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147 | 从球迷到粉丝,国乒“破圈”之路

Vol.147 | 从球迷到粉丝,国乒“破圈”之路

2024/8/13
logo of podcast 第一财经

第一财经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播客主持人
播客主持人,专注于英语学习和金融话题讨论,组织了英语学习营,并深入探讨了比特币和美元的关系。
Topics
播客主持人: 本期节目探讨了国乒如何从竞技体育走向大众娱乐,以及球迷身份向粉丝身份转变的过程。从巴黎奥运会女单决赛一边倒的应援现象,到国乒运动员的明星化历程,以及WTT职业联赛的推动,都展现了国乒破圈的策略和挑战。节目还讨论了粉丝文化对国乒的影响,包括粉丝的积极贡献和潜在的负面影响,例如饭圈化倾向。 李伊特: 作为孙颖莎的粉丝,我亲身经历了巴黎奥运会女单决赛,现场氛围并非网上所描述的那么激烈。一些非球迷对粉丝的批评是不公平的,我们只是表达对运动员的支持。 王达: 从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始,国乒就逐渐吸引了更多粉丝,张继科的成功是重要的转折点。他凭借个人魅力和粉丝运营,成为体育明星的典范。新一代运动员,如孙颖莎和樊振东,也更受到娱乐化和偶像化视角的粉丝追捧。 罗敏: 我喜欢孙颖莎是因为她的球技和人品,并认为粉丝的热情推动了乒乓球赛事的商业化发展。虽然部分粉丝行为存在饭圈化倾向,但大部分粉丝对国乒的支持是真诚而积极的。 播客主持人:本节目分析了国乒“破圈”的历程,从最初的以奥运金牌为目标,到后来的市场化和职业化运作,以及运动员个人魅力的提升,都促进了国乒的普及和发展。同时,节目也探讨了粉丝文化对国乒的影响,包括粉丝的积极贡献和潜在的负面影响,例如饭圈化倾向,以及如何平衡商业化和竞技体育的本质。

Deep Dive

Chapters
2024年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孙颖莎和陈梦的比赛中,观众席一边倒地支持孙颖莎,引发热议。一些观众高价购票支持自己喜欢的运动员,而另一些人则对这种现象表示不满。这场比赛的讨论热度远远超过了以往的奥运会冠亚军之争。
  • 巴黎奥运会女单决赛观众一边倒支持孙颖莎
  • 高价门票
  • 赛后讨论热度高

Shownotes Transcript

十分钟帮你理清一个正在发生的商业逻辑。巴黎奥运会落下帷幕,中国乒乓球队成功包揽所有单项的5枚金牌,这一结果着实让近期大量涌入的大赛粉感到心满意足。然而,在巴黎奥运会女单决赛现场,面对同为中国队的两名运动员,观众却持有一边倒的态度。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的异才播客。本期我们就来聊聊国乒如何一步步走向万众瞩目的破圈之路,看看球迷与粉丝的身份是如何发生转变的。乒乓球运动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国内渐渐收获大量粉丝型观众呢?另外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奥运会一向被视为一个为国争光的竞技体育平台,以国球著称的乒乓球运动更是承载了来自国内观众的夺金期望。对于那些平时仅仅是跟随奥运会周期观看乒乓球比赛的观众来说,巴黎奥运会女单决赛现场观众一边倒的态度,可能是他们第一次感受到围绕国乒球员的粉丝阵营的规模与忠实度。从男女单打、团体到混双比赛,五个乒乓球单项比赛的观赛热度都非常高。根据央视发布的收视率数据,8月3日CCTV5直播陈梦对战孙颖莎的女单决赛,成为本届奥运会收视率最高的单期赛事,全国网平均收视率4.12%。

尽管冠亚军奖牌都已注定被中国队的球员收入囊中,但现场的观众为球员加油助威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无论是打出的横幅,手里举着的球员名牌,还是一阵阵整齐响亮的加油口号中,几乎都是孙颖莎的名字。陈梦在现场孤军奋战的样子,倒是收获了电视屏幕前的很多路人粉。一位六岁孩子的母亲在朋友圈表示,连他儿子都说,他想让陈梦赢。因为现场没人给他加油,而话题争端的另一边,为孙颖莎加油的人同样感到委屈,不明白花了不菲价格到现场只支持自己喜欢的球员这件事究竟错在哪里。

喜欢孙颖莎的李伊特去现场观看了女单决赛,早在去年就与之前线下看比赛时认识的朋友商量到巴黎观赛的可能性。去年5月奥运官网第二轮放票的时候,他抢到了78场比赛的门票,花费七千多元。李伊特表示,那场比赛的观众席氛围比之前法国队主场的时候安静很多,至于网上提到的喝倒彩和嘘声,他自己并没有感受到。赛后,李伊特在小红书发了一条支持孙颖莎继续努力的帖子,收到了些私信,指责她饭圈和无脑。他表示,被一些平常从来不看比赛的人随便贴标签真的很离谱。很明显,这场女单决赛在事后收获的讨论热度已远远超出了奥运会任何一场冠亚军之战。

