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整个雕塑给我的感觉就是融合了 fetish 恋物癖被客体化的女性的形象和在这个数字文化下被塑造出来的一种非常极端的审美的视觉语言
我感觉这种猜想也确实像是切中了这个作品的要害就是这种表演者观众与他们所处的空间和设备之间的一个非常动态同时也非常紧张的这么一个权力关系
我觉得这也是对那种现代社会中身体归训机制的一个隐喻就我们在不同的场域里面身体如何被归训然后那些引导我们采取特定姿势的日常器物也在无声中塑造了我们的行为范式
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工作理应要把它再往前推一步去想说为什么大家会对这种 look 有一种探讨在我看来这种探讨其实可能有一部分追根溯源会回到东方主义下对中国人或者是亚裔的刻板印象当中
大家好,欢迎收听 Bubble Wrap 泡泡纸,我是佳怡我是兰,我们是在伦敦和洛杉矶学习生活工作的艺术策展人
在这档节目中,我们分享艺术与生活中被泡泡纸保护的珍贵时刻和带给我们捏爆泡泡纸一样感觉的解压瞬间。本期我们要聚焦一个最近在中文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讨论的展览事件,那就是瑞典艺术家 Anna Woodenberg 在上海油罐艺术中心的亚洲首展《超级经济舱》。
展览已经于 2025 年 3 月 20 日开幕当天的装置表演作品引发了极大争议我也是在小红书上面看到了很多艺术媒体人和一些博主对于这件作品的表演进行的一些讨论这件事情也成为了当下艺术圈社交媒体和大众文化交汇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所以我们这一期就决定来聚焦一下这个艺术事件在进入讨论之前呢就先快速的带大家梳理一下这个事件的时间线以及艺术家的背景与创作脉络首先这位艺术家 Anna Woodenberg
其实是我一开始就比较关注的一位艺术家因为他在欧洲有很多露出了已经然后在英国也有过首展在阿尔巴扎瑞士的巴扎也有过一个展览的表演的这个展出
他是 1982 年出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今年 43 岁然后他的创作的雕塑的部分其实很多都是围绕自我物化身体与商品化之间的关系展开的所以
所以他的作品大多数也在探讨现代社会中个体如何在社交媒体和消费文化的双重夹击下,主动或被动地将自己塑造成一件可销售的产品。其实就是我们现在在很多流行媒体上面会看到的对于自我的一种商品化。
包括很多欧美明星的一些审美的趋势和很多的对于医美啊或者说对于潮流文化在数字时代和消费主义的影响下是怎么塑造了我们现在的这个个体和个体的真实性
然后它的代表性的一些雕塑在其他展览中看到的就可能不是这一次有关它的展览的主体但是它其他的作品可以看到它是以高度性化的女性身体作为主体的然后那些像是 Medicine 像是假模特的那种女性的身体搭配着一些工业化的家具日常的物件与一些消费社会的象征元素就比如说 Crog
他的雕塑其实你会看到很多人物他是穿着 crocs 和一些那种塑胶的就不知道为什么在网上突然火起来的这种时尚潮流是莫名其妙的对莫名就 crocs 就火起来了之前有段时间因为我记得高中的时候在美高我就看到很多人会穿 crocs 但是没有想过它会变成一件时尚单品
是都只有什么医生然后那种就是那种它属于一个非常怎么说在特定场合和就是非常休闲的一个东西然后包括其实很多比如说 leggings 这种
对,而且我感觉在加州那边你应该会看到就是所谓的白女的那种健康时尚的运动风潮流,瑜伽裤,然后 sport bra,然后可能再来一双 crocs 或者说是运动鞋之类的。
然后他也会在作品里面让那个 Mannequin 举着一个自拍杆作为一个可能就是这个雕塑的那个人物正在进行的一个动作但是这个动作又非常的匪夷所思就是他是高度性化的然后
它的整个雕塑给我的感觉就是融合了 fetish,恋物癖,被客体化的女性的形象,和在这个数字文化下被塑造出来的一种非常极端的审美的视觉语言。是的,而且我觉得蛮神奇的就是我们也会在 shownos 里放一些之前作品的图,这次我们因为想要聚焦这个新的作品就不会,
把他之前的作品一一的给大家讲但大家可以看一看就我感觉他在 2016 年做出这样的作品还蛮有意思因为我感觉就现在直播文化不管是在中文还是英文的就是外文的社交媒体上这种 streaming 然后这种文化这么盛行的情况下好像这种就是他在作品里描述的这种现象就变得更加的无孔不入
就是不管你是在什么样的文化环境中好像就是大家都不断地在去找一个会吸引眼球的点一个会爆的点然后这些会爆的点很多时候反映到女性的身体上它可能就是一些在这种审美潮流下所谓最潮流最潮流的东西或者是最有就是这种性吸引力的东西
但是这种东西在被剥离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环境之后你看起来它就非常非常的荒诞对而且其实我在 Netflix 上面之前还会追一个
卖房子的房地产综艺叫做 Selling Manhattan 之前是 Selling Sunset 就是 LA 的一群非常 glamorous 就很 amazing 的那些姐姐们然后她们如何卖房的这么一个综艺然后里面我有感觉所有人的妆容每天都是非常的 on fleek 就感觉她们阴影打出来像是假人一样像是被 CGI 捏出来的然后呢她们那个胸就是圆滚滚的
然后也会让我想到 Cardassian 家族他们每一次在社交媒体上的亮相都感觉不像是一个 real life person 除了 Cardassian 我前两天还在看就是说每年 Vagala 然后他们要挤进这种非常非常神奇的装造当中然后他每年都会去借他喜欢的裙子来穿但这些裙子很多时候对他的身体有很大很强的要求
