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80.除了雷军,小米YU7还有啥炸点?聊点不敢说的

V80.除了雷军,小米YU7还有啥炸点?聊点不敢说的

2025/7/3
logo of podcast 大小马聊科技

大小马聊科技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一苒
大卫
小丹尼
电动Emma
Topics
小丹尼:我认为小米SU7的成功,一部分归功于其聪明的市场策略,例如允许速汽订单转到SU7,这不仅解决了速汽Ultra的争议问题,还顺应了市场对小米品牌的高度期待。同时,小米SU7在设计和功能上都精准地抓住了用户心理,无论是男性用户对赛道性能的追求,还是女性用户对外观和防晒功能的偏好,都得到了充分满足。小米的品牌效应和雷军的个人魅力也为SU7的成功添砖加瓦。 电动Emma:我观察到小米SU7在营销上非常注重情感价值的传递,善于将产品特点与用户的生活场景相结合,引发共鸣。例如,通过强调哨兵模式在高危场景下的应用,以及对空间问题的巧妙优化和宣传,小米成功地将一些潜在的缺点转化为亮点。此外,小米还充分利用了自身在数码领域的优势,将许多创新性的数码玩法融入到汽车设计中,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大卫:我个人认为小米SU7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与法拉利相似的外观设计,以及相对亲民的定价。虽然在设计原创性方面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策略在初期能够迅速吸引大众的目光。此外,小米在产品细节上的创新,例如磁吸接口的设计,也体现了其在用户体验方面的用心。 一苒:我认为小米SU7的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小米精准地把握了市场需求,推出了一款各方面都比较均衡的产品。另一方面,小米充分发挥了自身在品牌、渠道和营销方面的优势,成功地将SU7打造成了一款现象级产品。当然,小米SU7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在设计原创性、技术积累和服务体系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不过,我相信凭借小米的实力和决心,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Deep Dive

Chapters
分析小米YU7的发布策略,特别是锁单破20万的成绩,以及如何巧妙地解决了此前速汽Ultra的订单问题。
  • 小米YU7发布策略成功,锁单量迅速破20万。
  • 巧妙地将速汽Ultra的订单转移到YU7,解决了保值率问题。
  • 抓住了男女车友的消费心理,外观和性能兼顾。
  • 大量运用磁吸设计,提升用户体验。

Shownotes Transcript

微小里的用户会觉得不公平我们兵哥理想我们早年怎么怎么先搞出这个玩意来你比我明明落后两三年谁管你呢老师怎么教你们考试主流就是作文术范文就是法拉利保守结你很好地学习了范文你这种优等生那不就如果基于一种好心造成不良的影响万一被封号了募解了得不偿失

大小马聊科技用独立视角聊科技热点

今天我们很开心请到老朋友依然聊聊小米预期和他的友商竞品们大家都说预期抢到就是赚到我先问问依然你抢到了吗没抢 抢了也抢不到我听说两分钟不付钱就是 20 个周以后了为啥不抢十年前依然会抢这不是依然老了吗 对吧我觉得我不行了这个感觉跟我也挺像的

当时我们上学的时候有一个自助叫比格披萨只要上一大盘鸡翅呢大家就一下都聚过去了就在那抢我十年前我记得在凯迪亚克工作的时候我在市场部嘛我那时候就抢过小米的新款手机

那时候我就发现它从包装到文案再到产品的 UI 设计方方面面其实它有很多满足中国的本地化需求的地方跟我以前买的 Motorano 机和苹果手机都不一样所以它其实带给我那个时候一种额外的价值

而且又特便宜所以我还拿着以后还跟其他凯迪拉克的同事们显摆当然他们很多都是上海的精英的朋友们和外地的精英朋友们他们都用着最新款的苹果他们大部分是不屑我的这种宣传的但我想我当时的那个状态可能是今天很多喜欢苏七喜欢玉七的朋友的那种状态然后我那时候还跟我在湖北的那个外甥连线他特别年轻因为那时候还高中生嘛我

我记得特别清楚的就是他跟我说过一句话原话是这样的他说舅舅你们这样的人才买摩托拉诺基亚小米是年轻人的手机我们年轻人就得买小米当时我一下子感觉我那个外甥跟我划清界限了啊

把这个代沟画得特别清晰我们被定位为中老年人它是祖国的画朵我觉得小米是特别擅长满足年轻人的需求的然后年轻人又是活跃的网民行动力又很强时间也相对比较自由热情又很充沛所以就能导演这样的一场大秀那你们觉得小米这个车它一天不到锁单量就破 20 万这个成绩有出乎你们意料吗

说实话我觉得差不多因为从速期的市场反馈来说我觉得差不多而且其实这个车的样子很早之前就已经流露出来了嘛法拉利的同款买不到吃亏买不到上当

对前两天我还发了个微博就是说小米的这个锁单和大定和其他家的大定小定有什么区别我觉得不能完全放在一个标准去比较吧小米肯定这个锁单量是非常优秀啊但是呢它其实呢也是当时发布会做了一个特别聪明的策略就是说你可以把速期的之前的订单转

其实也顺便解决了一个之前速汽 Ultra 的一个争论问题当时不是说可以选碳的前机舱盖吗但是呢其实它的功能性有限所以呢有一些速汽 Ultra 的车主想要去退订单

但其实我觉得真实原因是因为速期奥特的保值率不够好远不如小米速期所以找个理由去退订单这次你可以把速期的订单转到预期上面也是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所以这个是小米策略方面一个非常聪明的点

我有个朋友在苏州他是个律师他其实为这个事情起诉了小米就是为了挖鼻孔的这个仓盖的空气套件是吧对 这个空气套件我感觉他可能比较特别他是属于这种也不是为了退订来起诉他起诉的原因是因为他觉得前后说法是不一致的我还去跟他好好地聊了聊节目都做好了但是实质预期上市前后我就怕这时间特别敏感对吧人家这都是大功臣

我们在这个时候一发如果基于一种好心造成不良的影响那万一被封号了这个误解了得不偿失所以我一直就没发

对我看有一个网友他说的挺有意思的他说米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真的是狠狠抓住了男女车友的冲动点男生的荷尔蒙其实是看赛道成绩啊牛北最速啊千匹马力啊女生呢就是外观好看颜色要好看然后还要防晒

就这些放在门面上的点小米都抓得特别特别准而且我自己去看小米的车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饰你坐进去我觉得内饰你还能玩出什么花呢现在中国都已经那么多东西它就有那个天际屏一下子就能把你吸引住就是非常非常直观的很多人都说选车跟找对象是一脉相承的嘛大

