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15.两大“公园”的近况和我的播客收听口味的转变

15.两大“公园”的近况和我的播客收听口味的转变

2020/2/28
logo of podcast 播客评论

播客评论

Shownotes Transcript

打破播客的第四面墙,发表个人的主观的播客评论。机械朗读,评论互动和阅读完整文字内容可以前往同名知乎专栏。 欢迎搜索加入知乎“播客圈”。 我在前面的文章里用了不少篇幅写过我听“日谈公园”和“黑水公园”这两大“公园”的经历和我对它们的评价,我有说过它们中一个是我最主要听的播客,一个是我最喜欢听的播客,我也对这两个播客节目分别有过比较严厉的批评。这篇主要是说说我看到的这两个播客的近况和最近我的播客收听的口味转变。“日谈公园”的近况 “日谈公园”在我批评它时,我依然认为它在播客届做得很成功。直到有一天不知道在哪里看到有人说它的播放量不如从前,我打开“喜马拉雅”才意识到这个问题,近半年左右播放量下降得很明显。当然,在“网易云音乐”等其他平台,“日谈公园”的播放量还是比较平稳的,没在“喜马拉雅”下降得这么明显。这里只使用“喜马拉雅”的数据,因此可能是播客自身的问题,也可能是平台的问题,我无法给出准确结论。我只根据“喜马拉雅”的数据和自己听节目的经历说一些看法,如果有不同观点,欢迎讨论。 “日谈公园”在春节后复播的几期节目播放量不高,这个我是能预见到的。春节期间有几个大家都在关注的热门话题,这个我在之前的《阿坑:10.播客听单——春节期间收听的播客节目)》中说过。后来,其他话题热度退去,全国上下一致抗疫,疫情的话题维持了很久。关注疫情的“播客温度”活动让中文播客在全网曝光了一把,给不少参与的播客带来流量和关注。但是参与较晚的播客在我看来就有点“炒冷饭”,一方面这个话题持续触动人的神经之后让人在一定程度上脱敏失去了兴趣,另一方面大家都被关在家里也确实很难聊出新鲜的内容。“日谈公园”没有参加这个活动,不过复播后的第一期节目里也差不多都在聊这个事情。这后面的几期,一期是“跟宇宙结婚”的班底聊足球,一期是对谈的新节目,最近一期是和过往一起有些重合的美国旅行经历。除了对谈新节目,其他几期对我来说都听得挺好的,尤其最近一期虽然是聊过一次的旅行线路,但是李叔发挥“傻白甜”的人设将节目氛围带动得很欢乐。不过对于其他听众,我可以想想这些节目可能会不合胃口。聊足球的这期节目下面就有很多说口音难听的评论,和代播“三角龙”那期一样,都是对主播不熟引发出问题。 出乎我意料的是“日谈公园”春节前三个月左右的节目播放量平均在五万以下,而这之前的播放量一般都有十到二十万。我在这段时间一直是跟着听下来的,没有明显感觉到节目和之前有什么变化。所以,如果让我说问题根源出在哪里,我是说不出的。但是,回过头看这期间的节目,还是能够看出一些可能影响的因素,诸如:连发了几期和wework合作的商业节目以及其他商业推广节目、在主节目转发了几期新系列的节目、还有上面说到代播“三角龙电台”的节目和发了一期足球节目。这三类节目加起来恐怕能有十期,在三十期节目里站到三分之一,如果像过去一样在其他日常节目中发表可能整体影响不大,但是密度过高或许就有了影响。 再说说今年“日谈公园”旗下新开启的三档新节目。“说归说”是李叔主持的访谈节目,到目前一共更新了三期,我听了前两期,第一期的嘉宾是老舅董宝石,第二期的嘉宾是香水专家庄卉家。第一期我还挺感兴趣的,因为老舅毕竟是火过一把的公众人物,而且他的想法和给公众的印象似乎不太一致,所以听他的表达会比较有意思。第两期感觉一般,我对香水没什么兴趣,嘉宾之前在节目中做客过一次,所以并不陌生。第三期的嘉宾不认识,话题又是我不懂的当代艺术,所以没有听。当然,节目都有自己的价值,不符合我的喜好不代表节目不好。 另外两档新节目中,“天地无用”是3000老师主持的节目,主要聊的是动漫和日本文化,“日谈物语”是淼叔主持的节目,主要聊的是日本案件和日本文化。这两档节目我听得不多,所以不好评价。“天地无用”在春节复播后连续日更了二十多期,几乎每期聊一个影视动漫作品,不知道说得怎么样。淼叔的节目我原本是挺喜欢的,不过单独开一档新节目后,也是在聊日本,使得两档新节目都在聊日本。对我来说,偶尔听一期关于日本的节目可以长见识,但都是日本的节目就会非但消化不了反而要腻味了。