然后就是要穿很紧很紧的素身衣才能挤进去然后甚至穿进去之后都不能走路因为那个裙子就是没有丝毫的弹性但是好像就是还是大家在非常大程度的歌颂她在红毯上非常耀眼的那一幕然后这种行为也被视为就是很美很美的行为
其实我感觉包括很多时尚杂志或者说是一些时装的那些 wrong way pieces
给我感觉就是这不是正常的人体可以做出来的动作就凹的那些造型有一些就比较怪异但是莫名其妙的会在网络上给人一种景观或者说是会受到很多关注的感觉然后我觉得 Anna Woodenberg 的作品其实也有在刻意的去
放大这一点因为他的很多人形雕塑的姿势感觉他们是处在一个非常不舒适的状态就是他扭曲到我感觉就是如果是一个真的人在做这些动作的话他可能会感受到窒息
我觉得他也是在去刻意地重现这些消费主义文化和数字媒体下的这种对人的异化和物化,然后去让观众产生不适,因此来可能去再更深度地思考一些我们这个时代是怎么把人塑造成了一种另外的样子。
对,那他早期的作品其实还是,就是他没有把这个设备,这个 device 的部分强化的那么强,但是慢慢的他就变成他的作品里面不是用假人来代表我们,而是他真的做出一个相当于规训机器一样的装置作品,然后这也是这次超级经济舱的作品的原型。
是的,然后这次在有贯展出的超级经济舱这件作品是一个装置表演项目,这件作品其实是最早在 2023 年纽约的 Maredis Rosen Gallery 首次亮相,当时它这件作品的题目为欧陆式早餐 Continental Breakfast。
后面他又以类似的形式在 2024 年亮相瑞士的阿巴走然后此次在上海油罐的展出呢他其实是用了 2023 年做的四件雕塑他的形式其实也一大程度上模拟了他 2023 年首次亮相的这个 setting 这个形式然后我现在就是以
语言的方式给大家描述这个展览大概的形式是什么大家也可以去收脑子里面看一下这个展览的现场的图片就可以看到可被表演者激活的这个雕塑作品被放置在了一个像候机厅一样的场域然后油罐呢它是还原了它的那个低矮的天花
压缩了空间所以你进入这个展厅就仿佛进入了一个让人窒息的写字楼层就感觉其实很多的写字楼层它的天花板就是我会想到我小学的那种信息技术教室的那种天花板有一些还会破洞你知道吗是它那个板子可以推起来
对那个板子可以推就是那种感觉也很让人窒息可能因为那个灯光也是比较偏冷然后围绕着这四件雕塑的是红色的可伸缩带和人流引导杆就是在机场公安检的时候大家能看到的划分人流的那些东西然后
它会引导观众去进行一些队伍的排列所以其实整个展厅就有点像是机场安检点这种场域它雕塑的那个形态其实就有点像是把机场后机厅的座椅医疗设备或者等工业设计的元素杂揉在一起形成的一个这样子可以 contain 可以容纳
身体然后迫使身体形成某种姿势的容器所以说这个展览的开幕表演也是围绕着表演者如何进入这些容器来激活雕塑的这样的一个形式展开的
对的,我第一次我记得我看到这件作品就是在 Tabazzo 的那个展览上面,当时因为在国外的社交媒体上就感觉当时非常火,大家都在讨论这件作品,也是我第一次注意到这个艺术家。
我就记得当时我们下面也会讲到他这次在上海的这个激活的这个表演嘛那我就记得当时感觉他是人和这个机器相互配合的这种感觉因为像兰刚刚讲到了就是他整个的这个装置作品他是要迫使这个人进入某一种姿态然后这个姿态往往都是非常奇怪的姿态要么就是
你看起来他就是很不舒服就像有点像妇科检查那种就是你会把自己的隐私部位暴露在大众面前的或者是有一些感觉像性挑逗意味的这种姿势在这个里面然后当时就是会有很多因为巴授是一个义博会嘛所以他当时边上会有很多人走来走去就在这个场合当中形成一种就是
第一次给我看这个东西的时候,我的感觉并没有接下来我们会提到这次的这个环境是什么样的,但是我就是想说第一次我看到这个作品的第一感觉是,在做这个行为的表演者是挺 vulnerable 的,因为就感觉他被围观了,有点像就是在看一个路边的那种表演,或者甚至有点像在看动物表演的感觉。
所以说其实在巴奏那个场域这件作品的表演者没有让你觉得他们是有很多权利的因为巴奏的人流比较的复杂大家可以走来走去或者是选择停留在这件作品的前面导致可能就是在巴奏的时候那些表演者的感觉更多的像是被观看的那种客体的存在吧是
这次油罐的感觉表演者的权利其实这个权利的游戏我觉得会更明显因为观众被非常的有秩序的引导在这个场域里面然后我是采访了一位亲自前往开幕现场的朋友然后呢他就观看了整个表演嘛然后我就询问了他的经历
其实还蛮有意思的就一场表演它的持续时间约为一个小时观众是需要排队入场如果去过油罐那个展厅空间的朋友可能会记得它是一个很大的圆形展厅嘛然后它其实只有一个入口然后
观众排队入场的时候就会进入到这么一个空间所以它是有一个被检验的过程秩序感就会很强整个流程也会让人想到你在机场要过安检的那种感觉然后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表演者和观众之间其实没有任何的语言交流的表演者只会通过手势进行引导
我的朋友就和人群一起缓慢的移动然后每位观众其实他能看的表演的时长是不固定的因为这取决于你在队列中的具体的位置如果你被归纳为一个 group 里面就一个队列里面然后过了十分钟那个表演者可能会选择将你引导出去所以有些人可能只能看十分钟就被引导出去了
但是我朋友比较聪明地选择调整自己的步调的节奏或者他注意到可能有一个队列要被引导出去了他就往反方向走看完了整个一个小时的表演然后因为它是四个机器嘛四个雕塑所以就是当一个雕塑前一个队列的人数达到一个限定的
数量之后表演者就会开始激活雕塑所谓的激活就是他开始进入这个雕塑的内部和这个雕塑进行一个融合然后他们是怎么进入这个雕塑呢就是他会爬上一个类似几节梯子一样的部分
然后手肘撑在前方的扶手上,臀部上翘,双膝弯曲,她的脚背是朝上的。所以整个姿势其实也是一个 hypersexualized 的高度性化的一个姿势。然后表演者是被打扮成了 OL 女性,就 office lady 的感觉,就其实很像日本职场的那一些装扮。
