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131 | 招聘软件赚钱了,但打工人和HR都“哭”了

Vol.131 | 招聘软件赚钱了,但打工人和HR都“哭”了

2024/7/11
logo of podcast 第一财经

第一财经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主持人
专注于电动车和能源领域的播客主持人和内容创作者。
Topics
主持人:本期节目探讨了招聘软件Boss直聘和猎聘的盈利状况以及其背后反映出的就业市场现状。数据显示,尽管招聘软件的营收和用户量都在增长,但求职者和HR都面临着各自的困境。求职者方面,工作难找,招聘软件的匹配效率低、会员服务性价比低等问题,导致求职体验不佳。HR方面,招聘成本高,招聘软件的匹配效率低、存在霸王条款和强制消费等问题,增加了招聘难度。 从Boss直聘的财报数据来看,其营收主要来源于付费企业客户,且付费企业客户数量大幅增长,中小企业是其主要客户群体。Boss直聘通过提供道具服务和VIP服务,以及灵活的付费模式,吸引了大量中小企业客户。然而,企业用户对招聘软件的吐槽和投诉也增多,主要集中在匹配效率低、霸王条款和强制消费等方面。 猎聘的数据显示,尽管企业用户增加,但岗位数量和猎头数量却减少,这与招聘软件盈利增长形成反差。猎聘也面临用户投诉,反映了招聘软件普遍存在虚假宣传等问题。 蓝领招聘需求增长成为招聘软件新的增长点,反映了制造业人才缺口。职业院校学生不愿从事蓝领工作,制造业人才缺口巨大,加剧了蓝领招聘需求。 总的来说,招聘软件的盈利增长受益于就业市场供需错位,但同时也面临着人才供需失衡的挑战。Boss直聘员工离职率高,也反映了公司内部也存在问题。

Deep Dive

Chapters
BOSS直聘和猎聘的月活跃用户数和注册用户数均创历史新高,反映出当前求职市场的火热程度。BOSS直聘的月活用户数已接近美颜相机等热门APP,而猎聘的注册用户数也突破1亿。
  • BOSS直聘月活用户达4660万,与美颜相机等应用相当
  • 猎聘注册用户突破1亿,个人用户平均年薪接近20万元

Shownotes Transcript

0 十分钟帮你理清一个正在发生的商业逻辑。越是最难毕业季,越是职场不允许gap,招聘软件们就越是赚翻。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的异才播客。现如今找工作难几乎成为一种共识。而作为线上招聘行业的头部公司,boss直聘和猎聘的使用经营情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年轻人求职的现状,比如主打中高端招聘市场的猎聘APP,今年个人注册用户也达到五年来最高,突破了1亿人。这期我们将跟随dt商业观察,跳出就业率等常规数据视角,从两款招聘软件的财报数据出发,看看有哪些新发现。另外,你觉得招聘软件好用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从2019年到今年第一季度,boss直聘的月活跃用户从1150万人猛涨到4660万。月活4660万人是个什么水平?从数据机构发布的2024中国移动互联网春季大报告来看,2024年第一季度平均月活在5000万左右的APP还有盒马蛋仔派对、平安好车主、美颜相机和vivo商城。所以说,刷boss直聘的人和用美颜相机的人差不多。而聚焦中高端招聘市场的猎聘,虽然没有公布月活跃客户数,但也公布了累计注册用户数,从2019年到现在,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也就是找工作的人和招人的都在变多。不仅如此,猎聘每年都会公布个人用户的平均年薪,这个数字在过去两年都接近20万元,这意味着即便是收入还算可观的那部分新中产,也在努力找工作或找机会跳槽。

还有个很明显的发现是,尽管越来越多企业使用猎聘,但从2022年到2023年,猎聘发布的总岗位数目连续两年变少,猎头的数量也在2023年出现了五年来的首次下降。猎头变少通常间接导致招聘市场萎缩。岗位变少的结果之一,毕竟岗位少了,对人才的需求也少了,留给猎头做中介的空间也少了,猎头们的日子也许不好过,但招聘软件们却赚翻了。

Boss直聘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公司的营收为17.04亿元,利润、付费企业客户数、平均月活跃用户数等主要经营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焦虑的求职者撑起了招聘软件们的高月活,也吸引了大批需要招人的企业,而这些企业正是招聘软件们的主要金主。以头部玩家boss直聘为例,其中超过95%的营收都来源于企业客户的线上招聘业务。今年第一季度,boss直聘的付费企业客户数目从2019年的120万涨到了570万。