当我们去观察那些职业化赛事和球员个人商业化运营更完备的运动项目,比如篮球、足球和网球,一代一代会不断涌现世界级的球星,球星的背后往往拥有大批重度粉丝型的观众,球迷与粉丝的身份之间本无需给出清晰的界定。那么乒乓球运动员什么时候被粉丝明星化的呢?在热爱观看乒乓球比赛并且也热爱打乒乓球的网友王达的记忆中,从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始,乒乓球圈每逢奥运大赛都会收获一波新的粉丝,社交平台上对乒乓球的讨论热度也越来越高。那一年,张继科夺得男单和男团的冠军,至此成为世界乒坛第四位男子大满贯选手。

在国乒内部,张继科和马龙在2012年顺利完成了与上一代球员马琳、王皓的交接棒,本无更多话题,但四年后的里约奥运会上,张继科因状态不佳被教练当场训斥,醒醒,这可是奥运会。这一片段被做成了表情包,却意外火遍社交网络,令张继科的微博人气飙升,短时间内涨粉数百万。从里约回国时,作为单打亚军的张继科收获了2000个粉丝为他到机场接机,气势不仅远超单打冠军马龙,也不输给任何一个娱乐流量明星。此后几年,即使张继科的竞技状态一路走下坡,但通过成功的粉丝运营,发单曲、上综艺,仍然继续收获着作为体育明星的流量和广告大单。王达认为,张继科比较帅,算是乒乓球第一次大规模出圈的球员。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张继科赢得的人气显然与邓亚萍、刘国梁、王楠、张怡宁等前几代国乒代表队员有很大不同,这些运动员几乎都是凭借个人球技和数次拼下奥运会金牌而成为一代明星球员的。

再后来,又一次新老交替的轮回同样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上重演。2021年被视为陈梦和马龙这一代球员的当打之年,而以樊振东和孙颖莎为代表的新一代球手也开始崭露头角。在那些更趋于娱乐化和偶像化视角追星的粉丝型球迷的口中,樊振东和孙颖莎更常被称呼的是他们的昵称小胖和奶杀。围绕新一代球员的短视频主题,流量最多的也是比赛场外的各种花絮类内容,比如出入机场吃饭、运动员的交流。

到了2024年巴黎奥运会赛前,按照国际乒联的积分排名,王楚钦和孙颖莎分列目前世界男子和女子单打的第一名,这两位选手还是混双比赛的搭档。早在之前,在王楚钦和孙颖莎各自的粉丝阵营之外,就出现了第三类粉丝,杀头CP粉。后一类粉丝的追星心态显然更接近娱乐偶像视角。在微信视频号的一条内容中,短视频博主在巴黎奥运会混双决赛的场馆外拍摄到一群身穿统一印有王楚钦名字英文T恤的中国观众。其中一位介绍,当天到现场看比赛的粉丝有800人。

8月3日那场引发争议的女单决赛,官网A到门票原价是约合2182元人民币。在国内电商平台的票务代理渠道拿票则已经炒到了超过1万元人民币。26岁的罗敏说,她愿意自己被贴上孙颖莎粉丝的标签,但她不会去社交媒体找任何粉丝团队加入。她表示,那天晚上看到孙颖莎输给陈梦后,自己真的很难过,为孙颖莎感到遗憾,会想到她还要为下一届奥运会再拼四年。

最初,短视频平台推送的比赛精彩合集,让她从竞技体育的角度发掘乒乓球赛事的可观赏性。从球技水平的角度,罗敏喜欢上的第一个球员是马龙,她会仔细研究他的个人打法。后来她也喜欢上了孙颖莎,并分析称她打外协最多,胜率最高,她是个大心脏,和可爱的外表会形成一个反差。喜欢上孙颖莎之后,罗敏把她过去所有比赛视频都看了一遍,她特意提及几年前,孙颖莎在一场女单比赛中遇到当时的大满贯得主丁宁,当时全场也都是叮咛粉丝举的牌子。但她也觉得,如今确实有一部分孙颖莎粉丝的做法存在饭圈化的倾向。单位球技和人品而喜欢某些球员罗敏大概是国乒团队最想拥有的那位粉丝。很多人并不知道,为了能影响更多普通国民回到比赛的观众席,国乒已经努力了一二年。2012年,中国乒协前主席蔡振华提出了所谓中国乒乓球运动的第三次创业计划。而前两次创业都是以奥运会金牌为目标,第一次是立志从瑞典手中重新夺回国际乒坛的霸主地位,第二次则是要成为奥运会的乒乓梦之队,尽可能包揽从单打、双打到团体所有项目的金牌。

当国乒在国际赛场上形成了非常强悍的统治力,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也在逐渐显现。当一项竞技体育失去了输赢悬念,比赛对于观众的吸引力也会变得越来越弱。在2012年前后,视频网站和移动互联网开始大量抢夺传统电视媒体的观众,进一步令很多年轻观众对于乒乓球的关注机会紧紧锁定在了四年一届奥运会为国争光的荣誉之战。当时国内虽然也有一年一度的乒乓球超级联赛,但没有成功推动乒乓球职业化赛事的发展。王达回忆,2000年年初,还有很多人会在线下买票看乒超俱乐部的比赛,就像足球和篮球联赛一样,场馆观赛氛围也非常热闹,能看到很多横幅,听到非常整齐的加油声。但2009年之后,听超的热度逐年下滑,后来还一度落寞到主办方需要包盒饭、给赠票才能吸引人来看比赛的程度。2014年的乒超联赛甚至还首次出现没有赞助商和转播商的全程裸奔局面。