然后这个 OL 这个词大概就是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在日本普及的一个词最初是描述公司中从事行政文书接待等工作的年轻女性的称呼然后这整个装束就真的非常 OL 因为她们都身穿着深灰色的铅笔裙的成套西服
搭配的是黑色的长筒丝袜会穿黑色的尖头高跟皮鞋和白色的衬衫他们的发型都梳得非常的干练整齐就没有一根发丝是在空中凌乱的整个照片看上去就非常的干练
他们在进入这个雕塑的时候其实我有看一些视频就能感受到他们的那个衣服被那些姿势而撑开到不舒适的状态就是这个衣服形成的褶皱就是明显的感觉出这个身体在跟这个衣服做抗争的感觉而且我想说 BDSM 会
会让我觉得就是这些表演者进入到了一个很 vulnerable 但是观众其实又是处于一个比较漠然的状态我记得我也看了一些视频他在这个演出的过程中他还会就是当表演者进入了那个姿势的时候会有其他的表演者过来把安全带系起来就在他的手肘手臂的位置和那个腰上都会有安全带相当于把他们固定在这个椅子上
我昨天还看了一个也是参加这个表演的观众的小红书就我感觉他们对于怎么样被请出场有很多不同的猜想这个观众是说他和他的朋友一起去然后他注意到当你开始对这个表演发出质疑的时候你会想说他们是不是在
试图给我们制定一种规则然后让我们往这走往那走然后为什么要往那走开始发出这种质疑的时候表演者就会把他们请出去就我不知道他们的当时的这个演出的设计是不是这样因为我感觉这样会蛮难操作的
如果有那么多观众同时进来然后表演者一边要做他的演出的动作一边还要留意到说观众有没有注意到这个 power dynamic 然后要把这个最先觉醒的这部分人给请出去的话其实还是蛮难控的一个差异
但是我感觉这种猜想也确实像是切中了这个作品的要害,就是这种表演者观众与他们所处的空间和设备之间的一个非常动态同时也非常紧张的这么一个权力关系。
对,而且我觉得这件作品它构建了一个非常多层权力在交织的一个场域,就是它的这个排队机制和整个观众被引导进入空间短暂观赏后离开,就会让人想到高度化的控制,但其实他们观看的这个表演者的状态是一种他们表演者被这个机器所规训了的姿态,
所以说它这个 pilot dynamic 就也是在不稳定的一个张力中存在是让我感觉也蛮现实的就是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确实我们会处在各种各样不同的权力关系里面然后有的时候你是处于那个支配者的位置但是也有的时候你就是有意或无意的就被各种各样的人也好环境也好
做了这个支配的这个动作对其实这件作品之后在网上引起很大争议和讨论的部分是关于艺术家是否有种族启示的这个部分然后这个部分我们之后也会讨论但是我们现在可以先关注于这件作品艺术家的目的来对这件作品做一个比较初步的解读
然后先试这个作品的名字超级经济舱 Premium Economy 其实我最近对这个名字也挺敏感的因为要飞回国然后有的时候就是商务舱的那个价格又非常的高
昂贵然后经济舱又让人感觉到很不舒适我就真的会去考虑中间的这个超级经济舱这个档位你知道吗因为真的会很诱惑人是我也是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仔细想想我觉得在我们准备这期播客我在看你的准备的时候我也在想这个问题就是实际上超级经济舱
没有比经济舱就是没有比你坐经济舱要舒服那么多然后它只是通过一些软性的东西来让你感觉你好像有了一个升级就比如说它会给你商务舱的餐食然后会给你一些什么酒水之类的但是实际上那个座位的宽度只是宽了那么一丢丢丢丢
对但其实在一些就是长时间的那种航班类似从英国飞到国内我觉得超经它还是有一点舒适度的提升了因为它的那个脚板是可以伸起来的然后你的靠背也是可以往后靠一点点但是你不能躺平就是你是处于躺平跟微靠中间的这个位置可能是 45 度的这个位置
然后超经它常被营销为性价比之选嘛但是其实我觉得虽然说它看似赋予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权但是它其实也是一种消费陷阱就很多人可能会选择在一个昂贵的商务舱和一个较为不舒适的经济舱中间选择一个可能不是很舒服但也就是舒服一点的这个超经的选择是
我感觉这会让我会陷入一种更深的消费的焦虑吧是的就是我感觉这种策略其实也在消费的方方面面比如说当这个一个服务有几种选择的时候我们往往会选择中间的那一种甚至现在在很多画廊做这种艺术品交易的时候
也会挂一个很大的画,就是先给你画一个很大的饼,但是这个画本身就是确实很贵,然后画廊自己也知道这个画销售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它会有比它稍微便宜一些,尺幅小一些的作品挂在那,然后其实那些才是销售的主力,其实就是利用了我觉得消费者的这种心理。
对然后其实去想整个飞机的这个不同舱位它其实就是像一个容器去就是你选择你要用什么样的容器去容纳你的身体然后这个容器还给你分了不同的档位然后从可能不舒适一直到舒适我觉得这也是对那种现代社会中身体规训机制的一个隐喻
就我们在不同的场域里面身体如何被归顺然后那些引导我们采取特定姿势的日常器物也在无声中塑造了我们的行为范式但是我们其实是在一个无意识的情况下进入到了这样的一个权力关系里面
是,而且我觉得这个也在作品表演的这一部分有很大的体现,比如说他所邀请这些表演者,他给他们打造的这种 OL 的形象,包括这种把所有的发丝梳到一丝不苟,然后穿着不过膝的裙子,穿着尖头高跟鞋的这种形象,就是我觉得这些其实对于身体来说它并不,
不是一种天然和舒适的行为,而是一种为了达成某种形象而接受的某种社会的规则。就是大家已经认为,就是说这种形象代表的是所谓的职场女性气质,代表的是干练,代表的是这种非常有 power 的这种形象。那如果你想要有 power,不光,
你要有真正的能力和这种权利你还要 looks like you have power 你要有这种有 power 的形象才能够达到这个世界对你的这种认同对其实它这个题目的名字超级经济舱就明显地指向了这个消费陷阱那些伪身级给我们制造身份幻觉和积极压缩的这一些可能市场
