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该重新认识下雷军了

该重新认识下雷军了

2025/3/19
logo of podcast 虎嗅·商业有味道

虎嗅·商业有味道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分析者
Topics
分析者:小米和雷军个人IP形象的逆转,主要得益于小米在造车的同时,其传统业务保持了稳健增长,并成功打造了人车家全生态战略。2024年财报显示,小米总收入和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智能汽车业务收入突破300亿元,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也突破千亿规模。小米汽车虽然目前亏损,但亏损正在收窄,预计下半年可能实现盈利。小米手机业务虽然毛利率承压,但高端化策略成功,平均销售单价创历史新高,小米15 Ultra销量强劲。小米大家电业务也表现出色,出货量创历史新高,贡献了超过智能手机的毛利润。雷军秉持“顺势而为”的商业哲学,展现出战略定力,小米在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增长上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小米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建设智能家电工厂,力求完善人车家全生态战略闭环,提升竞争优势。然而,小米的AI能力尚未完全兑现,与友商相比略显被动,未来增长取决于能否在AI生态中营造更多确定性。小米拥有强大的智能手机和AIoT基本盘,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全面的产品覆盖是其优势,但仍需在系统级AI方案上有所突破。

Deep Dive

Chapters
本文分析了小米2024年财报,重点关注造车业务对小米整体业绩的影响以及传统业务的强劲表现。小米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均实现增长,但汽车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
  • 小米2024年总收入3659亿元,同比增长35%;经调整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41.3%
  • 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1.69亿台,同比增长15.7%,是全球前三中唯一正增长的品牌
  • 智能汽车业务总收入328亿元,全年交付量13.68万台,亏损62亿元
  •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首次突破千亿规模,同比增长30%
  • 小米家电销售同比增速均超30%

Shownotes Transcript

优优独播剧场——YoYo Television Series Exclusive

然而放在两年前这样的画风还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彼时雷军微博扮演的角色约等于小米客服其中充斥的评论大多都是赶紧叫金凡出来系统更新完又出 bug 了被喊话的金凡正是小米集团手机部副总裁

时至今日小米的品牌形象以及雷军的个人 IP 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逆转下场造车肯定是个重要因素毕竟刚推出不久的小米苏 7 奥特已经实打实的改变了汽车行业的规则但我认为小米逆袭更关键的原因是在这场声势浩大的造车运动中它的传统业务也都保持了原有的身位

此般面面俱到不仅维系了消费者的信心也让小米的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爆发出极为明显的成熟效应在小米昨天发布的财报中这一点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3 月 18 日晚间小米集团发布了 2024 年全年及 Q4 财报

财报显示 2024 年小米集团实现了 3659 亿元的总收入 同比增长 35%经调整净利润高达 272 亿元 同比增长 41.3%两项核心财务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如果细化到各项业务上 还有几项关键数据可供参考智能手机业务方面 全球出货量达到 1.69 亿台 同比增长 15.7%

在 2024 年全球手机出货量前三强中小米是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品牌智能汽车业务方面总收入达到 328 亿元全年总交付量高达 13.68 万台超过此前制定的 10 万台目标 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也首次突破千亿规模同比增长 30%

空调 冰箱 洗衣机的出货量全部创下历史新高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份财报发布前小米当日股价收于 57.65 元相较于去年年报发布日的股价上涨了 347%眼下小米的估值逻辑或许真的需要被重构

回到造车对于 2024 年年报中的亮眼数据许多人关心的问题是小米汽车真的让雷军赚到钱了吗至少在现阶段答案是否定的财报显示 2024 年小米集团的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经调整净亏损人民币 62 亿元按照全年交付量均摊一下就能算出每卖一辆小米苏 7 雷军就要亏 4.53 万元

不过作为首代车型小米苏 7 需要承担高额的技术预言费用而且小米汽车还选择了自建工厂需要在成本核算中加入厂房设备的折旧与摊销考虑到这些因素亏损数据完全在可接受范围内而在智能汽车业务中有两处细节很值得注意首先小米汽车的亏损正在收窄

拆分到各季度来看其亏损已从第二季度的 18 亿元减少到第四季度的 7 亿元期内毛利率也从 14.7%上升到 20.4%

按照这种态势在理想情况下小米的智能汽车业务在今年下半年即可实现盈利其次在汽车业务季度内亏损 7 亿元的情况下小米集团在第四季度的净利润仍然达到了 83.16 亿元同比增长 69.4%远高于此前预估的 50 多亿元在智能汽车业务必定亏损的阶段小米的传统业务为前者构筑了一条坚固的护城河

财报显示 2024 年第四季度 小米集团手机与 AIoT 部门的收入为 923 亿元 同比增长 26.1%这个数据进一步细化 我们可以看到 小米期内手机业务收入为 513 亿元 同比增长 16%相较于其他业务 智能手机的毛利率表现仍然承压 环比仅提升 0.3 个百分点

不过在 2024 年三季度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卢伟冰曾表示当时的毛利率已经触底随着上游元器件价格逐渐趋于平稳未来小米的手机业务在毛利率上有望逐步扭转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小米手机围绕高端化的布局策略得到了兑现财报显示 2024 年全年小米手机的平均销售单价为 1138.2 元同比增长 5.2%而在小米 15 系列发布的第四季度这个数字已经被拉升到 1202.4 元创下小米集团有史以来的最高点