在这样的局面下,蔡振华在伦敦奥运会后提出了乒乓球的三创目标,也就是推行乒乓球运动的市场化运作,形成乒乓球运动的职业化体系。这些目标的设立,本质上就是为了让乒乓球这项运动重新找回观众。2013年之后担任国家队总教练的刘国梁是国乒三创的具体执行者。回顾这场创业的关键点是国际乒联2019年8月宣布创立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也就是WTT,并于次年6月宣布由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刘国梁担任WTT理事会主席。

过去乒乓球的主要国际赛事是由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组成的三大赛,拿下三大赛单打冠军的选手正是俗称的大满贯球员。相比NBA网球四大公开赛、足球欧洲五大联赛这样的商业化运作成熟的项目,乒乓球在其赛事结构上还有明显差距。在刘国梁的积极推动下,WTT建立了包括大满贯赛、世界杯赛、冠军赛、球星挑战赛、常规挑战赛在内的一套赛事组合拳,并在2020到2022年新冠疫情形势最为严峻的三年,排除巨大困难,邀请国际球员来中国打比赛,同时按照统一的积分计算规则对世界乒乓球运动员进行排名,试图突破以前对集齐三大赛冠军就等于大满贯的认知。WTT大满贯赛除了有200万美元左右的奖金池,冠军在积分上与奥运会享有同样的2000分。

有别于传统的三大赛,WTT也更重视观赛体验,增加了更多商业化的设计。比如在普通观众席之外另设价格翻倍,提供酒水饮料和独立空间的那场VIP和包厢席位。冠军赛总决赛全程只设一张球台,全场灯光聚焦于球桌两侧,营造明星球员比赛的氛围等。

客观因素上,作为小球运动,乒乓球的比赛在观赏性上存在一些先天不足,比如球小速度又快,双方攻防回合较短,令比赛节奏细碎,遇到实力悬殊的情况20分钟就能结束赛程等等。这些特征对普通观众而言,观看体验并不友好。王达提到,在乒乓球的三要素速度、力量和旋转中,现在更倾向于力量球、回合球。

200年之后,国际乒联不断对乒乓球比赛的器材和赛制规则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小球改大球,每局21分制改11分制、禁用有机胶水等。从中带来的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乒乓球比赛看起来越来越像网球。运动员大开大合、满场乱飞的相持场面变多,比赛的观赏门槛降低,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比以前更强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社交媒体和微信朋友圈的传播与转发,也极大改变了观众与重大体育赛事的信息连接渠道。2016年奥运男团冠军的名成员马龙、张继科和许昕被网友称为国乒三剑客,之后,运动员的个人魅力被互联网凸显放大,为国乒球员带来了一波又一波巨大的流量。顺应这样的趋势,刘国梁个人也在不断做各种破圈尝试,比如带领国乒球队进北大校园交流,让娱乐明星拍摄世乒赛宣传片为国乒加油,甚至2021年他直接站上了脱口秀大会的舞台。

东京奥运会后,随着孙颖莎、王楚钦、樊振东、王曼玉等球员的知名度大涨,线下看一场他们比赛的成本也越来越高。生活在上海的球迷张欣在今年5月WTT重庆冠军赛之前经历了一场抢票大战。当时他预判巴黎奥运会之后,国乒在国内球赛门票只会更贵更难抢,所以决定为这次重庆站的比赛好好拼一把。他花了将近4000元,先是在大麦网上抢到两场比赛的原价票,然后又不得不找代拍加价,才集齐了两天四场比赛的全部门票。张欣对第一财经表示,没有忠实的粉丝支持,我觉得乒乓球是卖不出这么高价格的。李伊特曾去杭州亚运会和釜山世乒赛现场观赛,亚运会混双决赛的门票开票不到一分钟就显示售罄,原价800元的门票,他最终加了一倍的价钱,花1600元才买到手。大型商业化赛事的成功运作,必然离不开明星球员带动的粉丝效应,而粉丝的关注点也很可能不局限于竞技比赛本身。王达的观察是,乒乓球圈的粉丝们做的贡献已不局限于为比赛贡献门票收入,在一些重大比赛后,很快会有不同语言版本的解说、视频翻译,包括平时一些外网的资讯搬运、各种资料统计,都是粉丝做的。

金陵的风吹过,唐山吹到了。

河南好了,本期节目到此就结束了。你如何看待国乒的比赛氛围?你了解和关注过哪几位乒乓球运动员呢?对于国乒的一些狂热粉丝现象,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来评论区留言,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转发分享哦,我们下期再见。

田夜漫漫定格在风吹雨绮的时,吹来了专属北方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