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太庙最初建于盛京(今辽宁沈阳),1636年皇太极称帝后下令建造。
皇太极追尊七世祖孟特牧为泽王,高祖父福满为庆王,曾祖父觉昌安为昌王,祖父塔克士为福王,并将他们的神主放入太庙后殿供奉。
皇太极没有追尊其祖先为皇帝,而是追尊为王,且没有上庙号,可能是为了简化祭祀体系。
清朝入关后,清太祖努尔哈赤、孝慈武皇后、皇太极以及配享功臣费英东、俄义都的神主被迁移到北京太庙。
顺治皇帝追尊多尔衮为皇帝并将其神主升附太庙,是因为多尔衮在顺治朝前期的实际统治中功勋卓著,且其地位权势已相当于皇帝。
多尔衮的神主被移出太庙是因为顺治皇帝在亲政后,因政敌的告发和政治需要,撤销了多尔衮的皇帝封号,并将其定罪为谋逆。
康熙皇帝被尊为‘圣祖’是因为他在位期间的文治武功极为显著,且雍正皇帝需要通过尊崇其父来证明自己即位的合法性。
清朝太庙中供奉的皇帝神主数量没有遵循天子七庙制度,是因为从雍正时期开始,新皇帝即位后都会给予上一代皇帝百世不迁的待遇,形成了惯例。
乾隆时期对太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是因为清朝入关后并未对明朝时期的太庙进行大规模改建,此次修缮是清朝历史上最大的一次。
清朝太庙中供奉的功臣包括费英东、俄义都、武勋王杨鼓丽、忠义公托尔格、昭勋公图赖等,共计13人。
清朝没有建立皇帝宗庙迁祧制度,是因为从雍正时期开始,新皇帝即位后都会给予上一代皇帝百世不迁的待遇,形成了巨大的历史惯性,且清朝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大臣不敢提出异议。
参考文献: 《清实录》 闫凯《北京太庙建筑研究》 佟悦《清盛京太庙述略》 傅公钺《清代的太庙》 姜舜源《清代的宗庙制度》 陈晨《清代升祔制度的形成与运作——兼谈宗庙礼制中的成案传统》 张小李《清代皇帝宗庙庙数制度探析》 张小李《清代皇帝宗庙神牌升祔制度述略》 张小李《清代对皇帝宗庙迁祧制度的背离与回归》 张小李《顺治朝多尔衮神主升袝太庙浅考》 北京太庙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