大部分的年轻人他其实还是很重视第一眼那种惊艳的感觉那种心跳的感觉小米真的做的太好了我们之前节目里聊过的李飞飞他就说人的感官体验其实 70%都是来自于视觉 20%来自于听觉其他的就只占 10%小米仅仅的抓住了 70%的感官视觉体验

它这个天际屏其实当时我看到应该是宝马发布的我差点为了这个天际屏去买宝马就电动车真的是其实小米做了很多功能就是如果你不是在车圈天天琢磨的话

确实第一次体验感觉还挺新鲜的但是我们如果天天琢磨就知道它这些功能都不是它首发的就比如说天际屏像之前宝马或者像阿维塔包括它变色玻璃像自己 L6 还有奥迪尊界其实比它的做的还更快的能变色小米预期创新点就是搞了很多磁吸的点把数码圈的这些玩法

拿到了车圈我觉得这个是小米做的很聪明了一点

对我记得有一次咱们节目应该讨论过我当时还说我说这些磁吸的东西放在一个车规级的产品上你万一磕碰的时候是不是飞了一脸都是是不是能满足真正的车上能用因为 3C 产品和车规还是很不一样的你太车窑求疵了我正想问大卫大卫那你觉得这个车有什么优点呢你说的都是阴阳怪气的我觉得它的优点就是长得太像法拉利了

这真的是它的优点然后便宜当然便宜不一定是优点就法拉利卖这么便宜就不是优点了所以当然我是不会去买这台车的我是一个非常尊重原创的一个人小米像不像保时捷或法拉利我觉得有一个标准供大家参考就是车的设计常识姿态第一

语言第二装饰第三那我的感觉是小米在语言和装饰方面是有它的创新的但是姿态方面确实是和保时捷法拉利先有灵犀之前我在小米预期发布会之前还吐槽过小米一直在特别强调它自己的这种家族化设计语言

这种是给路人招黑的但我看这次小米预期发布会就不提它的家族化语言了而是提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设计我不确定是不是小米的人看了我的微博但只要不提小米汽车的家族化设计我就觉得是好事因为保时捷和法拉利自己也都没想过它俩可以成为一个家族化设计

而且我甚至就對於這個車有一些反感的點在哪呢實際上我覺得中國好不容易在工業設計領域尤其是汽車工業設計領域其實是有幾家公司做得不錯的未來做的確實不錯就是原創

然后又回去了又变成保时态的那个状态了所以我就是长叹一口气其实回去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回去是正常的我在大概三四年前的时候就有一种感觉就是中国这轮电动车热闹完了之后我们的军架该回去还是回去三年前呢大家看这个市场总会觉得有了正能量车咱们弯道超车了以前咱们自主性的油车的时代卖的便宜电动车时代咱就要卖的比洋人贵

你看这三四年过去了是不是该说回就回去了比亚迪琴三四年前给人的印象是一台十几万的车恨不得比同级别的轩逸啊本田思域啊还贵点

现在 79,800 都保不住了实际终端成交价大概 6 万多就能去整一个比较老款一点的琴其实就回到了好多好多年前 BRD 琴早期的那种定位然后你去看其他西门市场的其他中国车也是一样的该回去的会回去所以你说在设计上在传播上的很多风格上该回去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如果我们国家本身没有颠覆性的变化我们的人口没有颠覆性的变化我们的人均收入没有颠覆性的变化

车它只是一个依附于社会的一个消费行业它其实不应该有别于这个社会的主流的路线前些年的智能电动车的小和财路尖尖角是给了大家各种各样的错觉的包括我自己也曾经深受这种错觉的影响但我觉得这个梦就是该醒了就是会醒来我觉得小米它比较优秀的地方是它可能就因为来得晚它恰好就没做这个梦

这倒不一定说是这小米的公司包括雷军它有多英灵神武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就是它来的晚这是一方面我觉得当然你看它别的 3C 产品其实也是就是你有多原创吗倒没有所以我有时候说这个公司偷感特别强

就是总给我一种感觉就是你在他身上能发现别的品牌的影子然后从别的品牌身上或者别的产品上找答案你们小时候是咋学语文作文的咋准备考试的就不说你们吧老师是怎么教你们考试的在中国范文引路对给你们推荐什么书

作文书作文书上什么作文别人的作文所以我只能做英文体系了对你这种是非主流我谈谈主流主流就是作文书

范文就是法拉利保守节你很好地学习了范文你这种优等生那不就小米吗是不是哪一点不符合咱们国情呢其实从小米做充电板的时候我觉得有点意思就是把一个原来大家日常的东西做得更精巧还能把原理跟大家讲讲等他做电饭锅的时候我就觉得有点问题了等他做空调的时候然后就是空气净化器

然后就是对吧空调洗衣机你会发现啊都是那个打法对吧但是这个是市场需要的东西这个真的是市场需要的东西而且这次他的车品类做的我觉得比他在比如说电视机空调

很多品类我觉得出手是要更好的因为车品类雷总重视雷总亲自挂帅很明显出来的感觉是不一样我是昨天刚看了 V7 因为小米他们由于种种原因我这种腰部车评人他们也不太找我去我从来没有参加过小米汽车的活动他们就 HR 邀请我入职过

当然营销部门没有找过我然后我昨天是在商场里就第一次看到的这个 YU7 我仔细去看了一圈我是特别能够理解这个车能够定的这么好就之前只是预期有了苏 7 的成功这个车定的好是正常的而且我估计按照特萨的经验就是三倍效益但是呢我近距离看这个车以后我觉得这个车方方面面确实比苏 7 做的更懂用户更精致更升级

然后定价我觉得也还是挺低的一个定价所以再结合它这么强大的品牌力就是它现在市场表现其实是合理的

那不管你再怎么说他的设计有太多的心有灵犀他的很多的产品的亮点无论是那个屏对吧你会觉得有宝马和阿维塔的这种影子是的但宝马的东西还没量产阿维塔的东西先量产但可能预期做的在工程上有些东西可能稍微的更进一步因为做的晚嘛晚两年所以他有些东西可以更进一步包括那种小到西服的挂钩小到那种前面的人开快车后面的人要拉住上方的把手你都会在

理想未来小鹏极客上很多车上看到一些好的东西被文化挪用到这个车上但是重要的是他文化挪用之后挪用的挺和谐的有很多车也文化挪用在中国但是挪用完以后那车是个四部像我就不点名了有点不好意思对吧但这种车我们见过很多哎但是小米预期这个车我觉得他做了很多的挪用之后

整合的特别好这个你挑不出太大毛病我觉得这个还是挺有本事的包括你看它因为安全前段时间不是受到很大的质疑吗你看这个车它比特萨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它虽然有一个半隐藏的这种门把手吧但你进到车内的话它那个保底用的物理门把手你看它做了一层红色的涂装特萨没有吧特萨那个拉手或者是有其他品牌拉手它可能就是一个灰白色的但是小米刻意做成了红色的

