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賽伯格與反烏托邦
用過今年熱議的生成式 AI 了嗎?對人工智慧抱持的態度是?<-- 小說家的觀點與嘗試是?又如何轉換到創作中?
從《瑕疵人型》到《零觸碰親密》,如何在故事裡運用科幻元素?<-- 從短篇到長篇的改變,以及疫情帶來的影響…
.
Part 2 不應畫上等號的科幻以及未來
為何選擇「觸碰」這種感官體驗?<-- 下班後捷運列車上的擁擠與疲憊感…小說家在現代科學尚未證實的場域馳騁
據說這部作品前前後後寫了三輪…<-- 新惠如何將作品打掉重練?多繞路的旅途上確定了些什麼?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