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新年好这是我们 2025 年的第一期播客节目所以想讨论一个欢愉一点的话题我们本来就是一个娱乐播客只是今天作为看一年第一期想给大家一些鼓励想具体鼓励的这个年龄段呢就是现在小孩是学龄前的这些家长那么基本上人群画像就是大概 85 后 90 前 85 到 95 是吗还是已经 90 到 00 了呃
会有小部分的 00 前 00 前都已经出现了刚才大家听到的声音是丽丽老师丽丽老师是极大成长论学龄前的咨询师属于我们 K8 规划的 99 老师团队旗下她本职工作是上海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办幼儿园的中层对
一线教师一线教师 完全是丽丽给大家打个招呼大家好 极大的播客的听众们 大家好然后今天录音棚另一位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九九老师大家好 我是九九老师回到我们今天讲的主题因为现在 90 后 00 前这一波人社会普遍的舆论是他们是最后一代中国人最后一代中国人那最后一代中国人养出了下一代中国人
是我们在录节目之前就觉得他们其实在职场因为生小孩往往还会被鄙视对就是他们同龄人之间肯定会笑话你居然还会结婚生小孩为什么对吧就要这么苦哈哈的去做这个选择
对不被理解对 是的就是这一代家长 90 后还能结婚生娃我觉得是要表扬卫国监区卫国监区都出来了所以我们今天这期节目就做给你们作为我们 2025 年的开启年的第一期我们来聊一聊接触的无论是工作中身边我们的客户我们的粉丝我们的听众朋友当中给我们的反馈我们跟你们沟通里面我们看到的这一批家长一灵魂拷问一下为什么要养娃二
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不同点当然了每一代家长都有每一代家长天真的地方那么你们的孩子成长以后可能前面在等着你们的是什么以及我们觉得什么是你们可以掀桌子的你们可以
不供给前一代的家长所形成这些规则的话题节目来聊一聊那我们先丽丽给我们一个大致的画像吧这一群家长你接触下来感受他们是什么样子一群因为现在其实很明显的一个阶段就是我们的
每年的班额就是每个班级小孩子的人数在很明显地下降基本在两年前左右幼儿园每个班级原来大班保守估计吧再往前胆子大一点五年前每个班级大班的班额在三十人左右
然后那个时候是供不应求每年韩叔家打电话说我能不能转班或者插班插进来的但是这两年会发现很多的以前比较深远紧张的幼儿园开始发一些转班公告鼓励大家你们来呀来呀我们有名额这个发转班公告的是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都有公办幼儿园都要开始发了因为它这个规则就是会要求你们每年如果有一定的名额空缺你们是可以发这个公告的
你们就是我告诉大家告诉家长们我们这个地方其实是有这样一个空班额在你们是可以来投报的有的学校会发但是更多的其实是民办的学校因为它有部分的盈利压力对民办我能理解有盈利压力你有空的班额出来它一定要招满的公办
不都是无所谓的它这个手续是这么办的但是你们来投报到底能不能报进就是后面因为它有一个就像每年的招生简章一样你要走这个流程去年上海大概 200 多个民办幼儿园已经关了 40 几家了
20%去年一年就 2024 年就直接关张对直接关掉 20%的民办幼儿园是直接关掉的所以就很明显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每个班级的孩子人数在变少现在差不多每个班 25 到 25 以下左右原来小班的班额在 25 人左右现在差不多 20 左右甚至有的幼儿园他可能一个年级
都开不出那么多班级对这还是在关了那么多民办幼儿园的前提下这个是符合我们认知的对然后呢这一部分的孩子的家长其实也就是说现在叫做生力军就是生孩子的生力军的年龄段差不多就是 80 后然后 80 后呢一般生的就是二胎了
然后 90 后可能上次是投胎很明显那个比例从 2016 年它是一个生育的顶峰之后 2016 年那个时候我小样本我们班那个时候我做个小小的统计二胎比例要到 50 以上了 16 年是二胎开放的头一年然后逐年下降现在我们班二胎率很少 10%都不到
基本上全是投胎了然后就是能薅的羊毛薅的羊毛薅完了二胎基本上已经没有那么大的比例在生了基本就是投胎了现在都靠 95 后生完了 80 后生不动了对所以这个价值取向还是非常明显的对吧我各种因缘际会机缘巧合各种背后的理由我第一个生下来了你叫我生第二个是做梦我是坚决不会生第二个的
对而且这部分的家长因为他现在还处于一个学龄前他对于孩子那份爱还是很饱满我要把我所有的爱就给这个奶娃娃还没有到就是原来所说的狗斗贤是看这个投胎有点大号脸废了我再练个小号吧还没有到这个时候还没有到这个地步对那我们还是具体到这一代家长的他的特质因为学龄前给到
自己家小孩的爱我相信每一代父母都会有这样子的情节在的那么具体到这一代家长为国坚持的这一代家长他们给薛灵谦的孩子的爱的特点在哪里这个特点就是有爱但是不多有爱但是不多
我觉得这一代家长他们是很理智地在做家长包括他们前面久久说到的他们愿意生孩子一部分是可能他的背景父母觉得你到了这个时候就应该做这件事情从小就灌输这理念是这样所以一部分家长可能就生了他们是受他们家长的影响啊
还是说自己首先我觉得他们会受他们家长影响的概率应该会很低了吧其实也未必对因为同伴的影响就这代人大部分同伴的影响肯定是生娃很苦的你不要生如果身边对他有影响说正向你要生娃的也只能来自于长辈或者是父母但是我对于这一代家长的理解是他们应该不听父母的