这里就是有心思的他就是想通过这个红告诉大家我重视

你們剛才說的一個是很多優點集合起來還有一個就是小米它特別擅長把一個東西掰開揉碎跟大家說這兩個加起來其實對於大眾是很有衝擊力的我去試預期的車的時候有一個用戶坐在後排就說小艾同學打開什麼什麼然後小艾同學就說右後什麼窗戶已打開了哇 他就覺得巨驚艷他就覺得哇 雷總果然沒騙我 巨驚艷

但这个我们不是很多车都有吗对 旧车对 但是他们因为就是你拿出来说这个事情大家去试他就会有这个很切身的感受对于他来说就是他人生第一次体验这个功能其实不止用户这么说就我最近访谈挺多车企的 CEO 嘛像蓝图的卢放他也说他说就是因为像有小米啊这样的企业进来之后他才发现哇 原来一些他觉得非常非常 basic 的

不用说的功能其实是要拿出来说的

对小米会把它的场景讲得非常的清楚就比如说雷军在发布会上说哨兵模式嘛他就说当这些人围观你的预期的时候我们可以把高危的这些给你重点标注出来那这个功能其实在理想车上也早都做到了嘛但是呢小米会把它这个场景描绘出来现在小米有一个现实扭曲力了就是它可以把一些它

本来的缺点无论是优化也好还是宣传也好都甚至有点让人感觉是亮点了就比如说小米它既然选择了直径法拉利的造型那它的劣势呢本来是整体的车内的空间但是呢小米就会通过优化比如说前备箱的这些功能无论是电动的操控还有语音的控制再加上它重点宣传

两个前排零重力还有二排的座椅放到角度就让大家其实有点忽略了它整体车内的空间表现还有就是它的后备箱的这个空间表现大家的注意力重心其实已经转移到其他地方了那消费者只有深度试驾体验才能发现还有呢就比如说小米它其实是缺少自建的充电站的不能体验是肯定比魏小李这些自建充电的要体验差不少

但是小米就重点宣传它标配大电池然后续航很长然后匹配第三方充电桩的这些程度让很多人都忘记了小米在自建充电桩这个方面远远落后威小里特斯拉这些公司的说起这个我还想问问你们觉得这个车出来会对哪些车会哪些品牌冲击最大

我觉得还是对欧系的三四十万的车或者五六十万的车冲击比较大日系其实冲击不会太大日系本来就是这种家用平民车没有太多的个性当然改装车不算德国车确实我觉得冲击会比较大 BBA 这种的看一些媒体的调研其实冲击最大的排名前二第一个就是特斯拉 Model Y 第二个其实是理想的 L 系列 L6 我不觉得它会冲击特斯拉说实话

因为我觉得这两个客户群体不太一致我有一个观点就是十来年前特斯拉电动车来的时候打的是中国的超小众人群这群人叫电动小众然后微小李登场微小李登场早期拿走的用户是一个更宽泛的电动小众为什么呢因为微小李均价就 30 万左右特斯拉是 100 万的车所以微小李帮助电动车从小众走向了没那么小众

但是再往后 2020 年呢出现一公司就是比亚迪比亚迪直接把电动车对吧带向了车圈主流那时候出现了一模一样的现象就是所有魏小柳和特斯拉前期搞过的一些比较好像新鲜的有趣的功能

当比亚迪推出了大量十几万二十万的经济型的电动车走向市场的时候你会发现它的受众也会有的种哇原来可以这样哇原来可以 OTA 哇原来电动车加速可以这么快哇原来可以说一下这车就能够办一个指令微小里的用户会觉得不公平啊我们兵哥理想我们早年怎么怎么先赌出这个玩意来啊你比我明明落后两三年

哈哈哈哈谁管你呢对吧那同样的道理早期特仨用户也会说啊我们这个超强加速我们这 OTA 我们这 A-DAS 我们先搞那还是有一堆魏忠贤和李莲英和我不知道小鹏的 KOC 叫什么总之他们就为魏小李吃狂嘛为爱吃狂那现在不就是轮到了第四波吗第四波那就不是车圈主流了现在社会主流社会主流就是华为小米尤其是小米因为小米更便宜嘛所以小米更主流嘛跟手机圈是一样的道理

华为手机最好奈何太贵所以还是小米最主流所以呢我们就再次把这个 wow 效应提高到一些明明都不关心车的人嗯

他现在也终于感受到智能用车魅力了然后哇然后像我们这十年前就关心电车的人我们已经在这看了四波哇第一波是对吧 2016 17 15 年为特斯拉喊哇的人第二波是 18 19 20 年为微小驴喊哇的人然后我还入职了未来近距离加入了一下我每天就负责哇哇然后然后你离职以后你最后发现我靠克里亚迪一个琴啊颂啊唐啊也让大家哇汉也让大家哇然后你会看到华为和小米的哇

我不知道下一波是谁下一波搞不好轮到腾讯抖音了下一波是我觉得全面自动化的 VOO 就是就是你公司了就是这车还能出去帮咱赚钱呢对所以我一直都会觉得就是小米它很多牛逼的地方它是因为它是小米不是因为它这个事做的牛逼

什么叫产品讲的细呀我不觉得其他公司不能讲细或者没讲细过我见过很多人讲细很多车圈的发布会我也有的时候会参与他们的发布会的策划讨论很不好意思我提的建议很多时候都不是让大家讲细是让大家讲简单曾经有一次发布会他有 16,000 次的讲稿我上来第一句话就是我建议改成 8,000 次后来他们采纳了

当时贺磊和郑小康他们都看着我觉得我提了一个太大胆的想法但我真的是这样认为的因为如果你是一个很专业的汽车品牌垂直汽车品牌你的受众就那么大来看你的都是懂你的对至少懂点对不对你不拥有那种优越的条件就是说你往上振臂高呼底下富入皆知

妇孺都不在现场你搞什么妇孺皆知呢对不对这种东西没什么好比的不过依然说的这个确实是启发了我就比如说最早马斯克办发布会两辆车发布 20 分钟

全场无尿点我们觉得他太牛掰了太创新了因为你在现场啊因为你在现场是的然后雷军一出来搞个三小时的大家又觉得他太牛掰他更加多的其实是一种英雄效应就他就是怎么做都是正确的

他们都牛逼但是马斯克当年的 Model 3 或者早期的发布会是在 2015 年 16 年办的那个时候全球关注电动车的人都是非常心锐偏高职偏高收入偏思想进取风险意识强的人现在还坐在那里看两三二十电动车的人是过去十年末世电动车的人是一直在网上批评电动车的人是一直痛恨电动车为电动爹的人

