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药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被大家所熟知
这种由硝酸氨、硫磺和木炭组成的混合物,因成黑褐色而被称为黑火药或者褐色火药。这种火药中的混合粉末看似简单,但是却剧烈燃烧,爆炸出超乎人类想象的化学能。
其产生的威力与杀伤力远超依托于生物能、自然能和机械能的刀剑枪矛和强弓硬弩从而终结了冷兵器时代将人类的历史推进到热兵器时代更决定和改变了上一个千年的人类军事体系、战争模式甚至政治走向、国际格局和经济发展
而這一切都是從中國古代煉丹師們的一些意外和深入研究中開始的煉丹師們究竟是怎樣意外發明火藥的為什麼最早的火器都叫球在宋金戰爭中火藥的發展是怎樣取得了巨大進步管狀火器是怎樣誕生的到了明代永樂槍陣是怎樣使中國火藥達到了高峰
而后来欧洲人又为什么在火药和火器技术上后来居上呢我是石宁海本期档案揭秘为您讲述火药的传奇与变迁相似
在上期节目里我们讲到中国古人根据销石、硫磺、木炭的配比早在公元九世纪到十世纪就已经发明了火药在激烈的宋金、金蒙、宋蒙战争中人们已经发现提高销石的比例能提高火药的威力而且更加关键的是颗粒化火药的威力要超过粉末化火药
伴随着两宋时代激烈的战争中国也出现了探索管状火器的先行者而最早的管状火器发明者是一位名叫陈归的南宋防御战大师陈归是山东朱县人建言元年任德安之父在宋金关系中属于主战派他在绍兴二年守卫德安时
创造性地用长竹竿装上火药制造了 20 多条火枪点火焚烧敌人的工程器械按照他在《守城机要》《守城路》一书中描述陈归火枪应该是一种以粗长竹竿做枪身火药为燃料的喷火性火器在记载中陈归火枪由两名士兵释放
猜测是一人持枪一人点放能进行长时间的喷射来烧毁外层有牛皮后粘毯棉被保护的工程器具在南宋时的火药已经有了较大发展和改进其性能已经比 150 年前《武经总要》所记载的火药性能大为增加了后来在金蒙战争中也出现过一种管型火器名叫飞火枪
与陈归火枪作战方式相同都是喷射火焰燃烧敌人少定六年五月五号金朝中校军将领普查官奴率军事四百五十人夜袭王家寺蒙军在四京时两军接战普查官奴分兵六七十人乘小船从蒙军背后夹击金军飞火枪喷发蒙军大溃溺水而死者有三千五百多人
接着金君焚烧其营寨而还而蒲察官奴也因此战被称为参之正士兼左副元帅并以御马赐旨但这并不是飞火枪的首次出现在此战之前一年的开封之战中飞火枪就被金君用来守城今时《蒲察官奴传》中就曾记载飞火枪盖汴京备公以偿得用,今附用之
按照火器发展的必然规律当管状纵火类火器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能够发射弹丸的管状火器那就只是时间问题了当然这个过程一直缺乏详细的历史记载和证据但一些历史技术以及出土文物古代绘画却能形成一定程度上的证据链首先是南宋寿春府今天安徽寿县军民创制的突火枪
宋史记载开庆元年寿春府又造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紫科如燃放燕绝然后紫科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部
從記載中看出突火槍由竹槍身、子刻兩部分組成內裝火藥當點燃火藥以後火藥燃燒產生的壓力會推動子刻按竹筒內槍膛軌道直射出去
虽然关于突火枪是纵火类火器还是依靠子科的爆炸类火器仍然有争论子科的飞出也未必有实战意义但是这个描述证明当时南宋的火药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相较北宋火药其配方内消失的比例必然大大增加了其爆炸性能已经产生足够压力把管状容器里的子科推射出去
此颗飞出的本身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最终在元代中国人完成了由纵火类管状火器演变成枪炮类管状火器的历史进程考古研究者们发掘出大量这个时期的枪炮类管状火器文物现在发现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金属管状火器是元大德二年冲
1989 年 7 月在内蒙古西林郭勒蒙正南起原上都遗址东北发现该铜火冲生产年份为 1298 年为铸造而成按形制看为碗口冲一类全长 34.7 厘米重 6.21 公斤此外出土的元代火冲还有 1935 年北京房山云居寺出土的智顺三年冲 1970 年北京出土的通线冲
