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375 来自冷战的幽灵:周晓蕾谈尹锡悦为何自毁

375 来自冷战的幽灵:周晓蕾谈尹锡悦为何自毁

2025/1/3
logo of podcast 忽左忽右中国版

忽左忽右中国版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周晓蕾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副教授,专注于朝鲜半岛政治和历史研究。
程衍樑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专注于美国史和环境史研究。
Topics
周晓蕾: 尹锡悦在宣布戒严令前的演讲中使用了极具煽动性和仇恨性的词汇,例如“吐血般的心情”、“怪物”、“疯狂的刀武”、“立法独裁”等,展现出一种非同寻常的政治姿态。在戒严令中使用了“处断”一词,该词在韩国历史上曾用于镇压政治反对派,暗示其意图严厉镇压反对者。频繁使用“反国家势力”和“通北”等词汇,将所有反对者都打上敌对的标签,加剧了社会撕裂。尹锡悦发布的戒严令违宪,其第一条禁止国会活动,这在韩国民主化后的法律框架下是违法的。尹锡悦的戒严令行为看似非理性,实则反映了韩国历史上的戒严惯性,以及其个人对冷战时期思维方式的沿袭。韩国电影《破幕》反映了韩国社会对历史幽灵的恐惧,以及对未清算的历史问题的担忧,这与尹锡悦的戒严令事件有一定的关联性。韩国的分裂体制导致南北双方形成了一种“敌对的共生关系”,这种关系使得双方都利用彼此的威胁来巩固自身的统治,而戒严令往往成为这种关系的工具。韩国的分裂体制导致其政治生态长期右倾,而87年体制下的民主化并未完全解决这一问题,尹锡悦的戒严令事件暴露出这一体制的脆弱性。韩国的《国家安保法》是韩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法律,它与日本帝国时期的《治安维持法》非常相似,并一直沿用至今,成为韩国社会保守派和进步派之间争议的焦点。1946年韩国南部戒严的起因是日本投降后,压抑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爆发,而美军则以维持社会稳定为由进行镇压。济州岛四三事件是韩国历史上一次残酷的镇压事件,大量平民被杀害,其原因复杂,既有民族矛盾,也有阶级矛盾,以及左翼势力的参与。韩国在镇压济州岛起义时,动用了曾为日本帝国服务的军队,并参照了日本帝国在华北地区的焦土作战经验,这显示了韩国历史与日本殖民历史的延续性。近代初期,韩国就存在民权与国权的冲突,这种冲突在日据时期加剧,并在冷战时期延续。尹锡悦的“自由民主主义”意识形态,融合了冷战时期的反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代表了韩国极右翼的意识形态。韩国的进步与保守势力对国家历史和民主制度的理解存在根本分歧,这导致了韩国政治的长期撕裂。尹锡悦的戒严令事件暴露出其强烈的检察官思维,以及对法律的狭隘理解。韩国检察机构的权力过大,与政治权力密切相关,这导致了韩国政治权力结构的双重性。韩国的K-pop文化参与到政治抗议活动中,反映了韩国社会抗议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韩国年轻一代在政治立场上的性别分野,与韩国社会的新自由主义转型和兵役制度有关。 程衍樑: 尹锡悦的行为是韩国20世纪历史幽灵的再现,其思维方式和对历史的认知深受冷战时期影响。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尹锡悦在2024年12月3日宣布全国戒严引发了巨大争议?

尹锡悦宣布全国戒严的决定被认为是对韩国宪政秩序的严重破坏,尤其是戒严令中明确禁止国会活动,这直接违反了韩国宪法。此外,戒严令中使用了极端词汇如‘处断’,暗示了处决的严厉性,这在21世纪的民主社会中显得极为不合时宜。戒严令的发布引发了韩国社会的强烈反弹,许多人认为这是对民主的严重威胁。

尹锡悦的戒严令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思维?

尹锡悦的戒严令反映了冷战时期的思维,尤其是他对‘反国家势力’和‘通北分子’的指控,这种语言在韩国历史上常用于镇压异见。戒严令的措辞和结构让人联想到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军事独裁时期,特别是全斗焕和朴正熙时代的戒严令。尹锡悦的决策似乎是对冷战时期镇压手段的‘肌肉记忆’,而非基于现实的理性判断。

韩国的‘国家安保法’如何影响了尹锡悦的决策?

韩国的‘国家安保法’是1948年制定的,最初是为了镇压左翼和亲北势力。这部法律在冷战时期被广泛用于镇压异见,至今仍在适用。尹锡悦作为检察官出身,深受‘国家安保法’的影响,他在戒严令中的措辞和行动反映了这部法律的冷战思维。尹锡悦似乎认为‘国家安保法’凌驾于宪法之上,这导致他在戒严令中采取了极端措施。

尹锡悦的戒严令为何被视为违宪?