他们都断情了都少部分要有听父母的说算了我还是听爸爸妈妈话我生一个娃对我感觉就是少部分那么大部分的生了的他们这个娃是怎么生下来的大部分就是刚刚那个小部分出来的大部分所以这不是下一代中国人这是下半代中国人对
对这部分家长其实他们前面说到的爱有因为首先他们这么孕育一个生命其实还是中国人底色还是蛮负责的就是我把这个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时候我还是为他负责的然后呢包括这个学年段的孩子其实是超级可爱的而且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现在没有升学压力我每天陪他玩就好了所以他就说我对于孩子的爱是平等式的爱
我把它当做我的一个玩伴我希望成为孩子的一个玩伴我陪着他去看看大自然去认识这个世界去看看小动物去了解这个世界是怎么构成的帮着孩子其实做底层逻辑就是我在陪着孩子建模这个世界这是这部分的家长可能在学年龄段的时候更多的陪着孩子爱孩子的方式是这样子
但是呢另外要说其实爱是不多的因为他们对于自己的爱是有保底的那条红线的这里对我就想补充其实他们是有松弛感的父母就他们要比 80 后我们看到的 80 后 70 后的父母更有松弛感或者是说他们没有那种牺牲式的那种就是说为了小孩我可以付出所有在他们身上其实已经是比较少了
然后我那天就想再聊到他们可能说是不是更接近于就是西方的这个家长我说举个例子我们今天在聊说国外的家长可能会因为说小朋友考进哈佛他会觉得说哈佛的学费是九万美金一年我不帮你付这个学费你自己贷款就是国外的家长是没有愧疚感但是如果换到我们中国的爸爸妈妈如果我的小孩考上了清北我付不起学费爸爸妈妈可能会难过一辈子但是
新一代的那一批就是 95 后的家长我会觉得他们的底线说我先管好我自己我在让我自己各方面都好的情况下我才愿意来搞我的小孩所以 2025 年对于教育来说是更美好的一年的第一个点就是
年轻的家长爱自己这在我看来是个非常积极的信号非常积极正确而且是我们想看到的你就不要不要为了小孩苦哈哈最后说我都是为了你然后小孩说我不需要你为了我好我们再回到莉莉这个点非常有意思具体的表征比如说你给我一些日常的你观察到的现象和五年前十年前的家长相比他们具体上行为的变化在这点上
比如说现在的很多家长他对于自己孩子的了解度我们可能从学校或者老师的角度会觉得你把孩子送到学校里面来其实一方面是希望有一个托管的机构能够负责这孩子日间的养育另外一方面就是希望能够通过学校的观察给到你一个比较专业的评测就是我的孩子什么方面擅长比如说他的社交怎么样他生活自理怎么样
原来我们每年会做就是家长接待嘛每学期其实都会做以前家长接待都是家长急着跟我们约现在是我乌鲁伊你来吧我跟你聊一聊乌鲁伊上海话就是我要求着他求着他你来吧我跟你聊一聊我这学期被婉拒了三次被拒绝了
一共就只有 20 个人的班级有三个人还拒绝老师主动说我跟你聊聊孩子一学期在小朋友是什么表现在校的表现我就是心里面想你肯定会很好奇因为原来的家长就觉得我孩子怎么样我只能每天下班之后看到两三个小时周末两天我对他了解很少我不知道他在学校里面会不会变成另外一个人会不会有其他的我没有看到的闪光点或者是缺点我要旁边看但是现在家长说不用了
不用了老师你很辛苦的算了算了他们是不 care 不关心还是觉得你也给不了我什么信息我也不觉得有多重要这方面我倒是应该下次跟这样的家长聊一聊你的感觉呢其实有一点是他们的在概念里面有一点就是他会把老师也认同为一个很辛苦的打工人首先他的表述就是哦 多辛苦算了就不用占用你太多的时间牛马认同感对
第二个有一部分家长呢其实他有点哀人他就觉得作为家长他其实学龄段就是幼儿园阶段是第一次他作为一个家长要来加入一个集体当中比如说班级群比如说你要和老师这样的权威在他脑子里面可能比较权威的身份进行一个互动了他没有进入小学他不知道后面的是什么但是这个肯定是第一个他
和老师的沟通其实是缺乏一些勇气技巧他会觉得能避免要不就不聊了吧挨人这个不是有了 MBTI 才有挨人的对清朝也有挨人的对只是说这样子就是和十年前的上一代上两代的家长比起来年轻一代的家长更愿意维持好自己本核的 lifestyle 对不愿意为了教育这件事情去改我自己
可能老一代的家长就觉得我现在有小孩了为了小孩我牺牲一下自己能牺牲自己里面加个权跟老师讲几句话这已经算是很基础入门级别的事情了但是对于现在爱人他是自我认知加强的说爱人就可以是这个样子
对我是我自己我才是爸爸我才是妈妈我们传统的真的是会说因为我做了爸爸妈妈我一定要怎么样怎么样会有那个框在那里但是现在他说我是我自己我就是这样子的爸爸妈妈他会把那个身份放到后面去而不是先是自己
我这边举个小例子然后接在九九后面现在我一两年会听到过两三次爸爸妈妈给我的表述是这就是他的命他得接受这就是孩子的命对 这是孩子的命就是那个潜台词是他遇到我这样的父母他遇到我这样教育理念的父母包括我们的家庭环境如果出现一些特殊的状况这是他的命他要学会接受他的命然后改变自己来适应我给他创设这个环境
我听到这一句就心里很爽心里很爽的点是什么一这个我觉得绝对是一个前进的方向是的是社会在前进我们希望首先这符合极大成长论的核心价值观第一点第二点是因为小宇宙是一个年轻人很多然后没有养娃然后我们经常开一句玩笑极大成长论是电子避孕药你听了教育有多倦不要生小孩对吧然后
然后他们的留言当中有一句我一开始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觉得还是蛮赞同的但是想想觉得好像有哪里不对那句一般是说在我不能给我孩子一个好的未来的时候我不应该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来这句话是我一个高中同学其实就是早恋了高中同学两个一男一女他们结婚了差不多很多年今年刚刚生了个宝宝