会给到消费者的一些选择那其实生活中我觉得我们身边也都充斥了很多那一些变美的工具那一些工业化的产物让我们不断地在可能自然的美跟理想的美或者说是可以被塑造出的美之间划分了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层
然后也变成了那些自我规训的装置就其实我也是因为可能准备这期播客的时候有在想我贴假睫毛
这件事情我会觉得可能说我日常生活中的妆容有分就比如说日常去更多重要场合中的一个全妆中间还可以分一些比如说我今天有没有贴假睫毛我有没有做指甲我有没有化修容就感觉我自己也把自己的一个形象划分了很多很多层可以被划分等级的那种感觉是
而且就是其实我们生活当中有很多这种工具就是在 Anna Wittenberg 的作品当中这种大的装置肯定是一个做了艺术加工的让你一下子就能感觉到它好像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又不是一个那么自然的这么一个像一个巨大的怪兽一样的这种装置但实际上在生活当中她提出了一个概念
叫 quasi-functional 准功能性或者说半功能性就是说这个东西看上去有一定的功能性但它这个功能性是深植在消费主义和对于身份和对于这种象征物的商品化的这个过程当中的
我觉得这个就包括了很多的,比如说我们现在生活中就这种制造焦虑的这种工具,然后包括很多时候在营销的时候的一种手段,就比如说我最近因为马上不是要毕业,然后我妈妈要来参加毕业典礼,她前两天就要问我说要不要给你带点什么东西,我前两天就在逛淘宝和小红书,然后在看要不要买什么东西让她带过,
然后就突然刷到了很多很多的各种各样的广告都非常令我匪夷所思我有看到就说比如说各种各样的衣服也好或者说就是那种运动类的衣服也好或者是内衣类的衣服也好有很多我听都没听说过的概念或者是标准就比如说你穿一个内衣或者你穿一个运动类的衣服
或者说你甚至不会直接的去想到这个问题或者说你甚至不会直接的去想到就是说
它到底有一个什么样的 look 而是可能比如说在你穿的时候你会想到说要贴合我的身体然后给我的运动达到一个最好的效果但是当你进入了这样一个商品化的模式的时候就会有一些奇怪的功能出现比如说骑行的那个裤子它是一个短裤嘛然后它有个背带然后背上来
我发现在淘宝上逛的时候,很多商家会把骑行的短裤的腰做得越来越低,然后把上衣的腰做得越来越高。他们的宣传就是说这样更贴合身体,然后你在骑的时候会让你整个的气动性会更好,就是你更符合什么流体力学的这个关系,然后会骑得更快。
但是实际上就是它也会让你在女生的身体腰更明显然后好像甚至会有一些人会追求说穿出来甚至有一点点露腰或者露起的效果但是实际上就是说它的这个功能性在你真正的运动的过程中给你带来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就是与其在这个上面多花精力不如就是说你多去骑两次然后就把自己的真的速度提高
一点,我感觉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试图通过消费,试图通过外界的这些支持来达到我们所谓的就是越来越 efficient,然后越来越多功能,然后越来越好的效果的这种过程当中,反而就会忽略你刚刚提到的实际上我们想要做的是什么,或者说现实当中什么东西才是所谓的自然的,或者什么东西才是所谓的
本来想要去做的那件事情的方向虽然就说扯的有点远了但是我就想说
从这件艺术作品其实往小了想它可以深入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中其实我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听了上期播客然后再接着听这一期的听众朋友们就是我在跟孙元聊天的时候上一期的艺术家孙元鹏宇他们聊天的时候也会有提到过这个 Anna Woodenberg 这个艺术家因为他们的逻辑就是孙元鹏宇的艺术逻辑是说他们希望
把生活中的一个简单的场景去推回到最基本的一个动作相当于把它拆解到最基本的一个状态里让观众代入去做这个解读然后他们就说他们在看 Anna Woodenberg 的作品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就是她是把
生活中你随处可见的场景但他不是把它简化到最简化而是他做了一个艺术或者有一些戏剧的加工一个捏合的过程然后让这种荒诞性甚至达到了一个顶
风充满了这种张力在她的作品当中也能找到和她们创作出发点的这么一个共鸣当时我记得我跟她聊天的时候我只觉得就是在这种争议性的点上其实 Anna Woodenberg 和孙岩蓬余还是有一定相似性的但是在准备这期作品我也没想到我们会连着讲这两组艺术家然后会觉得 Anna Woodenberg 的作品确实在这种思维模式上也是有这种
把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但是因为我们已经浸染在这个当中过久的时间可能不会轻易的能够察觉的东西跳脱出来然后放到一个完全脱离现实的场域当中让你意识到现实的荒诞性
对不过同时我也会去想一个问题就是说因为他的作品是用一种夸张化的手法去再现了一些我们现实生活中会遇到的一些情景
我就会去思考她的作品是批判还是在线因为她是使用了这种高度性化服从性极强的这个 OL 造型的女性身体来作为她的这个表演的主要的艺术语言和视觉嘛
我觉得作为一个观众而且这个观众群体其实是我们无法控制的群体是否会从这个作品里面产生不适感是一个需要有一点门槛的事情就是说你需要意识到这个东西是会让人不适的这件作品想要表达的东西才可以真正的被观众所理解
但是我就会去想到这件作品它本身能在社交媒体上走红并且视频被多次转发或者说是成为一个 TikTok 的热门的视频我觉得它的一部分的原因也是因为
他的作品是直指消费社会对女性身体的这个不合理的改造和其中蕴含的这个性支配但也是因为他利用了这一点所以才能在网络上大获成功他本身是一个视觉上服从于了当下的可能男性凝视的这么一个审美