随着小米 15 Ultra 的发布这个数字在今年一季度可能会进一步走高小米公布的信息显示 3 月 3 日在中国市场正式开售当天小米 15 Ultra 的销量比上代同期增长超过 50%而在海外市场预售中这款高端机型的销量比上代同期增长超过 100%翻了一番在 IoT 及生活消费品业务方面大家电的表现也让人惊喜

财报显示 2024 年小米空调产品出货量超 680 万台冰箱产品出货量超 270 万台洗衣机产品出货量超 190 万台小米家电销售的同比增速均超 30%

这些关注度相对较低的产品却在 2024 年第四季度用 22.5%的总收入占比贡献了超过智能手机的毛利润另外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卢卫兵提到 2025 年小米大家电将进入出海元年小米将用五年的时间开出一万家小米之家希望用三至四年把小米的国际收入再翻一倍要想为小米这几年一路上扬的业绩走势做个注解答案就写在明面上

在各类公开场合中雷军从不避讳谈及关于顺势而为的商业哲学当然对于大众来说更直白点的说法可能就是追赶潮流有别于其他互联网大厂雷军和高管团队在身处风口时展现出了极强的战略定力尤其是在自家业务全线传来捷报的 2024 年

这种克制体现在小米对于智能手机市占率每年提高一个点的愿景上在财报电话会中罗伟斌表示 2024 年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不同品牌之间的市占率差距不大分别占据了 14%到 18%不等的市场这不是一个正常的成熟的数字理论上行业前三名会占据整个市场 70%以上的份额

卢伟冰预测称目前整个智能手机市场的格局尚不稳定预计 2025 将是手机品牌走向分化的一年

回溯智能手机产业发展史三强吃下七成市场的确是行业常态即使在最为动荡的 2019 年到 2020 年彼时 5G 正逐步接棒 4G 手机厂商间的竞争互有胜负但也都维持着三期法则的局面面对即将来临的洗牌和分化小米提出的目标却是每年提高一个点的市占率这里需要补充一个背景信息

从 2023 年第四季度开始小米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已经连续五个季度上升在这样的势头下小米依然选择了稳扎稳打汽车业务方面小米的布局也相对克制根据财报 2024 年小米集团的研发支出达 241 亿元

到 2025 年小米在这方面的投入预计会达到 300 亿元从宣布造车的 2021 年开始小米的研发费用一直在以 25%左右的涨幅逐年稳健提升这使其运营费用始终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过在整体资本开支上小米也是秉持着该省就省该花则花的原则或许在智能汽车和智能手机中尝到了自营工厂的甜头小米的智能家电工厂已经开始紧锣密鼓的建设

据悉 这座位于武汉新城的工厂将于今年下半年交付 一期项目将聚焦空调品类如无意外 小米接下来还会让智能工厂承接冰箱洗衣机和电视等大家电的生产工作这也意味着 小米的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即将完成 从市场下游到生产上游的生态闭环这种闭环将极大的提升小米各品类的竞争优势

且不说自营工厂能为人车家生态中涉及的各类产品提供底层硬件的深度适配光是规模化降本这一项优势就足以让行业内的警队们头痛

毕竟在代工厂生产时代小米仅凭供应链整合就劝退了一众友商走过 2024 年如果用一句话概述雷军的心情大概就是输都不知道该怎么输从去年二季度开始小米史上最强财报的头衔被逐级刷新智能汽车业务平地起惊雷各项传统业务稳健发育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布局逐渐成型

以此推论未来的小米集团将长期处于上升阶段在此背景下我们不禁想问小米的增长曲线是否存在拐点或者说当下的小米还有隐忧吗显然目前的小米还无法躺平

一项挑战已经近在眼前雷军承诺的 AI 能力还没有得到完全兑现今年 OPPO Vivo 荣耀等友商不约而同地将 AI 战略提高到最高优先级反观小米在这方面则稍显被动能够支撑系统级功能调度的澎湃 OS2.0 正式版直到去年年底才姗姗来迟

实际上小米算是国内最早提倡 AI-UT 概念的厂商也是第一批参与大模型研发的手机厂商在 AI 方面的技术储备绝对不算弱早在 2023 年 8 月小米 AI 实验室已经分别跑通了 13 亿和 60 亿参数的模型

并于去年 11 月完成了小米大模型米 RM2 的升级迭代不过在现阶段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 IoT 产品小米的 AI 能力更多体现在了高频场景下的功能类应用基于 AI 的生态联动还存在明显不足这也算行业通病了

但小米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智能手机与 AIoT 基本盘几乎是消费电子厂商中最强的甚至没有之一这个基本盘一方面体现在小米对家庭产品的全种类覆盖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其强大的用户基础上

财报显示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 不包括智能手机 平板及笔记本电脑 小米 AIOT 平台连接的 IoT 设备数已达到 9.04 亿拥有 5 件及以上连接至 AIOT 平台的智能设备为 1830 万台 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中

体量已经如此庞大如果小米能拿出一款真正横跨人车家的系统级 AI 方案对于友商来说将会是一场降维打击由此要说小米的高增长是否存在拐点可能就要看它在成长性之外能否在 AI 生态中营造更多的确定性不久前卢伟斌已经带来了一个值得振奋的消息在今年小米 300 亿元的研发费用中至少会有四分之一投入到 AI 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