Boss直聘还向付费企业客户提供了道具服务和VIP服务。道具服务如牛人炸弹、曝光刷新卡、付费聊天加油包等。VIP权益则包括高级筛选、电话助手、优先提醒、简历助手、牛人分析器等。简单来说,企业用户可以通过成为VIP享受特权,也能花钱购买道具来增加曝光和沟通机会。但不同于其他线上招聘平台对企业推出动辄大几万年套餐,boss直聘的服务选择更多。譬如可以只买一个月的会员,也可以根据预算只花几百块买道具。这也是为什么boss直聘的企业客户里,中小企业比较多,因为这些企业招聘预算低,招聘时段也不如大厂,固定不需要一年365天都挂着岗位。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boss直聘的中小型客户,也就是年付费在5万块以下的企业客户,贡献收入接近46亿元,占比78.6%。Bt商业观察还留意到,在boss直聘、五八同城、智联招聘最近发布的报告中都提到蓝领招聘的需求在变大,并视之为新的增长点。智联招聘2024蓝领人才发展报告就显示,国内蓝领人才需求持续攀升,今年一季度相比五年前同期增长3.8倍。Boss直聘则在今年2月花费约为3.83亿人民币,收购了一家提供蓝领招聘服务的公司的约77%的股权。

蓝领作为招聘软件们的新增长点,恰恰是一些企业当下的焦虑点。今年上半年,财政科学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超六成的职业院校学生不愿选择当蓝领,去工厂化、去基层化的就业趋势愈加明显。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总量将接近6200万人,人才需求缺口将近3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

通过观察还有一个发现,就是企业离不开招聘软件,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有多好用,事实上企业用招聘软件用得越频繁,对他的吐槽和投诉也越多。黑猫投诉显示,企业端投诉的问题聚焦在匹配效率低、霸王条款以及强制消费等。比如企业花了钱买道具增加曝光,但实际带来的转化聊聊,或者是充钱发布职务,待审核一直未通过,最后账号无故被封,充进去的钱白白浪费。一位自媒体博主对此总结出一个赚钱逻辑,理论上,匹配效率越低,企业就越有可能购买道具、充值会员,增值服务收入就越高。换言之,越是招人难,软件越是低效,企业反而越要砸钱打工。

人们对招聘软件们也又爱又恨。智联招聘们的模式是招聘软件向企业卖简历,让企业联系合适的求职者,本质上是单向沟通。而boss直聘在诞生之初,主打的卖点是职业,求职者可以直接和老板沟通,从而优化流程,提高招聘效率,本质上是双向沟通。不过,随着boss逐渐积累起用户和市场份额,它的治疗越来越变味儿。不少求职者都发现,部分公司招聘信息的发布者从老板变成了人力资源部的人。跟老板直接对话逐渐成为一种噱头。

在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和boss直聘相关的帖子里,打工人不是在吐槽工作难找,就是在吐槽软件难用,搜索不精准。岗位已经过期但还挂着。和无数家公司打招呼但无人理会等等,基本上都是围绕匹配效率低下的问题。还有打工人吐槽在招聘软件上充会员是大冤种。举个例子,boss直聘给求职者提供的VIP服务,包含简历刷新、竞争力分析、专属简历模板、优先提醒、boss消息精准过率、专属数据报告、职业性格测评和尊贵身份标识权益,但这些权益大部分都作用有限,没有触达求职者真正想要的岗位筛选、精准匹配。

猎聘在社交平台上的讨论热度虽然不如boss直聘高,但也有不少人在黑猫投诉猎聘网虚假宣传,并要求退款赔偿。比如,有人在今年6月中申请让猎聘网退还会员费用898元,理由是支付了金卡会员费用后,并没有达到预期宣传的效果,每天的曝光量和浏览量和不充值一样,还不如别的同类型软件不充值的效果。而目前该页面显示投诉已完成,但投诉再多也抵不上注册量的持续攀升。

招聘软件们如今过上两头赚的好日子,还是源于现在找工作难、企业招工也难的大背景。一边是中小型企业源源不断为之付费,渴求以低成本招到合适的人。另一边则是市场上有越来越多高学历人才,随着岗位紧缩,他们也产生了就业焦虑,向下寻求新的机会,从而向下挤压。根据教育部数据,2022年、2023年毕业生人数都突破了千万,硕博毕业生的数量更是一路上涨,在2022年已经达到86.21万人。陌陌高聘在2023年春招报告中也提到这种现象。从需求侧看,新发中高端岗位数量随整体新发岗位量的减少而减少。从供给侧看中,高端人才的供给在持续增加,2023年春招中,中高端人才供给量占比达到68.61%,供需错位表现明显,导致部分中高端人才不得不降级就业。有意思的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招聘软件们即使赚钱了也不能真正做到独善其身。

Boss直聘近两年发布的环境、社会和管制报告中有这样一个数据,尽管boss直聘的生意越做越大,但他的员工数量在变少。2022年,boss直聘的总员工数目为5647人,当年的员工离职率为26.59%。到了2023年,总员工数目下降为5435名,总离职率升高到27.24%。

也不知道从boss直聘离职的员工找工作会不会容易一点。好了,本期节目到此就结束了。你用过招聘软件吗?你觉得上招聘软件上找工作会更容易吗?欢迎来评论区留言,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转发分享哦,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