对,我觉得其实我昨天也看到一个账号,他就讲说他觉得 Anna Woodenberg 的作品有点像一种算法艺术,
像很多现在的算法电影或者算法短剧一样它是完全通过比如说大数据支持下什么话题最受欢迎它就把这些话题和情节完全堆叠到一个电影或者一个电视剧里面然后让这个电视剧充满话题性从而在收视率上大获成功看 Anna Woodenberg 的作品其实她的视觉上面的这种
刺激点是完全踩到了大家在网络上会去背什么东西不管是刺激也好吸引也好向往也好但是你一定是会去点开看一下的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我觉得这种心理也造成了就是说他的作品的点击率会非常好
因为其实 Anna Woodenberg 的早期作品在她做像那个凯莱珊那种形态的 Madecan 的作品之前她很多作品是没有人形也没有这个表演的过程的包括她现在的作品其实你如果单算她是一件作品你不在
有行为表演的日期去看的话其实他的作品本身就是他的装置但是因为有了这些激活的人的形象然后才让这件作品我觉得是在我们的所谓的算法空间里面去
踩到了一些精准的点但是就像你说的就是他踩到这些点有多少是确实是引发了批判的有多少是带着一种有点偷窥这种心情去看到这件作品的心态我觉得还是有待商榷的
对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而且其实我在阅读很多 Ana Wundenberg 有关文章的时候很多人是这么描述的就是观众会以一个漠然的姿态观看这个表演但其实我觉得
在现场或者说你看到很多网络上流传的视频,大家不仅仅是默然,他们是拿着手机举着手机在拍摄整个表演过程的,然后我觉得手机在这里作为另外一个观看的打引号人,他作为另外一双眼睛,
我觉得他在这里不是一个漠然的姿态,我觉得手机和这种去记录下表演者整个表演过程的行为,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带有一定的权利在的,就是因为你可以在网上 distribute 去散播这个视频,
然后我觉得这种在网络上对于这个作品的讨论和它激起的一些社会关注也是这个作品的一部分就是它像是这个作品的第二次生命吧被观众重新塑造或者引起的这些可争议的点
我觉得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事情然后其实这一次在中国的这个表演它在网上激起了一大部分的讨论其实也是艺术家本人没有预料到但是我们还是值得关注的那就是对于艺术家种族歧视的指控
因为很多人看到了就是整个表演者的装造的时候注意到了中国表演者的眼尾至发际线处这里是被贴了胶带的然后他看起来就像是把眼睛往后拉细拉长了就真的很像是之前很多人种族其实亚洲人的时候会把手放在眼角往后拉长这个动作对的
所以说很多观众在这个语境下面是非常生气和不理解为什么艺术家要这么做,而且他们发现其实此前艺术家并没有对欧洲的表演者这么做,就在过往的作品里面。
是的就是这次作品的表演者因为他之前也有个公开招募嘛所以有白人也有亚洲人他们都统一对他做了这个处理但是在欧洲我目前看到所有的表演者应该都是白人他们就只是就是做了一个很精致的妆容并没有贴上这个 FaceTip
我们之前也有提到过就安娜乌登伯克她会使用很多那些伪功能性的或者说是对于我们现在的女性使用到的这些美的工具来作为她作品语言的一部分嘛就类似自拍杆美甲然后其中也包括了拉提胶带然后艺术家在之后她自己的一个陈述里面也有提到说眼部胶带的这个部分其实是提到一个整个面部提拉的效果但是
我觉得这个是有一点辩解程度在的因为其实我也去小红书上看了很多博主讨论这件事情的视频我觉得有一些人就是说的我觉得特别的精确就 IC Barbie 朱建军然后这是他小红书的 ID 然后呢他有个视频就讲到说演出者也向艺术家反映了交代可能会敏感这个问题嘛
因为我觉得就是可能作为一个亚洲人我觉得我们是对这种行为是非常敏感的但是艺术家却说我只想让造型看起来更 sharper 一点然后这位博主就提出了一个疑问我觉得真的是 so on point 就是艺术家敢不敢让一个皮肤不是很黑的黑人把脸涂成全黑呢
我相信他是不敢的但是他为什么敢让中国的表演者把眼角吊起来所以我觉得艺术家在这个情况下他虽然不是说可能 intentional 的这种 racism 他不是刻意的种族歧视而是他根本不在意这是一种 ignorance 漠然对就对他这个问题一点都不敏感
我们说他不是种族歧视的意思不是说他没有种族歧视而是说他给模特贴这个 FaceTip 他不是说带着一种嘲笑或者是嘲弄亚洲人的这种明确的态度
但是这代不代表他完全没有这样的态度我觉得并不是这样的就是说在我们看来就是这个艺术家他在做出这样的行为的时候尤其是他选择在上海场做出这样的一个决定的时候就代表着他其实脑子里是没有过这根弦的
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说在亚洲这个场合做这件事情尤其是当你在亚洲上海这么一个城市来做这个行为表演的时候是尤其的不合适的尤其是你是只是在这一场
先加了这么一个过程甚至它在之前都不是这个作品的一部分这个作品主要讨论的点也不是说大家会用怎么样的方式去比如说做这个妆容因为如果说你把它考虑做这个作品
非常成立的这么一部分的话那其实我觉得这个作品和他早期作品的不同也在于这个作品里面的这些表演者他其实妆容是完整的精致就是说他是一个看起来天衣无缝的样子而并不是要看得出比如说他有提拉的眼角然后有这个 face tape
因为最近确实这个 Facetap 非常非常的火是因为有一个女音乐人 Douche 她最近也有这个 Visible Facetap 的这个 trend 她在她的活动上然后包括在格外美的颁奖典礼上都把 Facetap 做成了她整个装造的其中一个部分她会有用这个贴 Facetap 然后