那个女生她其实的理念就是因为这一点然后我一开始觉得还蛮有道理的后来这句话听了多了然后我开始再反思的时候觉得拜托你们这些年轻人怎么爹位这么重的了你们怎么变成了你们自己讨厌的呼呼喊爹位的人子
子孙自有子孙福对你是你他是他你干嘛要把一个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你和他一起成长的乐趣绑定在你一定要给他提供一个好的未来上呢因为他们可能老一辈灌输给他们的言传身教是牺牲是养亡所以他们很害怕这个孩子我带到这个世界之后我没有办法保全他所有也就是说他们既负责
反对不认可他们父母的价值观又不知不觉的变成了他们父母这样子的人土龙少年的故事嘛所以我能够看到像丽丽刚才讲的我们有这样子的故事她能够反思然后身体力行的甚至老师的约见都不来的
他会缓一缓说老师你很辛苦的一个另外一个说好的好的我们再约我就等啊等啊等等了一个学期第二个学期你线下不来我打个电话给你的好的好的我回去和妈妈商量一下然后又没有 call back 我们尽管觉得这种做法挺好的但是我也好奇站在幼儿园老师的立场你会心里难过吧
还是说你是打工的心态那就少一个事情也蛮好的我觉得看具体的情况就是如果我有一些比如说我发现孩子的情况是需要或者很急切的需要和家长沟通一下他需要另外一些支持的那我可能会就盯得比较紧一点说不行打电话吧也行我三言两语跟你们自交流也行但是如果是日常式的就是我要完成这学期的工作量
那如果家长已经婉拒了那我可能就通过放学的时候聊两句跟他讲讲最近的情况也可以具体还得看情况因为其实包括前面讲到那个松弛感有想到一个故事就是有一个家长两个其实都是就所谓的现在牛马主要也是最茁壮的牛马体力最好的牛马就是整个公司可能就算在中流砥柱这一块因为这个部分的
家长其实已经差不多到三十以上已经是这个公司里面比较能够往上拔的那一群后备干部他们对于自己身上花费的时间精力其实产出会更有把控性他记自己的效果
效率产出其实从效果来看结果来看肯定是比鸡娃多因为鸡娃不可控鸡自己还是可控的然后这部分家长当中有个爸爸就是满世界的就跑他要做很多业务然后跟他聊孩子的观念的时候其实他是表现出他很想知道
但是他确实抽不出时间然后我就说那要不就不要妈妈来吧妈妈也是公司的中层职场的压力也是比较大的所以他想要分一部分精力来和老师聊的时候沟通多了我会感觉到一丝他们在害怕他们怕知道了老师反馈的一些问题或者他们潜台子就是已经设定好了老师来跟我反馈问题肯定是孩子有问题了
我需要给他调整调整自己调整教育方法可能还需要去医院或者其他的机构做一些辅助的干预他怕的是知道这个消息所以他情愿掩耳道理这种其实在过往的家长里头也非常常见逃避性人格然后在自己孩子身上
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和老师沟通特别会逃避这个我觉得不罕见并不是这一代家长的特性具体到这一代家长但是比例会越来越多然后这部分家长其实他很想来陪伴孩子但是他对于这个时间精力的规划最后他选择了逃避
然后我心里面遇到这部分家长的时候我会觉得很同情他们但是我有想为他们做些什么但是我能为他做的太少了最后我落实到这部分家长最后就是我在白天的时候可能针对我对孩子观察我对孩子评估我在学校里面做一些教育帮助孩子一些但是可能效果并没有那么好因为其实还是需要家园配合的这个孩子才能有一个比较立体的
教育规划讲到这里其实就回到我们经常对于学龄前段的教育的内容内容或者说不解吧嗯
我到现在为止内心依然有个声音尽管我对于教育理解了那么多依然有个声音幼儿园开开心心想想我活了呀教育啥了就是我非常的理解这些家长幼儿园老师不给我打电话这是最好的消息就说明他在幼儿园里什么都开开心心的你作为幼儿园老师也不用特别关照他
就这样吧其实说的没错就是医药员就是开开心心玩的地方但是开开心心玩的前提是他要是一个独立的情绪愉悦的个体但是医药员刚进来可能比如说现在已经往下走了托班就开得越来越多了他进来的时候其实还没有到我们要关注他情绪这件事他首先要生存他要吃饭
睡觉 换尿布这些比较基本的生存技能先要练好了之后才能往上走来来来比如说这个就我们以小班为例你会觉得现在的进小班的孩子和十年前比如说进小班的孩子
他们这些生存技能有的水平有差别吗有特别是 2022 年那一批的疫情宝宝进来的时候就是感觉这个机没开就是进来一个没开机的机器人他之前一直是手动版的你来了之后他有点无所适从他不知道该怎么生存下去吃饭可能需要喂一喂衣服需要穿一穿
然后左右脚的鞋子可能也都是反的因为他们之前的生存环境一直是有你想我们再回到前面的背景这部分大多数能生孩子的 85 后 90 后他们其实是因为有父母的那个观念在听话的那一代的小孩是愿意生小孩听话那一代父母如果让他生孩子大概率是会帮他带孩子的
祖辈带的孩子很明显的一个标签就是他们的自理能力并没有那么强然后这一部分孩子到了小班之后会出现不太适应的情况比原来好那还是回到一个我们这一集做的是一集充满希望的节目就是通常这套叙事在过往是成为我们很多家长内心焦虑的点甚至于嚇阻很多人生小孩的一个点
是说小朋友生下来吃饭了学走路了讲求科学育儿对 科学育儿这四个字听上去就是让人精神压力巨大的四个字对吧所以这是家长愧疚的一个来源但是我们今天听到的就是小朋友小班入学的时候生存技能越来越差这是一个趋势这是一个正常现象而且现在育儿园也少了
老师的时间也多了一个班上的小朋友人数也少了这种技能差一点就差一点没事的没关系的当然如果就是生存技能好他的情绪会更好站在老师的角度总是希望你们搞得好一点但是站在家长的角度差一点没关系的压力不要太大
随缘就好了因为总有一个他要学习成长的空间因为他在家里面其实这部分空间比较小因为老人都待半了嘛然后包括有一些就没有说全职妈妈不好因为全职妈妈可能太多的关注点在孩子身上之后
他会忽略了孩子需要一些独立成长的空间所以这部分的孩子可能到了学校里面他的适应度还是一个个体他并没有进入个集体的适应成长空间他还是在学我要怎么好好吃饭我要怎么好好如厕穿衣服