1971 年内蒙古托克托县出土的黑城冲 1976 年江西出土的青江冲等等再后来到了元朝末年各地义军起兵返援火器也在元末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朱元璋和陈有亮的争霸战中双方都使用了大量的火器 1363 年 4 月
陈有亮趁朱元璋出兵救援安风江南兵力空虚的间隙发兵号称 60 万围攻洪都陈有亮一开始纵兵攻打洪都府州门破坏城墙 30 多丈当时府州门首将邓玉就集结了火冲兵在城坏处连放火冲击退陈兵并在崩坏的城墙基础上树立木栅栏最终保住府州门不失
除了陆战之外朱元璋和陈有亮在鄱阳湖也进行了一次规模宏大的水战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早的炮舰对攻鉴于火器的威力和重要性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在洪五十三年下令每一百名兵士火冲兵要战到十名后来明军火器在与云南陆川土司斯伦发的战争中展现了卓越的战斗力
洪武 21 年斯伦发率大军 30 万战向百余头进犯定边府西平侯穆英得志以后挑选了旌旗三万人与斯伦发对垒鉴于敌军人多势众战相高大有力穆英认为虽然明军骑兵精悍但是日久体力有限必不能支于是下令军中制火冲神机舰摆成三列用火器循环射击
第二天明军分三队出战斯伦发使大象冲击明军的火冲齐发大象接受经奔散指挥张音千户张荣祖趁势率领骑兵冲进了斯伦发大营至此斯伦发大败明军斩首三万余级俘获万余人抓获大象三十七只时间勇往直前历史成为永恒
如今明君的清醒火冲出土众多光内蒙古就出土了多件红武五年铜首冲以及红武十年冲和红武十二年冲等等
除了轻型火器明初红武年间的重型火器也有出土比如现在藏于山西博物院的三尊红武十年造将军炮这三门铁炮炮身短粗双耳柄三道弧
通長 100 厘米口徑 21 厘米耳柄長 16 厘米尾長 10 厘米在炮口下兩縫間註有文字三行十六字文字為大明洪武十年丁四祭月吉日平陽未造說明這三尊炮是洪武十年平陽未今天臨汾縣的明君鑄造的
當永樂皇帝朱棣擊敗侄子建文帝登上皇位以後明朝火氣又迎來了一個大發展時期其數量、質量、戰術運用等方面都有了長足進步出土文物也眾多
另外永乐首冲火门上还新添了火药槽和火门盖火门盖可以自由开合这样就可以防止风雨天气对火药的吹散和打湿保证作战时尽量免受环境影响
重要的是从出土文物的名门上可以看出这些铜手冲都有生产和编制序号而且序号都排到了 3 万 4 万甚至 6 万可见永乐朝火器生产和装备的庞大数量除了传统铜手冲之外永乐时期还有一种著名的火冲就是神机冲神机冲以点钢箭做投射物借火药爆发飞出沙底
在嘉靖年间神机冲被引更改为发射千弹很多人认为神机冲是自越南之役所得但是据查证明军在出入越南时便已经装备并使用了神机冲从出土食物来看永乐四年之后火冲与之前火冲相比在火药与弹丸之间多了一个木马子
这是一种放置在火药与弹丸之间的木制附件由硬木制成以加强气密性增加射程而此前剑门铜火冲与红武铜火冲皆无此物因此有人认为神机冲就是中国传统的铜手冲而书中所说习得之法应该是自越南处学到的木马字
为了应付日益繁重的对外战争永乐皇帝增设兵杖、军器二局大大提高了火器的制造数量比如永乐四年记载朱棣命兵杖局造冲一万七百神机舰时有二万五千被御编之用后来朱棣更在十五世纪初就设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独立火器部队神机营
明军也划时代地发明了冷热结合的术武法战法也就是著名的永乐枪阵从史料可以看出永乐枪阵是一种冷热混合大型方阵最多以马步十万人为一营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明军装备火器其火器的有效射程是 100 步约 150 米已经能够有效压制弓箭等武器取代了原战术体系中弩的地位
鉴于早期火器释放缓慢的问题单兵火器与弓箭长枪长刀还有盾牌等冷兵器配合作战时长牌手位于本队最前端将长牌立于地上负责本队所有人的安全
长矛手 长刀手站在本队左右两侧负责保护火冲手的侧翼这样中间的火冲手可以从容施展三段击而骑兵队则负责追击败敌 扩大战果每队都有专门负责搬运火药桶和管理火药的后勤兵并且纪律严明队长对付若发现有擅自行动或滥放火冲者有权就地正法
在永乐皇帝创建神机营明君发明永乐枪阵时欧洲的英法百年战争还只进行到一半欧洲人对于火药与火器的理解和运用才刚刚开始距离西班牙人创立欧洲冷热兵器战术的典范西班牙方阵还有近一个世纪
