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将中国与欧洲联系起来,但后来由于海上航运降低了贸易成本,贸易逐渐依赖航运,陆路不再受青睐,因此海上丝绸之路诞生。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与汉代的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发展有关。汉代番禺是南海的造船中心,汉武帝时期国力雄厚,鼓励海洋探险和交通活动,通过开辟从广州通向印度和斯里兰卡的航线,扩大了与海外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
汉武帝在统一东南沿海后,利用雄厚的航海实力大力开拓南海对外的交通和贸易活动。一个关键因素是唐蒙在南越期间发现了美味的狗酱酒,促使他建议汉武帝开辟从广州通向印度和斯里兰卡的海上航线。
唐代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贸易交流的主通道。广州通海一道是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航路分为三段,从广州出发,经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半岛,再经波斯湾到达阿拉伯帝国。唐船以其巨大的船身和强大的航行能力著称,与阿拉伯帝国的贸易往来频繁。
宋元时期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大幅提升,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商船的远航能力大为加强。宋朝与东南沿海国家保持友好关系,广州成为海外贸易第一大港。元代帝国疆域辽阔,管理和交通更加便捷,中国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有直接的海上贸易往来。
郑和率庞大的远洋船队七下西洋,最远抵达东非的索马里,这一壮举比哥伦布和麦哲伦大航海早了近一个世纪。郑和的船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武装舰队和商船队,展示了中国在航海技术上的卓越成就。然而,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回国后,明朝皇帝下令禁海,烧毁了宝船和相关海图,导致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中国商船逐渐消失。
海上丝绸之路最初运送的主要大宗货物是丝绸,因此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到了宋元时期,瓷器逐渐成为主要的出口货物,因此也称为海上陶瓷之路。由于输出商品还有大量香料,因此也叫海上香料之路。这条航线从中国的广州等东南沿海城市向东亚、东南亚各国延伸,与西方从红海沿岸起航到达印度西海岸的航线交汇,形成了早期的国际贸易网络。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带动了沿线港口城市的发展和崛起,广州、泉州、宁波等城市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这些港口城市不仅在经济上繁荣,还在文化上与外国有了更多的交流,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