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城市有事嗎?EP138 | 【雨神的眼淚】如何以都市計畫防範淹災,國土計畫又將帶來什麼質變?

城市有事嗎?EP138 | 【雨神的眼淚】如何以都市計畫防範淹災,國土計畫又將帶來什麼質變?

2024/12/19
logo of podcast 城市有事嗎

城市有事嗎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威翔
瑞轩
Topics
瑞轩:我观察到近年来台湾极端降雨事件频发,强度和频率都在上升,水患问题日益严重。这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我们需要重视并积极应对。此外,短时强降雨不仅会导致城市内涝、交通瘫痪和财产损失,还会引发山区土石流和山崩,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并造成农业减产,影响粮食安全和物价稳定。因此,水患的危害已不仅仅局限于财产损失,更涉及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需要我们从多角度进行综合考量。 针对短时强降雨,气象局也更新了豪大雨的标准,以更精准地反映极端气候的变化,并提升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在都市计划层面,我们应该采取非结构式减灾措施,例如限制高风险地区开发,引导适度开发密度,促进防灾设施配置(避难空间、防洪设施等),提升城市防灾能力,并在低洼地区设置兼具排水功能的公园绿地。此外,保护生态系统也至关重要,因为生态系统本身具有自然屏障的效用,可以减轻灾害对我们的冲击。低冲击开发(LID)理念也值得推广,它强调在开发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留自然环境特性,运用透水铺面、雨水花园等设施,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淹水风险。 威翔:气候变化导致台风增多,强度和频率都在增加。2000年以来,台湾遭遇的强台风数量显著增加,例如那利台风就曾造成台北车站等地严重淹水,交通瘫痪。 在防灾减灾方面,《灾害防救法》是国家层面的上位法,指导各部门和县市应对各种灾害。都市计划通盘检讨办法也要求在都市计划中考虑灾害防治和社会结构。 国土计划法取代区域计划,提供更严谨的土地管制和规划指导,其立法目标是应对气候变化,确保国土安全,保育自然环境和人文资产,促进资源和产业合理分配。国土计划法将国土划分为城乡发展区、农业发展区、国土保育区和海洋资源区四大功能分区,其中国土保育区注重生态和自然保育,限制不当开发;国土富裕促进地区则以积极的方式应对环境风险,在问题解决后取消限制,促进可持续发展。 面对日益严重的灾害,我们需要找到与水患共生的方法,除了空间土地管制外,还要提升地方社会应对冲击的能力,并持续推动水患自主防灾社区和地方防灾市的培训政策,以提升民众防灾意识。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為何我們需要討論淹水?淹水是否僅是限定區域的災害?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的增長,水患所造成的威脅逐漸浮現 除了大家所熟知水壩、溝渠設施以避免洪災的衝擊 傳統都市計畫怎麼透過管制的方式協助減災呢? 那國土計畫所規範的內容將如何影響呢? 就讓我們一起討論該怎麼撫平這淚痕吧!

圖片來源:PEXEL 音樂與音效來源:YouTube音樂庫 主持人:王威翔、王瑞瑄 加入我們,與我們一起走入城市 歡迎追蹤FB「都媒工作室」粉絲專頁關注第一手城市議題內容 任何合作、問題,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