把 Facetip 后面绑在头上的这个绑带做成比如说珍珠然后做成这种珠宝的样子变成了一个相当于一种时尚单品和一种潮流也导致 Facetip 变成了最近在 TikTok 上非常火的这么一个东西我一边看这个其实我也一边在想就是我之前是我感觉我可能对这个方面确实是一无所知我甚至不知道有 Facetip 这个东西的存在
我也是 apparently face tape 在时尚界或者甚至是在 jack queen 他们做那种非常夸张的造型的时候是一个非常常用的造型工具但只不过大家一般来讲会把它用粉底液用遮瑕把它努力地遮起来让它成为这个造型当中的一个隐形的部分但是我当时是不知道这件事情的我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
我就在想一个问题就是说这种上提眼角的这种造型最近确实是非常非常火从比如说超模然后到明星然后到美妆博主甚至到路人大家都会追求这种 snatched look 整个脸往上走然后头背的很光然后整个人呈现出一种就是头盖骨往斜上方拉的这种形态我也不知道怎么形容但是
这种 look 这几年不是很火吗但是我就在想这种 look 它给人隐喻的意思或给大家带来的感觉公认的就是说它是精致然后甚至带了一些冷漠然后非常理性非常干练非常 sharp 的这种感觉但是
我们要不要往前推说这种感觉是哪来的呢就是我觉得这我们就可以回到说 Ella Woodenberg 自己在被很多的网友骂了之后她自己其实跳出来有回应这件事情可以给大家讲一讲她回应的一些部分然后我觉得还是有点意思
对我就是把它发在 instagram 这个英文的部分翻译成了中文然后大家对英文原版感兴趣的话也可以直接去艺术家 instagram 上面查看然后他的评论区也非常的精彩
他首先第一页就是说 Nothing I do is randomWhich I agree 艺术家创作中的每一步都不应该是随机或者偶然都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所以说其实每一个细节都可以被拿来 discuss 不过他这个开头
其实是想要去 justify 他用 FaceTap 这件事情所以说他在后面的几页内容就提到他为什么要用这个面部提拉胶带他是这么说的我一直对围绕自我物化的物质性抱有浓厚兴趣也因此逐渐将自我看作一个可以被反复建构的场域 A Constructed Side 我从侏儒 亚克力美甲 假发片这类日常用人
所以说他其实在说他为什么用了这个 Facetag 并且把这个胶带显现出来没有用遮瑕或者去遮掉,就是说他是想要揭露他的伪装和加工。
让我想到就是可能他其实在柏林我有看到过他的一件雕塑是一根手指他上面贴了一个非常非常鲜亮的粉红色美甲甲片然后你其实就能从这个工业化的美的工具和人的身体之间的缝隙看到出他的伪装和加工所以他其实没有想要演示这一部分是想揭露这一部分这也让我想到就如果你甲睫毛沾的不好的话
像手残的我就会露出那种胶水反光的部分这就是其实那种就暴露了它是假的的这个成分所以说艺术家后面又说到也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之中我开始尝试使用面部提拉胶带最初是在 2023 年的一次拍摄中亲自实践后来在 Tank 的表演中将它转化为一种表达手段
他是被那种面部胶带刻意拉扯出的假面的效果吸引的所以他决定在上海把他带入到这个展览中然后让他成为一种伪功能性的存在
后面他回到了这次事件所引发出的这个种族歧视的指控,他是这么说的,他说话虽如此,这件事情最终引发的方向让我感到遗憾,种族主义绝不是我希望通过作品触碰的话题,也不是我愿意卷入的争议,我并不想抹去任何人的感受,也不会告诉别人该怎么看或不该怎么看我的作品。
我始终相信艺术本该是开放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角度虽然在我的创作逻辑中使用胶带是有其清晰语境的但我也能理解它为何会引发某些观感对于因此感到不适或受到伤害的人我由衷地感到抱歉
所以他其实整一个对于这个事件的回应让我觉得他是在 justify 他是在维护自己使用面部提拉胶带作为艺术语言的这件事情而并没有真正的承认他自己的一个 ignorance
他自己对这个敏感话题的不关注或者说漠视是的他下面有一条评论嘛回应他这个道歉他就说这个道歉里面有太多的我为受到冒犯的人感到抱歉而不是说我因为我自己做了一个带有这种无知和这种种族歧视意味的作品但是没有把它考虑清楚
而感到抱歉我觉得他整个作品讨论的点就在于我们的身体是怎么被我们所处的文化我们所接触的这些消费主义的这些内容所给归训和改变的那其实 Facetip 确实如果你把它看作一种
TikTok 潮流现在非常火的这种外部改变面部表情的工具来讲确实我觉得可以算作被 Anna Woodenberg 注意到和
想要去表达的这么一个元素但是我觉得他掉入了自己的一个闭环陷阱的点就在于他其实我在看到这个 FaceTip 的时候我就会想到说他想要追求的这种冷静感秩序感和这种 Snatch Look 之间的联系
到底我们追根溯源的话,它有多少是来自于在欧美世界当中对于亚洲人的这种观感,就是说亚洲人普遍有这种相对来讲比较高的颧骨,然后面部轮廓比较硬,包括眼睛的角度比较上挑的这种 look。
但是同时伴随着他们对亚洲人的理解就是说循规蹈矩甚至是带有一些 exotic 叫做这种东方主义所描述的异域特征是一个甚至不近人情的形象的存在就比如说我觉得很典型的一个特
一个形象就是像刘玉玲 Lucy Liu 她在很多的影视作品当中的形象一个是她自己的 look 本身就是在西方社会当中那种 typical Asian looks 然后同时他们让她扮演的
角色也都是比如说非常冷面杀手或者是像那个致命女人里面那种非常有钱但是又非常好像玩弄人与鼓掌之间的这种富婆的这种形象就她天然的这种形象在西方看亚洲女性的
这种过程当中就带有了给他赋予的这种人的性格特点或者是行为处事特点上的意义所以很多人支持也不说支持 Anna Wittenberg 但是说为他去 justify 这件事情就是说这件东西已经是一个潮流很多化妆师在用很多时尚的这种场合在用然后包括现在 Dolce 她也在用所以 Anna Wittenberg 用是合理的