可以说永乐枪阵是中国人在古代世界火器史上到达的最高峰让中国人到达这个历史高峰的自然是漫长而激烈的宋金、金蒙、宋蒙战争和原帝国征服、原末农民大起义、永乐北伐以及中国人在这个长达近三个世纪的战争岁月里对于火药与火器的不断发明、研究与探索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明朝中后期在火药和火器领域被欧洲人反超了呢使得明朝要引进西洋火器鸟冲 佛朗基和红夷大炮呢有高度发达火器的明帝国为什么会被野蛮和落后善于骑射的清帝国所灭亡呢我们今天不妨逐一地揭开这两个疑问的谜底
众所周知火药与火器是随着蒙古帝国的对外征服向世界各地传播的不过虽然流传更广的说法是蒙古西征将火药传播到欧洲但其实蒙古西征只是突入东欧引马多脑河为止并没有深入西欧地区
而中世纪欧洲落后的科学技术和充满迷信的社会氛围使得东欧人无法理解与认识蒙古军队所使用的火药与火器而更多将其归为妖法和怪兽按冯嘉生先生火药的发明和西传译文的观点火药和火器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再传到欧洲的
吸传过程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13 世纪的下半期欧洲的知识分子从阿拉伯文的书里得到了火药知识第二个阶段是 14 世纪上半期欧洲的几个国家通过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获得了用火药进行火工的方法那么为什么欧洲人在得到火药和火器技术后能够后来居上原因是双方面的
首先 火药和火器是武器 战争是其推动与发展的最强推动力而欧洲大陆诸强林立 从接触到火药和火器以后 敖战不断 风火不息英法百年战争 胡斯战争 与奥斯曼帝国的长期战争 意大利战争 玫瑰战争以及后来的八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 打个没完
对胜利的渴望让欧洲人担惊竭虑地探索与研究火药与火器的发展和使用而明帝国在永乐朝以后在军事上越来越趋于保守周边的敌人比如蒙古、女真部落以及西南少数民族又较少有火器强者地狱级别淘汰赛的胜者与成天跟臭鸡篓子较量的选手孰优孰劣可谓是一目了然
其次欧洲在文艺复兴以后在数学物理化学等诸多的科学领域突飞猛进而同时期的中国士大夫们重八股轻技术怎么可能为火药和火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助力两者共同作用之下欧洲人在火药和火器领域后来居上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至于第二个问题努尔哈赤和黄太极这两个名莫消雄都极具军事天赋他们所建立的后金韩国与清帝国其实就是一个火器帝国早期建州女真和八旗军也不是精于骑射而是以精锐的重装步兵而闻名比如叶和女真的首领就曾说过我为奴部奴为我骑力相抗也 技相敌也
而明朝大臣徐光起则更明确地表示过奴之步兵极精分合有法而谈东式者但以为长于公马而已这就说明步兵天然对火器有亲和力八旗军在与明军的初期交战当中吃到了火器的苦头以后就对火药和火器充满了兴趣和渴求
从后金时代开始,八旗军就通过缴获、纺织以及重金之下的招降纳叛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火器部队在大陵河之战中,清军就投入了八门红夷重炮和八十门大将军炮其中红夷重炮重约 3600 到 6000 斤,弹重约 8 到 16 斤相当于当时西方标准的 12 至 24 磅炮
大将军炮重 2000 斤,弹重 3 到 5 斤,接近欧洲的 8 磅炮这样的装备明显压制了明军的守城炮火后来清军更是吸纳了登州兵变后的三万多明朝叛军加以西法训练的大量熟练炮手和直接购买自西洋人的重型火炮将其设立为汉军八旗拥有了当时亚洲最强的火炮部队
至于清朝中后期,满清政府的火器则极端落后一方面是遭遇了跟明朝同样问题的制约另外一方面,朝廷将火器视为八旗的独享,不让汉人接触比如佛郎基这种老式火器,康熙皇帝就曾表示"子母炮系八旗火器,各省盖造,断乎不可,禁止汉军绿营装备"
这种对待火器的态度只能让中国火药与火器的发展陷入停滞和倒退最终在 1840 年迎来了西方的尖船利炮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我是石宁海欢迎您在总台多个新媒体平台收听环球资讯广播的节目或参与互动
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云听客户端随时收听节目关注总台环球资讯微博了解更多国际热点本期节目选编自国家人文历史原作者袁阔编辑海宽制作小蕾陈思年监制蔡耀远感谢大家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