是很重要所以这个确实也是我觉得 OpenAI 未来需要面临的一些很大的问题好呀那我们这一期播客就到这里谢谢大家收听谢谢拜拜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