没有实现没有就达到去幼儿园的一个价值我要过的是集体生活我要成为群人对那顺着这个话讲下去就是集体生活这肯定是一个孩子他从家里的那一个 the one 变成一个社会人逐渐逐渐的过程每一代孩子都是这样子经历的我们今天想讨论的更多的就是这个经历的过程当中父母可能有不适的肯定有觉得小朋友小孩子
我的一个假设听你们讲到现在是说
这一批新的家长他们相对来说会更松弛一点会觉得说这个过程它一定存在过程当中出现了各种问题也好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我就慢慢地陪着他成长去经历这些过程就好了并不是一个让人觉得很恐惧让我老师打个电话给我我就要晚上睡不着觉这样子的事情就 let it go 了对 现在很多家长就是叫做随性带娃
我该在什么年龄因为现在信息爆炸时代包括现在育儿号升学号各种的科学号通知完之后他们每天其实是能够收到很多原来我们只能从书本上看到这些东西他们可能通过短视频方式就理论知识非常饱满的情况下他们就缺一点点实践这个实践呢有两层方面的就是落差第一个他知道这部分理论之后他想实施但是实施的那个主体是祖辈
当中存在一个沟通上面或者我传达给祖辈祖辈能不能执行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他如果自己来实践有难度的因为他对于孩子的日常照料并没有祖辈那么习惯可能
可能祖辈代养的方式有一些已经既定的规律他如果要打破它会有很大的反弹的或者说他内心是挫败的挫败完之后他就觉得算了算了这样子也能长大吗所以这部分松弛感也很好他给了自己一个缓冲区我试试看不行退回来反正平时也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只要他能带得大不就好了吗
然后以前我们是周末夫妻他们现在那天跟我说我们现在新的叫周末父母就真的只有周末他们才做父母三种一种是因为现在还是回归到牛马区的父母他们每天的通勤回到家的时间 5 点 6 点就算很早了半都是 7 8 点回到家这个学龄段的孩子 8 点半 9 点钟睡觉了他和他的陪娃的这个亲子互动时间其实就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
这些时间呢很有可能他们还要洗漱了打穴了然后可能也就是一个亲子阅读聊聊天也就过了有个半个小时然后呢这一种还是比较好的他每天还是晚上孩子是跟着父母睡的每天至少还有一个卧谈会能聊聊天另外一种可能是不同床的
他们在同一个家里面他晚上跟父母就是可能就是像室友一样擦肩而过聊了几句之后回到了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的房间是由祖辈陪睡的那他平时和父母的沟通就时长时长上来说就更少了然后
还有一个就叫做周末父母他们可能都是不是跟爸爸妈妈同房同一套住房的可能住在爷爷奶奶家或者外公外婆礼拜一到礼拜四周五到周末是爸爸妈妈待然后就完全是一个相对割裂的状态孩子因为他还很小他会还在形成他的人格包括
社交关系的过程当中他会有种割裂感就是他对着爷爷奶奶可能是那一套行为模式对着爸爸妈妈就是另外一套行为模式这两套模式有时候会打架的迅速建立了对于不同权威的应对方式对对以及权力规则对
所以有时候会很明显的一个反应就是到了学校每个礼拜一是孩子们的这个状态相对不太稳定的时候相对不太稳定对 因为礼拜一来的是一会感觉他们没精神我就说前一天晚上爸爸妈妈带你到哪里去玩了他说我迪士尼玩到了 11 点我其实听这样讲包括刚才你讲的各种各样的公众号以前讲到这种叙事的时候往往是批判式的叙事
对吧短视频啊公众号里面讲的就是薛灵前经常很多这种标题嘛什么警惕和隔断祖辈的坏影响对吧这种标题一看就知道呼之欲出了包括父母薛灵前给孩子的关爱和时间太少带来的十大问题八种解决方案对我觉得我们这期节目更多的我不再想用这种叙事了因为这种情况你改变不了
对啊我们也理解现在的父母他们也很累如果长辈愿意来就是说搭一把手或者是说愿意参与到这个育儿中其实也是好的就是我们经常讲智慧的人是说改变你能改变的接受你不能改变的是吧那么如果说你要过好你自己的人生你作为一个主观个体就像九九老师刚才讲的你是孩子的父母之前你首先是你
那么如果你改变不了而且我们支持认同这种不要去委曲求全自己的这种价值取向的话是的呀那么接下去就是在这个既定大前提下在周末父母对吧 Roommate 这种共生方式的前提下我们怎么样尽量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
其实最糟糕的就是你这个局面也改不了的前提下你又去内心很愧疚然后再去采取各种手段往往会把事情搞得更糟对因为家长的这种就是挤压自己的休息时间就是我要疗愈自己的时间用在了孩子身上我一边在怨
一边又在内就这种复杂的情绪会影响家长的情绪包括会影响到亲子关系孩子是很敏感的他能感受到你带着我陪我玩是敷衍我的这其实索性你不要玩索性你跟爷爷奶奶玩其实可以包括我现在做家长接待的时候原来家长接待基本都是和爸爸妈妈聊得多
但是近几年我会开始尝试想要主动邀请祖辈来和我聊一聊因为毕竟他的主要教养人是祖辈而且我听到这里突然意识过来这个祖辈也是更年轻一代的祖辈他们价值观也变好了 60 后 70 后肯定比 50 后也强
对他们很年轻你说如果是接近 00 后吗父母是 70 后已经好很多了对他们带娃的思路我觉得更能够和我能够是同频的 OK 因为我可能是还是年纪稍长一些吧我觉得我和他们的思想方面是比较同频的有时候和他们聊起来会感觉更通畅一点所以我们这一 part 给大家的建议就是不要焦虑不要焦虑不要担心没关系都可以就是请
现在先做自己做完自己之后你如果这个娃生出来会有很多种方式渠道资源提供给你帮助你一起带娃这不是你一个人的娃是