是非常主流偏保守一點的人然後他們現在終於姍姍來遲進場了嗑著瓜子喝著啤酒看了個三小時的春晚覺得這車挺好的從來沒見過這麼牛逼的車然後買了這兩個都是合理的但是你讓後者去學習前者或者讓前者學習後者這一定是不合理的是的依然這個觀點我很贊同包括小米當時起來的時候

之前還請過一堆媒體去調研然後 20 多個媒體只有兩個看好它當時的主流其實是理想 L9 或者是問 JM9 這種巨大車

所以小米做校跑根本就没人看好所以你用其他人同样的方法再去做一遍的话那胜率是很低的就包括我觉得现在可以预期到的就是说之后小米也会经历一波其他的跟小米完全不同的攻击的方法吧就比如说小米不是喜欢讲情绪价值吗那我觉得之后会有一些车企靠比较理性的对比吧

包括我觉得依然刚开始说的买小米手机的这一波其实跟现在买小米汽车的势头是非常像的当时小米手机是怎么没落的现在小米汽车就需要更加的警惕你这剧情也提前太快了咱现在一天订 28 万台先别谈没落的事还在历史的上升周期这个周期有可能会持续还挺久的然后我看现在还有一些媒体在宣传小米预期的时候就会说

这辆车是面向家庭但与此同时呢它其实又会照顾你上班很辛苦然后自己又犒劳一下自己开车又很爽既兼顾自己开车乐趣同时呢又兼顾家庭对于这种论点你们怎么看反正我自己可能也是年龄大了吧对于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这些东西我自己其实是有一点话疑问的

小的时候可能就会对那种一个东西四十合一能帮你解决几十个问题那种东西还挺上头的觉得这个是万金油但是现在越来越感觉就是说一个东西它既要又要还要很可能就是说它解决的没有那么彻底我其实对于预期的现在感兴趣的程度还不如小米素 7Ultra 因为我觉得小米素 7Ultra 是更专注的解决一个需求问题对

买给自己的车其实我挺赞同丹妮这么说的我觉得可能也是岁数大了吧我会深耕每一个场景就是上班通勤对吧那就上班通勤见客户就见客户带孩子玩陪家人就带孩子陪家人当然前提是你如果有两个选择三个选择你可以这么干但是如果只有一个选择我可能会更在乎最高频的这件事情就是上班通勤我不会说搞的特别多其他很 fancy 的事情

而且可能对于我来说开一个像小米这样的车我自己就会觉得我都这么大岁数是不是有点不正经这种不正经的感觉和我开保时捷是不一样的保时捷我觉得多大岁数我还挺正经的但是这个车我会觉得有点像你怎么穿个海冰鞋在路上滑冰了就这种感觉的大为年纪大了我还年轻然后年轻说两句哈哈哈哈

我觉得我如果不是车圈里的人如果不是我已经买过卖过实态车了我可能就会蛮中意速气预期这样的车的就如果我是一个真正的典型的上海的白领但不是一个车圈的身轻百战的老将的话但是正好又由于在车圈干了这么多年了也作为一个喜欢车的人陪伴这个产品走了这么久了试过各种各样的车了

你越往后你会越理解自己然后你越理解自己之后就会像 David 和 Danny 说的你会买一个真正自己喜欢的车迎合自己价值观的车然后符合自己一定需求的那种有长板效应的车那你可能确实速期预期它不一定是你所要的那个长板的那个方向而且它由于需要迎合主流它就不能有特别大的长板它其实还是得把自己搞得更全面一点点

那这里边我也想分享一下从市场分析的角度就为什么在中国比较主流的没有太强轮角效应的车呢既要要还要它还是会容易脱颖而出因为你看中国如果你条件比较好你在北京上海广州你大概率住哪呢你住的是市区的一个比较高级一点的商品房

對 100 多平米你也不是歐美那種住三四百平然後占地面積七八百上千然後郊外的一個大別墅中國不是那國情那如果你在這麼好的一個小區你會有幾個車位呢其實也就一兩個因為當年這批房在建設的時候車位配比並不是很高對

对所以你想买超过两个是买不到的那你太太一个车你一个车你是不是要一个车搞定你大部分的场景那你不就不存在欧美人的那种可能性吗欧美人为什么他们很多时候那个有钱人他那个车分分别类有的是跑车 weekend car 有的是工作车奔驰 E classweekday car 可能还有一个自己特别喜欢的收藏的带点玩乐属性的车他一个人有多车的原因是他家有车库

他可能有一个独栋别墅或者大连排别墅这种中国这样的防护形态就已经扼杀掉了追求长板车的很大的可能性然后我们就不用说报废制度啊等等其他的制度其实你回看中国所有的这些制度总体来讲

更倾向于把车当做一个主流的一种不要流传太久不要太有个性要更有朴实性的这样一种商品所以这些年你看到中国的参考车一直都是大众图观帕萨特朗逸轩逸卡罗拉一直都是这些车这些车中有一个共性就是没有一个车是特别有个性的车你都得很综合

model y 也是这样然后现在又轮到了预期预期在我看来也是一个其实很综合的你再说他造型向法律他空间不是很好拜托这车 5 米长差不多两米宽对吧就是他再得方率差他比一个 4 米 7 的紧凑机 s v 是不是大点嗯还大

还大点吧 对不对它还是一个相当全面的车了这车放意大利叫巨型车这点我很认同依然说的就是你看在日本其实日本你要有车位才可以买车所以其实日本大街上的车我感觉跟日本的这些上班族穿的衣服一样就缺少个性就你往那一看男的穿西装女的穿一个连衣裙日本的车也是这样缺少个性因为停车资源相对狭窄

你只能选一个那就选一个多功能的然后还能停进去的车说到这儿我觉得就是买车其实很像买鞋子就高中生买鞋子就跟爸妈说我要买一个篮球鞋男孩子天天顶着个篮球鞋什么场合都穿篮球鞋穿一个乔丹的鞋

等到一把岁数了比如说上班为了轻松一点我就穿一个很爽的鞋那有场合穿个皮鞋平时穿别的鞋其实我觉得差不多就是你到了特定年龄好像对每一个事情的场景和功能性的要求会更高我想到就是年轻的时候我们学校不都让穿校服吗所以大家都要把球鞋穿得特别的花里胡哨一定要把大 logo

让大家看到对吧耐克乔丹的大标让大家一定要看到其实现在我觉得小米就有一些这种感觉就比如说小米辅助驾驶其实是在速期上面会有不少车主吐槽的就觉得他的这个辅助驾驶做的还不够好因为也能理解嘛他毕竟起步比其他家要晚不少