尹锡悦的戒严令被视为违宪,主要是因为第一条明确禁止国会和地方议会的活动,这直接违反了韩国宪法。韩国宪法规定,戒严期间不能禁止国会的活动,戒严令的权限仅限于行政和司法领域,不能涉及立法权。此外,戒严令中提到的‘处断’一词,暗示了处决的严厉性,这在法律上也是不合法的。

尹锡悦的戒严令如何体现了韩国的‘分裂体制’?

韩国的‘分裂体制’指的是南北朝鲜在冷战时期的敌对共生关系。尹锡悦的戒严令体现了这种体制,他利用北朝鲜的威胁作为戒严的理由,试图通过制造外部危机来巩固自己的权力。这种做法在韩国历史上屡见不鲜,尤其是在李承晚和朴正熙时期。尹锡悦的戒严令再次证明了韩国政治中的‘分裂体制’依然存在,并且被右翼势力用来维护其统治。

尹锡悦的戒严令对韩国的年轻一代有何影响?

尹锡悦的戒严令引发了韩国年轻一代的强烈反弹,尤其是年轻女性。许多年轻人认为戒严令是对他们日常生活的威胁,因此他们积极参与抗议活动,甚至使用K-pop歌曲作为抗议的象征。这种抗议文化反映了韩国年轻一代对民主和自由的强烈诉求,同时也表明他们对冷战时期的历史记忆依然深刻。

尹锡悦的戒严令如何反映了韩国的‘抗议文化’?

尹锡悦的戒严令激发了韩国的‘抗议文化’,尤其是年轻一代通过K-pop歌曲和烛光集会表达他们的不满。这种抗议文化在韩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从20世纪80年代的民主化运动到2016年的烛光抗议,韩国民众一直通过音乐和舞蹈表达对政府的不满。尹锡悦的戒严令再次证明了韩国‘抗议文化’的活力和重要性。

尹锡悦的戒严令如何影响了韩国的性别政治?

尹锡悦的戒严令加剧了韩国的性别政治分裂,尤其是年轻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对立。在2022年大选中,年轻男性大多支持尹锡悦,而年轻女性则支持其对手李在明。戒严令后,年轻女性成为抗议活动的主力军,她们认为尹锡悦的政策威胁到了她们的日常生活和权益。这种性别政治的分裂反映了韩国社会中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Chapters
本期节目探讨了2024年12月3日韩国总统尹锡悦突然宣布全国紧急戒严令的事件。通过分析尹锡悦的演讲词,以及戒严令中出现的具有冷战气息的词汇,探讨了这一事件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和历史背景。
  • 尹锡悦的演讲充满强烈情绪化的词汇,如“吐血的心情”、“怪物”、“疯狂的刀武”等。
  • 戒严令中“处断”一词的使用,与韩国历史上严厉的戒严令相呼应。
  • 戒严令违宪,禁止国会活动,引发广泛批评。
  • 事件的荒诞性引发人们对尹锡悦精神状态的猜测,但周晓蕾老师认为应从历史角度寻找原因。
  • 电影《破幕》反映了韩国历史幽灵,暗示韩国历史问题未得到解决。

Shownotes Transcript

  • 导语 -韩国人对戒严令这个词有着深入骨髓的恐惧。历史上,韩国共发布过16次戒严令,曾为半岛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和回响。而历史的惯性如同肌肉记忆,随时等待着新介质的招魂。2024年12月3日晚,韩国总统尹锡悦突然宣布全国范围内实施紧急戒严令,这一决定在韩国政坛和社会引发了轩然大波,并迅速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何尹锡悦会选择发动这场看似非理性的闹剧?从戒严讲话说起,这次戒严如何反映了“冷战的幽灵”?溯源历史结构,朝鲜半岛的“分裂体制”为何反而催生南北的共生关系,又如何影响了国家建构等一系列问题?请听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副教授周晓蕾带来的精彩分享!- 本期话题成员 -程衍樑(微博@GrenadierGuard2)周晓蕾,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副教授- 时间轴 -09:00 戒严的历史惯性:从电影《破墓》说起22:15 1946年后的半岛南部政治暴力25:30 「四三事件」与济州岛剿匪的历史创伤30:00 在宪法之上的韩国根本大法:「国家安保法」44:02 「黑金星」重演?无人机事件和没有上当的北方50:45 韩江之问的现实互文:八零年的五月拯救了二四年的十二月59:00 尹锡悦的检察官思维和「双重权力」机制01:05:30 从民族舞蹈到K-pop:韩国独特的「抗议文化」01:14:00 韩国年轻群体中的性别政治撕裂01:20:15 民权、国权的历史之争与「新右翼」的诞生01:28:30 不问苍生问鬼神:尹锡悦和右翼政治家们的玄学气息- 制作团队 -声音设计 hotair节目统筹 禾放节目运营 小米粒节目制作 hualun 思钊 Yologo设计 杨文骥- 音乐 -Danse Macabre - Busy Strings - Kevin MacLeod-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 2024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互动方式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微博:@忽左忽右leftright @播客一下 @JustPod 微信公众号:忽左忽右Leftright / JustPod / 播客一下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 忽左忽右B站:忽左忽右leftright抖音:忽左忽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