我们这期节目呢其实尤其是之前我们聊的那个小生初节目里头有一个留言说什么时候聊一聊又生小的建议然后我本来呢是往这个建议方向去构建这套节目的但是和 Lily 和 JJ 老师聊完觉得其实自媒体里面这种充斥着太多建议了
我不觉得我们要把它作为另一级的育儿 101 我觉得更多的是我们去聊现状然后讲父母你的自我建设对包括怎么做爸妈这件事情很多我们第一个潜意识里面会告诉我我就翻上一代他是怎么带我的
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在翻上一代的时候他是充满了批判式的在翻这肯定的明明行为跟他们是同一个底层逻辑但是嘴巴上说我就是讨厌当年我爸爸这样子逼着我学钢琴我真的很讨厌然后转身一个就是年会表演一个钢琴曲我想咦咦咦不逼着你你现在能在年会上露一声我就觉得呃
有时候有点知行难合一确实是难因为我们做父母在自洽原来受到的那套传统教育理念背景的情况下然后又接触了很多现在不管是国外的国内的新兴的教育理念结合之后我们会有时候难自洽但是难自洽之后我想要实行当中一套对于孩子我又很难落地所以这个时候我会觉得如果你遇到任何问题
学校里面的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同行者我们现在都不能说领路人我们叫做同行者你是孩子的同行者孩子一手牵着家长一手就牵着老师如果你在过程当中觉得可能孩子磕着绊着了那你就找老师帮帮忙呗
你就认同于之前家长说老师很辛苦很辛苦你要认同是一老师确实很辛苦白天八个小时在帮你带但是你如果有问题老师是有这个义务来帮你做解答的我们是有这份情怀在的我应该做这个事情我想把我看到的孩子在学校里面的表现他的社交他的长处可以给他拉一把的或者给他拖一拖的地方我尽早地告诉你
你在幼生小的这个阶段你可能可以提早地做规划而且因为老师看的孩子会比较多家长对于孩子有时候我们说自己做老师有时候看自己家孩子都带滤镜的我没有办法很清晰地给出一些他到底好还是不好我不知道他在这个正态的分布当中到底处于哪一块但是老师确实是可以因为我们看的孩子足够多所以有时候还是需要找老师聊一聊包括
其实我现在很想回答几大前面的问题你们幼儿园到底在干什么我们每天就在玩玩什么玩一个独立的课题在集体当中怎么样散发个性魅力这件事情底层逻辑首先我要能生存生存之后我要有自信这个自信来源于一我在玩伴当中有没有社交关系我能不能融入某一些集体当中这个集体可能是大集体
可能是某一个分组籍籍男性女性可能是我的那个闺蜜圈兄弟圈他们会有男团现在会组建男团然后另外一个我有这个社交关系之后我们每天都是在做游戏现在上海其实相较于全国的学习教育来说其实是走得很前面嗯
我们的理念包括我们的落地执行其实做得很好的每天其实从疫情之后小学段那边反馈过来的孩子的健康状况也就是说视力其实是断崖往下走我求求老师要插播一句我实在忍不住我一直想说上海的学前教育绝对是我们整个教育体系各个学段中的天花板
对所以我们现在每天会让孩子有很多的时间在户外风吹雨打甚至有时候还有零点小雨但是这一部分就这个其实就联系到我们之前讲的某种执行不合宜你其实问
各个年代的家长这个风吹雨打这种事情问他们想要的你想 70 后 80 后的家长当年最流行的一个说是日本的幼儿园小朋友对吧天天在外面学落下学在外面跑你看看我们这里在搞什么你如果认知他们知道的但是你反过来问那你看一个幼儿园好不好的标准是什么那么教了多少字啊幼儿园里面自然病毒教过了吧
二十年内加减法交过来吧对这种知心合一至少在 70 后 80 后的家长就是现在的小学初中的家长他们当年就是这样子的现在的年轻家长好一点了吧他们有一些被这一部分家长就是他们的高年龄段的同事已经洗过脑了告诉你医药员教这些东西的所以他们已经认命了他们决定自己搞
或者去民办幼儿园对如果我有需求我去民办幼儿园如果我觉得我自己能够的定我这部分家长现在包括这两年其实低年龄段的启蒙的 APP 资源做得很好很多海量他们会选择更倾向于选择也体现出家长的松弛感我开始要通过一些资源来解放我自己也就是说他们现在开始知道怎么样捏合组合资源然后不要给
不干这个事情的人不恰当的期待对也就是说他们到至少公办院院来就是来完成你刚才说的人社会化的过程是的大部分家长他在选择其实我们之前的 case 也接到过
在选择园的时候他想要的是首先这个里面的师资是足够能够专业的给我的孩子的价值观是整第二个我想要什么我就选择什么的幼儿园如果我想要在幼儿园阶段阴雨起梦这件事情在白天八小时完成我就去民办园或者那种偏国际化的幼儿园如果我就想让他去开开心心玩我就选公办园
他们这个思路上基本是很清晰的不会存在我去了公办园我还要老师教他自然拼读不会存在这种就莫须有的这种幻想就不太会有了老子是很清楚的但是他们会有一点焦虑的是这部分的家长其实他的
对于未来他们是存在一些恐惧的他职场的恐惧在于他们现在这两年的职场变化是比较大的经济环境不太好的情况下他对于自己职场是有一点恐惧有点焦虑然后他会投射到下一代觉得未来怎么样我都不知道我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我要的是语书外这几门课成绩好我才做衔接
还是说我要的是核心素养这两年我越来越多的跟家长在交调过程当中我传递给他们的信息是这样包括他们反馈给我的信息也是这样当中有一点就是我们并不知道我们现在教的这些孩子在 20 年 30 年后进入职场他们面临的是什么样一个环境完全是未知的这个和上一代的家长区别就非常大了对吧上一代的家长他们往往
核心的价值主张是要复制自己的因为他们的路径依赖是我是 70 后我是享受读书红利的他脑子里的刻板印象是我读书好我就等于进了一个好大学就等于一个好工作但是真正现在的 95 后的家长他们其实他们进入到职场的那个环境跟你 70 后进入到职场的环境就是不一样嗯