但是就像在小米预期方面就给你感觉这种情绪价值还是比较拉满的比如说在开启辅助价值的时候小爱同学就会给你完整的回答一句端到端辅助价值已开启

就是他这辅助驾驶名字叫端到端有点像海参炒饭结果那个厨师叫海参的感觉小米肯定也是用了端到端技术嘛但是就是还要把它反复的去提起就明显感觉是非常刻意的在小米发布会上也会重点宣传他是 1000 万 clips 的辅助驾驶嘛我们知道理想他

他达到 1000clips 的时候都是 100 万 200 万 300 万 400 万搞了一两年才升级到 1000 万 clips 的小米直接一个发布会就宣布他到 1000clips 了反正就让你感觉一定要让你情绪价值达到

它不是像比如说特斯拉那种它的辅助驾驶 FSD 一打开就嘟嘟那两声小米就是要给你完整的来一句端到端辅助驾驶已开启生怕你不知道它是端到端一样对 那如果是这样特斯拉的前定语应该好长好长好长了 FSD13.77 几什么什么什么为你开启

但没办法就是第四波人的 work 效应还在这里他们其实刚刚进入智能驾驶的世界所以给他们更多的提示也好给他们更多的广告也好是他这个阶段就可能会需要的如果退回到我们在 2016 年最早的那个版本 17 年的那个 V7.0 的特斯拉的 OTA 更新之后出现的第一版 autopilot 他当时再怎么提醒我我都不会厌烦他

因为她是这个世界上我认识的第一个女人对吧那确实

那如果你们要是小米的竞品们你们会怎么做呢因为我看现在已经有一些品牌开始针对预期拉开弓箭了吧就比如说乐道的沈飞他就发微博说看完预期发布会可以放心选乐道 L60 了空间更大屏幕更大能耗更低价格更香还有超级大冰柜直接换电到珠峰你们要是这些公司老板你们会怎么做呢

我肯定不会拿小米展现出来的优点去跟自己的产品去这样对比我们还是要凸显自己产品的一个个性就如果有一些公司疯狂的做加法那如果我们定义一个产品就要把它做减法就是我就是日式料理蘸点酱油就直接放嘴里就吃就是这种感觉而不是说我用什么什么烹饪方法我用什么不会去这么说我就强调我本身产品的这个属性有点像无印良品和 Zara 这种的对比

就是你去看无印良品的东西你就觉得它这个没有性欲的感觉一种非常简单的感觉但是给你感觉很踏实但是如果你想每天穿的花枝招展的还有各种的配饰那你可以去 ZARA 所以假设是我我会更倾向于像本田这样坐车大家都说技术本田技术本田嘛我会把技术藏在它这个车里面然后给你一个非常简单朴实的外表这就像雷军之前做速期的时候就说对角线策略嘛

我最近对华为很上头因为跟华为有些合作我就发现无论是他对于这种硬技术还是对于美对于好东西的追求都是下血本不计成本的就是他如果能像小米这样去宣传的话我觉得他的那个情绪价值那是拉得满的不得了这个绝对不是说在作秀真的是少点情怀和信念都整不出来所以

最近先是去了他的那个华为小镇嘛我当时是在那儿暴走了一天因为有一个项目我在那里面暴走了一天应该说是很累的但是我一点疲惫感都没有因为他那个里面太好看了就是那个欧洲小镇吗对就是会让我有一种什么感觉我就想起希腊语里面的建筑这两个词其实他执意过来的意思是说

Be the idealized self 就是一个能让你成为理想中自己的地方我在华为欧洲小镇就是这种感觉而且呢那个项目到最后我还有一个技术点没搞明白我就拉着一个华为那种工程师小哥他一看就是一个特别特别爱的人全程跟我解释这个技术点的时候眼神都是没有交集的就是在那疯狂输出技术越说他自己越嗨然后到说完了之后我跟他说我说我会把这些好好在视频里面说清楚

他就第一次跟我眼神接触说辛苦你们帮我们华为多多宣传就是你看到一个在那个环境下面的一个非常非常有信念的人这个是让我很感动的我其实接触很多企业里面的人都感觉他再怎么喜欢也就是一个很靠谱的很认真的员工

但是不是有这种 ownership 的东西这个是让我特别是在那个氛围下面非常非常有触动然后还有就是也是因为做华为这个项目我就啃他的那些技术点嘛之前丹尼跟我分享过华为的财报他去年研发投入了 1797 亿元

其中 600 亿是放到基础科学里面就是说那些没有 KPI 的纯炼内功的东西所以能够搞出华为于那种 Cloud Matrix 384 我之前不做这个项目我根本就不了解它这个有多牛但是做这个项目加上我看很多很多英伟达黄仁勋评论它这个 Cloud Matrix 384 的东西我就觉得其实有一个很好的看

一个技术或者一个企业牛不牛你就看它的竞品你就看它的友商有没有很大力的认可它和赞扬它马斯克赞过哪个中国的车企包括像英伟达这种他们做那么多跟算力有关的东西你看它是怎么认可怎么称赞华为的我就觉得太了不起了像这些东西其实华为这小镇也不对外开放

然後像他這些技術要不是像我們這種跟他合作的會把它掰開揉碎跟他說其實都看不懂

所以我觉得这些东西是真的很牛的东西我觉得 Emma 就是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去对比华为和小米感性方面就是去了一趟华为的欧洲小镇花了 100 个亿造对去对比一下小米的总部在西二旗楼都建的特别的紧密其实就明显感觉到两家公司明显华为打的是富裕账然后华为打的是富裕账

然后从理性方面对比华为的研发投入基本上一年的研发投入就相当于小米五年了所以就是说如果华为要去宣传它的这些研发什么的能讲的可以更多

只不过是现在华为理想这种直男在目前这两年并不是那么的站到舆论的风口上对我去过那个小镇然后我当时还问了带我这个朋友我说一个名字里带着中华这个字的公司居然长得像个欧洲小镇你怎么给我解释解释他说你为什么老问这种问题哈哈哈哈

我说这个问题又恶意提问了是不是我在华为板田总部的时候有跟大卫你一模一样的看法就是他们的一个华为人带我进去过一趟但我会比较释怀这个事情我觉得如果你是一个很中华的公司其实我们中国人更好的心态是看到这个世界的美

是的 並且承認這個世界的美並且敢於把這個世界很美的東西就放到自己身上有可不可對吧我覺得華為的總部就彰顯了他的這種氣質和這種胸懷

但是呢这种东西有的时候在互联网上是被扭曲了包括一些那些 KOC 一些铁粉其实他们在用一种更幼稚的民族主义去包装这些东西扭曲这些东西他们不理解华为这公司真正的伟大和真正的那个高级在哪里他们用了一种更快见效的方法对其实有的时候你一个品牌要求别人包容你首先你要包容别人你不能自己天天遥遥领先