但是我觉得就是说你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工作理应要把它再往前推一步去想说为什么大家会对这种 look 有一种探讨在我看来这种探讨其实可能有一部分追根溯源会回到东方主义下对中国人或者是亚裔的刻板印象当中所以当你在用这种东西的时候
我觉得就是非常明显的 microaggression 我觉得整个的这个事件可以看作是一个大型的对他自己提出了这个问题的回应的现场就是他其实他的行为他制作这个艺术作品的行为也被他所接触的媒体
他所身处的环境给归顺了而他所身处的环境正是西方白人这种主流环境即便他作为女性的这个身份不代表他就不受到在东西方这个文化 dynamic 环境下西方看东方的这种落后的思想的影响对 而且其实我觉得这也是身为策展人或者说艺术机构还有艺术家需要考虑的
一个事情那就是作品的跨文化的适应性就是因为现在很多作品会进行全球巡展嘛包括大型的特定场域作品和像安娜乌登伯格这种还需要是 source 就当地表演者的这种行为表演作品
我觉得跨文化的适应性是一个非常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你的艺术作品的受众也是不一样的当你的作品到了一个地方的时候你是否要去考虑它的 side responsibility 它的这个场域的回应性它能激发什么样的讨论
我觉得这是可能艺术家和艺术机构在单独呈现这个作品或者说是去陈述这个作品的时候要再往后再多想的一步然后在这个情况下我觉得 slanted eyes 这种对亚洲人的刻板预想在西方语境中作为这种带有历史歧视的符号就是会在亚洲引起强烈反应的而且当艺术家在 Instagram 做出这个回应的时候
其实我们也看到了一个这个艺术家的意图和观众的解读中存在的这种解释权的不对等就是最终解释权是否是在艺术家的手中他作品的这个细节带来的这个对中国观众的影响他自己是在解释他没有这样的意图但是他被我们观众解读到了那是否这件作品他的这个
意图的存在是否合理而且我觉得其实艺术家的这种对于自己的无恶意的澄清他也不足以为他用这种符号而证明
对而且如果说前面还有我们要提到他创作的意图这种之类的后面就是他在座的回应我就觉得越来越离谱越来越苍白就是因为他在做了他 Instagram post 那个长回应之后我也是在小红书上追到这件事情就是他还有在他的 story 上面又发了一个别人拍应该是最近就是在过生日的时候
在中国的一块广告牌前面,他就非常明显地做出了这个眯眯眼用手拉眼角的这个动作。我觉得你作为一个也算是国际艺术家,哪怕可能这个动作本身在美国是一个非常广为人知的这么一个动作,我觉得即使是在欧洲,在整个全球领域里面,它也已经是被非常 established 的一个 racist,
的手势然后你还在如此风口浪尖的时候还能 po 出这样一张照片来足以证明你有多么的无知对于这件事情然后他后面还要再出来补一镜他说这个东西是我最近就甚至他说我发了一张照片之后我才意识到这个动作是带有种族歧视的意味的我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我只是为了
提拉我自己的眼角然后我是照着后面的这个广告上的这位女生的动作做的我就觉得真是离谱后面的那个是一个珠宝的广告我们也会贴在这个 show notes 里大家可以自己去看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展示珠宝因为他要把手所有的都展示在镜头前面所以他手必须要扶着脸大家也会看到很多卖珠宝的都会就是把手贴在脸上因为他要展示表啊
手链啊戒指啊这些东西所以在一个画里他必须撑着脸但是他完全没有做提眼角这个动作对完全没有真的好离谱我真的是我真的是觉得艺术家为了澄清自己真的是真的是把自己推下来一个又一个的火坑对是的没有澄清自己反而让自己越陷越深他的这个 PR 团队做得不够好我感觉
真的是,我就觉得这种事情,我觉得最简单的就是说你承认你自己,因为我们确实现在能够承认和能够认识到的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不管是艺术也好,还是整个社会 in general 的环境也好,是有很多很多的问题的。
你毕竟已经 40 多岁了,所以你并不是完全在比如 21 世纪的学校系统里面成长起来的,可能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就是会接触到这种 microaggression 的 content。但是我觉得被指证了之后,至少你可以就是说我接受我之前的做法是有不妥的,那我以后在这个过程当中会做出相应的改动。
我觉得这个就是一个确实你在这是栽了一个跟头那不代表就是说你以后一辈子都要待在这个坑里如果是不断地去抹这个行为的话其实我觉得这个艺术家他以后可能就是说不会做这个 exactly same move 但是他的 microaggression 还会在他作品的其他方面或者说在他就是行为处事的其他方面再次显现出来吧
他其实还是 come from a very privileged position 因为他处处的这种回应的行为都体现了他对这个话题的不敏感和他的漠视就是你发的这个 story 的后面这张照片其实就是一个就是会做一个牙疼的这个拍照的姿势这跟拉扯眼角根本没有关系而我觉得这件事情当中
我另外一个觉得非常神奇的点,当然了就是这个现在在油罐的这个展,还在展的过程当中,所以我不知道他们的 PR 策略是什么样的,但是油罐的方面是完全没有任何一丝声音发出来,至少我没看到吧,我没有看到油罐方面有就是任何的回应,其实他们对这件作品,
在开展之前我有看到很多的宣传但是开展之后还蛮安静的没有什么大的宣传的动作可能也是跟这个事件有一定的关系我觉得就是有关你选择这个艺术家来到中国我觉得肯定一部分是因为就是这个作品本身的价值一部分也是因为这个艺术家是近几年在国际上比较火的一个艺术家嘛