他们会觉得现在好像并没有那么看重学历的他看到同龄人同样是比如说海外高校回来的但是薪资并没有达到那个标准的预期他看着自己可能二本三本的同学现在在做老板在做创业每年可能就是几百万几千万的流水他会觉得读书这件事情还那么重要吗
所以他就会往下一代想,那我是不是需要花这么多的精力,金钱来做这个孩子的教育投资?首先,当年的那个没读好书,辍学的同学出去当老板,比 985 的人混得好,这个故事哪朝哪代都有,只是说是不是感觉现在持这种观点的比例的家长,这种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家长,
比例会更高不但高而且他们执行了怎么执行就是他们没有那么早开始做学业的启蒙好这个呢其实就联系到我们像讲的下一 part 又要回到我们一个充满跌位的教育之类自媒体讲学业规划哈哈哈哈
其实回过头来想问问九九你觉得这一批的家长他们和你的沟通比如说现在在初中高中小学段的家长当他们讲到学业规划的时候当然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肯定是有区别你会觉得当讲这个学段的因素放在旁边当讲起升学规划的时候
这一代新的家长的特点是什么因为就是学龄前的家长可能最多的就是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比如他考虑选择小学就是说他在选择小学阶段说他考量的就是因素可能会跟之前就比如说他们附中高中段的家长更多的就是说
我最好小孩考就是这个学校它的成绩怎么样是最量化的一个标准但是他们现在就是学龄前的家长在跟我聊的时候他会问我说选小学说我是不是选这个小学是注重小朋友课间十分钟能不能出去玩我注重这个学校他们是不是有小朋友给足够的运动的时间然后是说他是不是有会有更多的就是非
或者是说纯学业的他们更关注小朋友的这个全人的或者综合素养的这里面会有深层者喷嚓吗因为你刚才讲的因为都是我们的客户对因为你刚才讲的都是极大成长的核心价值观对是的这个问题我问 Lily 吧因为你的工作当中接触的家长是一个更整体的更泛用的人群比如说和十年前相比刚才 JJ 老师讲的这种趋势你观察到吗还是说其实也差不多嗯
这两年其实我做过田野调查有时候我会在家长会的时候问一声你们接下来对口是准备对口公办还是说你们想要去摇一摇民办或者有没有想要跨区的这样的情况其实首先我要对于他们的目标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那我接下来做家长的
沟通的时候包括我对于孩子的各方面评估的时候可以有一个针对性比例是越来越多的公办对口基本上都是公办对口那他们讲这个解释这个选择的时候的理由是什么不想动了我觉得这套房子挺好的或者也有可能那个区的整体的
公办水平他们是满意的认可的但是呢从我的角度因为我可能还会在网上看两个学龄段
就是可能会看到初中段其实我心里面想的是好像没有这么理想吧你们怎么就这么认同这个区的整体的九年义务制教育阶段呢但是他们却觉得蛮好的呀后来我单独和几个家长聊了聊我就想知道为什么他们觉得蛮好的因为听风小学段对于孩子的学业压力没有那么重他们会有很多的多元可是就像前面就讲到的非学科化的这些课程
是比较丰富的也就是他们在小学阶段孩子不只是一个读书的机器他们是一个培养的未来核心素养他要成为一个比较有自信的能够展示自己的活动会比较多平台要多活动要多老师对于学科的抓紧的那个程度并没有那么紧
有适度因为他们也要考虑到老师抓得紧我配合就要紧那我没有那么多经营我想要一个适中的可能他的初中学段对口的那学校升学率并没有那么好
但是呢我能接受这个其实就回到我们前面说他们是有松弛感的家长就以前家长会为了小朋友读一个所谓的民办学校我去搬家去窝居我去租一个房子在现在这个就是说环境下就是这个年代的就 95 后的家长其实是越来越少其实也是不愿意牺牲嘛这个是我也是极大成长论
一直宣扬的价值观离家近学校要离家近你也不要搬家也不要怎么样我们是很恨学区房的很恨中介搞出来的什么一体对二体对三体对的这些对吧你们这些中介自己也是牛马打工人牛马何苦为难牛马为了你们这个 KPI 去创造一些宣扬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
还是要跟我们通过这期节目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各位年轻的家长做好自己对可以的就是先做好自己然后把自己的经历做一个你舒服的来分板块然后呢再接下去刚才听丽丽讲也让我想起了一个什么事情呢情况会一直在变的会
孩子数那么少现在人们跟你宣扬的什么学区房这那了久久知道的我们在 K8 段我们在小学初中经常讲的你书读得出来学区房和对口不是束缚你的理由你有很多的选择可以做是的你读不出来你给你个学区房也没什么用这是第一句话第二句话
一个区域一个地段的教育水平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是的我们这两年看到的上海有很多的郊区的新城的教育质量我们讲狭义的教育质量中考的成绩高考的出入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优秀的初中优秀的高中在变来吧啦的开出来这些现象你在五年十年前因为现在小生出的家长就是大概十年前
要买学区房的家长你在十年前听着中介说这个地方哪也不好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小学初中通通没有的结果四年之后挂牌新成立了一个非常优秀的而且因为如果都是新房子附近的就是邻居的就是你的同学圈也还可以是的而且住得很舒服住得很舒服所以还是要带着发展性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嗯