出去就说别人不包容我我觉得这是不对的这是你把道德顶在前面去要求别人这不是就是你要律己你不能律他都是律他的你看我在湾区也去过这么多优秀的街区参访给我的感觉都是包容不是说我们代表中国干了什么对吧谁需要你代表中国中国这么多牛人

关于小米预期这辆车如果你想看优点的话就看那些 UP 主的各种测评就行反正都是小米官方活动邀请的肯定都是说优点远远大于缺点的至于缺点其实要让我说也能说个好多条但是我觉得在播客版就不详细说了我们就在视频版粘一张图我觉得有一个网友评论总结的还挺好的

我觉得我们可以重点聊聊关于出海就因为还是有不少听众对于小米之后出海会不会有大动作我觉得这个车肯定短期之内还是在重点的在中国但以后小米肯定会出海毕竟小米之家都已经在海外布局那么多了当然小米这个车出海肯定我是非常非常期待因为毕竟代表中国产品可以走出去嘛

不過我們想一想就是在全世界這五大州到底哪一個州是它最適合先走出去的一個目的地那我自己的想法其實還是歐洲雖然我覺得歐洲有很多法規歐洲有非常教條的這種認證

但是肯为一个车的设计包括你刚才我们聊的非常细节的这种产品设计买单的国家其实是欧洲因为美国人对车这个东西它这个百年车时它就是自己家的自行车就是一个平时的工具所以它不太会

特别在乎这些如果他真的很在乎他也有非常多的选择也不一定买一个这样的电动车但我觉得欧洲确实是而且刚才我也讲了小米其实我觉得它在中国会蚕食掉比较多原来 BBA 的这种中高端市场所以其实欧洲我自己挺看好的

我觉得这个分析框架我要套用一下戴维这个框架是很好的我们就按大周来美国现在政治原因我觉得短期内是进不去的至少直接把车卖过去是不行的其他的合作我觉得是有机会的一种更间接的方式然后非洲太穷非洲人均 GDP 只有 2000 多美元

消费不了这种价位的车也消费不了基建也跟不上各方面都不行各方面都跟不上各方面都不行很简单就中国现在最偏远最贫困地区的贫困县的贫困村里的人买不买小米玉清去看看就知道了对吧他们连比亚迪的那个海鸥

吉利青苑 EV 可能都不买别说这种车了所以非洲不用想然后你看东南亚东南亚呢相比去我觉得市场也不会说很大因为东南亚其实人均 GDP 可能也就 5000 美元左右比中国还差一截子可能就五六千美元然后呢它的基建呢各方面也又没有中国好

而且东南亚很明显偏好偏紧凑的车所以你看它也有限大洋洲是小米苏奇预期非常适合的地方但大洋洲的总市场容量本很大澳大利亚 100 万新西兰 15 万加内企 110 万左右一年但大洋洲是非常适合的

我在大洋洲的那些朋友很多我私下聊的时候对小米对雷总的说的是期盼已久期盼王师早进京然后我觉得像中东这种比较富裕的其他的一些地区那都是合适的但你像印度对吧由于他自己有自己的汽车工业的野心而且跟中国也不太对付所以也不合适然后南美洲我觉得有一定的机会南美的平均的人均 GDP 其实跟东南亚相当人口也不错

其实也有几个大国所以南美洲也有一定的机会欧洲呢从消费力和对造型啊对个性的这种追求上我觉得欧洲是非常合适的欧洲小米手机和小米的一些周边电子产品已经先打开了市场尤其是在南欧地区像西班牙意大利所以欧洲它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欧洲唯一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小米手机卖的最好的地方都是要小车

小米手机卖的一般的地方呢才接受大车比如德国比如北欧对吧所以我觉得小米去欧洲的一个挑战是他如何搞定德国和北欧荷兰这些比较发达比较富裕然后要求很高的这种市场那他需要做针对性的产品调整他也需要去面对一个相对陌生而且在国内他是顶流网红去了他最多就是一个外来的一个普通网红这不一样

像当年那个蔚来去欧洲我当时在那边跟老同事也是那边的负责人我们面对面两年年前我们在德国就谈我说蔚来在中国几大卖点我数一数啊第一网红创始人李平等流量吧第二换电站上千座全国独自一家吧对第三论设计电动车独自一档吧

第四论服务也是别无分店然后第五论智能化咱不说跟小鹏比跟 97%的市场上的新车比包括油车在内它也是其实是当时最领先的

跟欧洲肯定是领先的对你跟国内大众丰田当时的长城比亚迪比那也非常领先的所以其实当时在国内未来拥有五张非常先进的牌其实还有第六张牌就是跟同尺寸同级别的 BBA 的车比当时未来的 ES8 ES6 性价比很高

但是这六大卖点放到欧洲去我问你哪一个还在只有一个就是设计就是你的那个工业设计依然是非常新锐非常好看这是世界级的设计但是其他的五个全部荡然无存花天站在欧洲只有几十座一二十座中国对吧上千座冰哥在中国是很有名的商人在欧洲他是

大家不太了解他然后你的服务在中国可以搞得很完善欧洲人力成本那么高服务大部分无从谈起吧然后价格你在欧洲顶着关税就是我们分析海外市场一定得基于一个真实的假设就是你的东西真的去了那里结合那里的条件来分析

然后你就会发现你把这个框架套到小米上是一样的小米在中国拥有的天时地利人和中的一切卖点在海外一定是打大折扣的但是我反过来也要说我觉得小米的车出去以后论品牌力可能比中国车圈其他的汽车品牌除了比亚迪之外他是有优势的为什么呢因为其他的汽车品牌出去了更没人认识

老外谁认识江华呀谁认识东风啊谁认识这个这那那都不认识广庆不认识包括极客领克包括很多现在出口的理想未来也都是小知名度真正知名度大点的就 MG 这种这种是因为百年英国品牌收购来的人家认识几十年了上百年了就正常的情况就是不认识你中国车但可能发现市场上出现了一个高性价比的车我可能是为了性价比买了这个车但品牌他是不认识的

小米好歹他的手机跟 3C 和那些小玩意是卖出去了的这是他巨大优势但他还有个劣势什么呢就是时间你看这个陈米线啊小米的前三款车分别车长是 4 米 9 几 5 米出头第三款听说要到 5 米 3 他三款非常大的车搞完之后第四款车才可能是一个全球化的尺寸前三款车放在全球大部分的市场

