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回忆几部董浩叔叔配音过的动画片

回忆几部董浩叔叔配音过的动画片

2025/1/17
logo of podcast 黑水公园

黑水公园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
(一位发言人)
Topics
金花:董浩老师念30年前小朋友的信,引发了80、90后对童年'想当孩子'的共鸣,以及对成年人责任与童心之间矛盾的思考。这封信反映了以前孩子们的懂事,以及现在'懂事'含义的转变。80、90后这代人已经很久没人叫他们孩子了,他们承担了家庭责任,但心里始终觉得自己像个孩子,渴望追求快乐和梦想。 这代人更愿意用'孩子'这个身份去聊自己内心的想法,而老一辈人可能因为文化原因不会表达出来。他们经历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经历和遇到的问题,但80、90后可能更愿意用'孩子'这个文化去聊自己内心的想法。 董浩老师的视频和信件引发了共鸣,因为成年后更多的是责任和生活的无奈,而董浩老师让我们想起了童年无忧无虑的情绪。现在孩子面临的学习压力,与成年人工作后的压力相比,其实是很简单的。成年后,做出成绩不一定有正面反馈,甚至会被别人抢走,这让我们感到心酸。 90年代的童年是特别闪耀和梦幻的,我们吸收了全世界的精华,当时我们所能接受到的文化宽度是全世界最大的,东西方文化都能接触到。我们每天看到的都是人类的精华,没有现在各种筛选和付费会员的限制。 蛋蛋:90年代,我们能够包容性地接受来自世界各国的动画作品,格局很大。董浩叔叔以及其他配音演员对动画片的配音工作非常用心,为我们筛选了优质内容,赋予了经典台词生命力。重温童年动画片,有了新的感悟,发现其中蕴含着成年人的现实困境。 《机器猫》的故事反映了成年人社会中关于空间和土地的现实困境;《道歉蚱蜢》的故事反映了成年人社会中推卸责任和合理化自身行为的普遍心理;大雄的人物设定很有意思,他看似傻帽,却拥有独特的技能,只是没有在合适的时代和环境中展现出来;大雄打枪很准的技能,在和平年代没有用武之地,这体现了个人能力与环境的错位;大雄改变祖先命运的故事,反映了个人努力与环境限制之间的矛盾。 成年人社会中,很多时候人们会合理化自己的行为,不愿承担责任,也不愿道歉。道歉很难,因为一旦道歉,自己的人设就崩了。很多时候,外力是没用的,得靠自己强大,自己觉醒。很多事情,都是以人为中心,每个人心里都认为自己是正义的,都会给自己设定一个角色。 讨薪要账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不主动要账,对方会比你更恨你。很多时候,我们希望用机器猫的道具,但其实不一定比大雄用得好,因为道具的效果取决于使用者的水平。阿童木和机器猫的结局完全不一样,这说明努力的方向很重要,爱和责任驱动下的努力,可能会有更好的结果。

Deep Dive

Chapters
几位主播从一封30年前的信展开,讨论了80、90后群体普遍的“想当孩子”心理,并由此引出对董浩叔叔配音作品的回忆。
  • 董浩老师念了一封30年前的信,信中一个孩子表达了对父亲辛苦工作的关心,引发了网友的共鸣。
  • 80、90后群体普遍怀念童年,渴望回到无忧无虑的状态。
  • 董浩老师的配音作品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成为他们童年回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Shownotes Transcript

在一次关于童年回忆的闲聊中,大家深入探讨了经典配音演员董浩及其作品。从《机器猫》到《阿童木》,这些作品不仅陪伴了80、90后的童年,更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对生活的思考。董浩老师独特的配音风格为角色注入灵魂,让许多经典形象深入人心。 【时间轴】02:35 从董浩老师念的30年前小朋友的信说起,8090后“想当孩子”的现象26:53 机器猫的一集故事,用道具制造玩耍的地方39:12 道歉蚱蜢的故事,吸入者对错误有愧疚感46:19 人合理化自身行为的心理01:03:24 野比的打枪特长在和平时代无法施展,由此谈谈个人与环境的关系01:10:55 阿童木对比机器猫,两个同样底子但结局迥异的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