如果你自己挑中了这个社区你觉得很舒服那么他一定有舒服的理由这种舒服的理由一定是共性的这种共性一定会吸引着和你价值观接近的人逐渐地到这个社区那这个社区它发展起来以后政府一定会配上各种各样的
基础的设施那教育就是其中包括周边的商业也会马上跟进的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家长不能说他们佛系应该说他们很理性很随性更秀了嘛对他们很舒服地在做自己的时候确实也会有一部分比如说内疚啊比如说焦虑啊但是很快会自洽掉他们会通过盘活手上的各种资源一足备资源二
现在有的各种的线上资源课程资源机构资源来帮自己减负生活方面可能靠组备然后学业方面靠机构但是这边也要想到我觉得可能这个底层逻辑就是他们其实有脱底的能力这一部分家长一 他的房子很大概率手上是几套房是有的所以他不会存在一个我失了业之后生存都生存不下去我手上是有一部分的
资源是可以保我孩子公办校一路读上去就算读得不太好我保他衣食无忧就可以收住说直白我们家小孩回来实在读不行回来收租好了全职子女嘛这个就是前面说催生的时候的那个就是在 70 后的爸爸妈妈可能说的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我们愿意房子给他收租的你安心生小时候我也帮你带对没有后顾之忧所以
所以他们有偷底的能力但是呢这部分家长因为他做自己之后时间是相对空的他们刷刷小某书啊刷刷某音啊刷完之后经常会听到一些神话故事神话故事听完神话故事之后他就开始仰卧起坐了哎呦我自己呢 985
我的爱人 211 我们双一流我们剩下的小孩不能完全躺下来的呀我们要站起来他们神话我们也可以神话的然后他们就开始就像前面讲的理论知识很丰富之后他开始落地了然后
然后挫败感非常厉害说惨了惨了惨了正正得福啊我养了一个君子回归哎呦不行了不行了我生的这个小孩怎么这么傻的会有时候家长接待的时候觉得一上来先自爆一下门我人大硕士
我交大硕士我们家小孩老师怎么样啊就是那个期待的人生看着你得告诉我们家小孩是不是在那个正态分布的顶端这话令感好强烈让我说一句金句我上周咨询的时候我跟某一个家长说我说上海 985 真的是难考的我说是 3%他立马跟我说就是毫不思索舅舅老师我当年是万分之八就真的是就一秒钟都没有犹豫我觉得就是万分之八觉得 3%不是很容易很容易啊对啊
但是但是小孩是小孩我觉得我只能跟他说他是他你是你对因为包括学龄段你其实很难证别出他到底有没有 985211 的这个潜质这个呢还是回过头来讲 70 80 后的家长想在自己的孩子上复制自己肯定比现在的家长要更强烈对吧那我
我觉得刚才 Lily 讲的有一个话是我和九九经常会讨论的一个话题就是我们在看现在的 70 后 80 后家长经常从极大的角度和九九的角度出发去诟病的一件事情是你明明有那么多资源对你有那么多资源的情况下你去相信某一些极端的鸡娃的自媒体去骗小孩你拿自己整个家庭的短板
或者说没有那么长的一块吧
出去拼对这不是很蠢的事情吗你一个家族对吧我们刚才讨论了祖辈我们讨论了父母自己掌握的资源你自己的这个包括你现在成为极大成长论的客户那么极大成长论也是你可以公益协助你的资源之一那一定正确的思路聪明的思路是我调配各种资源而不是把小孩就是说你把所谓的希望投注在小孩或者是说以他不能接受的一个方式就
单凭小孩嘛对啊那么其实那么这个画像显得很悲壮就是你明明有一手好牌你偏要去拿一张最烂的对你拿一张最烂的牌出去打出去打呀对你其实有一手好牌我要插播一个昨天我看到一个说什么上海组几千万相亲局九九老师一想是我十年后的业务小孩
我甚至于跟家长说我说你们教小孩说怎么守住父母留给你的就是说一些东西可能长期来看比他现在的升学结果重要得多这个东西是要从小教的当然了这个东西呢我们必须承认啊
我们在上海然后上海市中心所以讲的很多话就是冠冕堂皇田不知耻的何不食肉糜的我们的客户是人群筛选过的按照我们的客户的对吧那么俗话讲吃饺子不
不怕穿鞋的如果本身资源并没有那么丰富那你要去拼娃要去博寒门出柜子的概率那我们并没有来否认这种做法这个哪朝哪代都存在我们只是定向的去讲如果说你的家族和你的这个家庭的资源本身是比较丰富的当你看到育儿教育的某一种主张的时候你一定要了解这个主张它出自什么样子的背景这个背景是否符合你
对吧这个也是双向的也有主张说我每年砸几百万送藤小送这送那的那这可能也和你不相关我觉得还是找一个适合自己家庭情况的一种理念然后很 chill 的放松一点的 make it easy 陪着孩子往前走
还是可以开开心心生娃的还是可以开开心心生娃的 2025 年第一句正能量话对就是不用压力这么的包括我前面讲到的那一对我们十多年的朋友他们终于在这么多年之后还是选择了孕育一个很可爱的小生命
如果一定要生早生比晚生好对就是你年龄越长你的确实从这方面来说孩子的疾病的概率会上去我们可能在一线会碰到很多高龄产妇生下来的小朋友确实会有一些不太就是那种年轻生娃确实不太一样年轻小辣妈早生早恢复当然你生二胎也早生因为你还有精力能够一个中考一个高考对
一个中国一个高考是的所以我们说回来一点就是今天这一期节目还是给我们这些年轻的父母打打夸打把戏对 没有怎么难这一期父母呢有时候我们从一个侧边来观察他们会觉得其实会有一种讲不出的羞耻感我们节目开头也讲了对吧在一个最后一代中国人的大环境下他们选择把下半代中国人给养了出来但是就觉得
天生就低人的一等我们之前节目也讲过说他们在职场环境或者这个亲朋好友环境里面还要被没有孩子的那群人站在一个报德制高点过来审判你对吧就是有一种有理说不出仿佛我生了一个娃这个娃就变成我错误的原点了一样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子做