当然还是那句话,我不感兴趣但其他人可能感兴趣,我丝毫没有否定这两档节目。 “黑水公园”的近况 “黑水公园”最近几期节目的播放量也有一定下降,不过没有“日谈公园”那么明显。“黑水公园”近十期的播放量只有一期超过了十万,而在这往前的节目播放量普遍在十万到三十万之间。春节复播后更新的前两期因为是远程连线录音效果不太好,这导致播放量低还好解释。春节前的几期我听了感觉都是不错的,但播放量却没超过十万,这个才是不太好解释。 “黑水公园”昨天发的最新一期节目没有再远程连线,所以录音效果回去了,不过开头加了个广告。这个广告只在“喜马拉雅”的节目里有,其他平台的节目没有。“喜马拉雅”的这期节目下面昨天显示是关闭评论,所有人都和我被拉黑一样无法评论。今天再去看,“关闭评论”的提示没有了,重新变成只有我不能评论。节目底下能看到几条留言,不过数量相和以前相比少得多。在前一天,我的推测还是因为是担心节目里有广告会收到负面评价,所以关了评论区。今天看到一些评论,所以我现在也不敢确定是平台问题还是播客的自主操作。“喜马拉雅”平台确实是存在不少问题,像评论区的回复和点赞常常要两天以后才有通知。 回到“黑水公园”的这期节目,片头的广告和关闭评论区对播放量可能会有影响,现在评论区开放了,加广告的影响应该还会有。再说些题外话,这期节目我看金花在很卖力地推广,他倒是能联系上和互动交流的,我加微信加群都十分方便。我原先因为评论被拉黑,如果去找他或许可以沟通解决。我没找他的主要原因是我一直认为艾文是主理人,金花只是被邀请来的人,虽然和艾文是很好的朋友,但不是“黑水公园”的管理者。“黑水公园”在各平台的发布账号都是“赵艾文”,所以想当然地会让人觉得和这个播客的矛盾就是和这个人的矛盾,不应该麻烦其他人。况且,我的评价确实和金花以及“黑水公园”节目无关,发表的地方和评价的对象都是艾文的另一档节目。 我的播客收听口味的转变 我在《阿坑:2.我的2019喜马拉雅年度收听报告)》写过,年初收到2019年度报告时,榜上很多节目在上一年的下半年已经不听了。所以虽然上榜,但不一定都是喜欢和推荐的播客。从去年年底到现在,我的播客选择又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关注的播客数量增加和听过的节目越来越多,一些批量制作和没那么喜欢的节目需要被舍弃掉,空出时间去听真正喜欢的节目。这也是我没怎么听“日谈公园”的三档新节目的原因,如果是去年这个时候,关注的播客还比较少,我肯定是出什么听什么的。我舍弃掉的主要是灵异、案件和盘点类可以批量制作的节目,这类节目和我的生活关系不大,听不听对我没什么影响,像“跟宇宙结婚”的各类盘点节目,以前是全都会听的,现在就会选择性收听。我现在会倾向选择一些有思考的或性格气质与我接近的播客节目,不过太有思想性的和偏文化类的节目我还是无法接受。 这里再插播一条“怡乐电台”的近况。“怡乐电台”原本是计划今年要在全职化和商业化上更迈出一步,在原有的“粉丝会员”基础上引进新的主播成员、调整节目结构、增加收费节目,不过年前被“喜马拉雅”下架,后来又遭遇了疫情,对他们的影响应该不小。“怡乐电台”在简介里写的是“播客青年团体”,他们的主播人数确实不少,有大约八九个人,虽然不是一起录音,但对我来说是已经很难认全了,熟悉的可能就两三个,再引进新的成员,我认为可能不太明智。调整节目结构和增加收费节目我倒昰支持的,这样可以更好地按个人喜好选择收听。像我可能就会放弃灵异、案件和女性节目,收听他们的其他节目。 最后再说一下我最近比较喜欢的三个播客。“老talk消息”,我把他们在过年前的几期节目都听了,了解到这个播客其实是有一定历史的自媒体,节目比较有思想性,我个人更喜欢后面“隔离日记”的形式,前面的常规节目邀请陌生嘉宾几个人一起聊天,内容信息太过丰富,不如后面的一家之言内容完整清晰。“芥末章鱼”,前几篇就介绍过,节目的内容和风格都符合我的口味,有一定思考深度,虽然是闲聊也能学到一些东西,因为历史不断但是我才刚发现没多久,所以还有一百多期历史存货可以听,这也是我提高了播客节目选择标准的一个原因。“金汤力电台”,一个服装设计师和一个音乐人主持的播客节目,整体风格平和接地气,一半音乐节目一半日常节目,聊天聊得放松,背景音乐选得也很放松,歌单设置是播客中难得让我不选择跳过的,推荐尝试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