然后你选择他来到这里其实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我觉得一方面是你要去审视说这个艺术家本身他是不是有问题你作为一个中国的机构你理应就是要站在本土的视角去看这个问题看他到底有什么问题然后其实我觉得
很多时候机构也好这种相对 established 艺术家甚至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人也好大家会觉得说承认自己有错误或者说作为一个机构你有一个错的决定或者下了一步错的棋是承认这件事情是非常
一个是大家觉得这件事情丢人另外一个是大家会觉得这件事情会推翻他之前做的所有的事情但我觉得就是说在我们现在无论是从比如说 institutional critique 的角度还是就是说真诚的就是希望所有的机构也好让这个整个的环境越来越好的角度是需要不断地去更正我们的错误的因为我们之所以要让这件事情发生改变
就是因为我们过去的环境是有问题的,而这些机构,这些艺术家,他们是成长和根植在这样的环境里面的,所以承认你在比如说跟这个艺术家沟通的过程当中有这个欠妥的行为是这个机构责任的一部分,在我看来。
因为昨天我去了一个 talk 然后是在 USC 的 Pacific Asian Museum 然后这个 talk 的标题叫做 Pushing the Boundaries of Traditional Medium 相当于突破传统媒介的边界就是相当于他们在探讨三个艺术家的作品如何利用非传统媒介
来做作品然后这三个艺术家的这个非传统媒介包括头发 Adobe 那个土块就是夯土的那个土块然后包括了闪片就是 glitters 就是在这个标题的语境下就是说这三个媒介都属于
突破传统媒介的边界在探索新媒介的这么一个观点但是就是在这个 panel talk 一上来这三个艺术家就都同时讲到就是说在他们看来这些媒介不应该被归类为非传统媒介因为这些媒介只是在西方艺术白人艺术的传统下不常见但是比如说用
头发用动物的毛发或者用头发来做作品包括用夯土来做作品做艺术作品也好做建筑这种材料也好包括用 Glitter 来做装饰其实在比如说亚洲文化然后拉丁美洲原住民文化
甚至是比如说 glitter 对于小孩子在创作的过程当中,或者说对于这种 queer community 来说,它就是他们文化传承当中的一个传统,这也是他们如何在比如说年纪比较小的时候就能接触到这样的媒介,想到把这样的媒介用到他们的作品当中。
昨天我还蛮感动的一个点就是这个 institution 的代表的负责人他在最后做总结发言的时候他就有非常真诚的很多次的给观众和艺术家道歉就说他意识到他们在标题当中用到的这个 traditional
Medium 这个用词是不恰当的,是代表了一种所谓的西方艺术就是 Eurocentric 以西方欧洲中心主义看待艺术世界的这么一种继承的视角然后这个视角尤其是在讨论比如说这三个艺术家都是就是 Asian artist 和这种原住民的 artist 在讨论这种艺术的媒介的时候是尤其的有问题的
我觉得其实这种道歉因为它发生在这个 panel 的最后其实并没有改变这个 panel 当中产出观点的这个问题也没有完全的抹去他们之前选择这个标题的这个错误但是当你听到这样一个道歉的时候我跟我朋友去的然后我们在走出这个会场的时候还有其他的观众在问我们就是说他们最后为什么要道歉然后他们
道歉的这个点到底是什么我觉得就是这一个道歉因为它有一些反直觉的成分在所以它反而给这个问题本身带来了更多的关注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我觉得在很多人的心里就是说 established 这个用词到底为什么是 problematic 的可能很多人在想到在以后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能够意识到这个视角同时去避免这个视角的再次发生
对其实整个安娜乌登伯格的这个回应也让我们意识到有的时候无视的姿态其实我觉得比第一更值得警惕对
因为他的这个回应在某一方面可能会 persuade 幸福到一些人对于他的这个艺术作品的这个表现的美界的这个使用但其实他更值得我们去注意的说就是那种对文化的不敏感他的存在指向了这个社会还存在的很多权利上的问题或者说是某一些 privileged 的人群他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样的社会意识
是的所以说我觉得像你刚刚描述的这种很 wholesome 的道歉它虽然可能真的无法改变什么但我觉得它起码在一个 make world a better place 或者说 make the art world a better place 方面做出了一定程度上态度上的这么一个肯定对我觉得就是说把这件事情推动起来真的是需要至少就是不同的角度的参与者都能够参与到这件事情里面来
在展览这件事情里机构和艺术家就已经处于权力的高位光靠观众骂是骂不出一个结果的对然后上海有关安娜沃登伯格歌展的这个展期呢是一直到 2025 年的 6 月 1 日
所以如果有小伙伴对展览感兴趣也可以去现场感受一下然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然后他现在的展览虽然没有了表演的部分但是有显示屏在播放回顾他之前表演的这个影像记录所以大家也可以去现场感受一下他的机械装置然后可能像机场剪片口的这样一个氛围然后跟我们分享你的想法
嗯 是的那么今天的 Bubble Wrap 就到这里了也希望你能订阅我们点赞转发这期播客你可以在小宇宙 Apple PodcastOvercast 和 Spotify 听到我们的声音拜拜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