一般他们的社交圈也会生完娃之后有一定的改变就是他们更多是生完娃的跟生完娃的在一起玩单身的跟单身的在一起玩因为首先他们作息上就不太一样了这个你从心理上和实际上会让他们自己内心觉得自己变得不酷了对
这种对于自己哭了这么多年哭了那么多年突然不哭了突然不哭了这个是一个首先所以他们现在很酷的在带娃他们新开了一条赛道叫同伴式带娃或者玩伴式带娃就是一条很酷的赛道是我们从前辈也好从教育专业的角度来好从教育自媒体的角度来好完全支持你们这种对 是的这是我们想看到的这已是未来前进的方向不要被各种各样的自媒体和所谓的
公司里面的前辈父母们的这些经验所吓倒了他们给你什么十条八条不对六条七条经验不要去听没有那么多可复制的价值因为每个孩子不一样他有可能给你的是一些他认为很有用的经验想让你少走弯路但是孩子不一样他可能那条捷径在你身上就是弯路
孩子不一样社会前进不一样教育体系不一样我们刚才讲了父母是年轻的一代祖辈是年轻的一代老师也是更年轻的一代想法都是不一样的都在前进前面我们讲到的周末父母这件事情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好
因为有的父母他可能家里面的房子并不是住在一起如果我要窝居三代人其实对于三代人的心理影响都是不一样的我索性祖辈和孩子住周一到周四养育交给他们我周末和他可以
很酷的带娃带他去走进大自然这些可能是祖辈不太能够做到的比如说帅爸爸和小孩一起徒步带很小的小孩一起徒步一起玩爬山然后来个特种兵亲子游我觉得这两年特别红的是特种兵之后开始特种兵亲子游礼拜五晚上坐连夜的火车
去苏州杭州这种地方爬个山礼拜天再回来对回到我们节目刚才讲的放下你内心的纠结和挣扎不要时刻去怀疑自己这样子做对不对相信你做的是对的然后在你有时间陪孩子的时候陪到最好嗯
是吧是的或者也要给爸爸妈妈做个心理按摩因为之前会有爸爸妈妈来和我们沟通的时候觉得现在我自己在奔自己的事业我能够投入到孩子身上的精力包括陪伴的时间都不能说高质量我连时长都保证不了
那会不会让我的孩子他的原生家庭这四个字给了他就是很大的压力就是我会不会给我孩子一个很不好的因为现在说童年不可逆原生家庭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中怂恫的标题我说那我童年的时候孩子感受到的父母的爱包括原生家庭影响会不会造成他一辈子有一些缺陷那个时候我会咨询过一个心理就是家庭教育的心理咨询师心理老师他是告诉我这样子父母这个概念
并不是指的是谁生出这个孩子她是她的妈妈而是说在教养的环境当中有这么一个偏柔性的角色可能我们会更多的定义她为妈妈或者比较硬汉的有规则的这样一个角色会赋予父亲的角色但是这两个母亲或者父亲的角色在家庭结构当中它是可以互换或者她妈妈
可以由外婆奶奶替代外婆奶奶甚至是爷爷来替代比如说爷爷是家里面隔代亲当中最柔软的那个人他可能就是赋予了妈妈的那个角色的属性但是家庭当中爸爸比较可能是强硬的可能是比较有规则意识的可能感情上面是比较疏远的
或者亲子沟通并没有那么通常但是是家里面一个顶梁柱的角色可以给孩子一些目标式的这样一个角色可能是家里面妈妈或者是家里面的爷爷外公任何家庭属性当中甚至可以是亲戚家的某个人可能关系很好他能够代替这个家庭结构图当中的这两个角色都可以
所以也就是说现在的父母并不用再去复制之前我们讲到的复制原来那套牺牲式带娃当中刻板印象妈妈就必须是妈妈爸爸必须是爸爸妈妈必须是很柔软的给他做心理按摩的妈妈就是整天在家里忙家务负责所有爸爸可能就是主外的
其实我们这一代其实他们的概念当中已经慢慢在打破这件事情了我们要告诉他们的是很对你们现在在做的或者你们在纠结的这件事情没那么重要是就回到我们刚才讲的任何的教育的过程一定是你父母去动员你身边的所有的资源来决定和打造一条适合你们家庭的这条方式对所谓的这种八条十条意见我们极大成长论经常讲的一句话
教育这件事情是一个非常个体的事情自媒体上的标准答案到个体层级就是标准错误
他一定是不适合你的不要被自媒体上说你是错的这一群标题党和三秒钟视频党们 PUA 了他们的标准答案一定是不适合你的而是说你现在家庭的情况怎么样去找到一条适合你的路去找到你们家庭里面爸爸和妈妈的这样一个角色
你怎么样去走出一个既不躺平也不往死里积雪的一条中间的一条道路那这个
就是极大成长论的个体咨询所站场的东西我们不给标准答案不给刻板印象不给简单的标签而是更多的站在各位每一个人家庭的立场去做逐一的分析看看你们的优势在哪里你们的资源可能你们有些时候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你们家庭有哪一些在育儿和教育成长道路上能够使用的资源然后给一个针对于你们家庭的正确的答案
让你们可以真正的又忠于自己然后又让小孩也忠于他自己你是你他是他这是酷爸妈养育出很酷的小孩酷爸妈养育酷小孩对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这个是最核心的好
好的今天是我们 25 年的第一期节目刚才也讲了我们并不想做一个幼生小的指导性的博客而是更多的从情感和给大家心理知识的角度讲讲我们的一些观察吧那谢谢两位老师过来如果各位听得喜欢也欢迎把这期节目分享给对你重要的人我们会在小宇宙的 show notes 和公众号的正文里面留下九九老师的二维码如果大家对于
如何陪着孩子好好的成长这件事情需要咨询欢迎来找我们聊一聊我们主要是上海地区但是我会觉得幼生小的话呢全国范围都可以但是我们现在只做线下的咨询不管怎么样感兴趣欢迎 Sama 来找我们聊一聊
如果有人因为听了这期节目从犹豫生娃到生娃也要告诉我们我们会很高兴我们会为你高兴对好那么谢谢两位老师大家拜拜祝大家新年快乐祝大家新年快乐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