并不是特别适用在欧洲只有北部的人买这么大的车在大洋洲没问题大洋洲人口很少东南亚 5 米的车是非常大的车对于非洲这都是太贵的车对于日本这是太大太大的车也是偏贵的车就是不主流有一个公司我觉得大家可以看一下一个是比亚迪就不用说了大家看看吉利吉利最近出口的新车当中他前些年搞了很久出口一直不太见效对吧

他现在新的出口中就是义武包括新月包括新药期要么就是销量很好要么就是预期很好的

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这些车都是国内市场中经济简单朴实尺寸不太大的车我有个观点在这首发啊我微博都没首发在这首发中国三四线市场的需求更接近全球化需求是我认同对中国一二线的需求是扭曲了的需求它是不接近全球化的三四线大家去看看销量盘网上什么车全是老旧

传统紧凑级油车和新院海鸥这种微型小电车比亚迪琴 plus 风甜粉甜更适合更重的市场就是紧凑省油小南京人民就要这种车大部分的人又不是汽车爱好者又不是汽车艺术家又不是汽车自媒体人他买那么三岁的车干嘛呢

他修得起吗他养得起吗是不是是我觉得看出海首先还是先看能源形势就是纯电和混动啊油车完全是对于中国车出海是不一样的市场国家吧就比如说除了刚才依然说的像吉利啊这些出海我觉得还可以重点关注小鹏

小鹏是在今年的新势力里头出海表现最好的它的都是纯电车卖的比较好的其实就是像欧洲国家爱尔兰 荷兰 丹麦 挪威 芬兰葡萄牙 比利时

还有就是像比较发达的吧新加坡 以色列在这九个国家都是新势力的销量榜首然后还有一点我也是比较赞同依然的就是参考中国非一线的这些城市卖的车就确实是出口海外和在中国卖的这些主销车型还不太一样就比如说小鹏出海卖的很多的像 G6

但是 G6 其实在国内卖的一般另一个例子就是 MG4MG 在中国根本买不出去 OK

欧洲和很多地方包括大洋洲包括东南亚卖的都不错就大家就只是要这样的车而已但是我这里有一个稍微不一样的观点就是并不是因为国外的这个市场贴合中国这种三四线城市所以我们这些车卖的好而是国外的人他对中国车的定位就是这样我拿我最熟悉的中东来举例其实在中东卖的好的中国车基本上

是一个双 C 加 N 什么意思呢 copy 加 cheaper 再加一个 new thing 这是王炸打法

那边卖的好的车比如说像奇瑞的截图比如说像吉时他们就是学什么他们就是青春平价版的奔驰大 G 然后再加上这种更加智能化的东西加点智能驾驶的东西就是加一个 new thing 但是你看在中东卖的最好的肯定是像这种奔驰大 G 路虎也是这种车嘛所以

所以中国车在那边卖的好的是这种便宜价的车并不是说它市场只需要便宜价的车而是它有这个需求然后对中国车的定位就是这样依然你要不要聊聊俄罗斯俄罗斯这事对现在可以聊了俄罗斯其实吧去年大家就知道真的车圈人真正做出海的人都知道今年市场会出问题的

所以有先见之明的提前就未雨绸缪的该做各种布置就做各种布置因为随着战争局势的这种转换其实俄罗斯那边应该是不愿意让中国车长期控制它这个市场这么主导的地位的前面由于众所周知的战争原因欧美日韩的品牌都退出了那么中国车蹭血而入一下子把这个市场的主流份额全啃下来了但是俄罗斯也是个大国他可能也不愿意他的邻居在这里占据 80%以上的新车市场

所以现在今年大家看到的就是中国车在那边量在掉我认为这个东西不只是市场因素它有很多非市场因素那么如果再往后战争进一步的消停的话那些欧美日韩品牌中的一部分随时会回来俄罗斯自己的本土的国有汽车工业也会想办法做大做强挤压中国车的空间就我觉得这个市场是一个非常政治性的市场先聊政治再聊其他的怎么品牌偏好啊消费者偏好都没那么重要

因为民众那个时候对价格是特别敏感的你这样是特别招黑的事情所以中国车企在俄罗斯其实就是按原价卖车那肯定就是不要说赔钱嘛肯定就赚的少太多了所以它中间还需要干一个啥呢这些车企就是你还得想办法变成个金融大鳄

你得想办法先把钱换成别的更保值的东西再导出俄罗斯所以太不好做了这个生意最后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吧大家不都是教李斌做 CEO 吗那我们最后教教雷军做 CEO 吧如果让你们给雷总提个建议的话你们会说什么呢

我覺得雷總可以跟我做一個對談節目他總是說要做一款女性喜歡的車小米汽車能夠有今天其實女性用戶是幫了很大的忙的但是他好像做各種直播做各種對談都沒有找過女性來對談其實我不會給他什麼建議我覺得他是一個相當於一個長輩而且是個前輩我更多我是向他學習

学习他的企业管理学习怎么把这个事情办成虽然我觉得小米的产品给我的感觉偷感很强但是雷总作为一个企业家当然是很值得尊敬的所以从企业家精神角度来说我觉得无可厚非我也没有建议我跟大卫的想法是一样的第一是轮不到建议第二也是想他肯定是非常厉害的人可能更多的是从他的成功和他完成的这些商业的进展中去获得更多的灵感

我觉得个人价值观和对很多事情看法上大家各个各的看法在这个事情上人格上大家是平等的所以我会保留自己的很多的意见那我会觉得在这个节目中我特别想讲的一句话是我见过也服务过很多大老板也见过很多成功人士我们见过的很多的成功人士呢到自己 30 岁 40 岁以后呢他会很自信然后呢也因为年龄的原因其实人会越来越坚定自我是谁

每个人都这样 几乎每个人都这样的我们随着年龄越大都会越理解自我是谁然后你会越来越坚定的发出自己的一些声音我觉得雷老板特别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明明都这么这么成功了然后他也明明这么这么有强大的自我但是呢他同时在发布会上在公众形象上他能够是如此有亲和力如此弯着下腰的一个

品牌大使我觉得这个是非常佩服的事情因为你去看很多企业也做的是消费者生意 2C 的生意其实他们的老板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或者不愿意做到这一点或者尝试过了但其实做走行了或者以为自己做得很好其实万人看来

好像没有那么那么好你比如说之前那个充值 7000 万搞网红想要挑战下陈正寒路的那个百度汽车 CEO 我说的是他会觉得他的亲近消费者但其实大家根本没有感觉到那种亲近感就在这个事情上无论是他的初衷还是他的执行还是他的结果我都觉得是非常佩服的我在想这个秘密是什么呢这么多成功人物为什么他的腰能够

