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商场B1正在吞噬你的钱袋子

商场B1正在吞噬你的钱袋子

2025/4/9
logo of podcast 虎嗅·商业有味道

虎嗅·商业有味道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北京某中型商场相关负责人
北方某省会城市万象城一位运营人员
周杰
尹恩
李佳琪
资深地产人士
Topics
李佳琪:我观察到,上海等大城市商场B1正在经历转型,从过去的停车场或低效空间,转变为更符合年轻人喜好,更具潮流感和体验感的消费场所。这种转型并非一帆风顺,有些商场转型成功,吸引大量客流,而另一些则以失败告终。全国范围内,标杆商场地下商业门店数量快速增长,部分商场通过创新模式,例如直播选品中心,提升了效率和营收。许多商场地下商业的商户是从淘宝转型而来的实体店主,他们带来了网店的经验,但也需要适应线下商业的规则。 总的来说,商场越来越重视地下商业,并积极调整业态,减少传统零售业态,增加策展型、市集型等新业态,以满足消费者对新鲜感、体验感和个性化的需求。 北京某中型商场相关负责人:我们商场B层的租金虽然只有地上二层的80%,但流量转化效率却高出2.1倍。这体现了核心区域地下商业的巨大潜力。我们发现,客单价低于35元,转化率高于18%,停留时间小于5分钟,是碎片化消费的最佳模型。 尹恩:地下商业的繁荣并非普遍现象,其成功关键在于地段和交通。位于城市核心区域且交通便利的商场地下商业更容易成功。新开业或发展期的商场,客流和客单价不稳定,难以吸引知名品牌。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积累了稳定的客流后,才能吸引更高端的品牌入驻。 此外,动线设计至关重要,需要连接公共交通和商场内部的重点区域,才能有效引导人流。大型商场的动线设计越来越复杂,需要清晰的标识导引,同时地下商业的采光通风较差,需要通过设计创新来提升消费者体验。 北方某省会城市万象城一位运营人员:我们商场最初将地下商业全部用于餐饮,但效果很差,后来调整为快销品牌和潮流品牌,也经历了短暂的繁荣后效果并不理想。一些看似成功的案例,实际效果可能并不理想,需要谨慎评估。商场门神位置的品牌也在不断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一些原本位于商场高层的茶饮品牌,正在向地下迁移。 总的来说,商场B1的成功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包括垂直组合、情绪消费、供应链等。 周杰:商场对入驻商家的筛选越来越严格,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包括客群匹配分析、租金对标、竞品分析等,以确保招商的成功率。同时,还需要制定排他协议、营销捆绑条款等,以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资深地产人士:国家对地下商业的消防和燃气安全要求很高,限制了部分业态的发展。一些人气颇高的餐饮店,如果必须使用燃气,但在建设初期没有做预留设计,基本就告别了进入地下的可能。并非所有业态都适合做下沉,比如电影院、儿童游乐场等。

Deep Dive

Chapters
近年来,商场地下商业(B1层)的热度持续攀升,从曾经的停车场或闲置空间,转型为潮流圣地、直播选品中心等,吸引了大量客流。这背后有多方面原因:租金成本低,交通便利,高频次消费业态集中等。
  • 商场B1层转型为潮流圣地、直播选品中心等,吸引大量客流
  • 租金成本低,交通便利,高频次消费业态集中
  • 核心区域地下商业爆发力更大,租金回报率高

Shownotes Transcript

2024年以来,上海商超的B1、B2正在进入疫情以来最旺的消费周期。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标杆商场地下商业年调整门店数突破5800家。商场B1以及其背后的地下商业,正在被流量重塑。 为什么商场对地下商业的重视程度正在上升?地下商业体还有何爆发潜力?商场对入驻商家的筛选为什么变得越发严格?这种“红火”又是否是一种普遍现象?B1层天然的采光通风劣势,以及对消防安全的要求,又对业态产生了哪些限制? 【时间轴】 02:05 曾经“鸡肋”的地下商业,正在被流量重塑 05:59 餐饮正在被地下商业“劝退”? 11:01 业态受限,地下商业的暗雷有哪些?