弯的这么好能够这么的亲近大众我觉得这个事情是很神奇的事情然后如果我们找一个对比的话就看马斯克哎我正想说对吧马斯克十年前我觉得他还弯得下去腰现在他越来越弯不下去了但是我同样非常敬佩马斯克尤其是最近几天他干的这事我这太佩服他了你觉得他不知道发了那些帖子以后特撒股价掉吗他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追求自我

我也是非常赞同易燃说的就这个追求自我和雷总他能够放下自己的 ego 放下自我去做很多事情明明那么成功了明明也到这个岁数了是很了不起的事情然后这个其实它是一个特点也是一个双刃剑也是为什么我们有的时候评论比如说小米汽车或小米产品的时候会觉得好像缺了一些更加原创的更加自我的东西然后说起雷军跟马斯克

我其实之前发过一条微博我是说真正意义上的大老板通常都分三类

财务型的研发型的和销售型的但世界上总有几个天才老板是财务研发销售能力都超强的比如马斯克比如雷军他们在这一方面是很趋同但是同时他们的那种个人风格和个人的 ego 又如此的不相同哎呀让这个东西的这个对比很

很强烈特别有意思之前依然说的有一个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是雷军的风格更符合中国的国情马斯克的这个风格更符合美国的国情马斯克这种在中国玩不转的雷老板这种风格到了美国得做美国本土化改造但雷老板去了一定能适应他在这儿弯得像中国一样到那儿就弯得像美国一样

它是向市场和用户玩摇但是我更加觉得其实他们俩都是神人马斯克在中国他就会来中国那套我非常记得当时上海工厂剪彩开幕的时候有上海的一些领导在上面说话

很多人都在下面玩手机马斯克是全场非常认真听不停的在点头我还把那个录下来了所以我觉得像雷军这样的人如果他去到美国他也照样会能够创新精神更强原创新更强我觉得他们两个就是神人就是特别厉害的人

但你们会不会觉得这样不那么 real 啊感觉有一点见人做人是见鬼做鬼似的那种感觉我以前会但是我现在觉得不会真正的 real 是你心里面有一个你特别知道要做的事情然后你可以只要不是道德底线你都可以去为这个梦想为这个理想为这个 whatever 服务的可能也是我平时看太 real 的人太多了

比如说我喜欢的都是像段有平这种的想啥说啥超级洒脱甚至有的时候都容易得罪人的反而看了一些小米的这些不只是雷军还有一些其他的高管或者是他们对外说话这些人然后与此同时我又知道一些不好意思上得了节目去说的一些事情的话就会有这种反差感或者是让人觉得没有那么 real 的我反而现在更喜欢这个于成东对

就是于成东说实话一开始的时候给人感觉会有点太冲啊说话感觉特别吹牛的但是呢你回顾于成东的他的这些经历呢他吹过的牛都实现了所以大家说他大嘴吧我觉得就是如果能吹过牛都实现的话这种大嘴我觉得是越多越好

不过就像 Emma 说的可能这个肉不肉对于他们来说在他们的这个目标面前都是小事了如果让我给雷总提个建议的话

不要听媒体老师们的话包括我们自己也是属于其中之一嘛你就坚持做自己就好了包括小米苏 7 一炮而红其实也就是坚持自己不听这些媒体老师的话反正那些媒体老师之前天天说车做不开说运动教授都卖不好小米肯定完蛋只要小米卖好了他们又会说小米特别厉害别人做运动教授肯定不行小米那不一样他们拥有非常强的这种历史修订主义能力

尤其是在现在小米顺风局的时候就是你要问小米汽车会不会大卖我觉得你请 100 个人其中有 99 个都会说小米会继续成功那我觉得其实这时候小米就需要更加的警惕还是回归到我们之前说的能预见到的是小米这波成功之后会迎来一波跟小米做法完全不同的这种攻击

最后我们很开心再次请到老朋友依然来做客依然最近你有什么新节目吗能不能跟大家预告一下我准备开一个新频道不是新节目除了依然一刻我准备开一个全新的频道名字就有可能会叫这显然是一个跟车已经没有太大关系的频道了

跟大小马聊科技有很大的区别你们聊的东西更多的是这个世界上改进生产力的一些前沿的东西可能我聊的更多会是人的生活的东西这个可能是我自己除了车之外另一个真心感兴趣的事情所以我决定把我真心感兴趣的事情变成一个频道为此在组建团队搞一个新的办公室放在广东哇

反正有一些朋友会一起来参与然后这个事情我觉得是很好玩的我们第一期节目已经录掉了第一期节目是一个在高中的时候在全国有知名度因为一个事件特别走红的一个当时的高三的学生他也在中国一个很有名的大学的一个很著名的专业呢完成了大学奶茶吗不是不是反正就是我后面可能做的这个事真的跟车没有太大关系了

会跟人和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是有关系的因为我自己会有一个感觉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折点我们前三四十年是一种生活方式但我觉得未来三四十年我们会是走向另一个生活方式现在我们在那个摩天轮的顶点前面都是往上我们现在就是要换一个姿势去乘风破浪换一个姿势来重新探讨和发现我们的生活

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你说的这个让我想到我刚刚才跟凯文凯利做了一个访谈然后我问他你有什么给新一代的建议他说的第一条就是就像 AI 时代确实是在一个转折期你要去做一些你现在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给你的父母解释不清的东西这些才是前沿的可以大家有想象的而且难以被 AI 替代的东西

想看 Emma 和凯文凯莉对话的推荐关注一下赛博对话在微博上也建议依然你的那个名字赶紧注册下来不然这个节目播出都被抢住了你们什么时候播出啊你们一般从录制到播出几天我赶快让他们注册两天就剪完了赶快注册赶快注册要是被抢住了还要那个高价 500 万人我买过去一会我就给你注册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以后你的节目我们也可以互相客串一下哪位是应该我们里头最接近 40 的了吧咱们俩半斤八两吧我还有十几个月就 40 了很吓人的不过你这个节目倒是我听起来就蛮有意思的对的很有意思而且这种更加生活人文的东西确实是最难被 AI 替代的这个节目就是我给我自己 40 岁提前准备的礼物哈哈哈哈

哇这听了还挺浪漫的对的

其实我最近除了想聊车以外包括特斯拉我最想聊的是那个游艺游戏 3 因为我特别喜欢这个剧而且跟我之前学的所有的哲学体系就从立维坦就是一个人类社会的荒芜和完全的一个社会达尔文主义就是有很多很多值得聊的其实可以把它衍生成非常多在中国观察到的一些商业的行为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之后我们可以在大小马的聊科技里面掺沙子也把这个题材聊一聊

我们节目的特色就是以一个热点切入然后延伸聊乱七八糟的很多强强三人行跑题跑不停不就是你还想听我们大小马聊什么科技主题呢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顺便点个关注我们下集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